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夹层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颈内动脉系统颅外段夹层临床表现
25%的患者存在搏动性耳鸣或主观性杂音。 偶见同侧脑神经麻痹,如舌下神经受损引起舌肌麻痹,也可
累及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三叉神经等,通常是动 脉外膜下夹层动脉瘤侵占颈部咽旁间隔所致。
14
颈内动脉系统颅内段夹层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颅内段夹层患者较颅外段夹层患者年轻,以 20~30岁年龄段多见。
底动脉系统夹层年发病率为1/10万~1.5/10万 ,男女 发病无明显差别,当然由于部分夹层并无临床症状,所 以其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一些。
3
流行病学
脑动脉夹层可累及各个年龄段 ,但以青年和中年为高
发期。
在卒中患者中约有2%是由颅内或颈段夹层动脉瘤引起 的,在45岁以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当中,夹层占10%~ 高血压病。 口服避孕来自。11临床表现
12
颈内动脉系统颅外段夹层临床表现
典型的三联征是: 1、一侧头、面或颈部的疼痛。 2、部分Horner综合征。通常以眼睑下垂及瞳孔缩小为
特征,大约50%的EICD患者伴Horner综合征。
3、数小时或数天后的脑或视网膜缺血。 少于1/3的夹层患者可见到以上症状 ,但三联征中出现两 个症状会提示本病的诊断。
若中膜壁内血肿向外扩展至外膜下,则可造成动脉性瘤性 扩张,引起占位效应如压迫颅神经或脑干。
若血肿突破外膜发生破裂,在颅内则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颅外则造成假性动脉瘤。
8
病因
头、颈部外伤史:轻微外伤,如颈部按摩推拿,过伸过曲及转 头等动作,甚至咳嗽、呕吐、打喷嚏等也可引起椎动脉夹层。
潜在的动脉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壁的易损性,血管内膜易发生 撕裂。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是自发性动脉夹层明显相关的病因, 例如 Ehlers2 Danlos综合征 Ⅳ型、马凡(Marfan )氏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和成骨不全I型。
21
基底动脉夹层临床表现
基底动脉夹层大多出现在没有前驱症状的年轻人。
这些患者常会突然出现昏迷,或者表现出四肢力弱,病理反 射阳性,可引起脑神经麻痹,部分患者因中脑大脑脚受损 表现出偏瘫。脑桥被盖损伤可能仅表现为昏迷而无锥体束 征。
22
辅助检查
23
超声波检查
超声属于无创伤检查,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适用于血管及血 流测量。 颅外多普勒、TCD和双功能超声均可以用于诊断动脉夹层,
通常伴有大的卒中,这些夹层患者的病死率是75%。
颈内动脉颅内段或大脑中动脉主干均可受累,主要表现大 脑半球缺血症状。
15
颈内动脉系统颅内段夹层临床表现
常先出现同侧严重头痛,预示动脉壁剥离。
有时以痫性发作或意识障碍起病,随即发生神经功能缺失。
数日内症状逐渐进展,可发展为完全性卒中,多数患者数日 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中半数遗留中、重度神经功能缺失。
TIA较颈动脉夹层少见。
如果夹层累及供应颈髓的血管分支,还可发生脊髓梗死。
20
椎动脉系统颅内段夹层临床表现
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好发于男性,较少见,约占颅内、外夹 层动脉瘤的5%。 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约50%左右。
约1/3的患者出现脑干、小脑或大脑半球梗死。
约1/10的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死。 偶可表现占位效应,压迫脑干和下位脑神经。
脑动脉夹层与卒中
1
定义
动脉夹层是指动脉壁层内
的撕裂而导致血液成分通 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 管壁,使血管壁分层 ,造成 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 性动脉瘤。
2
流行病学
Tumbull(1915年)首例报道脑夹层动脉瘤。 至今国内外已有千余例报道脑夹层动脉瘤。 颈内动脉系统夹层年发病率为2.5/10万~4/10万,椎基
5
好发部位
夹层好发于活动度大、固定性差的血管,因此脑动脉夹层 多见于颈内动脉咽部(约在颈总动脉分叉处以上2 cm)和椎
动脉颅外段,后者多累及V1和V3段,尤以V3段常见,并可向 近端发展进入V2段 ,或向远端发展进入颅内。颅内动脉夹 层主要在颅内动脉主干: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 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分支处如大脑后动脉、大脑前 动脉则比较少见。
16
颈内动脉系统颅内段夹层临床表现
由于壁内血肿易穿透外膜,因此容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 血,约20%的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 受累动脉易发生动脉瘤型扩张,压迫毗邻的脑神经和脑 组织,出现占位效应。
17
椎动脉系统颅外段夹层临床表现
较常见,多与颈部按摩或扭转等动作有关,椎动脉在C1、C2 水平活动度最大,也最易受损。 突然发生后枕部严重疼痛,可表现为颈神经根痛,因为临近神 经根的动脉瘤样扩张会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根痛症状及相应
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异常。
18
椎动脉系统颅外段夹层临床表现
疼痛后继而出现枕叶、脑干和小脑等部位缺血症状,如晕 眩、恶心、呕吐、眼震及共济失调等,因栓子累及到小脑
前下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所致。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和小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
19
椎动脉系统颅外段夹层临床表现
单侧椎动脉阻塞因对侧代偿,可不引起缺血症状。
9
病因
肌纤维发育不良:约15%~20%本病患者发生颅及颈部动脉 夹层,其中双侧颈内动脉发病约占50% 偏头痛:可能与血管壁水肿、血管壁撕裂或夹层扩大及蛛 网膜下腔出血有关。
10
病因
感染:近期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脑动脉夹层, 其特点是多个动脉受累及,可能是感染引发的氧化应激、
自身免疫等机制损伤了血管壁。
25%,仅次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卒中发生的第2位病 因。
4
分类
脑动脉夹层按发病机制通常分为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 性。 有明确头颈部外伤史的称为外伤性脑动脉夹层。
缺乏外伤史的称为自发性脑动脉夹层。
还有一些患者是在接受医院治疗如按摩、颈椎复位等操 作时引起的夹层,称为医源性脑动脉夹层。
6
好发部位
夹层与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常累及颈内动脉远端,而动脉粥 样硬化通常累及颈内动脉分叉处和颈动脉球;同样,对于椎
动脉而言,夹层多发生于其远端,而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其 近段。
7
病理及发病机制
在某些情况下,撕裂损伤发生于内膜,血流沿损伤处侵入中
膜形成壁内血肿,此时在内膜上往往可见内瓣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