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题型攻略文档:第三章 散文阅读 综合训练4 Word版含答案.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训练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风吹四季
李天斌
风是从一朵桃花上出现的。
一朵桃花白里透红时,人们便看见风在吹了。
风似乎只微微地翻了翻身子,便把春天最后的一缕寒气给吹跑了,就把第一缕暖暖的阳光带出来了。
风就像一双柔情的纤纤细手,只在一朵桃花上轻轻一拂,残雪便已褪尽,季节就温润了起来。
花事渐深时,一抹抹的绿便凸了出来,风不断旋转着,及至要飞起来了。
一只只蝴蝶从它身边飞过,一声声鸟语自阳光上滴落在它的眉眼里,一支支民歌从山野四周簇拥着它,一切终于就有了梦的感觉——风终于真正飞起来了,就像一个飞天的女神,如梦如幻;在它飞过的地方,早已经是碧草遍地,绿染天涯。
整整一个夏季,风似乎就栖在那花枝上,把所有的可能都留给了其他事物。
花儿们一朵接一朵地从枝头冒出来,一枚枚绿叶依然在做着春天的梦;一株株玉米和稻谷在不断拔节,但这一切也都是宁静的,尽管能听见它们往上长的声音,尽管可以触摸到它们热烈纷繁的心跳,但一切都是悄无声息的,一切都只在潜滋暗长中。
屋檐下某个老人,也被这宁静引入了止息之境。
老人先是眯着双眼,一直想要寻觅风的影子。
老人显然失望了,除了沉寂外,老人在空中晃动的双手什么也没抓住。
失望了的老人忍不住轻轻碰了碰脚下打盹的一条老狗,老狗也很老了,它显然刚从睡梦里醒来,但只微微地睁开眼睛看了老人一眼后,复又跌落进它的梦境了。
老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索性耷拉着头,随着老狗酣然入睡了。
风吹向村子。
石头门内,便是一堵堵院墙,修筑院墙的人多年前就埋进了泥土,此时居住在院墙里的人也老得不能再老了,就像墙头上斑驳不堪的颜色。
老人早在十步之外就听到了向自己逼近的风的声音,老人似乎也做好了一切准备,一动不动,正襟危坐,就像一个入定的老僧,在迎送人世最后的时刻。
于是奇迹发生了:风停下了,岁月和时间似乎都停下了,一直飘着的雨也停下了,荒野里徘徊的那只羊,立在那里神情惘然,像一尊隔世的塑像,仿佛在凝神倾听神的旨意……一切似乎都在为其行注目礼,一切似乎都在瞬间获得一份庄严。
风却很快又吹了起来,并迅速地揭起了一块瓦。
瓦块下已经人去楼空,蛛网遍布,从前的物具七零八落;有几株野草,虽然也枯萎了,但完全可以想象它们在春天里迫不及待地想要占据这个角落的样子;几只山麻雀,独辟蹊径地飞到这里觅食——总之是,人的气息早已消失,空空老屋之下,只剩沧桑与荒芜。
不单是这座老屋空了,很多老屋都空了,包括那些新修建的房屋也是空的。
很多年了,
房屋建好后,人却像一只候鸟迁徙到外地打工去了,只有当他们死在他乡或是老得不能动了才会回来,他们只是把这屋子当作最后的收身之地,当成了通往南山墓地的最后的驿站。
风显然有些沮丧,甚至乱了分寸,这不,在获知一个村子的真相后,风的脚步竟然有些踉跄了,甚至还觉得寂寞与孤独了。
风发现了一群奔跑过来的身影,他们迅疾如风,等风看清他们时,已是一片模糊的背影了。
但风还是发现那背影似曾相识——对了,他们不就是刚刚在夏季里奔跑着并还受过自己眷顾的那群孩子么?现在,他们的背影咋这么快就涂上沧桑的颜色了?现在,他们似乎约好似的一起在雪地里奔跑,似乎还有意地要从风的眼皮子底下飘过,他们是想要告诉风什么吗?——风忍不住就有些惶恐,甚至是胆怯了——也许,在迅速长大的故事里,就藏着风所不知道的秘密。
风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一缕炊烟远远地在村子的一角升起,尽管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但当炊烟重新升起,风还是在第一时间辨别出了那熟悉的颜色——有可能是迁徙他乡的人回来了,也有可能是新的生命诞生了。
风忍不住就感慨起来,风懂得,只要还有炊烟,村子就不会彻底变空;只要还有人的气息,一个村子的希望也就还可能如春天一样重新来临——这样一想,风便忍不住整了整衣襟,准备转身了。
风知道,到该回去的时候了,该回去在一朵桃花上等待另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了……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文章第一段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暖、轻柔。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对风描写的语句,从中提炼出风的特点。
比如“便把春天最后的一缕寒气给吹跑了”“像一双柔情的纤纤细手”可分别提炼出风温暖、轻柔的特点。
2.文章从“风是从一朵桃花上出现的”写起,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内容上看,“一朵桃花”暗示了春天的来临,这样写说明文章的行文脉络是从春天写起的。
②从结构上看,“风”“一朵桃花”既紧扣文章标题“风吹四季”,又与文章结尾“该回去在一朵桃花上……”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文章从“风是从一朵桃花上出现的”写起,从内容上看,“一朵桃花”暗示了春天的来临,这样写表示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四季的变化,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从结构上看,既照应文章标题,又与文章结尾处的“该回去在一朵桃花上……”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文章第二段描绘了花事渐深时的美丽景色,请赏析其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比拟、排比、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采用叠词,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写出了花事渐深时生机盎然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修辞、语言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思考。
从修辞手法上看,这段话运用了比拟、排比、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如“就像一个飞天的女神”就运用了比喻手法;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如“蝴蝶从它身边飞过”是视觉,“鸟语自阳光上滴落”是听觉;从语言表达上看,运用了叠词,如“一抹抹”“一只只”“一声声”等。
明确了这些,并答出运用这些艺术技巧的效果即可。
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线索:风。
作用:①以“风”为线索,贯穿全文,便于表现不同季节的特点。
②以“风”为线索,将“风”拟人化,以“风”的视角描写四季,便于抒发作者的独特感受,使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
解析文章的叙述线索是贯穿全文的。
本文的每一段都是围绕“风”来叙述的,由此可知“风”是线索。
线索的作用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来进行思考。
从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看,便于表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从情感表现来看,文章将“风”拟人化,以“风”的视角来抒发情感,更亲切,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实和具有感染力。
从这些角度进行思考便不难得出答案,注意思考要全面。
5.请探究文章的深刻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②对古老村庄的眷恋。
③对村庄老去的感伤。
④对村庄未来的期盼。
⑤对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的感叹。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题目“风吹四季”和主要内容进行思考。
文中写春夏的生机盎然,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写秋冬中村庄的沧桑,表现了对村庄的眷恋和对村庄老去的感伤以及对村庄未来的期盼等。
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就能准确解读出文章的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大地
毕飞宇
①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
从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
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
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
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
“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
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
③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
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
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
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
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
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
④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
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
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
