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工程地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工程地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摘要:工程地质是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由于不同工程项目地质条件、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地下水、场地稳定性等存在差异,在工程设计和施
工环节中所采用的工艺需要结合差异而调整。
但部分人员在没有明确勘查工程地
质条件的情况下,便提交地质报告,无法为建筑工程造价提供科学依据,做出正
确判断。
故本文结合工程案例,探讨工程地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提出工程地
质中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以望借鉴。
关键词:工程地质;工程造价;地质条件
引言:地质条件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先决因素,不同工程对地质条件重视和要
求存在差异。
如在水利工程、路桥工程中,对地质条件要求十分严苛,而在基础
房建工程中,则容易忽视工程地质问题,由此因地质条件问题,衍生出工程造价
增加现象。
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做好工程建筑地质勘察,确保工程建筑成本预算
合理性,以免工程地质问题,影响整个建筑物的造价成本。
一、结合某工程地质问题影响工程造价的案例分析
以某工程为例,在基础开挖环节中,出现原有回填的鱼塘,并且当开挖达到
设计要求的标高时,还未能深入力层。
经过相关人员地质勘查和设计后,考虑监
理的要求,采用两种方式解决问题。
一方面,清淤工作,按照原有工序,继续向
下开挖,直到达到力层停止。
另一方面,对于超挖部分,采用级配碎石回填压实,直到达到基槽标高为止。
经过实地测量后,发现超挖部分的深度约为2.69米,
所需级配碎石数量为2745.64m3,经计算,造价成本达到80万元,数额远远超出
工程预算额度。
此外,在不同施工环节,工程地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呈现分散化。
比如,在项目施工验收审核阶段,需要对周边区域地质的影响开展二次评估。
在此基础上,围绕地质条件的影响以及事后的相关恢复,将地质条件的影响以及
事后的相关恢复纳入综合成本支出与工程造价体系中。
其中包含建筑垃圾处置、
生态环境和地质修复等费用,还有地下军用光、电缆、地下电力通道、地下高压
走廊、地下燃气管道等地下设施的保护引起的费用。
这些因素都容易因地质条件
复杂性而影响工期和增加工程造价。
二、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性分析
(一)在工程设计阶段忽视工程地质问题
在工程设计阶段,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地质报告的情况下,开展工程基础力学
评估。
因工程建筑种类繁多,不同工程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场地地基的匹配度和
适应性存在差异性,让工程地质问题也变得格外复杂。
比如,在物探地下管线、
构筑物和障碍物时,如果面对埋深较深或者地下环境复杂的情况,容易因人员操
作失误、经验不足等人为因素或设备仪器测量精度,增加误勘或漏勘的风险[1]。
一旦出现地质勘查误差,必然使整个选型和工程设计缺乏合理性,造成工程变更。
结合上述工程案例,在该工程中,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核实和勘察设计单位的重新
测量,发现施工现场与设计图纸与工程量出现重大出入,原有工程报告存在勘察
失误问题。
如超出原来设计标高范围的清淤和回填级配碎石不属于风险包干,致
使工程造价失控,引起造价纠纷。
(二)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问题
一些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反映的问题集中于以下几点:第一,工程概念不清晰、认知不全面、地质勘察重点不明确、勘察要点与现实问题脱节、针对性不强、采
用的方法缺乏适应性和匹配性等[2]。
第二,工程地质分析报告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方式等与现实情况存在出入。
第三,地质勘察报告中地质条件、适用范围、
工程地质问题界定等不明确,缺乏充分的论证,存在遗漏问题,甚至是出现结论
错误问题。
第四,部分工程在没有深入实地,开展多过地质工作,秉持“差不多”想法,凭借以往工程经验和主观判断,率先下结论,缺乏严谨性。
以上问题往往
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无法通过质量审核,不仅可能造成施工延误,还有可能侥幸
通过审查,造成后期工程出现安全隐患,工程造价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三)工程地质勘察周期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到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形成地质报告,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
但一些地方性工程缺乏基础前提投入,上报项目后,需要按照要求立即提交
地质报告,还有前一天提交可研报告,第二天提交初设报告的情况。
如果没有留
出足够的地质勘测周期,工程师无法了解地质条件,投入资金、成本预算、造价
控制都与实际出现偏离,造成严重的后果。
而为了达成施工质量目标,还需要后
期修改设计,这样成本投入会更多。
三、基于工程地质工作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一)发挥地质勘测人员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合力
工程地质勘测中离不开勘测人员的经济观念和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
人员将技术与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结合实际,调整安全系数和设计标准,
不可过度强调技术的可行性,而忽视经济的合理性,避免工程资源浪费。
同时,
造价管理人员也要兼顾预算编制和技术,以工程造价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约束。
但事实上,部分地质勘测人员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工程勘测、设计与工程造价分离的问题。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地质
勘测人员与造价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地质勘测人员不仅要重视技术,也要树立经
济观念;造价管理人员不仅要控制造价,也要约束设计,将二者协同起来,相互
作用,以此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控制造价。
(二)完善地质勘测管理与造价管理
地质勘测单位应更新传统成本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符合地质勘测
企业发展需求和项目要求的管理制度,采用整合策略,实现项目成本管理与企业
常规管理协同推进,助力勘测企业的改革,促使以计划为主导的管理制向着以市
场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立足地质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建立利于地质勘察和项
目施工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提高成本预算在地质工作中的控制力、约束力。
因此,地质勘察单位需要树立成本管理理念,从项目确立、前提设计、工程施工、
工程验收、预算调整、考核评价等全过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
指标进行施工。
(三)优化设计地质勘察方案
达成工程造价控制目的,需要单位按照经济适用、符合技术要求、结构合理、满足建筑绿色节能需求、符合环境效益要求等原则。
同时,单位人员应贴合实际,编制工程概预算,将其控制在批准的投资范围内。
此外,评标专家需要在工作态度、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等诸多方面拥有较高水准,以公平办事、丰富的经验和
高超的技术水平,综合判定地质勘察方案的质量优劣,择优选择。
比如,在进行
方案评定之前,各单位应对工程项目做好全方位细致调查。
同时,通过多种方案
比选方式,选出最佳设计方案,以实现工程造价降低的目标。
其中包含节约土地、少占或不占用地、合理设计建筑密度、控制容积率等,还应选择地质、水文条件
具有优势的地段,减少在断层、熔岩、流沙层、洪水淹没区、滑坡等区域进行工
程投资。
结语: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各地质勘察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势日益增强,
想要项目顺利开展,达成项目效益目标,离不开工程地质工作,只有确保地质勘
察结论无误,选择有利工程地质,才能实现宏观与微观效益。
因此,本文围绕工
程地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结合工程实况,加强对工程地质问题和造价成本控制
与管理,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空间,降低风险,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祥云.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J].西部资
源,2022(01):47-49.
[2]冯晓桂.浅谈工程地质信息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居舍,201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