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9一个学派的诞生达标训练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9一个学派的诞生达标训练粤教版选修《传记
选读》
课时训练7
一、夯基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
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
(2)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了。
(3)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国榷》的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
A.荡然无存化为乌有付之东流
B.付之东流化为乌有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荡然无存付之东流
D.荡然无存付之东流化为乌有
解析:“荡然无存”是指空荡荡的什么东西也不存在。
“付之东流”指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化为乌有”指全部丧失或完全落空。
第(1)句强调完全不存在,选“荡然无存”。
第(2)句指“妈妈的辛苦”白费了,选“付之东流”。
第(3)句小偷偷走了原稿,应选具有“全部丧失”意义的“化为乌有”。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成分残缺,应在“对弘扬民族文化”前加“此举”。
B 项,句式杂糅,不能说“善款……用于……治疗费用”,可改为“善款……作为……治疗费用”或者“善款……用于……治疗”。
D项,不合逻辑,“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两者不可并列。
答案:C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①②④
解析:排列应对应上文,先说小池,再说小溪。
注意句中的提示语。
答案:D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导学号50810018)
数学和诗一样让我喜欢
很多人觉得搞数学很枯燥,谷超豪却说:“数学世界充满了精神的创造,只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奥妙无穷。
”
1946年,他在浙江大学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开始了研究数学的历程。
因为才华出众,他被破例允许同时参加两位名家的课程——苏步青教授主持的微分几何专题讨论和陈建功教授主持的函数论与傅里叶分析专题讨论。
从两位著名数学家那里,谷超豪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从1948年到1956年,谷超豪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在苏步青的指导下开始了数学研究生涯,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展现出在数学方面创造性的才能,迅速成为苏步青领导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学术骨干。
法国科学院院士布瑞艾特曾经在法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这样介绍谷超豪:“谷超豪先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数学家。
我最初是通过他的著述认识他,特别是他首次阐明的关于杨-米尔斯场的存在定理的著作。
这项由一位数学家完成的关于物理问题的工作是谷先生独特、高雅、深入、多变的工作风格的典型范例。
他是一位向难题进攻(有时是几何学,有时是物理学方面的问题)并解决难题的偏微分方程专家。
”
这段话是对谷超豪数学人生的精妙写照。
谷超豪正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喜欢挑战难题的人。
1956年,正当谷超豪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引人注目的时候,他却敏锐地看到尖端技术发展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满足国家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他毅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偏微分方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中来。
他致力于把数学应用到航天中去,经其反复设计、选用的方法在我国导弹“钝头物体超音速绕流”的计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我国国防科研做出了贡献。
“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
”作为数学家,谷超豪的身上始终带着自然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科学的感性。
“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
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数学也是这样。
”谷超豪说。
谷超豪常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
“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数学研究中,谷超豪经常利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将数字化枯燥为神奇的无穷乐趣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
1986年,他乘船去浙江舟山讲学时,曾写过一首诗:“昨辞匡庐今蓬莱,浪拍船舷夜不眠。
曲面全凸形难变,线素双曲群可迁。
晴空灿烂霞掩日,碧海苍茫水映天。
人生几何学几何,不学庄生殆无边。
”其中第二句讲的是微分几何中的两个著名定理,最后一句则是自己人生的写照。
科研与教学,是谷超豪“人生方程”的横轴与纵轴。
他长期为本科生开数学基础课,也开设过许多专门课程。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
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
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
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
”这是谷超豪20年前写的一首诗。
他抒发了自己对数学的眷恋之情,也道出了对教书育人的理解。
在复旦大学的师生心中,谷超豪不仅是数学家,更是教育家。
他的教学有一个特点,就是“边
学边教”,经常把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的教学中。
1959年,他从莫斯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根据国家需要,开展了与超音速流密切相关的空气动力学及数值计算的研究。
他边学边教,开设了空气动力学和差分法的新课程,培养出了一批力学和数值计算方面的新生力量,现为中科院院士的李家春、郭柏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每当他开拓出一个新领域,并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后,他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推上这一领域的前沿,而自己又去开拓另一更新的领域。
20世纪60年代初,谷超豪率先解决了空气动力学方程组的平面超音速机翼绕流问题,比美国著名数学家Schaeffer等人的相应结果早了十几年。
在此基础上,他的学生李大潜院士在这一领域里建立和发展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局部解理论,并在美国出版了专著。
“当年,我的老师苏步青对我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
”谷超豪说,“如今回首,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
(有删改)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大学期间,谷超豪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从他那里谷超豪不仅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B.在学术研究方面,谷超豪具有的独特、高雅、深入和多变的工作风格受到国际科学界人士的赞誉,他被认为是很有成就和影响的数学家。
C.谷超豪在数学方面有创造性的才能,他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的独到研究使他很快成为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骨干。
D.谷超豪在导弹研究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他将数学应用于导弹研究,为导弹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是我国国防科研领域的技术精英。
E.本文通过记述数学家谷超豪数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几个片段,着重表现了他严谨治学、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和悉心培育新人的精神品质。
解析:A项,“从他那里……”错,原文是“从两位著名数学家那里”。
D项,“在导弹研究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错,原文为“在我国导弹……的计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且“为导弹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于文无据。
E项,“着重表现了他严谨治学”不准确。
答案:BC
5.文章说谷超豪在学术上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回答问题时注意筛选有关谷超豪“不安分”的相关事例。
文章第五段提到了谷超豪的“不安分”,由此可知,这一段的前后应该有对谷超豪“不安分”的介绍。
如第四段,他作为数学家首次阐明了关于杨-米尔斯场的存在定理;第六段,谷超豪把数学应用到航天中去;除此三段明显写到其“不安分”外,文章其他部分所记叙的事例中可能也有表现其“不安分”的,如倒数第二段,写了谷超豪率先解决空气动力学方程组的平面超音速机翼绕流问题等。
参考答案:(1)作为数学家却去阐明物理学关于杨-米尔斯场的存在定理。
(2)他从微分几何转入偏微分方程,把数学应用到航天。
(3)他跨领域涉及了空气动力学,解决超音速机翼绕流问题。
