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 专题九:墨子

合集下载

古代哲学解读墨子中的兼爱非攻思想

古代哲学解读墨子中的兼爱非攻思想

古代哲学解读墨子中的兼爱非攻思想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名翟,字墨子,又名墨翟,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工程师、宗教家和社会活动家。

墨子的思想体系被后世称为墨家,其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兼爱非攻。

本文将对古代哲学家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进行解读。

一、墨子及其思想背景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与墨家学派有着密切关系。

墨子的出生和成长发生在战国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仍、国家衰败的时期。

社会动荡和战争的苦难深深地影响了墨子的思考,也是他产生兼爱非攻思想的重要背景。

二、兼爱的内涵和意义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兼爱而孟名”,即广泛地关怀和关爱他人,不分敌友、贵贱、亲疏。

这种兼爱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伦理观念,它主张不以身份地位、国家界限或个人情感为基础来确定对他人的态度,而是以人的本质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为基准。

兼爱的意义在于强调了人类平等和人道主义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关爱,不论其地位、身份或其他因素如何。

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社会的道德建设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供了启示。

三、非攻的理念与实践墨子的非攻思想是他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追求。

他主张不对外征战,不扩张国土,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非攻的理念并不是盲目的软弱无为,而是强调以智慧和普遍道德原则来对待战争问题。

墨子的非攻思想还体现在他的科技理念和实践中。

墨子提出“哀戚之民有所助,不可不救也”,鼓励人们用科技手段改善生活、减轻痛苦。

他自己也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和发明家,致力于工程建设,改善社会生活。

四、兼爱非攻的哲学基础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可以说是以道德和伦理为基础的。

墨子认为,人类应该遵循普遍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以实现公平、和平与平等。

他的思想受到儒家、道家和名家思想的影响,但又有所不同,形成了具有独特价值的墨家思想体系。

在墨子看来,兼爱非攻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和谐共存的重要条件。

只有通过普遍的爱和和平的追求,才能消除战争与冲突,实现人类的共荣共存。

墨子

墨子
平 民 圣 人
+
墨 子
---
墨子生于战国兵争 之世,列国为了自己的 利益,竞相务于富国强 兵、兼并攻伐,结果造 成战祸频仍,生民涂炭。 墨子目睹社会动荡的局 面,而谋求拯救斯民于 水火。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 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 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 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 反对兼并战争。
2

贰 叁 肆 伍 陆
战国中后期,墨家学说发展迅速,形成“墨翟之言盈天下”的局面,与 儒学并为当时的两大“显学”。秦汉以后,墨家走向衰落,尤其当汉武帝独 尊儒术以后,墨家很快消失无闻。
国产动画经典˂˂秦时明月˃˃墨家全部头领
墨家思想—
消亡?复兴?
• 墨翟(di),墨家学派伟大 的创始人,一个新时代的引 领者,“兼爱非攻”、追求 科学技术的思想早已透出 了他的睿智,然而一个天才 却渐渐地消失在百家争鸣 的思潮中.
公 输
公输般被说服引墨子见楚王。墨子对 楚惠王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 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 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 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 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 短褂子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进攻宋 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墨子直截 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他解下 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作城墙,再拿几块小竹片 当作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 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 个就用滚木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公输般用了 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尽了,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 高招没有使出来。

墨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墨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读书笔记
墨子在孔子与孟子之间,发展儒家的基本理论(修身养性等),认为上帝兼爱,并赏罚分明。墨子提出从上 至下的道德、政治管理制度,认为人民思想会因此借天子最终统一于天。
44·读《论语》《孟子》《韩非子》《商君书》《荀子》《墨子》《庄子》2022.08.16忘了是基于什么原因 决定读先秦经典的,但这两个月,集中的把几本最具代表性的诸子经典初读了一遍。连续看这些书,什么感受呢? 我的大脑就像是稷下学宫的论战台,先秦诸子轮番登场,发表各自见解,同时也要应付他人的挑战和质疑,唇枪 舌剑,好不热闹。他想的不是等会怎么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看他们争来争去的觉得很搞笑也很好玩,又觉得他 们笨,争赢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像我一样躺平,岂不快活。
目录分析
1
亲士
2
修身
3
所染
4
法仪
5
七患
1
辞过
2
三辩
3
尚贤上
4
尚同上
5
兼爱中
非攻上 节用上
节葬下 天志上
1
明鬼下
2
非乐上
3
非命中
4
非儒下
5
耕柱
1
贵义
2
公孟3Leabharlann 鲁问4公输
5
备梯
作者介绍
这是《墨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墨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墨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关于墨子的著作内容介绍

