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析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析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慢慢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带手机进校园,课间聊QQ,逃学上网吧等不良现象已不再是偶而发生的了,加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很多农村孩子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再有就是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改变,很多农村家庭在一定程度上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父母离异、家庭矛盾极端化、过分地追求金钱等悲剧愈演愈烈。
在诸多家庭因素的影响之下,大多数儿童都出现了内向,自卑,厌学,自以为是等心理健康问题。
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所以,家长应当积极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关爱,富有亲情的家庭环境,尽量减少家庭矛盾。
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一定要成为孩子的表率,从而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熏陶,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
但是,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文化知识浅薄,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始至终总认为自己真的就是一家之主,孩子永远都是孩子,既便是长大成人,不能改变的永远都要依旧遵从,在他们眼中孩子只是自己发号施令的对象,而所谓的家庭教育也无非就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所谓的“平等、沟通、朋友”等这些词对于他们来说怕是闻所未闻。
长期如此,无疑导致了家庭教育中的多个问题:没有沟通,出现两代人严重的代沟;自以为是,缺少平等、真诚;滥用权威,忽视民主;缺乏关爱,淡化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当然不会取得好的成效。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在家长身边一天天不知不觉中形成的。
然而,不少家长平时只注重自我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
调查发现,众多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因为家庭变故所导致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那么,究竟家庭中哪些因素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呢?
1 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坏毛病,做一个好孩子,但每次一旦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指出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做,而是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先是一
通数落甚至打骂,而过后也不再深究,总以为“收拾”一顿后总会改掉。
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父母爱读书看报,那孩子也会效仿父母努力学习,父母热心、邻里关系处理和谐,那孩子也就心胸开阔,为人直率……其实,父母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之中直接影孩子的一言一行,我们经常说言传身教,也许就是如此。
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做家长的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2 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大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受教育的地方就是学校,而家庭只是提供给孩子衣、食、住、行的场所,不负有任何的教育义务。
所以大多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使孩子出现依赖、顺从、退缩等不良行为。
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迁就,小错误不闻不问,很少对孩子提出规范的要求,使孩子产生“小皇帝”或“小公主”心理,欲望过大,不懂得按照行为准则,以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形成任性、蛮横的不良品质。
加之近年来义务教育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好多家长不是关心自己的子女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学校的安全管理、教师的专业能力等问题都成为家长饭后闲暇之余探讨的主要话题,而当有人提及自己子女学习成绩时,大多家长都是避而不谈,如此,做为子女感觉父母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学习,而是学校发展存在的更多问题,因为家长过度地片面地看待教育,从而导致子女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
3 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过分地给孩子施压也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近些年,农村家庭父母在教育孩子态度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我们常说慈母严父,而如今却非如此。
在一般农村家庭做母亲的在教育子女方面做得比较好,而做父亲的却总把子女视为“掌中宝”。
同样的,做父母的对子女严而做爷爷奶奶的却总会将其放任自流,任其“胡作非为”,由于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导致子女各种恶习的形成。
如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家庭,子女铺张浪费、说谎话、追逐名流等心理健康问题就会越多。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关心子女学习的只是一味过分看重分数的高低,只重结果,不看过程,长期给子女过重地心理压力,导致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厌学,甚至逃学、辍学。
总之,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人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朝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共发展——小学德育教学浅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12.
[2] 胡利娟.孩子们,做生活的强者[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26.
[3] 吴培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对新课改的启示[J].青年与社会,2012(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