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考试资料
环境管理考试重点资料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把环境管理当成一门学科,它是研究环境问题、预防环境污染,解决环境危害,协调人类与环境冲突的学科。
二是把环境管理当成一个工作领域看待,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
)环境管理概念:运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三同时制度:一切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它工程项目,其有关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人类为克服经济社会活动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使环境与经济协凋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和规定。
环境标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定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
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3、为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限期治理的含义是以污染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地对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物、污染源、污染区域采取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及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是人民政府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对排污单位采取的法律手段。
非物质化;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改革和行为诱导,在保障生产和消费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源投入量,将不必要的物质消耗过程降到最低限度的现象。
环境管理学题库
环境管理学题库一、选择题: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C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_______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_______审批阶段。
B/AA、竣工验收B、施工C、立项3_______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
B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4、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归_______DA、省环保局B、地方环保局C、国家环保总局5、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施工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因此要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_______。
BA、进行B、完成C、开始6、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_______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_______概念。
A/DB、客体C、绝对D、相对7、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_______权。
CA、执法监督B、执法C、监督D、管理8“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_______AA、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B、以新技术改造带动老产品更新C、以新管理对策代替老管理对策9、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是_______。
CA、预防为主B、污染谁治理C、强化管理10、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直接动力是国家政府,而根本动力是_______。
AA、社会公众B、环保部门C、决策者11、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_______- 的管理。
BA、物B、人C、技术D、资金1、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A、自然资源B、废弃物D、环境质量2、中国的领海宽度为。
()A、3海里B、6海里C、12海里D、200海里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A、国家B、国务院C、环保局D、市政府4、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5、在环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原则应为()A、谁主张谁举证B、举证责任倒置C、共同举证D、一般的诉讼举证规则6、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 )A、野生无主,谁猎谁有B、归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有C、归国家所有D、归全民和集体所有7、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 )A、环保行政主管部门B、农业行政主管部门C、水行政主管部门D、林业行政主管部门8、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
环境管理学复习题
《环境管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环境管理的手段有、、、、。
2、环境标准分为、和 3级。
3、系统的整体功能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
4、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
5、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
6、环境管理的实质是人的行为,以求维护质量。
7、环境生产环节的基本参量:、两级。
8、我国环境管理现行的经济手段:、、、。
9、环境教育的形式:、、和。
10、工业污染物排放统计常用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
2、环境生产
3、共赢原则
4、排污权交易
5、循环经济
6、清洁生产
7、环境功能区
8、环境规划
9、“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10、可持续发展
三、简答题
1、简述环境保护的总方针?
2、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
3、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环境信息的特点有那些?
5、环境管理的特点。
环境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这是获取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2、环境监测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检测对象的综合与监测手段的综合)和时序性3、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指定的标准。
4、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注、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二级(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地方标准要严于并且高于国家标准);两种执行规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5、环境统计: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统计数字资料;二是统计分析报告。
6、环境评价模型:就是通过一些定量化的指标来反映环境的客观属性及其对人类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并将这些定量化的指标利用数学手段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定量评价和反映环境的优劣和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程度,并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7、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进行的科学决策活动。
8、环境规划模型:就是在环境模型、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一些反映人类社会未来活动和行为的强度、性质的定量化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
9、环境信息:是在环境管理的研究和工作上应用的经收集、处理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意识。
10、区域:是指其面积必须有一定的大小,同时其自然环境还必须能够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11、生态城市:是在20 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提出来的,其概念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12、生态需水:是指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需水量。
环境管理学考试
其他1、环境管理的主体P20答:政府、企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2、环境管理的内容按环境物质流的划分P24答:自然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3、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三化”原则P192答: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4、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P3155、公平理论P57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学:P29答: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它着重研究管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社会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以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2、可持续发展P32答: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3、污染消纳力P42答:环境从物质生产环节返回的加工废弃物和从人的生产环节返回的消费废弃物,其消费这些废弃物的能力有一个极限。
当超过极限后会使环境品质下降。
4、资源生产力P42答:环境产生或再生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的速度也有极限。
当物质生产过程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环境资源生产力时,会导致作为资源的环境要素的存量降低。
5、共赢原理P65答:在指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6、界面P69答:相互作用、想无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甚至可以是其他形态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7、冲突协同理论P76答:在人类社会理性行为的作用下,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将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限制冲突的消极作用的发挥。
