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辽海版 二年级上册 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二年级美术上册《石头变变变》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以“石头变变变”为主题,独立创作一幅石头美术作品。要求运用绘画、粘贴、拼接等技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出石头的质感和美感。
提交方式:将作品拍照或扫描后,上传至班级群共享,便于大家相互欣赏和交流。
4.教师强调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环保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石头动物”、“石头人物”等。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讨论如何运用石头表现主题。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给予建议和指导。
4.各小组确定创作方案,准备开始创作。
二年级美术上册《石头变变变》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石头变变变》的教学中,学生能够:
1.认识并了解石头的种类、质地、色彩等基本知识,掌握石头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观察、想象、创造等技能,将石头与其他材料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3.掌握基本的绘画、粘贴、拼接等技法,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石头的魅力。
提交方式:将文章电子版发送至教师邮箱。
(五)总结归纳
1.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从创意、技法、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石头的特性、创作方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点。
4.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石头元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审美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石头元素,学会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辽海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辽海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有形的世界》 (2)第2课《形的加减练习》 (6)第3课《天上的云》 (10)第4课《美丽的盘子》 (14)第5课《大果盘》 (17)第6课《巧用瓦楞纸》 (20)第7课《叶子贴画》 (22)第8课《叶子拓印》 (27)第9课《会说话的手》 (29)第10课《手的联想》 (31)第11课《奇思妙想》 (35)第12课《长着鳞片的鱼①②》 (37)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 (40)第15课《奇妙的眼镜》 (43)第16课《特别的帽子》 (46)第17课《动物摆件》 (50)第19课《雪花飘飘》 (54)第20课《快乐的冬天》 (57)第1课《有形的世界》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能观察出自然、生活、美术作品中的基本形。
通过发现和联想,知道无论多么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形组成的。
2、引导学生知道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及喜欢美术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学会概括的观察方法,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造型能力。
通过用彩纸组合图形的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形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激发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2学情分析1、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初步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
2、引导学生知道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及喜欢美术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学会概括的观察方法,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造型能力。
通过用彩纸组合图形的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形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激发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基本形,并用基本形画或撕贴身边的物品或景象。
教学难点:能通过记忆和联想,用基本形去观察,表现生活中的由基本形组合的物体。
二年级《石头变变变》说课稿

《石头变变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石头变变变》。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石头变变变》是赣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3课的课程内容。
新课标建议美术教师对新教材要形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我们拥有系统的教学思维,摆脱教材的禁锢,本课连同第14课《瓶瓶罐罐穿新衣》、15课《会漂浮的玩具》以及16课《会动的不倒翁》一道构成了本学期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的一个较完整的单元。
(石头和玩具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
这些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所以在设计应用的时候非常容易再次表现出来。
在二年级设置本课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审美价值,本课在教材中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必须符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二年级的孩子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
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弱。
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相对平衡、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敢说、敢讲、敢做,勇于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目标: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欣赏身边的石头,掌握石头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进行美术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积极对教材分析,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学会观察石头,体会石头的神奇和天然之美,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再创造,使石头变为艺术品。
第13课 小石头的变化-辽海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辽海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节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从小石头的外形和纹路中,发现自然界中的美丽与变化,并通过色彩表现,构建出富有个性的小石头形象。
二、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引导将几块小石头放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和纹路,发现其中的变化和美丽,开展发散性的思考。
(2)学生感受让学生用手去触摸小石头的表面,感受它的滑润、凉爽等特点,并发表感受。
(3)画面展示给学生展示几张表现小石头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 实践操作(1)绘制小石头教师示范,在白色画纸上,利用水彩笔和色彩,绘制小石头的基础形态和纹理。
(2)色彩涂抹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涂抹在石头的外形上,展现出它的生动形态。
(3)环境营造教师讲解水彩笔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摆放自然元素,如树木、花草等,营造出更加生动的自然环境。
3. 评价指导(1)教师评星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星,并发表对学生的评价和肯定。
(2)自我评价学生在班级和家庭的帮助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从小石头的外形和纹路中,发现自然界中的美丽与变化。
2. 教学难点通过色彩表现,构建出富有个性的小石头形象。
四、教学资源•小石头•水彩笔•画纸•自然元素(如树木、花草等)五、教学延伸1. 参观自然景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如:山、水、湖等,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自然界中的美丽和变化,深化对自然的理解。
2. 制作自己的小石头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用自己的创意和技能,制作出个性化的小石头作品,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出来。
二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3课 小石头的变化》辽海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辽海版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这一课是辽海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了解石头的纹理和色彩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石头绘画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从而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石头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于石头的纹理和色彩变化的理解还较为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细节,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石头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纹理和色彩变化,掌握基本的石头绘画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纹理和色彩变化,掌握基本的石头绘画技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石头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创作和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示范和指导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纹理和色彩的石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石头的纹理和色彩变化的基本知识,示范绘画技巧和方法。
3.实践: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石头绘画创作。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石头的纹理、色彩变化和绘画技巧等内容,通过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画水平。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和过程评价两个方面。
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 石头变变变》教案1