关于墨子的著作内容介绍

关于墨子的著作内容介绍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那墨子的著作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墨子的著作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墨子的著作有哪些《墨子》这部文学巨作,大多人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对墨子一些言行的记录,主要阐述墨家思想的作品。

《墨子》一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记载了墨子的言行,阐述了墨子的思想,主要反映了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后世称作墨辩,主要叙述了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在西汉时期被刘向整理成了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这本书总共五十三篇,原来都写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的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借鉴史籍。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等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

《墨子》内容十分广博,其中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甚至科技等方面,是后世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共七篇。

这一类混有名家和杂家的言论。

后面四篇是墨家对墨学的概要论述,算是墨学的提纲挈领。

第二类:共二十五篇。

代表了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

第三类:共六篇。

这一类被墨者称为墨辩,也被称为墨经。

这六篇是《墨子》的精华部分。

第四类:有五篇是墨子的弟子记载的关于墨子的言论行事。

也算是对墨子生平的记录,体裁比较接近《论语》。

第五类:共十一篇。

这一类说的是墨家兵法。

墨子一向提倡非攻,认为以防御为主较好。

墨家兵法是墨学的弟子精研而成。

墨子是什么学派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比较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农民出生的哲学家,所以他的很多思想都是从农民出发的,他抨击战争,主张防御,而不是一味的进攻,他的思想受到饱经战争,生灵涂炭的百姓的欢迎,但是在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墨子的思想并不受上位者的认同。

墨子一开始并没有成立学派,他本来是在儒家学习的,但是他对于儒家的一些思想不敢苟同,也不喜欢儒家非常繁琐的礼节性的东西,于是他自己开始讲学,并且用比较激烈的语言抨击儒家和各国的暴政,获得了一批追随者,也算是反对儒家的比较重要的势力。

教育史墨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史墨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史墨子的教育思想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教育史——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简介(勤思整理)(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墨名翟,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

”(《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

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

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庄子·天下》)。

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墨子·公孟》)。

《庄子·天下篇》称赞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而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行迹所至。

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

曾与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三日三夜飞翔不下。

还长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

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

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着作汇编。

西汉刘向整理为七十一篇,六朝以后渐佚,今传《道藏》本五十三篇。

旧题墨翟着,但包括了墨子弟子乃至后期墨家的着述资料,是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典籍。

墨子简介和思想概略

墨子简介和思想概略

2 在先后次序上 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 吾亲也。《兼爱下 》


3 在爱与被爱的关系上
《兼爱中》:“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
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 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 之。”
时人认为兼爱太难,不易行得通。墨
子认为“特上弗以为政,下不以为行 故也。”(《兼爱中》) 举例: 晋文公好苴服
“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
为之,天之所不欲则止。然则天何欲 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 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 兼而利之也。”(《法仪》) 墨子讲“兼爱”可视为道德的宗教化, 墨子的道德观最后归于天志与神权。 孔子讲“仁”是道德的人伦化,将人 从神权笼罩下分离出来,说“敬鬼神 而远之”。
区分为三组,其中,《经上》《经上》 《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 取》等6篇为一组,主要讨论逻辑和科 学问题,属后期墨家的作品,《备城 门》以下11篇为一组,是对墨家的防 御技术和守城器械的记载和说明,其 余36篇则直接与墨子本人的言论和活 动有关,是我们研究墨子思想的主要 依据。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
墨子既在思想上教导人民反对不义之
战,又于行动上帮助弱小抵御强权。 《鲁问篇》载:齐将伐鲁,墨子晓齐 王以利害;鲁阳文君将攻打郑国,墨 子明鲁阳文君以大义。 《公输篇》则详细的记载了墨子制止 楚国攻打宋国的事迹。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 十夜而至于郢(ying),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 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 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 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 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 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 曰:“然,乎不已乎(2)?”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3),邻有敝舆,而欲 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 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 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 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yuantuo)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 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楠、豫章,宋无长木,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 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 变,子墨子九距之(4)。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yu)有余 (5)。公输盘诎(6),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 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 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 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 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7)。故曰: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墨子经典篇目