& 环境信息公开P90答: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企业环境行为等。
环境管理学样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答:(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2)a.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 b.臭氧层的破坏; c.酸雨区的扩展; d.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e.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f.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g.有毒化学品污染及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等。
2、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答:(1)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象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3、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它的特点有哪些?答:(1)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技术依据的科学。
(2)特点:a.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b.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c.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原则有哪些?答:(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2)主要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5、从三种生产理论概念及联系,简述它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三种生产理论包括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
环境管理学(系统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1.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分为1)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因素;2)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因素2.环境问题的根源:不正确的三观(自然观、人-自然关系观、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4.环境管理定义(叶文虎):环境管理是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1)宏观环境管理: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2) 微观环境管理: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对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总体:宏观环境管理是从参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其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微观环境管理是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
6.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7.环境管理的主体(三大):政府(主导)、企业、公众与非政府组织0.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0.环境管理的内容:1)环境质量管理a.环境质量管理: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b.环境质量:适宜程度c.评价依据:环境质量标准d.核心:主要是浓度管理,现逐渐由浓度管理→总量控制管理2)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人类对自己参与开发自然资源的行为的管理8.环境问题的三个阶段: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第九章 我国的环境管理1.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2.同步发展指导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湖北理工学院)
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严格说来,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但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有自然因素如地震。
火山爆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环境问题的根源:不正确的三观(自然观、人-自然关系观、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2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及其内涵?(6分)答案:概念: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3分)。
内涵:它着重研究管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社会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以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3分)。
3.环境管理任务1三个层次: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二是社会行为层次;三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2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4 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一、政府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二、企业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三、公众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①可持续原则: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人类发展活动的强度和规模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
②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
③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由全球共同联合行动,这是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人类社会的相互存性所决定的。
6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理学中的地位P42一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的内涵及其联系物资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环境管理考试题.doc
环境管理考试题一、材料题(30分)1、地下水污染(第五章)2、雾霾(1)PM2.5到底是什么?它也叫“细颗粒物”,是空气中立径小于或等于 2. 5微米的颗粒物。
它非常细小,肉眼看不到,直径约为一根头发的1/2&它在大气中漂浮时间较长,趴离较远。
(2)I啪2. 5來自哪里,为什么容易超标?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硏究院硏究员彭应登称,燃料燃烧、扬尘、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等都是影响PM2. 5浓度的重要因素。
空气中的二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在阴霾天等特定气象条件F,极容易转化成二次颗粒物,成为PM2. 5的重要來源。
1. 雾霾的成因: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四川盆地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风力较小;人气层结稳处;一些地区冇降水和地而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而空气的和对湿度越來越人;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从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趣來越严币这是自然方血的因素。
而从人为I大1素來说,一是由丁人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
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力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 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并且冬季取暧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増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2012年,我国汽车保冇量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人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來源,人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烁I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以上儿个方面共同促成了雾霾犬气的形成,対城区坏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市民出行以及健康问题都因此而受到困扰。
2. 雾霾的影响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耍不良影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星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來较大危害。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全球环境展望是一份反映全球环境状况的系列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
P22.《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保护平流层臭氧层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3.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又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并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
P74.人类的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和工业文明阶段。
P7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大类,政府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P156.人的行为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另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行为。
P167.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指“谁来管理?”和“管理谁?”的问题,是指环境管理活动的参与者或相关方,包括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公众主体。
P178.环境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公众。
