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专项练习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
A.气候、水文两大要素
B.生物、土壤两大要素
C.地貌、气候两大要素
D.地貌、生物两大要素
2.图中①、④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是( )
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3 000米等高线
D.秦岭-淮河线
解析:1.C 2.B 第1题,综合地貌、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第2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2016蚌埠模拟)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人均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C.南方的人均水资源为北方的5倍
D.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4.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差异较大
B.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C.雨季长短导致降水量差异较大
D.纬度差异导致蒸发量差异较大
解析:3.D 4.C 第3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北方地区大于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较少,为南方人均水资源的1/4左右。
第4题,我国南、北方地区都处于季风区,水资源的来源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因此受季风气候影响,雨季长短导致降水量的多或者少。
(2016营口高二检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解析:5.B 6.A 本题组考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
第5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故曲线②代表的是珠江三角洲。
第6题,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故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2016泉州质检)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7~8题。
7.影响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有( )
①纬度因素②海陆因素③地表植被④大气环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该区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旱地
B.水浇农田
C.牧草地
D.沙地
解析:7.D 8.C 第7题,根据图示等值线变化可知,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是距海远近和夏季风影响强弱造成的;地表植被分布特点主要是降水情况影响所致。
第8题,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400 mm,天然植被以草地为主。
旱地分布区降水在400 mm以上;黄河沿岸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灌溉区,但分布范围有限。
(2016秦皇岛高二检测)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回答9~10题。
9.该地可能位于(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
D.海南岛
10.下列关于该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图的气温变化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
B.甲图7月高温主要因为7月伏旱,降水少,光照强
C.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
D.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
解析:9.C 10.C 第9题,图甲为一年中气温的变化,由图甲可知,该地最低月气温在0~10℃,所以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选项四地中,东北、华北位于温带地区,海南岛位于热带地区,长江中下游位于亚热带地区。
第10题,甲图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影响一年气温变化的主导
因素为太阳辐射,乙、丙两图是气温短时间变化,受冷空气、云层厚度影响大;甲图7月高温主要是因为7月正午太阳高度大、昼较长。
11.如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
是。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题)( )
A.D地纬度较高,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
B.E地农业生产潜力不高,粮食产量低,需要从其他地区购进粮食
C.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E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特点
D.春旱是影响F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自南而北,随着纬度的不同各地的气候不同,农作物产量也不同,商品粮基地要求不仅农作物产量高,还要人口较少,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1)气候
(2)A地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B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藏北高原),B地区海拔较C地区低,热量条件较好;且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地区多;B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4)CD
12.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第(1)题,做此题的关键是对区域准确定位,由图可知,M位于西北内陆地区,从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可分析出M地气候特征。
第(2)题,结合图中信息,根据城市的区位因素,从地形、地貌、土壤、河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