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过关检测卷习题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将沸点为-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不见,是液氮从液态变成 气态,是汽化过程,故A错误;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是物质从液态变 成固态,是凝固过程,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过程,两者的形成过程是 不同的,故B错误;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中的“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所以“烟雾”是小水珠,故C错误;冰激凌吃到嘴里,是物质 从固态变成液态,是融化过程,融化吸取热量,故D正确。
8.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
①将沸点为-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 不见 ②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 ③分子 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 ④吃到嘴里的冰激凌解暑 降温。 对这四个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D ) A.①的形成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B.②的形成过程与霜的形成过程一致 C.③中看到的“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D.冰激凌在嘴里解暑降温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5.如图所示,温度计A、B、C三次测得液体温度分别是32 ℃、
33 ℃和37 ℃,则液体较准确的温度是( C )
A. 34 ℃
B. 32 ℃
C. 37 ℃
D. 33 ℃
解析:
题图中温度计A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示数不准确;题图中温度计B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 容器底,示数不准确;只有温度计C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故液 体较准确的温度是37 ℃。故选C。
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良生活环 境的意识逐渐增强。下列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良生活环境 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 )
解析: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取热量的, 需要从周围吸取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人造雪是水由 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在其他条件 相同时,在积雪上撒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融化, 故C不符合题意。人工降雨,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迅速吸热升华成二氧化 碳气体,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 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
第三章 过关检测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B )
A.蜡
B.海波
C.松香
D.沥青
解析: 蜡、沥青、松香在吸取热量融化时,温度持续上升,所以
它们属于非晶体。而海波在融化时,虽然持续吸热,但是温 度保持不变,所以它属于晶体,故选B。
3.(202X·潍坊寿光模拟)下列做法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C )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解析: 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
上水分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 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管道输水 与沟渠输水相比,减小了渗漏,也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即 减慢了蒸发,故C符合题意;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 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镜片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 为酒精汽化(蒸发)时吸取手的热量,使得手表面温度降低感到凉,故B正 确;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冰融化从人体吸取热量,到达降温的目的, 故C错误;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室内外进行空气交换,不是利 用水蒸气液化放热,故D错误。
4.(20-21 ·青岛市南区期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很多物理知
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升华吸热
D.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
解析: 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D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40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解析: 人的正常体温为37 ℃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 ℃,中考考
场的室温不可能为40 ℃,故A不合理。冰箱保鲜室中的温度一般高于0 ℃, 正常情况下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4 ℃,-5 ℃是不可能的,故B 不合理。洗澡水的温度通常略高于人体温度,通常人体直接接触超过50 ℃的水可能会被烫伤,洗澡时淋浴水温不可能为70 ℃,故C不合理。实际 测量表明,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故D合理。
6.如图所示,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 这时舌头上的水产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下列选项中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D )
解析: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冰,从液态变为 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找出晶体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即可。A图 象可表示固体吸取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取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 体融化的特点,这是晶体融化的图象,A不符合题意。B图象可表示固体吸取热量,温 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取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 ℃,符合晶体融化的特点, 这是晶体融化的温度—时间图象,B不符合题意。C图象可表示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 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凝固的特点,是非晶体凝固的的温度—时间图象,C不符合 题意。D图象可表示液体温度降低到0 ℃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水的凝 固特点,D符合题意。
9.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蔼候经常产生变化,且循环往复,如 图所示。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B ) A.阳光普照海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 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 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 以雪花情势落回地面
8.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
①将沸点为-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液氮瞬间消失 不见 ②冰激凌盒中的牛奶瞬间制成冰激凌 ③分子 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 ④吃到嘴里的冰激凌解暑 降温。 对这四个过程包含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D ) A.①的形成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B.②的形成过程与霜的形成过程一致 C.③中看到的“烟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D.冰激凌在嘴里解暑降温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5.如图所示,温度计A、B、C三次测得液体温度分别是32 ℃、
33 ℃和37 ℃,则液体较准确的温度是( C )
A. 34 ℃
B. 32 ℃
C. 37 ℃
D. 33 ℃
解析:
题图中温度计A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示数不准确;题图中温度计B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 容器底,示数不准确;只有温度计C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故液 体较准确的温度是37 ℃。故选C。
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良生活环 境的意识逐渐增强。下列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良生活环境 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 )
解析: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取热量的, 需要从周围吸取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人造雪是水由 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在其他条件 相同时,在积雪上撒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融化, 故C不符合题意。人工降雨,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迅速吸热升华成二氧化 碳气体,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 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
第三章 过关检测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B )
A.蜡
B.海波
C.松香
D.沥青
解析: 蜡、沥青、松香在吸取热量融化时,温度持续上升,所以
它们属于非晶体。而海波在融化时,虽然持续吸热,但是温 度保持不变,所以它属于晶体,故选B。
3.(202X·潍坊寿光模拟)下列做法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C )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解析: 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
上水分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 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管道输水 与沟渠输水相比,减小了渗漏,也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即 减慢了蒸发,故C符合题意;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 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镜片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 为酒精汽化(蒸发)时吸取手的热量,使得手表面温度降低感到凉,故B正 确;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冰融化从人体吸取热量,到达降温的目的, 故C错误;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室内外进行空气交换,不是利 用水蒸气液化放热,故D错误。
4.(20-21 ·青岛市南区期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很多物理知
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升华吸热
D.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
解析: 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D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40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解析: 人的正常体温为37 ℃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 ℃,中考考
场的室温不可能为40 ℃,故A不合理。冰箱保鲜室中的温度一般高于0 ℃, 正常情况下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4 ℃,-5 ℃是不可能的,故B 不合理。洗澡水的温度通常略高于人体温度,通常人体直接接触超过50 ℃的水可能会被烫伤,洗澡时淋浴水温不可能为70 ℃,故C不合理。实际 测量表明,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故D合理。
6.如图所示,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 这时舌头上的水产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下列选项中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D )
解析: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舌头上的水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冰,从液态变为 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找出晶体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即可。A图 象可表示固体吸取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取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 体融化的特点,这是晶体融化的图象,A不符合题意。B图象可表示固体吸取热量,温 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取热量,温度不变,熔点为0 ℃,符合晶体融化的特点, 这是晶体融化的温度—时间图象,B不符合题意。C图象可表示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 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凝固的特点,是非晶体凝固的的温度—时间图象,C不符合 题意。D图象可表示液体温度降低到0 ℃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水的凝 固特点,D符合题意。
9.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蔼候经常产生变化,且循环往复,如 图所示。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B ) A.阳光普照海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 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 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 以雪花情势落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