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石头变变变》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3课石头变变变》是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学会用石头进行创意绘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石头的种类、特点以及如何用石头进行绘画创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石头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于石头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他们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用石头进行绘画创作,可能还没有尝试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石头的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引导学生用石头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石头进行绘画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石头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用石头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石头、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2.学生准备:每人一组绘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石头,让学生观察石头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石头进行绘画创作。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石头是如何运用的,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特点,帮助他们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用石头创作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思考如何运用石头进行创新绘画。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 小石头的变化》辽海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辽海版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是辽海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了解石头的基本形状和纹理,学习利用石头进行创意绘画和拼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石头的种类、石头的形状和纹理、创意绘画和拼接的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于石头的认识和利用石头进行创作的能力还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形状和纹理,指导学生运用创意绘画和拼接的方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石头的种类、形状和纹理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石头进行创意绘画和拼接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石头的种类、形状和纹理特点,学会运用石头进行创意绘画和拼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形状和纹理,指导学生运用创意绘画和拼接的方法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形状和纹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石头的种类、形状和纹理特点,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带上一块小石头,准备绘画和拼接的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块小石头,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形状和纹理,引发学生对石头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石头的种类、形状和纹理特点,展示相关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加深对石头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创意绘画和拼接的方法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一块小石头,用绘画和拼接的方式,将石头变成一个有趣的形象。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二年级上册 石头变变变教案

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二年级上册石头变变变教案
题目《石头变变变》
学科美术年级二年级
教材内容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
1.教材分析
《石头变变变》是赣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美术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教学实践证明,美术学习中的创造表现一般是建立在对事物充分了解、观察和想象基础上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表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想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学阶段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
针对二年级的小孩子特性,他们天性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而恰好本课用的材料——石头随处可见,漂亮的石头是他们爱不释手特爱珍藏的玩具。
正好符合他们年龄特点。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欣赏身边的石头,掌握石头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特征等进行美术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辽海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 小石头的变化》教学设计1

辽海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是一节绘画创作课程。
教材通过两个小故事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小石头的变化过程。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构图等,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意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完成小石头的变化绘画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使作品具有独特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示范教学法: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绘画技巧。
3.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提高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绘画水平,准备相关绘画材料。
2.学生准备:携带绘画材料,提前了解小石头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幅小石头变化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绘画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绘画技巧,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完成自己的小石头绘画作品。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创意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创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绘画技巧和创意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幅小石头变化的绘画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辽海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 小石头的变化》说课稿1

辽海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小石头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小石头的图片,以及绘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善于观察和表达,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对于石头的认识和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小石头的变化,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小石头的变化,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小石头变化用绘画技巧表现出来,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和评价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示范绘画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态的石头,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小石头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
3.绘画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和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4.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绘画技巧,进行小石头变化的创作。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6.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程标题《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和教学内容的关键词,如“观察”、“描绘”、“绘画技巧”等。
小学美术《石头变变》教案

总之,虽然今天的课堂还有一些不足,但我也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我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期待在下一节课中看到学生们更加出色的表现。
2.教学难点
-石头质感和形态的表现:如何运用绘画技巧将石头的质感、形态描绘得生动形象。
-想象力的发挥:引导学生如何从一块普通石头中发现创意,展开想象,进行创作。
-观察与创新的结合:在观察石头的基础上,将观察到的特点与想象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举例:在描绘石头质感时,指导学生注意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深浅变化,以表现石头的立体感和质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石头,如从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创作主题,如“石头变形记”、“石头的奇幻旅程”,帮助学生将观察与创新相结合,突破创作难点。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石头的种类、特点及用途。石头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体,它们有着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一块普通石头变成有趣的物体,以及这个过程如何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石头的观察方法和绘画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石头质感的表现,我会通过示范和指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想象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创作主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创作中享受到美术带来的乐趣。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二年级美术上册《小石头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充满兴趣。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石头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生活经验层面,对于石头的质感和艺术价值了解不足。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深入观察、发现石头的独特之处。
此外,学生在美术创作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但在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方面还有待提高。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石头绘画和拼贴的技巧,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鼓励他们珍惜自然资源,发挥想象,用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为美好的生活增添色彩。
6.环保行动:结合课堂所学,学生与家人一起参与环保活动,如捡拾公园里的石头,进行清洁和创作,将作品用于家庭装饰或赠送他人,传递环保理念。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展示设计草图,其他小组给予建议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开始进行石头绘画或拼贴创作。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创意。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创作水平。
3.教师总结:“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元素,它们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石头进行美术创作,让它们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有趣味。”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小石头的变化|辽海版

