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杨静;何健;李磊;张忱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中的发挥的价值.方法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41例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分析不同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超声造影增强特点.结果良性病变共12例,肝恶性肿瘤共29例,肝脏恶性占位病变增强开始时间(12.31±2.38)s、峰值时间(22.67±4.31)s、减退时间(36.83±8.64)s、持续时间(136.57±51.23)s均提前于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增强开始时间(19.54±4.33)、峰值时间(38.41±9.12)s、减退时间(65.21±58.33)s、持续时间(292.31±75.20)s,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01
【总页数】2页(P102-103)
【关键词】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超声造影;诊断价值
【作者】杨静;何健;李磊;张忱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肝脏占位病变主要包含血管瘤、肝癌、肝硬化增生结节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并且大部分患者在体检时接受超声检查便可以发现,但是也有个别患者单纯运用超声图像无法鉴别诊断出良性或者恶性占位病变,特别运用单穿超声图像很难鉴别出局灶性肝癌和肝血管瘤。

而传统临床上采用穿刺病理火箭的方式容易引起个别患者针道出血以及恶性病变针道转移。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作为一项新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疾病诊断中[1]。

近年来,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运用
鉴别诊断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结果可靠,现将诊断经过和诊断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1例经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肝脏占位病变需行超声造影检查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4、17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6.3±4.2)岁。

肝脏占病位的病例类型:肝硬化1.2 方法
1.2.1 所需仪器。

超声造影技术所需仪器由美国生产的GE Vivid E9高档彩超诊断仪,探头选择全新的D系列探头,将频率调制1.0~4.0 MHz,配备对比脉冲序列超声造影成像技术。

1.2.2 对比剂:声诺Sonovue对比剂(意大利博来科公司生产)。

1.2.3 造影方法:采用常规的超声扫查患者的腹部肝脏位置,在此过程中要认真记录病灶所在的位置、大小以及血动力学等声像图特点,启动超声造影模式,保证肝脏中的病灶处在最佳的位置后,注入对比剂,具体方法为先向瓶内注入5 mL的生理盐水,用力振荡20 s保证冻干粉被充分溶解。

抽取1.6~2.4 mL的微泡悬浮液,在经肘部浅静脉输注5~10 s将其注入患者体内,然后再运用5 mL生理盐水冲洗
针管,为了避免注射时因为机械冲击导致微泡破裂,针头的直径应>20G,注射的同时便立即计时。

连续6~8 min观察患者肝脏和病灶边缘以及内部增强情况,动脉期为注射对比剂40 s,门脉期为41~120 s,延迟期为121 s以后。

注射超声
对比剂后,SF6气体溶解在血液中,随后通过呼吸被排出体外,平均清除的半衰期为12 min。

将获得的全部图像均保存在内置磁盘中以便分析。

所有患者均先运用
优化B模式和多普勒成像,再结合基波或者组织—谐波成像模式开展常规超声检查。

保存1~2段动态画面即可,认真观察图像中彩色多普勒信号增强的过程,针对新出现的彩色血流开展脉冲多普勒取样。

认证观察并记录每一个患者增强的特点,再计算出恶性病变增强的起始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减退时间以及持续时间[2]。

2 结果
接受超声造影的41例患者中,良性病变共12例,占总例数的29.3%,其中包括
肝硬化增生结节5例(图1)、肝血管瘤4例、肝脓肿3例;肝恶性肿瘤共29例,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癌26例、肝转移癌2例。

肝脏良恶性病变在不同时期增强的结果表明:本组5例肝硬化增生结节病灶在动脉期未见明显增强,有4例患者在门
脉期和实质期跟四周正常的肝实质表现出同步增强,没有看到明显的分界因此不容易辨认,1例患者在门脉期和实质期表现出低增强现象,将其误诊为了恶性病变,剩余病例在动脉期病变均跟周围组织相比,表现出高增强,其中整块增强恶性病变16例(55.2%),伴液化坏死4例(13.8%),不均匀增强5例(17.2%),周
围增强4例(13.8%);肝脏恶性占位病变中,门脉期跟延迟期为低增强18例(62.1%),门脉期跟延迟期无增强11例(37.9%);12例良性占位病变中,肝血管瘤动脉期表现为周边结节状高增强5例(41.7%)(图2),肝脓肿动脉期表现出伴液化坏死等增强3例(肝脓肿等增强2例,肝脓肿低增强1例),门脉期
跟延迟期肝血管瘤均表现为高增强4例,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增强的肝脓肿
误诊为肝恶性肿瘤。

根据肝脏良恶性并不暗增强的动态时项变化结果显示:肝脏恶
性占位病变增强开始时间为(12.31±2.38)s、峰值时间为(22.67±4.31)s、减退时间为(36.83±8.64)s、持续时间为(136.57±51.23)s;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增强开始时间为(19.54±4.33)、峰值时间为(38.41±9.12)s、减退时间为(65.21±58.33)s、持续时间为(292.31±75.20)s,由此可见:恶性占位病变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减退时间、持续时间均比良性位病变提前,且差异显著(P<0.05)。

图1 肝硬化增生结节,病灶与肝实质同步强化
图2 肝血管瘤动脉期表现为周边结节状高增强
3 讨论
由于不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发挥的效果不尽相同,因此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成为了临床上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为:通过运用超声对比剂和人体组织之间存在的较大的声特性阻抗差异,人为地增加对比剂的血液和相邻组织之间的声阻抗差,从而将含对比剂的细小血流信号和微血管关注清晰地显示出来。

超声造影主要是根据肝脏血流动力学的特点让超声造影显示三个不同的时项,从而来鉴别诊断出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

由于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血流量增高,肝癌的生长依赖于肿瘤滋养血管[3]。

因此通过超声造影呈现出动脉期微泡迅速进入到肝癌的微血管中导致肿瘤整体变大,当体积较大的肝癌达到峰值时便可呈现出不均匀的增强,再加上动静脉瘘的形成,导致门脉期迅速消退,表现出低增强,延迟期进一步消退。

因为受到原发癌病例和血供不同的影响,肝转移癌的表现更加复杂,可能表现出快速团状灌注,也可能表现为环状增强,但是绝大部分转移癌在门脉期便迅速消退,病灶回声明显低于肝实质。

近年来,将超声造影技术运用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检查,超声影像技术主要具备以下优点:①操作简便。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随时开展检查,并且无具备放射性。

②安全性高。

应用的对比剂不会给患者带来不
良反应,在进入体内后便被迅速排出,不会储存在体内,无肝肾毒性。

③效果显著。

超声造影技术的对比剂仅仅停留在血管中,在造影延迟期不会进入到组织间隙内,因此更能够准确地反应出组织灌注,更有利于发现微小的病灶,并且发现病灶的数量明显由于CT。

④超声造影技术能够不间断观察病灶增强的特点,便于捕捉到增
强过程中有助于确诊的所有细节[4]。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技术作为临床诊断中的一种新技术,当前已经成为超声医学中的研究热点课题,良性和恶性肝脏占病位的超声造影特征不同,如此便极大地提高了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占病位病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也为临床鉴别诊断以及肝脏恶性占病位的介入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因此笔者认为该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值得做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永胜,朱宇,徐毅.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2):197-198.
[2] 秦建民,顾新刚,张敏,等.肝脏实时超声造影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1):27-30.
[3] 刘华丽,杨丽,岳文胜,等.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16,28(7):994-995.
[4] 白青松,马莉,周琦,等.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2):311-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