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至善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至善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杂合体的比例为 ( )
A.1/4 B.1/8 C.1/16 D.0
参考答案:
B
2. 下列人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
A.胚胎干细胞B.造血干细胞C.胰腺细胞D.肌肉细胞参考答案:
A
3. 用含180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0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参考答案:
D
4.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B.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C.种子从休眠状态进入萌发状态,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
D.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参考答案:
C
5.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 ddRR,1/8
B. ddRr,1/16
C. ddRR,1/16和 ddRr,1/8
D. ddRR,1/8和 ddRr,1/16
参考答案:
C
由题意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ddrr)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DDRR)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让F1子代自交,其后代产生性状分离比例为高秆抗稻瘟病(D-R-):高秆易感稻瘟病(D-rr):矮秆抗稻瘟病(ddR-):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9:3:3:1。
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占得比例为3÷(9+3+3+1)=3/16,在这之中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个体的表现型都是既抗病又抗倒伏,他们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4×1/4=1/16、1/4×1/2=1/8,故选C。
6. 右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翻译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分子上含有A、G、C、U四种碱基
B.甲分子上有m个密码子,乙分子上有n个密码子,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该蛋白质中有
m+n-1个氨基酸
C.若控制甲合成的基因受到紫外线照射后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那么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D.丙的合成可能是由两个基因共同控制的
参考答案:
B
7. 下列各组中均为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核糖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
C.叶绿体和内质网D.内质网和核糖体
参考答案:
B
【考点】2D: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器的结构特点:(1)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2)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3)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解答】解:A、核糖体无膜结构,A不符合题意;
B、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B符合题意;
C、内质网单层膜结构,C不符合题意;
D、内质网单层膜和核糖体无膜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器的有关内容,注意各个细胞器的结构特点.
8. 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 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参考答案:
D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拧松瓶盖的目的是释放二氧化碳,在果酒发酵后期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A正确;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B正确;果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分解变成酒精,因此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C正确;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应逐层加盐,近瓶口处需需铺厚一点,防止杂菌污染,D错误。
9.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抑制了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导致产生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生长可以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花蕾期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子果实
参考答案:
A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1、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从而使根表现出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表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2、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3、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无关.
4、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
【解答】解:A、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正确;
B、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源源不断的运输给侧芽部位,导致侧芽生长素过高,抑制了侧芽生长,B错误;
C、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只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错误;
D、花蕾期去雄,雌蕊无法完成受精,不能产生种子,由于生长素具有促进子房发育的功能,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在雌蕊的柱头上可以得到无子果实,但必须去雄处理,D错误.
故选:A.
10. 如果一个种群的增长率为零,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
A.种群增加,并出现食物和栖息地的激烈竞争
B.种群增加,没有迁入和迁出
C.种群会因有毒废物的积累而减少
D.种群接近其负荷能力
参考答案:
D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种群增长率为0,说明此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不会再继续增加,达到K值
后,即接近载荷能力.
【解答】解:A、一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错误;
B、种群的增长率为0,只能说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
C、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不变,不能说明有毒废物的积累情况,C错误;
D、种群增长率为0,说明此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不会再继续增加,达到K值后,即接近载荷能力,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 )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 C.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
参考答案:
C
12. 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兴奋传导或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
参考答案:
D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图分析: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结构,且只能从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图中①②在同一神经元上,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
【解答】解:A、图中①②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可以发生
①→②的传导,A正确;
B、图中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能从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B正确;
C、图中①②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可以发生②→①的传导,C正确;
D、图中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能从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不能逆向传递,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突触间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 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都与能量的转换有关
B. 都含有多种酶
C. 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D. 都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参考答案:
D
14. 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
引起盖子鼓起最可能的原因是
A.需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
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乳酸 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参考答案:
B
15. 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A.核酸 B.脱氧核苷酸 C.核苷
酸 D.核苷
参考答案:
B
16. 下列生理过程不属于需氧呼吸的是
A.糖酵解
B.柠檬酸循环
C.卡尔文循环
D.
