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
摘要: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指向整体学
生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和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简而言之,在素质
教育中需要做到“以生为本”。

为了符合素质教育中强调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主
体性教学法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顺势兴起。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构建和实践主体性教学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模式构建;实践探索
引言:
随着“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主体性教学法逐渐成为现阶段各类学科教学
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

由于高中数学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主体性教学法也广泛渗透于高中数学教学中。

一、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其实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的目的、作用、现象、过程、方法和问题等方面的认知
和看法,这种认知还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率的取得。

另外,教育观念并不
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更新,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善于继承
和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

如今,为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中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成效,教师们需要主动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以此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积极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和实践主体性教学法。

关于转变教育观念的方法,教师在
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简而言之,不能因为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教学态度等存在差异。

2、确保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个学生
都是发展中的人且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教师需要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3、注重
将教学形式由“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1]。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4、注重将教学重点有“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以此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得
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二数学《数列的概念》这块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启发式
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实现主体性教学法。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
出具有一定规律性雪花数:2,3,5,8,13,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主探究出这组数据的规律。

在数列概念的讲解环节,教师可以引用一些生活实例,例如电影院的座位,并让学生思考第
几个位置上的数字应该是什么。

在练习环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思考,举出几个数列的
例子。

二、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主体性教学法要求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

然而,每个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性格、
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期间,需要充分考虑到
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学生制定差异性的课前预习、教学目标、教学
方法和课后练习,以此使得因材施教的方法能够贯彻落实,使得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都能得
到满足,使得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2]。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人教版高二数学《导数
的运算》这块内容时,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要求高低不同的课前预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
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能够通过预习,主动对8个初等函数的导数的
推导公式进行推导,并独立完成一定的例题。

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中等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
们能够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并尝试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将不懂的知识点勾画出来,
带着疑问听课。

”在设定差异性教学目标方面,教师可以为他们设定难度系数高一点的教学目标,如“能够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基本函数的导数,掌握计算一般函数的导数的步骤,理解导数的概念,并能额外完成一些复杂函数的导数求解。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则为其设定较为简单的教学目标,如“理解导数的基本概念,记住8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并能独立完成教材和练习册中的基础性习题。

”通过设定具有差异性的课前预习、教学目标等,能更好的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最恰当的、最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三、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教师为辅、学生为主,这就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

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
重视教学设计,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3]。

同时,教
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在学生碰
到问题的时候,不要立马给予解答,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探讨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够优势互补、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数学
解题方法,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构建起和实践主体性教学法,就需要数学教师
们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和空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综合数学
参考文献:
[1]裴黎黎. 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现存问题的教学模式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王莉莉. 高中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3]李春丹.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