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生长量与马尾松纯林有显著差
异。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优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比马尾
松纯林多,植物多样性指数大于马尾松纯林。
关键词: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植物多样性;土壤肥力;生长状况
中图分类号 S79
3 结果与分析
3.1 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 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调查结果 见表1。由表1可知,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 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高于马尾松纯林。 与马尾松纯林比较,混交比例为9∶1和7∶3的马尾松-台湾 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平均胸径分别提高10.8%、22.5%,平 均树高分别提高12.6%、23.4%,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提高 44.7%、83.8%,平均蓄积量分别提高23.0%、25.3%。3种林 分马尾松生长最快的是混交比例为7∶3的马尾松-台湾赤 杨混交林。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林分之间马尾松的平均胸 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由此说明, 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对其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台 湾赤杨与马尾松混交后,其生长量略高于马尾松,在林分 中台湾赤杨与马尾松处于同一林层,均位于主林冠层。
表 1 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
从表2可以看出,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土壤0~20cm和20
树种组成
混交 现存密度 平均胸 平均树 平均单株材 平均蓄积 比例 (株/hm2) 径(cm) 高(m) 积(m3·株-1)(m3·hm-2)
马尾松 9
1262 12.3 12.5 0.0670
区。造林苗木台湾赤杨来自南平莱舟国有林场1年生容 器苗,马尾松苗木由美菰林场自育。 2.2 试验林管护与调查 造林后,前3年每年进行试验林 除草,1年除草2次。每年年底对试验林生长情况进行调 查、记录。2019年11月,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的项目 包括各林分生长量、土壤肥力状况和林分内植物多样性。 林分生长量调查是对每块试验小区分树种测量树高、胸 径,分别统计平均值。林分土壤肥力调查是在每个试验小 区内随机布设4个土壤剖面,分0~20cm、20~40cm 2个土 层各取约0.5kg的土样用于土壤肥力测定,测定方法参照文 献[5,6]。林分内植物多样性调查是在每个试验小区内 随机布设5个2m×2m的小样方,在小样方中统计灌木、草 本的种类和数量。通过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公式Simpson 指数D=N(N-1)/∑N(i Ni-1)和Shannon-Wiener指数H=-∑ Ni/Nlog2Ni/N,得到各林分内植物多样性指数。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城门工区(E118°05 ′ , N26°27 ′)。该地区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 均气温20.5℃,年均降雨量1500mm,年蒸发量1350mm,海 拔 900~1200mm。 土 壤 类 型 为 山 地 红 壤 ,土 层 厚 度 > 100cm,坡向东南,主要植被有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 ma (Thunb. )Berhn.]、山 苍 子[Litsea cubeba (Lour.) Pers.]、桃金娘[Rhodomyrtus(DC.)Reich.]、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等。
作者简介:王庭雄(1974—),男,福建罗源人,林业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研究和森林经营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21-03-1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58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11)
84.55
台湾赤杨 1
140 12.5 12.9 0.0725 Nhomakorabea10.15
马尾松 7
1012 13.6 13.7 0.0851
86.12
台湾赤杨 3
396 13.8 14.3 0.0910
36.04
马尾松 纯林 1485 11.1 11.1 0.0463
68.75
~40cm土层的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 的含量大于马尾松纯林。其中,混交比例为9∶1和7∶3的马 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土壤0~20cm土层的水解性氮、速效 钾、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与马尾松纯林土壤0~ 20cm土层相比,分别提高了6.3%、10.8%,21.9%、42.3%, 19.0%、30.4%,19.7%、43.2%,11.2%、23.9%,15.1%、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1-0057-02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福建省山地主要的造林 树种之一,耐干旱贫瘠,对立地条件的适应性较广,常作 为水土流失区、石漠化山地等植被恢复困难地块绿化的 首选树种[1-2]。但马尾松纯林存在结构单一、容易引发病 虫危害等问题,营造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是改善林分 结构、增强林分抵抗力的有效途径[3]。台湾赤杨(Aluns formosana Makino)是桦木科赤杨属落叶乔木,是台湾地 区特有的树种,在台湾海拔3000m以下的区域均有分布, 耐干旱贫瘠,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山谷、水边生长良 好,其根部有根瘤菌[4]。为探索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 的可行性,福建省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与台 湾赤杨混交试验,旨在了解台湾赤杨与马尾松的混交效 果,为马尾松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11)
57
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王庭雄
(福建省闽清美菰国有林场,福建闽清 350800)
摘 要:在闽清美菰国有林场开展了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造林试验,马尾松与台湾赤杨采取 9∶1 和 7∶3 这 2
种比例插花混交,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马尾松-台湾赤杨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树高、
2 试验设计与调查
2.1 试验设计 2008年春,在美菰国有林场城门工区杉 木林采伐迹地上布设马尾松与台湾赤杨混交试验,马尾 松与台湾赤杨采取插花方式混交,混交比例有2种,分别 为马尾松∶台湾赤杨=9∶1,马尾松∶台湾赤杨=7∶3,马尾松 纯林作为对照。试验依地形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带 状整地,定点挖穴,穴规格为40cm×40cm×40cm,株行距 2.0m×3.0m,每个试验小区面积20m×30m,共计9块试验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