“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
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
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
⑥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
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
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
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
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⑦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
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
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
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
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
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
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⑧还有气味。
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
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
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⑨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
”这句话说得好。
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
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⑩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
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有删改) 6.作者为什么说新秧苗的鹅黄是“壮观”和“悲壮”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秧苗是庄稼人“一棵一棵”地插下去的,插满新秧苗的大地无边无垠;庄稼的颜色与庄稼人的悲欢相连,看到新秧苗的鹅黄就会想到庄稼人的艰辛。
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句不离段,瞻前顾后”的原则,回到“壮观”“悲壮”所在的语段去分析。
要抓住文中“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句话后面的关键词“一棵一棵”“无边无垠”“辽阔”“来自‘手工’”等分析;另外,要注意“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等句,从第⑤段总结出“庄稼的颜色和庄稼人的悲欢相连”这一点。
7.第⑥段中说:“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
”这几个短语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
作者所说的“汪洋”指的是大地上的庄稼,由“鹅黄”一直到“金光灿灿”对应的是庄稼成长的各个阶段,语句中的几个短语是按照庄稼栽种、生长、成熟的时间顺序排列的。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上下文。
前文中说“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很显然“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庄稼颜色的变换。
而且由“鹅黄”到“绿”再到“金光灿灿”,明显是对庄稼生长过程的描绘,所以,顺序不能调换。
8.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难以捉摸的声音写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大地的声音的独特感受。
解析赏析语段一般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及句式特点等方面入手。
除了手法,一般还要指出作用。
画线句中,“……在……,……在……,……在……”明显是排比句,而排比句的表达效果是增强语言的气势。
“像”字提示语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是拟人,可结合比喻、拟人的一般作用和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9.文中引用福楼拜《包法利夫人》里的话,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说明大地充满诗意和感染力。
(2)说明大地给了作者创作的动力。
解析福楼拜的话出现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在作者对大地发出了很多感慨之后,福楼拜的话“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是在强调大地的诗意和感染力对作者创作方面的作用。
由此联系上下文即可得出引用福楼拜的话的作用。
10.作者对“大地”的情感是复杂的,既爱又恨。
试分析作者产生这一复杂情感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对大地“恨出有因”:大地是折磨人的,大地上的劳作是艰辛的,大地浓烈的色彩导致作者内心寂寥。
(2)作者对大地的真正情感是热爱,因为大地是迷人的,作者来自乡村,大地使作者对色彩、声音和气味有着独特感受。
解析解答此题,可按照行文思路找出相关信息。
关于“恨”有:第②段中说大地“折磨人”,劳作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第⑥段中说大地“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关于“爱”有:第②段中说大地“是迷人的”;第③~⑧段中,大地塑造了“我”对色彩、声音和气味的独特感受。
美文欣赏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
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
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
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
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
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
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
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
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10、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
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
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
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
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
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
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
麻花辫。
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
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
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而坚毅。
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成为最美丽的语言。
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
谷子的叶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
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
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
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
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
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
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年。
孤独与忙碌迥异,滚滚红尘湮没了心境,可少了终点的奔波,人生终究一样的苍白。
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已经了解了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多么可贵。
16、生活除却一份过往和爱情外,还是需要几多的遐思。
人生并不是单单的由过往和爱情符号所组成的,过往是人生对所有走过岁月的见证;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