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
1.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数据通信系统的结构、编码和调制技术;
3.熟练掌握常见的数字化调制和编码技术,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4.研究数据通信系统的几种传输介质和物理层的特性;
5.了解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协议,并能够分析网路的性能。
2. 教学内容
2.1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数据通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数据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信道和信噪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传输介质的分类和特性;
5.OSI参考模型的原理和功能。
2.2 数据通信编码和调制技术
1.不归零编码和曼彻斯特编码;
2.4B/5B编码和8B/10B编码;
3.相位调制和频率调制;
4.QPSK调制和16QAM调制;
5.误码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3 数据通信物理层和网络层
1.传输介质的物理层特性;
2.传输介质的利用率、带宽和信道容量;
3.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协议;
4.TCP/IP协议的原理和功能;
5.分析网络性能和带宽利用率。
3. 教学方法
3.1 理论教学
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演示图、示例及公式等多种方式,
生动形象地展开复杂的概念和过程;
2.讨论与互动:利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探究数据通
信原理的基本思想;
3.教材阅读:要求学生提前进行教材阅读和预习,掌握相关知识。
3.2 实践教学
1.实验室实践:采用实验室教学方法,让学生真实操作模拟实验,体验
数据通信原理;
2.计算机仿真实践:以计算机为平台,进行各种数字调制、编码和解码
的仿真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加深记忆。
4. 课程考核
1.考试:每学期进行一次闭卷考试,考试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内容进行实验、记录、分析和总结,提
交实验报告;
3.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论文题目,进行数据通信原理相关领域的深
度研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期末论文。
5. 教学建议
本教学设计重点讲授数据通信原理的基础概念、编码调制技术和物理传输特性
等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室实践和计算机仿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写作,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建议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和学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