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饺子的原因 立冬吃饺子的由来和习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冬吃饺子的原因立冬吃饺子的由来和
习俗
【立冬吃饺子的原因】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立冬吃饺子的习俗】
立冬为农历十月,阳历的十一月七日或八日。

我国以这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225 。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

立是建始;冬,终也,万物收藏。

立冬后46天,中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极意,俗话说到头儿了,便是冬至了。

古人有在立冬看气象、卜冷暖的说法,如立冬晴,一冬凌(严寒意) 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 。

从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冻。

而到了冬至,则阳生,即阳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动。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后世大体相同。

《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

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

天子乃斋。

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

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

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

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

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

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

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

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

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
沌天地,迎来新生。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

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

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

烧旗香跳虎神是十分热闹的祭祖仪式,其中唱、念、做、打俱全,特别是虎神装扮得活龙活现,翻滚跳跃,能者可窜房越脊,在房脊上滚动、翻动。

还有光着脚穿着一层布的虎爪,跑跳着登刀(是在高梯子上一层层绑上铡刀)而上房脊,为此看热闹的人从十里八村纷纷而至,均要一饱眼福。

观众不但可以饱观跳虎神的全貌,还可看到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绝活,即头顶水碗,两臂上伸支起鼓来团团转,两臂弯曲手腕端平食指各挂一鼓旋转,甩起腰铃鹞子翻身接鼓打在点上。

与此同时还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种翻滚跳蹦,鲤鱼卧莲,一支花棍玩耍于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二郎担山、脚踢花棍、轱辘毛就地十八滚、站打四面、卧打八方,这条棍花样繁多,为此亦称花棍。

一般三鼓神匠可打三十九节,精悍神匠能打五六十个节数。

满八旗烧荤香5 7天,这种烧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

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洗脸只用热水,为了将手洗净可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

淘黄米双膝跪在地上,妯娌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此是磕面子用的黄米。

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

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九碗或九盅上供,再一连供上九盘子饽饽(用粘黄米面做的粘饼),按照顺序摆供。

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

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

这是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

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

最少可烧一个晚上,勤添香末,由此香烟缭绕不断,芳香扑鼻。

烧荤香要宰三口猪。

第一口猪祭天,第二口猪祭祖,第三口猪祭歪梨妈妈。

满族宰猪从古至今不用右手持刀。

早年是将柞木扦子削成尖放到油锅里炸一下,其锐利无比而用来宰猪。

后来恐怕用扦子宰猪的技术差,才用左手持尖刀由萨满宰。

宰猪时,首先将一盅酒倒在猪耳朵里,猪耳朵一扑楞,即表明列祖列宗已领受此猪。

此猪必须是公猪蹭子,俗称净。

如果猪耳朵不动弹,萨满就着急了,双膝跪下,双手合十念满语祷告,香主带领全家连连磕头,直到猪耳摇动,祖宗领牲了,这才皆大欢喜。

一般农家三至五年才能筹办一次烧荤香的还愿香。

有许多烧太平香则是差不多一年一次,大部分不宰猪而以鸡代替,中等家宰二十一只鸡,一般家宰七只鸡,此称为烧素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