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掌握不同动物的外形特点。
2.利用石头、彩泥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动物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三、教具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小石头、彩泥2、学具:小石头和彩泥四、教学过程1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组织教学,播放一短寓言故事稳定学生的情绪。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都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去一个神奇的动物园看一看好不好?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用石头来设计制作的动物园,欣赏用石头做成的各种小动物。
在森林里来了个大怪兽他要吃掉这些可爱的动物,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们?可以多做一些神奇的动物一起打败大怪兽。
(2) 这些神奇的动物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揭示课题:《小石头的变化》。
今天,同学们是不是想知道怎么来制作神奇的小动物来赶快帮助神奇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一起来打败大怪兽.下面我们来观看一段老师录制的制作小视频,2.深入研究,分析归纳。
让学生来谈一谈老师是怎么制作的.归纳制作方法: (1)构思(选石头)(2)组合(固定)(3)装饰——(细节美化)3、【讲授环节】学生创作。
请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石头,进行卵石艺术品的创造。
辅导要点:1、可以从较大的石头入手,也可以多块石头加以组合,对石头的原有形状加以想象。
2、确定作品造型后将石头之间用彩泥或橡皮泥固定。
3、用彩泥捏出造型细节如眼睛、鼻子、嘴等形象、再进行粘贴装饰。
(可以夸张、概括又极具变化)。
教师及时为学生提示、指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造。
4、【讲评环节】欣赏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想法。
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拓展阶段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石头的用途。
小结让学生学会发现美创造美。
5、【课后作业】课后拓展在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可以和父母亲一起到大自然中找一找造型独特的石头,并进行艺术创作。
第13课 小石头的变化(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石头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发现石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3. 引导学生运用石头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爱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石头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石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3. 运用石头进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石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的观察和表现。
2. 运用石头进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石头样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石头、画纸、画笔等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石头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对石头有初步的认识。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见过石头?石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二、石头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讲解石头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2.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石头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命名。
三、石头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石头在不同环境下的图片,如河流、海洋、山脉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石头的变化。
2.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石头会在不同的环境下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四、运用石头进行创作(1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石头进行创作,如拼贴、绘制等。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石头进行创作,展示一些作品。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石头的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想知道关于石头的变化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石头,并尝试运用石头进行创作。
二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3课 小石头的变化|辽海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 辽海版
一、教材分析
1.1 教材名称
《辽海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
1.2 教材版本
辽海版
1.3 教材内容
本课时是二年级上册美术内容的第13课,主要讲授通过小石头、水和沙子的变化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小石头、水和沙子的性质与特点;
2.学习小石头丰富的变化并能够归纳总结;
3.掌握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使用方法。
2.2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耐性和细心;
2.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喜爱美术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3.1 教学重点
1.了解小石头、水和沙子的性质和特点;
2.学习小石头多样的变化和表现手段。
3.2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小石头变化的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4.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播放与本课有关的视频,展示小石头、水和沙子之间的互动关系。
或是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导入本课的学习。
4.2 学习小石头的变化
4.2.1 学习口诀
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关于小石头的口诀,例如:。
二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3课 小石头的变化|辽海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辽海版一、课前预习1. 对话学习1.A:你看,石头怎么了? B:变成了小石头。
A:哦,石头变成了小石头,听起来很奇妙。
你觉得这有可能吗? B:可能性很小。
