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15T09:10:10.684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0期作者:王丽华
[导读] 探究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

王丽华
中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武汉 430060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

方法:本院于2018年9月~2020年9月纳入6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开展研究。

随机数字表法选出32例患者开展常规治疗(甲组),另外32例实施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乙组),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及凝血指标。

结果:乙组DVT发生率(0.00%)明显低于甲组12.50%;乙组患者治疗后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甲组,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甲组(P<0.05)。

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DVT预防中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脑梗死;偏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活动不便,需要长时间卧床,再加上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因而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

DVT一旦发生,不仅可能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丧失或者致残,且栓子脱落后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故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预防性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对我院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探讨其预防DVT的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案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6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

甲组男女比例17:15,年龄47~81岁,均值(64.6±3.8)岁;乙组男女比例18:14,年龄48~80岁,均值(64.5±3.9)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案
甲组:常规对患者实施吸氧、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治疗连续开展4周。

乙组:将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3g/支,批号:国药准字Z20110011)200mg+5%葡萄糖溶液250ml予以患者静滴,每日1次,治疗连续开展4周。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DVT发生率。

(2)凝血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2mL,离心处理后测定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计算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

1.4数据处理
统计软件SPSS 21.0,(±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DVT发生情况
甲组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有4例发生DVT,DVT发生率为12.50%,与乙组0.00%(0/32)相比差异显著(χ2=4.267,P<0.05)。

2.2凝血指标
两组治疗前各项凝血指标比较,P>0.05,乙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甲组,其PT、APTT等指标均长于甲组(P<0.05),如表1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n=32)
3.讨论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属于临床发生DVT的高危群体;DVT在患者机体形成后发生脱落的风险较高,一旦脱落,栓子可随着血液回流至心脏,再进入肺部,引发肺栓塞(胸闷、咯血、晕厥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猝死等危急情况。

王诗颖[4]等学者报道指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发挥显著疗效,有效降低近期致残率、且安全性高。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属于丹参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丹参乙酸镁(可对机体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指标产生影响、促进微循环改善)。

中医认为丹参主要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本药品可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促进内皮功能改善,还能够抗氧化损伤[5]。

本文结果显示,乙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丹参多酚酸盐具有良好的促血管生成作用,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修复损伤血管,能够有效排除DVT的高危因素、降低其DVT发生风险。

本研究中,乙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甲
组,其PT、APTT等指标均长于甲组,P<0.05,充分说明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机体血小板聚集与活化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显著改善其凝血功能,进一步预防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选择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开展治疗,可显著改善其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指标,从而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辛浩琳,崔英,周官恩.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3):450-454.
[2]桑春妮,师新娟. 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1):145-146.
[3]董同忠,李玉岭,郭学义, 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20,43(3):494-497.
[4]王诗颖,方海姬,谷娜, 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7):860-864,868.
[5]邓郁,麦洁兰. 丹参多酚酸盐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预防肾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2):268-2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