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制方用药的平衡法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东垣制方用药的平衡法则
历代医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哲学的平衡观引入到医学领域,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李东垣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

李东垣认为,“壮火与元气不两立”。

脾胃中的元气不足,即阴火上冲,阴火越升,即元气越陷。

从生理角度来说,元气是升发的,阴火是降藏的。

元气升发则上煦心肺,下济肝肾;阴气降藏则下温肝肾,上滋心肺。

假如这种平衡关系失调,就会出现病理状态。

脾胃的元气不足,清阳下陷,谷气不升,不能上煦心肺,迫使肝肾的阴火上升至阳位。

这种离位的阴火不再是生气的“少火”,而成为食气的“壮血”。

这种元气的不足与阴火上冲的病理状态,就是平衡被破坏的结果。

李东垣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劳倦内伤、阴火内热之证,就是基于对内在气与阴的平衡失调的深刻认识而设的。

他认为内伤不足,应用补益法,即《内经》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的指导思想。

他认为肺为气之本,故重用黄芪以补肺气,益皮毛而固腠理,使之不再自汗而损其元气;脾为肺之母.故辅以人参、甘草泻火热而补脾中元气;如果脾气下流,则湿热自生,用人参补气升阳,用白术、当归补气和阴;胃中游气在下,用升麻、柴胡以升清之气,并引黄芪、甘草等甘温
之气上升、以补胃气而固肌表。

此方意在补气升阳,使阳气升发,阴火下潜,以甘温益气治热,则热自退。

补益元气,元气充足,则肌表固密而邪自难入。

此方为甘温除热之代表方剂,用在气虚火升之平衡失调的发热,在于纠正正气虚这个十主要矛盾方面,寓降阴火于补气之中。

其与朱丹溪之滋阴降火法的大补阴丸的机理不同,但在掌握运用平衡论这方面却有殊途同归之妙。

如果说在补中益气汤中李东垣的泻阴火措施体现得不够明显,那么在清暑益气汤中则非常明确。

在清暑益气汤中用黄芪、人参、炙草以补脾肺之气;用葛根、柴胡、升麻以生发清阳之气;同时用当归以养血和血;加麦冬、五味子以补肺阴而养肺气;用苍术、白术、泽泻、六曲以健脾化湿;并用黄连、黄柏二味苦寒之品以清泻阴火。

黄柏重在泻肾火,黄连重在泻心火。

阴火之邪主犯心肾二经,二经之火熄,则阴火平,元气旺。

阴火平,暑热伤气所致之气虚发热的不平衡现象便自然得到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