墨子经典篇目

墨子经典篇目
1. 墨子·非攻:强调非暴力、不攻击的战争哲学,提出“兼爱”、“非亲”、“尚同”的理念。

2. 墨子·公输:介绍了公输定的思想,主张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应该建立在道德和公正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个人和权力的自私利益之上。

3. 墨子·齐物论:讨论了物理和形而上学的问题,主张人应该追求和平、公正和互相合作的生活方式。

4. 墨子·时间概念:探讨了时间、空间和变化的概念,认为时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并且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参考。

5. 墨子·修身: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改善,提倡“非利”、“厚德载物”的生活方式。

6. 墨子·兼爱:介绍了墨家的“兼爱”思想,认为人类应该坚持相互爱护、互相尊重的原则,实现和平、安全的社会生活。

7. 墨子·尚同:提出了“尚同”思想,主张人们应该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注重大众的利益和利益共同体的建设。

8. 墨子·公义:探讨了公正和道德的问题,认为人类应该追求公正、尊重法律和规则,并遵守这些规则。

墨子PPT课件

 墨子PPT课件

▪ 战争的罪恶
荒废生产 残害生命 破坏生活
.
10
二、墨子的思想学说
(一)非攻 ▪ 战争是最大的不义: 偷窃桃李——偷窃牛马——拦路抢劫——战争 战争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墨子的药方理
论。
.
11
二、墨子的思想学说
(一)非攻 ▪ 止鲁阳文君攻郑:别人家的孩子不听话不用
你管,郑国人不尊敬国君只有天来惩罚。 ▪ 止楚攻宋:劝说公输班,劝说楚王,以暴制
.
22
二、墨子的思想学说
(六)非乐 ▪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
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 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 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
——《墨子·非乐中》 从乐器制造,演奏,欣赏三个方面非之。
.
23
二、墨子的思想学说
(七)天志
▪ 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於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 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 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 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於祸祟 中也。然则何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 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 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 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 也。——《墨子·天志上》
第三讲 平民圣人墨子
2011年9月27日
.
1
提要
▪ 一、墨子生平 ▪ 二、墨子的思想学说 ▪ 三、墨学的逻辑及科技 ▪ 四、墨子与墨家的影响
.
2
一、墨子生平
(一)生卒年与籍贯 (二)墨子的学术来源与特点 (三)行大义于天下 (四)墨子“十语” (五)《墨子》与《墨经》

墨子(全面介绍)ppt

墨子(全面介绍)ppt
他更反对与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周礼:“俯 仰周旋威仪之礼……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 王弗为。”(《节用中》)
6. 节葬
厚葬的危害
使农夫行此,则必不能蚤出夜入,耕稼树艺。 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 使妇人行此,则必不能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节葬下》)
书目推荐
1、墨子间诂新编诸子集成(清)孙诒让 中华 书局
力学原理

墨子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概括出力学原理, 并做出“力,形之所奋也”的力学定义。 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了桔槔,用于提水。他 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 生产和军事,受到人们的称赞。
小孔成像

墨子对光学很有研究,有 一次,墨子进行光学试验,他 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 孔,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 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相对 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墨子 通过小孔成像的光学实验,阐 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即光 从上下直射,人的头部与足部 成影在下边和上边,构成倒影, 成为后代摄影技术的先声。
明·福建芝城姚奎排 印的铜活字本《墨子》
2.
墨 子 其 书
非儒立墨
墨子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强执有命, 繁饰礼乐”等内容进行批驳,与儒学分道扬镳, 提出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系统的学说--墨学。 墨学的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十大主 张;此外还有自然科学、文化教育、逻辑学、军 事防守、工程技术等,内容非常丰富。
称号: “平民哲商王朝建立的同姓方国,位于滕州 市木石一带。入周之后,目夷国变成小邾国, 先后曾为宋、邾、鲁、齐等国的附庸。随着历 史的变迁,目夷氏从贵族降为平民。(目夷即 墨夷,后省为墨姓)。约在春秋末年(公元前 480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

