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二课同步练习二 人教版 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用残损的手掌九年级语文第二课同步练习二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我用残损()的手掌()
2、堤.()繁花如锦幛.()
3、灰烬.()
4、蘸()着.
5、永恒.()
二、用“/”为下列诗句划分朗读停顿
1、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2、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三、朗读全诗品味下列诗句的含义,回答问题。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一句中的“灰烬”“血”“泥”指的是什么?诗人的手抚摸到这些,是要传达他的什么情感?
2、诗中写道“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你能用你的历史知识告诉我,诗人所说的这“完整的一角”指的是哪里?这时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一句中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四、诗中有许多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试按下面的标准分类整理,各摘录几例。

(1)消极的、冷调的:
(2)积极的、暖色调的:
你能展开你的思维,再在生活中找出几例吗?
(1)
(2)
五、在本诗中诗人炼字造句的能力后现无遗。

请以诗中选出几句动词使用精准的句子,秒在下面,并品味它们和妙处。

(1)
品味:
(2)
品味:
自主检测
一、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灰jin()荇zao()蓬hao()
蓬bo( )生春 li()枝 qia xui ()()
二、用“——”标出下列句的朗读重音。

1、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2、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三、本诗押韵,但有变化朗读诗歌,找出所押的韵及韵脚,这样韵律的变化有何作用?
例如: i韵,泥、地
四、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明显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
么?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

五、阅读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河山,
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该是我的家乡,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本诗选自《灾难的岁月》,写成于1942年7月3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寄与()苏生()
2、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

诗中表现出当时祖国半壁山沦于敌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

诗人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了家乡、______、_______、______、岭南、_________以及‘那辽远的一角“的景象,联系历史,“辽远一角”是指_________。

4、再现景象时,作者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请分析并选择。

A、眷恋
B、痛惜
C、憎恨
D、热爱
E、赞扬
F、向往
①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
有蓬蒿()
②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与一切希望()
5、找出诗中一处用了比喻的句子,指出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明诗中运用了对比的一处地方,指出其表达作用。

———————————————————————————————————————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拓展视野
赵钱孙李四个同学读了下面这首诗后各自发表了看法,你赞同谁的?反对谁的?请说说理由?
坚壁
田间
狗强盗,来,我告诉你:
你要问我么:“枪,弹药,埋在哪儿?”
“枪,弹药,统统埋在我的心里!”
1943年6月作
注:“坚壁清野”是抗战时期,我军民对付日军“三光”政策的方法之一。

指把粮食、枪弹等埋藏起来,不让敌人得到。

赵:开头直呼“狗强盗”,三个字把“我”烈火般的愤怒和仇恨倾泄无遗。

钱:“你要问我么:/枪,弹药,/埋在哪儿”这个设问表示“我”已把敌人看透了,突出了“我”的自信,敌人的气急败坏。

孙:“来,我告诉你”几句,是“我”面对敌人搜查时的嘲弄斥责之词,也是全民抗战的真实写照。

李:全诗采用虚拟手法塑造了“我”的形象,而对敌人却有意冷落,不费笔墨,表现了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蔑视和仇恨。

[参考答案]
尝试练习
一、1、sun zhang 2、di zhang 3、jin 4、zhan 5、heng
二、1、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2、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三、1、“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

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

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

2、诗人所说的“一角依然完整”的土地,指的是没有被践踏的解放区。

从这里开始,诗人的情绪不再低沉,变得明朗、积极。

3、比喻(暗喻)。

以“太阳”和“春”喻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

四、(1)残损灰烬彻骨阴暗寂寞
(2)温暖明朗坚固蓬勃如春
五、例:无形的手掌抚过江山
贴在上面,寄与爱的一切希望
自主检测
一、烬藻蒿勃荔憔悴
二、1、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2、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三、ang韵掌乡幛某凉望
u韵,骨、出;
ao韵,草、蒿;
ui韵,幛,水;
an韵,山、暗;
u韵,抚、乳
o韵,活、国。

这样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四、从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作者想像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是积极的、暖色调的。

前后两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

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拓展视野
李同学的分析有误。

一是这里的敌人指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国民党反动派;二是作者这样剪裁的目的,主要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广阔天地,强化诗作的表现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