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1 8.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2-v02=2as,并会应用它们
②会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③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
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求解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到处都有物理规律在起作用
②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
重点讲述了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推导了平均速度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在处理过程中,一般可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出用量表达未知量的关系,然后进行数值计算。
同时它是对前面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稳固温习,在此根底上得以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会灵活运用公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②难点:实际问题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灵活运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
四、主要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以学生体验为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t
v v a t 0
-=
ax
v v t 22
02=-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1、说出第一章我们学到的加
速度公式并说出
各个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a 表示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vt 表示一段
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的末速度,v0表示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的初速度,t 表示这段运动过程所需的时间。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速度和位移公式是什么?
a 表示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vt 表示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的末速度,v0表示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的初速度,t 表示这段运动过程所需的时间。
S 表示这段时间内移动的位移。
1.
2. 复习稳固
前面所学的匀变速
直线运动
的根本公
式和内容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都学习了,那么速度和位移是否有关系呢?同学们自己分组讨论和推动速度和
位移的关系式? 速度—位移关系式
v t 2-v 02=2ax 的推导过程
的理解与应用 对公式1.该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式中v 0和v t 是初、末时刻的速度,x 是这段时间的位移.
3.公式中四个矢量v t 要规定统一的正方向.
4.当v0=0时,公式简化为vt2=2ax ;当vt =0时,公式简化为-v02=2ax. 如果所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中,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利用位移和速度的关
系
式来求解,往往
会使问题的求
解变得
简单、方便。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1T 内、2T 内、3T 内、……nT 内位移之比为: 2222321::3:2:1::::n x x x x n =
〔2〕1T 末、2T 末、3T 末、……nT 末速度之比为:
n v v v v n ::3:2:1::::321 =
〔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为:)12(::5:3:1::::321-=∆∆∆∆n x x x x n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23(:)12(:1::::321----=n n t t t t n
定正方向,列方
程求解。
〔5〕对结果进行讨论、验算。
活动 3.一个滑雪的人,从长85 m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 m/s ,末速度是5.0 m/s ,他通过这段山坡需
要多长时间?
[CAI 课件模拟题中的物理情景] [出示思考题] 1.分析该题的物理情景并画出草图?
2.判断滑雪人做何种运动?
3.题中那些条件是的?
4.怎样求解.
解法一:由题意:
由2as =v t 2-v 02 得:a =s
v v t 22
2
-
①
由a =
t v v t 0-得:t =a
v
v t 0-
②
将①代入②得:
t =
.58.185220+⨯=+t v v s s=25 s
解法二:由平均速度2
0t
v v v +=
,则 s =t v v t v t
2
0+=
所以t =
s 25s 0
.58.185
220=+⨯=+t v v s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一时刻一辆自行车以v自=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旁边超过汽车。
试求:(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1)解法一:汽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此时经过的时间为t1,汽车的速度为v1,两车间的距离为Δx,则有v1=at1=v自
所以t1=
v自
a=2 s
Δx=v自t1-
1
2at1
2=6 m。
解法二:自行车和汽车的v -t图像如下
图。
由图可以看出,在相遇前,t1时刻两车
速度相等,两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为阴
影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有
t1=
v1
a=
6
3s=2 s,Δx=
v1t1
2=
6×2
2m=6 m。
(2)当两车位移相等时,汽车追上自行车,
设此时经过的时间为t2,则有v自t2=
1
2at2
2
解得t2=
2v自
a=
2×6
3s=4 s
此时汽车的速度v2=at2=12 m/s。
答案:(1)2 s 6 m(2)4 s12 m/s
小结: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其推论的应用,在应用时,要注意物理过程,要结合实际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速度公式: V=V 0+at
位移公式: X= V 0t+2
1
at
导出公式:
二、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1.2
课堂评价及建议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本关系式及其重要推论式的
应用理解程度
熟练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水平 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
教师教学后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