墨子介绍ppt幻灯片作品

墨子介绍ppt幻灯片作品
墨子的社会思想
1
生平
• 墨子名翟,大约生于公元 前478年-公元前392年左 右。
• 鲁国人。曾受业于儒者之 门。后因嫌其礼节烦扰、 后葬费材,自创新说。
• 墨不是姓氏。可能是当事 人对墨子学派的一种称呼, 绰号。
• 至于墨子本人,可能因出 身低贱,根本就没有姓氏。
2
墨子社会思想的两个明显特征:
14
第四节 论社会问题
• 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大都 骄奢淫逸,放纵自恣,不 恤民力。
• 孔子抨击季氏“八佾舞于 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
• 孟子痛斥梁惠王“庖有肥 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 野有饿殍”
• 墨子要求贵族也想平民一 样,足以温饱即可,提出 “节用”“节葬”“非乐”
15
一、节用论
•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 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5
二、以兼爱作为人际交往的准则
• 既已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6
• 三、墨家的“兼爱”不同于儒家的“仁”:前者是无差别 的“爱”和后者是有差别的“仁”
• 兼以易别。……别非而兼是者。……以兼为正。是以聪耳 明目相与视听乎!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而有道肆相 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 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21
二、节葬论
• 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 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 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 则止矣。”死者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丧, 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
22
• 对于行
•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

墨子思想ppt课件

墨子思想ppt课件

❖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
❖ 《墨子》
施明译注
27
20
四、“天志”, “明鬼”的宗教伦理观
(一)墨子的“天志”观 墨子认为有“上帝”的存在;“上帝”有明确的意 志,即所谓“天志”。“天志”的内容就是 “兼 爱”,“欲义而恶天下”(《天志上》)
墨子把 “天志”视为度量一切行为的“法仪”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
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员,曰:‘中者是也, 不中者非也。’” (《天志上》)
(《尚贤上》)
主张给贤士:“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 予之令。” (《尚贤上》)
15
墨家和儒家关于“尚贤”的区别: 墨子尚贤:
“上举义不避贫贱”、 “上举义不避亲疏”、 “上举义不避远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 则举之。”,“无能者下之” ,“官无常贵,民 无终贱”。“虽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 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尚贤中》)
一类:有道罚无道的战争,名为“诛”
墨子认为“禹征有苗,商汤罚桀,武王伐纣”等都是罚有 罪之君是“诛”
他认为,当时所有的战争都属于前一类,都 是不义之战,都应当反对
14
(三)、“兼爱”与 “尚贤”
墨子关于“尚贤”、“尚同”的主张,也是从 “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出发。因为一方面, “尚贤事能”是以“兼爱相利”为标准;另一方面, “尚贤”、 “尚同”又是实现“兼爱相利”理想的 政治保证。 因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 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7
思考: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 异同?
相同:都强调“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异:
①中庸》
儒家“亲亲” 即更爱自己亲近的人。爱其父母多于爱 同族别的人爱同族人多于爱同族以外的人,即所谓 “轻重厚薄”。

《墨子》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墨子》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墨子》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墨子》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

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

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毂。

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

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

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

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

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

行理性于染当。

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

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

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

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

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

《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注释】①:堪通湛,浸染之意。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染于苍则苍苍:深青色B.宗庙破灭,绝无后类绝:全然C.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淳谨:敦厚谨慎D.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比周:结党营私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舜染于许由、伯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墨子全文注释译文

墨子全文注释译文

墨子全文注释译文1. 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子、弟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还会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还会贼?故盗贼亡有。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还会乱?视人国若其国,谁还会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2. 注释- “焉能治之”的“焉”:乃、才。