管理的具体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物质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等。
P299.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经营,一般应包括制定环境目标、规划,绿色设计,绿色营销,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和执行14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多个方面。
P2110.公众和公众行为是社会的基石,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象。
P2311.环境管理学的形成p26(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12.环境管理也可以根据“环境社会系”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区域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从物质流的角度,区域环境是各种环境物质流交流、汇通,融合和转换的场所。
环境管理学复习
环境管理学复习⼀、填空题1、环境管理的主体:政府、企业、公众与⾮政府组织2、环境管理的⼿段:法律⼿段、经济⼿段、⾏政⼲预⼿段、技术⼿段、宣传教育⼿段3、按照环境物质流划分,环境管理可分为:⾃然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5、三种⽣产理论是:物质⽣产、⼈⼝⽣产、环境⽣产6、物质⽣产的基本参量是:社会⽣产率、资源利⽤率。
⼈⼝⽣产的基本参量是:⼈⼝数量、⼈⼝素质、消费⽅式。
环境⽣产的基本参量是:污染消纳⼒、资源⽣产⼒1、环境问题:指由⾃然⼒或⼈⼒引起⽣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类的⽣存和发展的⼀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2、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通过⼀定的⼿段(法律、政策、经济、技术、教育等),根据⽣态学原理和环境质量许可的范围,对从事开发活动的集团或个⼈的⾏为进⾏监督控制,以防治⽣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可持续发展:指⼈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使当代⼈的各种需求得到满⾜,个⼈得到全⾯发展,⼜要保护⽣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的⽣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4、环境绩效管理:通过⼀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5、环境标准:是指国家为了维持⽣态平衡、保护⼈体健康、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对⼤⽓、⽔、⼟壤等的环境质量、污染排放、监测⽅法等,按照法定程序制定、颁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6、环境管理体系:⼀个组织内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还包括组织的环境⽅针、⽬标和指标等管理⽅⾯的内容。
7、冲突协同理论:指在⼈类社会理性⾏为的作⽤下,通过⼦系统之间的协同,将冲突控制在⼀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作⽤,限制冲突消极作⽤的发挥。
8、环境监督管理:由环境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对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污染防治、环境保护⼯作状况和问题进⾏察看、督促、调查和处理。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
环境管理学复习材料主要内容❖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基本历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环境管理的对象与内涵❖环境管理的性质、特点与类型❖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进1 环境的基本概念1.1.3 环境的重要性1.1.4 三类环境观❖畏惧自然、崇拜自然❖无视自然、主宰自然❖重视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协调发展❖Nature for people❖Nature and people❖People in the nature❖People for the nature1.2 环境质量2 环境问题2.4 全球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海岸地区(孟加拉、中国沿海、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被淹没;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海啸,飓风,台风等。
2.5 我国十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垃圾围城❖水土流失❖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缩小❖耕地资源逐年减少3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与行动3.1 认识❖1968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夫人《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米都斯《增长的极限》❖1987年布伦特兰《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关于人类未来的报告3.2 行动1968年罗马俱乐部成立1971年绿色和平组织成立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7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87.9.16《蒙特利尔议定书》,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2.29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7年,制定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4 环境问题的根源消费观:物欲主义5.2 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6 环境管理的对象、任务与内涵6.2 管理的主体和对象2、管理的对象●政府行为:●政府行为分类:政府内部行为、国内行为、国际行为●政府行为内容:公共事业服务;一般的商品和服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调控与干预●企业行为:●行为分类: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润的活动;自我调整活动●行为内容:资源消耗者;污染主要制造者和治理者;保护环境的承担者●公众行为:公众调控自身行为;政府调控;企业调控6.3 环境管理的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6.4 环境管理的内涵➢6.4.1 管理的核心:限制●6.4.2 管理的范畴:次生环境问题●6.4.3 管理的内容6.4.3 管理的内容❖按管理领域划分管理领域:管理活动落实到自然环境的地方和人类活动的方面落实到自然环境的地方:水、土、气等落实到人类的产业活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落实到人类活动区域:农村、城市、流域等落实到管理主体上:政府、企业、公众环境管理❖按环境物质流划分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四大领域(2) 微观环境管理: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环境管理学试题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试题复习资料环境管理学试题出题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科学(1章)2.环境管理学(1章)3.可持续发展(2章)5.共赢原理(2章)6.界面(2章)。
7.冲突协同理论(2章)8.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3章)9.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有两种手段,分别是?(3章)10.经济手段(4章)11.环境信息公开(4章)12.环境绩效(4章)13.环境会计的作用(4章)14.环境审计的作(4章)15.环境统计(4章)17.案例研究方法(4章)18生态城市(5章)20区域开发行为5章)二、填空题1.环境管理的三大主体是什么? 1章)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2章)3.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章)5.三种生产理论(2章)6.共赢原理(2章)7. 三生共赢(2章)8.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9. 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3章)10.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3章)11. 环境管理实验方法(4章)三、简答题1.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和任务2.环境管理的内容3.简述当前世界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4 个主要方向。
(2章)4.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章)4.简述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主要内容(2章)5.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应用(2章)5.简述冲突协同原理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章)6.简述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3章)7.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有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统计(4章)8.实地研究方法的优点(4章)①适合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②研究的成果详细、真实、说服力强,研究者常常可以举出大量生动、具体、详细的事件说明研究结论;③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相比实验和问卷调查,操作程序不十分严格,在过程中可进行灵活的调整;④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9.实地研究方法的缺点(4章)10.农村环境管理落后的原因(5章)四、论述题1.试述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及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管理学样题
环境管理学样题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答:(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2)a.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 b.臭氧层的破坏; c.酸雨区的扩展; d.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e.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f.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g.有毒化学品污染及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等。
2、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答:(1)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象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3、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它的特点有哪些答:(1)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技术依据的科学。
