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1.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

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
解析:法国从大革命开始到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
正说明了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答案:C
2.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

其主要原因是( )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
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最终在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和体制适应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答案:C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 )
A.俾斯麦B.华盛顿
C.查理一世D.沃(尔)波尔
解析:从1864年到1870年,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答案:A
4.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皇帝是国家元首”
解析:A、B、C都是指皇帝掌握实际权力,国家元首只是国家的象征,并不一定掌握国家权力。

答案:D
5.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此后,德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表明( )
A.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统治彻底结束
B.代议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统治已无可逆转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趋向统一
解析:尽管《德意志帝国宪法》其本质仍然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议会也没有什么权力,但毕竟采取了代议制的形式,是“民主”“平等”等政治理念在一定程度的反映。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的最高统帅。

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材料二 1.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2.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3.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两个国家的什么文件?各是哪一年颁布的?
(2)上述文件分别确立了两个国家的什么政体?
(3)你能分析出上述两文件有哪些突出不同吗?
解析:第(1)题,根据两段材料中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是法、德两国的宪法。

第(2)、(3)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即可作答。

答案:(1)材料一是法国的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颁布;材料二是《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颁布。

(2)法国的共和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3)材料一强调了议会的权力,总统受议会制约;材料二强调了皇帝和首相及政府的权力,议会不能对他们形成制约。

1.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解析:结合法国历史上的政体变迁过程可知法国的政体变化充满了曲折和反复,远远超出了其他任何国家。

所以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

答案:B
2.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

“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比较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的1688年“光荣革命”由于未经过大规模流血而让英国人骄傲,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3.“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
B.直到此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
C.1875年宪法标志第三共和国建立
D.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
解析:法国大革命的主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出现了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反复更替,故“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是指法国真正实行了共和制度,而不是建立了第一个共和国,故B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是1870年,故C项错误;从“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可知反映的是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故D项正确。

答案:D
4.法国1875年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的是( )
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B.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C.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D.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阻止保皇派复辟的应该是不让其成为行政首脑,即担任总统,故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5.历史上某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

某历史学家对该宪法的评论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

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

”这部宪法( )
A.是美国克服联邦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
B.是英国民主代议制曲折发展的缩影
C.是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
D.受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
解析: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并没有体现内阁与其它部门的制衡关系,故A项错误;英国政体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政府首脑是首相而并没有总统这一职位,故B项错误;法国的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产物,体现了总统、内阁与议会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故C项正确;德意志1871年宪法确立的国家政体也是君主立宪制,政府首脑同样是首相而没有总统这一职位,故D项错误。

答案:C
6.1876年8月,梯也尔就任法兰西总统,并宣称:“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

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

”这表明梯也尔( ) A.反对保留共和制度B.极力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主张复辟封建帝制D.预言巴士底狱起义爆发
解析:根据材料“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可知,梯也尔并不反对共和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的体现;根据材料“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梯也尔反对破坏这一革命成果,体现了维护资产阶级的一面,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梯也尔主张维护民主共和制,反对复辟,故C项错误;1789年巴士底狱起义爆发,与材料“1876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7.“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

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

”俾斯麦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表明他期望( )
A.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D.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解析:根据题目中“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此时德
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故C项错误;作为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掌握行政权),提出巩固帝国议会(名义上掌握立法权),体现了完善德国民主政治的心态,故D项正确。

答案:D
8.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历史上的德国四分五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结束四分五裂局面。

但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又形成了军国主义传统,为以后德国的发展埋下隐患,特别是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

答案:A
9.“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解析:二战中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是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答案:C
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第17条中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

这说明( ) A.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
B.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C.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
D.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解析:仅从材料的规定不能反映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依据材料“皇帝的所有命令”可知A项说法错误;据材料皇帝的命令要首相的副署不能反映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皇帝的命令要首相的副署,且“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可知宪法设计体现了首相对皇帝的制约,对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德国政体来说
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故D项错误。

答案:C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与参众两院议员一样有立法创议权,法律须经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施行,总统签订的条约如涉及领土问题,须经议会通过……
材料二(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帝国设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帝国的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

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以上材料均引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确立了两个国家的什么政体?
(2)分析上述两材料有哪些突出的不同。

答案:(1)法国的共和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2)材料一强调了议会的权力,总统受议会制约;材料二强调了皇帝和首相及政府的权力,议会不能对他们形成制约。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德意志帝国没有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全面的议会民主制是非正常现象,因为政治与经济应该步调一致。

德国形成的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

为转移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他们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导致了帝国的瓦解与“一战”的灾难。

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

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

鉴于英、美、法等民主国家也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的事实,我们很难保证,德意志帝国实现了全面议会制民主制就不会走上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

正如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培代指出,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帝国主义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而且也是广大民众(“小人物”)的帝国主义,普通民众也狂热地支持对外扩张。

——摘自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答案:观点一: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有限,德意志帝国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不全面的政
治民主化。

论证:①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德国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世袭君主仍然保留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帝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③议会作用很小,只是装点“门面”,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特点。

⑤对外扩张是德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军事贵族推动并实现其利益的体现。

观点二: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德意志帝国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其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而完全的政治民主化也未必能够阻止德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论证:①议会对德国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②全面议会民主制并不能解除一个国家的扩张性,英、美、法等民主国家就是证明。

③德国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和狭隘民族主义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