- “攻人之疾”的“攻”:治疗。

- “起不相爱”:起源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 “亏父而自利”的“亏”:损害。

-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

墨子的故事有哪些

墨子的故事有哪些

墨子的故事有哪些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很有名的军事家,那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墨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子的故事墨子有巨子腹听起来还以为是墨子有个大肚子,实则不然,它的原意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墨家有个领袖叫腹黄,有一天他的儿子杀了人,秦国的惠王就对他说“你年事已高,有没有别的儿子,寡人已经命令手下不杀你儿子了。

”然后腹黄却说:“不行,我们墨家的规矩是杀人处死,伤人处刑,禁止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大王虽然赦免了我儿子的罪行,但是我不能不遵守我们墨家的规则。

”后来腹黄还是坚持将自己的爱子杀死了。

而这一切是因为腹黄为了天下的大义而割痛杀死自己儿子,也是像天下做一个榜样,俗话说:“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而腹黄可谓是大公无私了。

这个故事出自于《吕氏春秋·去私》,由儒墨兼修的吕不韦所写,而墨家便是由春秋末战国初著名学派,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推广着“非攻”思想,以爱民为本。

到我们如今现实时代,法不徇情,作为领袖更应该守法,不能借用自己的权利而破坏法律,这样不仅打破了法律的严明,更是让百姓不能信服。

这也同时可以看出墨家思想的正直性,也表明了墨家的思想,以天下之利为大利,也是墨子所主张推广的“兼爱”思想,要以人民百姓之利为准。

墨子为木鸢的故事木鸢又称风筝,而它的发明人便是春秋战国时期初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以及军事家墨子,墨子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墨子从小家境贫寒,在他小的时候做过很多的工艺活,因此后来他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贡献。

故事相传是墨子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做好了木头老鹰,但却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而鲁班削竹就做成了喜鹊,让它在天上飞,三天都不落。

墨子后对鲁班说:“像你这样做喜鹊,还不如我做车辖,我用三寸的木料,片刻就砍削成了,还能负载五十石的重物。

”有这个故事告诉了后人:对人有利的叫做巧妙。

而对人没有利的就叫做拙。

当然也告诉了后人,不管做什么都是需要磨练的!虽然鲁班只花了没多少功夫就做出了能飞三天的鹊,但是却并没有什么意义。

墨子所染

墨子所染

《墨子》之《所染》本篇以染丝为喻,说明天子、诸侯、大夫、士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亲信和朋友,以取得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

影响的好坏不同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兴亡,国君对此必须谨慎。

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说他曾因看到染丝而感叹:“洁白的丝放进青色的染料中,就会变成青色,放进黄色的染料中,就会变成黄色。

放进去的染料不同,染出的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放进去五种不同的染料,就一定会出现五种不同的颜色了。

所以对于染丝这种事情不能不谨慎啊!”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舜染于许由(许由:传说中唐尧时代的隐士)、伯阳(伯阳:传说舜七友之一),禹染于皋陶(皋陶: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虞舜时任掌管刑法的官)、伯益(伯益:传说中蓄物和狩猎行家,曾助禹治水),汤染于伊尹(伊尹:商汤大臣,助汤灭夏建国)、仲虺(读huì三声,仲虺:汤时大臣),武王(武王:周文王之子)染于太公(太公:姜尚,佐武王伐纣而封于齐)、周公。

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

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不单单染丝是这样,国君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舜受到许由、伯阳的影响,禹受到皋陶、伯益的影响,汤受到伊尹、仲虺的影响,武王受到太公、周公的影响。

这四位君王受到的影响正确得当,因此能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

要列举天下仁义、显达的人,一定会推举这四个君王。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榖(读gǔ)。

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同“戮”,杀戮)。

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受到干辛、推哆的熏染,殷纣受到崇侯、恶来的熏染,周厉王受到厉公长父、荣夷终的熏染,周幽王受到傅公夷、蔡公谷的熏染。

这四个帝王所受到的熏染不当,因此国破身亡,被天下人耻笑。

墨子的激情解说词

墨子的激情解说词

墨子的激情解说词
在先秦诸子学派里,有显学之称的非儒即墨,接下来要给大家讲解的是诸子百家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就是墨翟。

墨翟又名墨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

墨子的先祖是贵族,到他这代早已经是家道中落了,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

他自称为“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在各地游学,曾师从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