(2)特点:a.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b.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c.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原则有哪些答:(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2)主要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5、从三种生产理论概念及联系,简述它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三种生产理论包括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人们依据各种信息,对全社会的环境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调节和评价,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特定的管理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之总和。
2共赢原理是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3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4环境绩效管理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环境管理方法。
5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6环境统计是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
包括为了取得环境统计资料而进行的设计、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
7环境绩效管理就是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8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9生态需水是指为了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10三种生产理论人与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自称的复杂巨系统,在物质运动的基础层次上,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物资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
11环境管理的主体?(1)政府(2)企业(3)公众和非政府组织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13环境监测类型?(1)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源监测)(2)特殊目的的监测(包括研究性、事故和仲裁监测)14环境信息的特点?(1)时空性(2)综合性(3)连续性(4)随机性14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的内容?(1)排污申报(2)总量审核(3)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15环境绩效评估的方法?(1)基于ISO14031标准的环境绩效评价方法(2)企业环境绩效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16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1)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2)以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为目的,合理调配土地利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3)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坏为墓地,综合运用政策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严格控制各种形态污染物向地下转移17环境管理的内容?(1)按管理领域划分,所谓管理领域,是指环境管理行动要落实到的地方,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的什么地方、人类活动中的什么方面(2)按环境物质流划分:①自然资源环境管理②产业环境管理③废弃物环境管理④区域环境管理18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半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①目的:通过对自身行为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间物质流来尽快恢复受损环境,减少并消除损害,保证人与环境和谐发展②任务: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立人类环境文明。
例如:一次性餐盒污染十分严重,通过环境管理,使其重新回收利用带来了经济效益⑴环境管理的主体是政府、企业、公众。
如“限塑令”的实施,需政府制定法规、措施;企业限量生产产品;公众约束自身行为支持实施。
⑵政府在环境管理中起到主导性作用,企业在环境管理既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重要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公众起到监督企业和政府行为的作用。
所谓持续发展就是人环境协调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需求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
如:对鱼类的捕捞,矿藏开采要适量才不会导致资源枯竭。
作用:合理利用资源,使人类与环境能和谐发展,为后代保留较好资源条件,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是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这三种生产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是环状结构。
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持续运行。
环境生产是处于最根本的地位,它是另外两种生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共赢原则是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多方,双方关系方案时,必须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如退耕还林,不仅使生态面貌得到改善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所谓冲突协同原理就是指在人类社会理性行为作用下,通过系统之间的协同,将冲突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限制冲突的消极作用的发挥。
例如排污许可证交易政策的实施,协同了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在指令性计划和市场间的冲突。
例如采取排污收费制度,加强了对企业排污的管理,也为政府增加了一定的财政收入,但由于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容易造成虚报数据,乱收费用等情况发生。
又如环保宣传活动的开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但宣传效果却不理想,受关注不够。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特供版)!!
PS:Believe it or not,红色部分是10级兴隆师兄考完后第二天根据记忆为你们整理的10级环境管理学考试中出现了的题目(覆盖率>98%),你们重点记忆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8*4 填空:1*20 问答:4*8 论述题:16*1一、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2.环境管理学: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3.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5. 共赢原理: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6. 界面: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
7. 冲突协同理论:冲突和协同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对立统一于一个系统中,系统中各要素在合作与协同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协同,竞争以协同和合作为基础,协同以竞争为前提。
8. 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指政府将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则、规范、标准,作为环境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去调整、控制、引导人类社会各个主体作用于环境的行为,达到环境管理目标的方法。
(命令型和控制型、经济型和激励型、鼓励型和自愿型)9.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有两种手段,分别是?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10. 经济手段:是指运用价格、税收、补贴、押金、补偿费等货币或金融手段,引导和激励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主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
11. 环境信息公开: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
12.环境绩效:是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
13. 环境会计的作用:开展环境会计并进行信息披露,提示企业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是推进企业及其他组织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区的扩展、自然资源的耗竭、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固体有害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和堆弃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2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3不正确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和要素是无价值的)4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提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技术)5错误的消费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全过程控制原则、双赢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原则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对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简述三种生产理论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换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三种生产理论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一)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二)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三)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四)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五)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简述界面活动控制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概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特征: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自然资源,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环境质量。