电
子传递链
参考答案:
C
17. 下列是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子受精的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B.DNA复制时碱基对增添,缺失,改变时,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一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参考答案:
D
【考点】9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94:基因突变的原因;9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96: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A错误;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DNA复制时碱基对增添、缺失、改变时引起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片段属于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C错误;
D、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掌握基因突变与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进行区分,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 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ATP的水解 B.葡萄糖的分解
C.氨基酸的分解 D.脂肪的氧化分解
参考答案:
A
19.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
B.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水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
参考答案:
B
20. 右图表示人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情况。
如果一个类型A的卵细胞成功地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受精,将会得的遗传病可能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苯丙酮尿症
C.21三体综合征D.白血病
参考答案:
C
21. 为了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准确性高,关键是( )
A.样品处理 B.标准显色液的制备 C.比色 D.泡菜的选择参考答案:
B
22. 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A.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参考答案:
B
23. 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变酸的果酒液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B. 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过程均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C. 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无需接种酵母菌,只需控制适宜的温度即可
D. 果酒的酒精度越高,接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发酵条件之一是无氧环境,醋酸菌是好氧菌,只有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因此发酵条件之一是通入氧气;果酒制作过程中菌种、温度等条件会影响果酒的品质.
解:A、果酒表面与氧气接触,变酸的果酒液面观察到的菌膜,一般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A正确;
B、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发酵时需要氧气,不能与酵母菌发酵制作果酒一样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B 错误;
C、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需要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菌种,C错误;
D、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对醋酸菌有毒害作用,因此不是果酒的酒精度越高,接种醋酸菌后得到的果醋酸度就越高,D错误.
故选:A.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24. 显微镜下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下图所示,则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数依次是( )
A.3,6,6,1 B.3,12,12,6 C.3,6,6,2 D.3,12,12,2
参考答案:
B
25.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的载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某些动物病毒也可作为载体
B. 单链RNA也可作为基因的载体
C. 应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
D. 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参考答案:
B 【分析】
对于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
(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
(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3)天然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载体,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
【详解】A、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A正确;
B、单链RNA不能作为基因的载体,B错误;
C、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必须要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便于与目的基因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C 正确;
D、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必须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D正确。
故选B。
26. 下列关于细胞核中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B.DNA复制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酶和ATP等
C.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DNA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
参考答案:
B
27. 关于体内受精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释放第二极体
②第一次卵裂开始
③顶体反应
④穿越透明带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核膜消失
A. ④①③②⑤⑥
B. ③④①⑤⑥②
C. ④⑤①②③⑥
D. ③①④⑤⑥②
参考答案:
B
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顶体反应,释放顶体酶,直接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精子穿越放射冠,然后精子与透明带接触,顶体酶随后将透明带溶出一条孔道,精子穿越透明带,并接触卵细胞膜,精子入卵,尾部脱离,并且原有的核膜破裂,随后精子形成一个新的核膜,最后形成雄原
核,同时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雌原核,雌雄原核充分发育后,二者融合形成受精卵,继而开始分裂。
所以体内受精的顺序是③④①⑤⑥②,故选B。
28.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参考答案:
C
29. 右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严重焦虑——肾上腺素 B.大量喝水——抗利尿激素
C.过度饥饿——胰岛素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参考答案:
A