墨子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学生,在研读了儒家学说后,发现了儒家学说的弊端,于是墨子批评儒者对待天帝、鬼神和命运的不正确态度,认为儒家所讲的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废话,“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墨子最终摒弃了儒学,创立了墨家学说。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等。

从此后,墨子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传播自己的学说。

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与儒学并称为两大“显学”。

墨子的主张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是墨家的经典著作。

《墨子》书十五卷、五十三篇,所涉内容极为广泛,《墨子》中所蕴含的科技思想是我国古代科技思想渊源中最优秀的代表。

其中《墨经》篇是《墨子》书中的重要部分,《墨经》不仅有逻辑学方面内容,还有8条论述几何光学的知识,尤其是它阐述了影、小孔成像、平面镜、
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还说明了焦距和物体成像的关系,这些比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光学记载早百余年,代表了战国时期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此外,《修身》、《亲士》、《当染》等篇,据说也非墨子手笔。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者观点有
9
了变化,他们认为“并没有宗教的墨学,也没有后期的墨家,而创辩学者是墨子,《墨经》亦基 本是墨子自著。” “《墨子》乃自著之书,其撰写时有其弟子参与,只有个别之处有后学的增 益,不损其为自著之书。” 正像人们无法将《庄子》或《荀子》做出前期思想和后期思想的划 分一样,我们“怎样能把《墨子》划出前期墨子哲学和后期墨子哲学,划分为前期墨子和后期墨 子呢?” 因此,一些学者将《墨子》一书视作墨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似也持之有据。本书从众, 视《墨经》为后期墨者所著。
11 10
第二节 后期墨家的法律观
墨家成员多为“农与工肆之人”,(《墨子·尚贤上》,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即小生产者 和手工业者, 故墨家主要代表战国时代平民阶层的思想主张, 即所谓的 “役夫之道” 。 ( 《荀子· 王 霸》))冯友兰说:“墨翟原是一个木工手工业主,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后来成为游士,到处 发表主张,要求参加政治。他的‘墨者’团体,可能是照着当时手工业行会的习惯组织成的。”
5 4 3 2 1
墨子死后,墨家学派一分为三。现存《墨子》一书乃是墨翟及其后学的著述汇编,共53篇, 被称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第一家有系统的学术著作”, “春秋战国之际内容十分丰富 的、独一无二的百科全书,其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军事诸方面思想之大成。”
7 6
关于《墨子》一书的真伪问题,过去流行的观点认为其中《尚贤》、《尚同》、《兼爱》、《非
20 19 18 17 16 5 14
第二章 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84年),名翟, 鲁国人,做过宋国大夫。太史公不曾为之立传, 仅在《孟子荀卿列传》末附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
14
21
《庄子·天运》 :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 大骇,儒、墨皆起。 ” 15 《荀子·正名》 : “见侮不辱,圣人不爱己,杀盗非杀人也,此惑于用名以乱名者也。 ” 16 冯友兰认同荀子的观点,认为墨家“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 “陷入诡辩” 。参见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 编》 (上卷) ,第 581—582 页。方授楚也认为是“诡辩而已;虽煞费苦心,其实足以自陷而不觉也。 ”参见 方授楚: 《墨学源流》 ,载《民国丛书》第四编·5· ,第 172 页。而杨荣国则认为这是误解了墨者。 “墨者倒 不是什么用观念的名来淆乱这从客观现实所反映的名;就杀盗不是杀人一论题来说,墨者倒是从更深一层 地发掘现实中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因为说杀人,不能表明那人何以被杀,犯罪呢?