而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则是商品,而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则是废弃物。
简述冲突协同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冲突: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份额。
“博弈论”协同:协同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在无外界干预的情况下,系统中各要素的运动、变化呈现出一种被称之为“自组织”的规律。
冲突和协同:冲突和协同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冲突—竞争—对立;协同—统一整合。
冲突协同理论:指在人类社会理性行为的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协同。
应用:冲突协同理论:通过人类社会的理性行为解决冲突,实现子系统之间协同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理论,通过协同子系统的局部运动使系统整体的宏观运动效果优于部分运动效果之和,相反,如果子系统的运动之间不协同,甚至相互制约,那么子系统运动的效果就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系统整体运动的效果低于部分运动之和。
以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为例对于同一种污染物而言,有些企业可以采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去除率,而有些则需要较多的费用,前者愿意削减排污量使排污许可指标富余并转让出去,而后者愿意购买排污权。
排污许可交易政策协同了不同排污单位在排污量上的冲突,协同了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在指令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冲突,使排污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具体作法,能够在利益驱动下,积极进行生产工艺改革、实施清洁生产,增加排污余额,这使企业的生产行为与环境容纳量得到了协同。
环境管理全过程控制原则主要是指什么?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
逻辑上的全过程:立项、设计、施工、生产。
时序上的全过程:产品生命周期即原材料开采——生产加工——运输分配——使用消费——废弃物处置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与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分别指什么?它们有何异同?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度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指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区别: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只控制了从污染物浓度,而忽略了污染物的流量,因此势必造成环境中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控制不住城市的环境质量。
而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
什么叫环境标准?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哪几类?制订环境标准应符合哪些原则?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环境标准分类:水质量标准、大气质量标准、土壤质量标准、生物质量标准原则:(1)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体健康,有利于保护环境并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环境标准制定得是否准确、有效,就看它能否真正起到防止环境受污染、防止社会出现公害、防止人和生物受到毒害的作用,这是制定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
(2)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和持续发展,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并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
(3)从实际出发,做到切实可行,制定新标准必须与有关标准协调配套。
(4)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
(5)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以利于国际间接轨。
目前我国经济开发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基本特征?对开发区进行环境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基本特征: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广、强度大、时间长、一定程度的不可逆转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原则:①防治结合,以防为主要原则。
②环境规划实施主体必须兼具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
③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
④以发展高新技术项目为主,实行清洁生产的原则。
⑤将环境管理手段溶入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原则。
城市环境有什么特点?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特点:1人是城市环境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社会经济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城市环境中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不独立和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基本途径:城市环境管理的机构、制定城市环境规划、城市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具体步骤有哪些?排污申报、总量审核、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流域环境管理有何主要特点?主要体现为流域环境问题及管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如何对流域环境进行管理?①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②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③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④建立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⑤加强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主要包括哪些?排污收费制度、减免税制度、补贴政策和贷款优惠政策什么叫环境监测?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这是获取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特点:环境监测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时序性。
什么叫清洁生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9年首次将清洁生产定义为:“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它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于产品,清洁生产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于服务,清洁生产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涵义。
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涵义: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主要因素有:1.生物生境(栖息地)及其破坏;2.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3.水工建筑、采矿等经济活动的影响;4.过度捕杀、捕捞、偷猎等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5.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什么叫自然保护区?应用生物圈概念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建设和管理时,一般应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其评价指标包括哪些?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分区管理:1.核心区。
在核心区内一般禁止任何人类活动或只允许进行经批准的科学研究活动。
2.缓冲区。
在缓冲区内可从事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标本采集等不影响核心区保护的活动,但禁止狩猎和经营性的采伐活动,一般也不开展旅游活动。
如在特殊地段开展旅游活动,必须设有固定的导游路线和指示路标,防止游客误入核心区。
3.实验区。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统一规划下,实验区可进行植物引种、栽培和动物饲养、驯化、招引等试验;可根据本地资源情况和实际需要经营部分短期能有收益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可建立有助于当地所属自然景观带的植被恢复的人工生态系统。
在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可在实验区内划出一定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增加保护区的收入。
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指标:1.多样性;2.稀有性;3.代表性;4.自然性;5.面积适宜性;6.生存威胁;7.社会经济价值;8.管理基础;9.科研基础;10.管理成效。
简述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全球环境管理应遵循的原则现状: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耗竭、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弃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洋污染等,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区域性生态问题,由于其产生面广、影响深远,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
原则:①国家环境主权原则②国际环境合作原则③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④预防原则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三同时”制度③排污收费制度④排污申报登记制度⑤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⑧污染集中控制制度⑨其他环境管理制度(落后工艺和设备限期淘汰、危险废物处置代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新制度)By黄耀鹏、冯杰荣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