30. 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参考答案:
C
31. 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将A、B、C、D、E、F、G七棵植株进行交配实验,所得结果如下表。
从理论上说,子代高茎豌豆植株中高茎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交配组合A×B C×D
E
×
F G×D
子代
高茎植株2102029
矮茎植株725190
A.10% B.25% C.50%
D.66%
参考答案:
A
32.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及在生产实践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B.苹果果实的发育过程中与生长素调节有关,与其它植物激素无关
C.香蕉成熟期时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果实成熟
D.用带芽枝条扦插较易成活是因为芽能产生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参考答案:
D
33. 下列关于动物代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乳酸中毒
B.若某人一次过多地摄入蛋白质,则消化吸收后多余的氨基酸可以在生物体内储存
C.某儿童偏食,其食物中长期缺乏一种必需氨基酸,即使长得较胖,其免疫力也比同龄正常儿童低
D.长期吃富含磷脂的食物可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参考答案:
D
34. 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A.1/4 B.3/8 C.5/8 D.3/4
参考答案:
C
35. 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
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人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
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
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A.控制孩子甲眼睛颜色的基因是纯合的 B.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
C.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D.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几率为1/8
参考答案:
C
36. 愈伤组织的细胞最突出的特征是
A.细胞大,排列整齐,分裂能力强
B.细胞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
C.代谢活跃,形状呈正方形
D.分裂能力强,易形成根和芽
参考答案:
B
37. 性激素.胃蛋白酶.纤维素和DNA 中都含有的元素是
A.C、H、O B.C、H、O、N C.C、H、O、N、P D.C、H、O、N、P、S
参考答案:
A 38. 下面是4种限制酶所识别的DNA分子序列和剪切位点图(↓表示剪切点):
限制酶1:—↓GATC—;限制酶2:—CATG↓—;限制酶3:—G↓GATCC—;
限制酶4:—CCGC↓GG—,请指出下列哪组表达正确()
A.限制酶1和3剪出的黏性末端相同
B.限制酶1,2,4识别的序列都是由4个脱氧核苷酸组成
C.在使用限制酶的同时还需要解旋酶
D.限制酶1和2切出的DNA片段可通过T4DNA连接酶拼接
参考答案:
A
39. 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最多有2n对同源染色体。
则它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子的核DNA数依次是 ( )
A.2n、2n、4n、n、n B.2n、2n、n、n、n
C.2n、4n、2n、n、n D.2n、4n、2n、2n、n
参考答案:
C
40. 将一盆栽植物如右图所示置于地面,则其水平方向根的近地侧和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为下列哪项?(图中虚线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
41. 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动物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图中均有性染色体X。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____________;图甲分裂后的子细胞是________,该生物是
________倍体。
(2)该动物体内有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的器官是________。
图中含有X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
_______。
若配子中出现了两条X染色体,原因可能是减数第________次分裂过程出现了异常。
(3)若用32P标记该生物一个体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则在第二次细胞分裂至甲图所处时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占染色体总条数的______%。
参考答案:
(1) 甲和乙体细胞二
(2) 卵巢甲一或二
(3) 50
42. 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1、2、3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回答:(1)图中A、B、C、D表示的液体:用箭头表示其中物质交换的方向;
(2)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字母).
(3)图中A、B、C、D 中二氧化碳(CO2)浓度最高是(填字母).
(4)一般情况下,A与B、C的主要区别是.
(5)如果是在胰腺中,用餐后半小时内,K端的胰岛素含量比E端明显.
(6)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参考答案:(1)
(2)A、C
(3)D
(4)A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5)高(多)
(6)自由扩散
【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体液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由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组织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完成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还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由题图可知,1是毛细血管,2是毛细淋巴管,3是组织细胞;A是血浆,B是淋巴,C是组织液,D是细胞内液,A、B、C组成内环境,A、B、C、D组成体液;F端是动脉端,K端是静脉端.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A是血浆,C是组织液,二者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B是淋巴,C 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A血浆,组织液与组织细胞的细胞内
液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因此A、B、C、D之间的动态关系是:.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3)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产生,进入C组织液,由组织液进入A血浆,由血液循环运输到呼吸系统,通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二氧化碳由D运输到C、再运输到A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因此D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4)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5)如果是在胰腺中,用餐后半小时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量增加,因此K端的胰岛素含量比E端明显升高.
(6)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动态关系,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43. “试管婴儿”技术是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体外完成受精,并在体外培养,使其发
育到如图所示的时期,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