还是仇杀?说杀盗,便 明显了。„„只是为了使概念更臻于明确,把盗从人区别开来,说杀盗不是杀人。 ”参见杨荣国: 《中国古 代思想史》 ,第 334—335 页。 17 伍非百: 《墨子大义述》 ,载《民国丛书》第四编·5· ,第 55—56 页。 18 宗白华: 《中国哲学史提纲》 ,第 34 页。 19 王冬珍: 《墨学新探》 ,台北:世界书局 1999 年版,第 255 页。 20 钱穆: “墨辨探源” ,载钱穆: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二,第 148—149 页。 21 钱穆说: “墨家‘墨’字,便是取义于古之墨刑。大抵墨家发动在古代一个工人集团里,或者墨翟自身 便是一个受过墨刑的工人亦未可知。 ”参见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第 77 页。 “刑徒之所为,黥 墨之所务也,而遂呼之曰墨。 ”参见钱穆: 《先秦诸子系年》 ,第 107 页。而李石岑疑为因“他的绳墨精巧过 人,遂有墨者之称,人遂以墨子呼之。 ”参见李石岑: 《中国哲学十讲》 ,第 59 页。江瑔、陈柱则认为“古 之所谓墨者,非姓氏之称,乃学术之称也。„„考墨字从黑,为会意兼形声字。故古人即训墨为黑,又训 为晦,引申之为瘠黑,为绳墨。是则所谓墨者,盖垢面囚首,面首黎黑之义也。 ” “吾意墨之始固为学术之 名,墨子喜其学,因以为姓。故既得名学术为墨家,亦得称其人为墨子也。 ”参见陈柱: 《诸子概论》 ,第 196—198 页。先秦诸子多以其学术名家,惟墨学以一人之姓名家,江、陈之见或不无理由。
第一节 “显学”之墨
墨家是战国时期由墨翟创立的一个别具特色的学派。 其特别之处, 首先在于它是一个组织严 密、纪律严格、保持共同政治理想的帮会式团体。对“墨者”而言,墨家鼻祖墨翟不仅是传道授 业的先生,也是他们这个团体的领袖。墨子拥有至高权威,发号施令,指挥门徒四出活动,传播 教义,身体力行地帮助他人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追求。墨翟死后,墨家首领称为“巨子”, 权柄 依然如故。《庄子·天下》称:墨者“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尸,主也。),冀得为其后 世,至今不决。”巨子中知名者有孟胜、田襄子及腹䵍等辈。墨家成员多出身社会下层,以勤奋 节俭为尚,生活上有如苦行僧。 《庄子·天下》篇谓: “(墨子)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 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墨者行动上完全听命于巨子,“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 踵”,(《淮南子·泰族训》)俨然有助人为乐、行侠仗义之风。 墨翟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训》)“习闻洙泗之风,濡染诗书之 训。又值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是以崛起其间。远祖夏禹,近取仲尼,而倡兼爱 尚俭之说。一时流风所及,自成一派。代儒而兴,与孔争席,可谓一时之才士也。” 后来却走 到了儒家的对立面,自成学派,对儒学进行了猛烈抨击,成为当时公开向儒学树起批判大旗的最 大学派。儒、墨两家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出现的互相对立的两大学派。钱穆说:“先秦学派, 不出两流:其倾向于贵族化者曰‘儒’,其倾向于平民化者曰‘墨’。儒者偏重政治,墨者重民 生。法家主庆赏刑罚,原于儒;道家言反朴无治,原于墨。” 梁启超对墨家的总结是:“其注 重同情心与儒家同,惟不认远近差等。其意欲使人人各撤去自身的立脚点,同归于一超越的最高 主宰者(天)。其政治论建设于绝对的平等理想之上,而自由则绝不承认,结果成为教会政治, 吾名之曰‘新天治主义’。(对三代前之旧天治主义而言)” 墨家学派以其独树一帜的价值观 和精神追求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和尊重, 连一贯逍遥放任的庄子也对墨翟尊崇有加, 称 他“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甚至一度对墨翟嗤之以鼻,骂他为“禽兽” 的孟子也不得不对其“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的牺牲精神由衷地钦佩。《吕 氏春秋· 当染》 称墨子 “无爵位以显人, 无赏禄以利人” , 但其 “盛誉流于北方, 义声振于楚越” 。 难怪墨家在墨翟的主持下“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吕氏春秋·当染》)荀子曾感 叹:“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荀子·成相》)甚至有“墨翟之言盈天下”之说, 昂首成为当时与儒家比肩的“显学”。(《孟子·滕文公下》)“其立义之坚,与为义之勇,此墨 子所以夐绝千古也!”