A:那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B:好!2.A:你看,小石头怎么了? B:变成了小小的小石头。
A:哦,小石头又变成了小小的小石头了,这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B:小石头比刚才更小了。
A:为什么会这样呢? B:可能是时间长了,石头又变小了。
2. 观察学习请观察下面四个物体,将它们排列成从大到小的顺序。
1.大球2.小球3.盘子4.钢珠二、学生自主探究1. 实践体验1.准备沥水纸、陶泥若干块、模具等。
2.用陶泥做一个小石头,装在模具里压制成形。
3.将小石头放在沥水纸上晾干,数出干燥前后的重量变化。
4.将小石头放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再将它拿出来,在沥水纸上晾干,比较干燥前后的重量变化。
2. 思考探究1.你发现什么现象?2.这是怎么一回事?3.这个现象在生活中会有什么像呢?4.你从这个实验中有什么启发?三、重点回顾1. 同类物体之间有大小之分。
我们用大小来描述物体,可以根据物体的尺寸、重量等来判断物体的大小。
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孩子拿起来比较、观察,以此来培养孩子感知和认知大小的能力。
2. 物体有可能经过改变而改变大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小石头浸泡在水中,发现小石头的重量变小了,说明物体的大小有可能因为其他因素发生改变。
这关键是因为物体的密度不同,水的密度低于小石头的密度,浸泡过程中石头的吸水量增加,导致重量变小。
四、延伸拓展1. 扩大实验规模我们可以耐心地做一个小实验,在河边挑选几块大小不同的石头,将它们浸泡在水中,看看它们会不会出现重量变化等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物体大小的变化和形成的原因。
2. 调查生活中的大小变化现象让孩子观察、思考或做相关实验,如:在正常情况下鸡蛋的大小与水煮熟后的鸡蛋大小有什么区别,喝纯净水和喝果汁后,我们的身体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等等。
第13课 小石头的变化-辽海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辽海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
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小石头的形态变化和质感;
2.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
3.帮助学生培养手眼协调和细心认真的品质。
教学材料
1.彩笔、颜料、刷子、水彩纸、素描纸等。
教学内容
导入新知
1.展示一块普通、没有质感的小石头,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形态并进行简单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这块小石头上色,会有什么变化?
讲解新知
1.学习小石头的形态,让学生在素描纸上练习画小石头;
2.引导学生观察小石头表面的纹路和质感,并尝试在画中表现出来;
3.学习颜色的基础知识,包括颜色搭配和色彩饱和度;
4.教授如何使用水彩画小石头,并指导学生如何平衡颜色的搭配和应用;
5.探讨如何在作画中运用阴影和高光来表现小石头的凸凹面。
练习与巩固
1.让学生在水彩纸上画一块小石头,尝试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质感;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对比色、颜色搭配和色彩饱和度等手段来丰富画面;
3.帮助学生掌握使用阴影和高光表现小石头的方法。
教学评价
1.在练习绘画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手法的掌握情况;
2.在课堂中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观察学生对色彩和形态变化的理解程度;
3.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收集并评估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思考与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小石头的形态和质感进行观察并学会运用颜色的知识来进行表达。
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挑战更加复杂的画面,如丰富小石头的背景或添加多个小石头的组合,以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和创作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辽海版二年级上册第13课《小石头的变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掌握石头组合和彩泥添加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利用石头的形状、特征,大胆拼摆、想象添加。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美化生活的意识。
提高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学阶段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
我们的学校靠山临海,广阔的天地。
小孩子们天性好动,田野、小溪,大海。
常是他们光顾的地方,石头随处可见,漂亮的石头是他们爱不释手特爱珍藏的玩具。
3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对单个或多个石头进行设计、添加和创造,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加热爱生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小石头的变化
小石头,我们身边无处不有,可是在人们的创造和想象中,却变得如此神奇,今天就让我们来体验体验这神奇的石头。
【设计意图】主要是运用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欣赏身边的石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感受石头的独特的魅力,让学生理解”美源于发现,更源于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和想象表现作好铺垫。
2【讲授】小石头的变化
1、出示课件,我们来看看这是哪里的石头?同学们大胆发言。
2、欣赏图片石头在生活中的很多用处?(小组讨论)
3、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块石头,大家来看看它像什么,老师换个方向再看看它像什么,再换个方向它像什么?(小组讨论)
小结:一块石头不同方向变换角度就能有不同的形状做出不一样的作品。
4、同学们选好你自己手里的石头了吗?同学们互相说说,像什么?
5、带着问题再次欣赏作品,要仔细观察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
(小组讨论)
6、师拿出石头完成作品,同时请同学们来给作品起个名字。
小结:我们做一件作品需要几步骤,a选石头b摆造型c起名字
【设计意图】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3【活动】小石头的变化
下面请大家展开想象来改变我们手中的石头让它们变得更加形象更加美丽,学生动手来创作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解决创作中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石头的再审美创作,感受石头的魅力,使学生的快乐的创作中亲近石头,在自由的粘贴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4【练习】小石头的变化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手中的石头的特点,展开想象创作。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石头的欣赏,了解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5【测试】小石头的变化
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作品的创意说明。
同时让同学互相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课堂小结:石头,我们并不陌生,有人说它坚韧,有人说瓶子魁伟,还有人说它无言奉献,不管怎么说,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以体会得到。
希望大家做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