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语文中考古诗词曲专题复习 《无 题 》 《 渔家傲·秋思》课件(20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句默写】 (1)__塞__下__秋__来__风__景__异__,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长__烟__落__日__孤__城__闭___。 (3)浊酒一杯家万里,_燕__然__未__勒__归__无__计___。 (4)羌__管__悠__悠__霜__满__地__,人不寐,将__军__白__发__征__夫__泪__。 (5)《渔家傲·秋思》中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边塞天气寒冷,大 雁过早飞去毫无逗留之意的句子是:塞__下__秋__来__风__景__异___,衡_阳__雁__去__无__留__意__。 (6)《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词人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 句子是:__浊__酒__一__杯__家__万__里__,__燕__然__未__勒__归__无__计__。
炼字:“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为下文写 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作铺垫。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
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层峦叠嶂。嶂,直立似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 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屏障的山峰。
【用典】化Leabharlann “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出塞外天气极寒冷,与词人家
【解析】这首诗中并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在颔联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 项中的“运用夸张、象征的手法”表述不正确。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被称为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示例一: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 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示例二: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写作背景】范仲淹于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 州知州。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 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 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古诗词曲鉴赏】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 当时的西北边疆。
【名句默写】 (1)_相__见__时__难__别__亦__难___,东风无力百花残。_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蜡炬 成灰泪始干。 (2)晓镜但愁云鬓改,_夜__吟__应__觉__月__光__寒___。_蓬__山__此__去__无__多__路___,青鸟殷 勤为探看。 (3)李商隐《无题》中的“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始__干___ ” 常被后人用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4)《无题》中,以比喻和双关表现自己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始__干___。
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借代:借用“蓬山”和“青鸟”两 个意象,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之情。
【赏析】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但愁”“应觉”均是诗人的猜测 之词,担心、怜惜之情尽流于外。“云鬓改”“夜吟”指因相思之 苦,青春年华消逝,夜不成眠。“月光寒”不仅指月光的清冷,还 指诗人孤独的心境。诗人希望青鸟传信,借缥缈的神话故事进一步 表达相互关切之情,惆怅而又伤感,也流露出无法常相见只能靠书 信传情的无奈。
【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表明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羌笛之声, 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手法,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 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还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 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主旨】本词上片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边关将士的愁 情。词人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表现了边关将士的爱国之 情和思乡忧国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
【赏析】相见的机会难得,分别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也没有 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春蚕自缚,蜡烛自煎,生命耗尽 而爱心不变。常被用来赞美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
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乡吴地截然不同,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边地的荒凉,表现戍边
将士无法回家的凄苦。
用典: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 们的一种心理矛盾: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 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表达了词人既 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征的士兵。
提分必练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 首联中第一个“难”指相见困难,第二个“难”指离别时及离别后二人心境的痛苦 难堪。 B. 颈联通过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体现了诗人的思念之深。 C. 尾联借用“蓬山”和“青鸟”两个意象,进一步表达互相关切之情,惆怅而又伤感。 D. 全诗运用夸张、象征的手法,托物寓意,借景言情,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原文呈现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古诗词曲鉴赏 名句默写 提分必练
【原文呈现】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 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
【写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 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 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 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 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 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古诗词曲鉴赏】
炼字: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 指心境的痛苦不堪,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 写作手法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深沉和缠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
这里与“思”字谐音。
称为“蜡泪”。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修辞: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原文呈现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古诗词曲鉴赏 名句默写 提分必练
【原文呈现】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 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