12
他们以“兼爱”为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将“兼相爱、交相利”及其具体原则视为衡量一
切是非曲直、 善恶功过的客观标准。 墨家还赋予上天以赏善罚恶的意志, 认为这种至高无上的 “天 志”规范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最好的法律只能是“天志”的表现。后期墨家在批判儒家爱 有等差的基础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爱无厚薄”(《大取》)的口号,从而将“兼爱”引向了泛 爱主义和利他主义。表现在具体的法律观上,就是要求社会每一个成员爱人、利人,而不能无故 杀人。《吕氏春秋·去私》: 墨者有巨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 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 ‚墨者之法曰: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 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这段记载反映了后期墨家基本的刑法观:首先是反对无故杀人、伤人,这当然是“兼爱”题 中应有之义。其次是主张等量报应的刑罚观。“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种同害报复观在中国 可谓源远流长,《荀子·正论》中称为“百王之所同”,后期墨家亦不例外。再次是主张执法一 律平等,无分亲疏,这与儒家主张的“亲亲相隐”原则正好针锋相对。 此外,后期墨家另有两个刑法观值得重视。 其一, 《经说上》: “罪,犯禁也。” “罪不在禁,惟(虽)害无罪。”伍非百对此的解释是: “人之行多方,法之所禁有限。若禁外得罪,则人有不胜其罪者矣,而禁且不行。是以‘律无正 文,无论何种行为不为罪。’” 这是主张犯罪必须是触犯禁条的行为,如果行为虽有社会危害 性,但法无明文规定,也不能以犯罪论之。这个观点其实是提出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 则,而这个曾让西方学者在18世纪末为发明和倡导了它而自豪的原则,却早于两千多年前,在中 国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已为墨家不经意间提出。 只是这个声音太过微弱, 终被历史所湮没而成千古 绝唱。
其二,《小取》:“虽盗人,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 “杀盗非杀人”之说古已有之, 颇类名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命题,表现为一种诡辩论,但 又符合逻辑学的规则,因为“盗”与“人”在逻辑学上是有绝大区别的。在内涵上“盗”比“人” 丰富,在外延上“人”比“盗”广泛,所以“盗”与“人”确非同一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 “杀 盗非杀人” 这个命题是成立的, 这种运用逻辑学的规则来分析法律问题的尝试也不乏其自身的价 值。不过,若就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常识而论,则这个命题是荒谬和危险的。因为“杀盗”是 “杀人”的一种,不能凭借道德因素否定“杀盗”是“杀人”行为之一。这正如荀子所批评的那 样,“此惑于用名以乱名也”, 即偷换了“人”的概念,以名词的表面之异来一概抹杀其内在 之同,犯了基本的常识错误。 好在墨家在此讨论的并非一个法律的概念,强调“杀盗非杀人” 反映了他们对侵犯财产的盗窃犯罪的痛恨, 主张严厉打击, 这是小生产者对维护私有财产权心情 的自发流露。“盗虽人类之一,然为盗则另有一盗之名,而非无罪之普通人矣。故杀盗,杀其有 为盗名者之人,非杀普通之人也。” 在墨子的时代,“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周流天下无所重 足者”,(《尚同下》)严重威胁着小生产者的财产利益。痛恨“盗贼”、尊重和保护私有财产 权,是《墨子》书中的两大鲜明倾向,墨家后学变本加厉,以至于提出“杀盗非杀人”的命题, 充分显示出他们对私有财产保护的高度重视。 “墨家极端反对盗贼,主张杀盗。这是当时私有制 度已经巩固的反映。” “杀盗非杀人”与墨家的兼爱说并不矛盾,“墨家尚兼爱,而‘盗爱其 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与兼爱之旨相背,故恶盗独甚,而以‘非人’视之,此 亦正所谓爱人也。” “此所谓杀盗非杀人,即《经下》之所谓杀狗非杀犬也。此云盗人人也, 亦可改为盗人非人,如云白马非马。„„杀去一盗,于人类全体不生变化,不致减少,依然是一 人类全体,亦无碍于吾之兼爱。墨家萦回迂曲,指狗说马,其意只在拥护兼爱之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