6.谷超豪不仅是数学家,更是教育家。
他在数学教学中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
解析:首先找出写谷超豪在数学教学中的事例的相关段落,即第十至十三段。
然后筛选、概括他的做法。
比如,第十段写他长期为本科生开设数学基础课以及许多专门课程;第十一段,写他把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第十二、十三段,写他把开拓的新领域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
参考答案:(1)他开设数学基础课与许多专门课程。
(2)他把国际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
(3)他把学生推上自己开拓的新领域。
7.结合谷超豪的认识,谈谈“学理”为什么不能“轻文”。
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在文中找出描写“学理”出身的谷超豪在“文”方面的兴趣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这样的好处即可。
比如,文章第七、八段写了谷超豪对文学的看法,他认为许多作品蕴含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等。
参考答案:(1)许多文学作品含有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
(2)文学和写作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
(3)文学和写作能够增添乐趣,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4)具有科学理性的人也需人文感性的滋养。
(二)(2014·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
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
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
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
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
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
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
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
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
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
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
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
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
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
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
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
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
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
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科学合作。
1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
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做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
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
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
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
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尔集》)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
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做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A项,“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不恰当,文中说“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C项,“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错误,文中说“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D项,“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错误,文中说建议英美首脑“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
答案:BE
9.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巅峰对决”是指最高级别之间的较量。
爱因斯坦和玻尔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巨人;他们的辩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的较量;他们的辩论几乎把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吸引并参与进来。
从对决双方的身份地位、争论内容以及影响力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
10.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概括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的“优秀特质”,一要选好角度,团队的领导、骨干成员、团队精神;二要对分散在文中的相关信息特别是本句所在的相关段落进行整合,分项概括其特质。
参考答案: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集体;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
11.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探究思想意蕴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探究点的选择:一是从他与爱因斯坦的辩论中,理解其积极追求真理的精神,认识其坦荡的胸怀;二是从他积极为祖国工作,积极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认识其赤子情、爱国心;三是从积极想方设法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认识其人道主义关怀。
还有,他是一位伟大的伯乐,吸引大批青年才俊,培养了大批科学家。
从全文所叙的玻尔的事迹进行提炼概括。
参考答案: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
三、语言运用
1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以光明中学毕业生的身份,向邻居的孩子推介自己的学校并鼓励他报考。
要求不超过50字。
步入母校光明中学,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校园图景: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体育馆、图书馆、学生公寓等拔地而起,气势雄伟。
沿着宽敞的柏油校道往前走,尽头便是曾伴随母校走过百年风雨路程的墨香园。
墨香园内长廊迂回,古碑林立,藤蔓缠绕,与园中矗立的现代化科学实验楼相映成趣。
步出墨香园往左走,便是新落成的拥有一流设备的教学大楼。
大楼旁一排橱窗成为校园最亮丽的风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市优秀班主任×××”……一张张笑脸和蔼可亲,光彩夺目;“祝贺我校×××同学获省高考理科状元”“祝贺我校×××同学获得市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庆祝我校获市艺术比赛一等奖”……一份份教育的喜报令人振奋,催人向上。
我徜徉于鸟语花香的林荫小道上,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校园里,心潮澎湃,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母校,我爱你!
解析:概括文字中对学校历史、环境、设备、师资、教学质量的介绍,同时要注意题干中“推介”和“鼓励报考”的要求。
参考答案:我校是百年老校,环境美,设备好,师资水平高,教学质量一流,报考我们光明中学,一定能实现你的理想!
13.“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导学号50810019)
(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 (《中国青年报》)
(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
(《南方都市报》)
“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
但现在,“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
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杯具”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杯具”采用了谐音修辞,有特殊的修辞效果——它亦庄亦谐,一般戏谑的味道比较强,“悲剧”所包含的那种沉重和低落在谐音词“杯具”中得到强有力的消解。
“杯具”反映的是一种自嘲而积极的双面人生态度。
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排遣提供了极好的渠道。
它在表达“悲剧”词义的同时更具娱乐和乐观精神,成为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语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