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新人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习目标】1.识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内容及影响。
2。
以长城和紫禁城等建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3.掌握明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学习重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以及明朝小说的突出成就。
学习难点:科技名著出现的原因和明朝小说繁荣的原因。
【自主学习】1、科技名著(1)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经过27年编写出这部规模空前的著作。
该书总结了我国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是。
这部书被誉为。
(3)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作者是。
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2、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为了,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西至 ,总长万余里。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代修筑的。
(2)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明朝的北京城有、皇城、和外城。
在北京城的建筑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 .3、小说和戏剧(1) 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选择题1.以下列图片中,能表达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此题主要考察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①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那么,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根底,属于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②九章算术属于数学书籍;③史记属于历史书籍;④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名著,属于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
故①④符合题意。
2.右边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解析】选C。
此题考察学生分析才能。
图片反映了手工业消费情况,与天工开物的内容一致。
A是地理学著作,B是农业科学著作,D是药物学著作。
3.“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消费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请问该书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解析】选D。
此题考察的是天工开物的相关内容。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所以答案选D。
4.明长城与秦长城的相似处不包括()A.长城的走向B.长城的功能C.修长城的目的D.长城的东、西起止点【解析】选D。
明长城与秦长城走向一样,都是东西走向;修建目的一样,都是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功能一样,都是HY事防御工程。
不同之处是起止点不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到;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2021·模拟)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某小组成员搜集了以下历史资料,这些史料反映的一共同主题是()A.高超的青铜工艺B.伟大的建筑工程C.先进的科技成就D.独特的医学技术【解析】选B。
、隋朝大运河为出色的水利工程,明长城为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故宫为木构造和石构造的出色建筑。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小刚同学的爷爷是一名老中医,一生潜心研究中医药方。
下列对他的研究帮助最大的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3.右图是我国发行的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
宋应星的重要成就是( )A.发明指南针B.发明活字印刷术C.编著《本草纲目》D.编著《天工开物》4.某历史兴趣小组要探究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他们应查阅的著作是( )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
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6.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这一古代建筑是( )A.赵州桥B.大运河C.北京故宫D.长城7.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①起止地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③都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8.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D.曹操煮酒论英雄9.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都运用丰富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B.都描绘人间的爱情故事C.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D.都具有反封建思想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课件(共37张PPT)

2.北京城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靖难之役
注:本图片为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知识解析】靖难之役”。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时间—— 明成祖时期 (3)基础—— 元大都基础上进行大规模营建 (4)组成—— 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宫城就是紫禁城(即故宫,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居住 的地方)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结合平面图,说说 北京城布局的特色?
(1)中轴对称,一条南 北中轴线贯整个故宫;
故 宫
(2)主次分明,故宫分
平
内朝和外朝两部分;
面
(3)规模大,是世界上
图
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
代宫殿建筑群。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现北京故宫俯瞰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外朝三大殿剖面图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价值∕地位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 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西游记》 吴承恩
元末 明初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 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起义为题材的长篇
小说。
明朝
反映了古代人民蔑视 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 的精神。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 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 小说。
《西游记》
三、小说和艺术
《水浒传》
长城是由墙体、敌楼、 关城、墩堡、营城、卫所、 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 事所组成的完整的军事防御 工程体系。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明长城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东部 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
嘉峪关 辽 东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共27张PPT)

华佗 张仲景
内容
记载了药物1800种; 收录药方11000多个; 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
意义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姓名: 宋应星 2、生活年代:明末 3、身份:科学家 4、代表作:《天工开物》
内容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 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 小说
明代书画 书法名家董其昌 绘画名家徐渭等。
明代戏剧
_汤_显__祖___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 剧家,他的代表作《_牡__丹__亭__》批 判了吃人的___封__建__礼__教___,达到 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课堂总结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 技
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 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流
争
行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和歌颂了北宋晚 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 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 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书中成功的塑造了孙悟 空这个神通广大、敢于 造反的英雄形象。反映 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 敢于斗争的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2.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朝时期进入成熟阶段,戏 剧繁荣,把握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和戏剧《牡丹亭》的思想艺术特色。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 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 花园中的瑰宝。
第 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七年级历史下册探究课堂教学精品课件(部编版)

居庸关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北京城 (1)明朝营建北京城
背景
1402年,朱棣(明成祖) 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选定 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 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 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 正式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结构
①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 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占地 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 ②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长9 000 多米,设有6个门。 ③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 23千米,设有9个城门。 ④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
《本草纲目》中的药材插图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影响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 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本草纲目》自问世以 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 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 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 文等多种文字。
《本草纲目》书影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名著
成书时间 作者
内容
特点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 长篇说史小说
》
《水浒传》
描写了宋代梁山好汉
元末明初 施耐庵
用白话描写故事
反抗官府压迫的斗争
《西游记》
明代中期
吴承恩
这是一部神话小说,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 经的艰难历程
语言生动流畅, 故事引人入胜。
这三部小说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链接 中考 (2022·湖北荆州·4) 如图是反映中国古代采煤技术的一幅插图,来自
17世纪初期刊刻的一部科技著作,这部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
第16课 闭关锁国公开课教案

第16课闭关锁国初一年吴杰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最后一课,重点是讲清末的社会危机。
标题为《闭关锁国》,教材从闭关的产生过程、清政府的自大与封闭心理和闭关锁国产生的重重危机三方面来讲述。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闭关锁国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把闭关锁国的影响当作重点来讲述。
以史为鉴,因此闭关锁国的影响对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尤其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国之必行,是富国之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已有认知水平及现实的影视作品,对近代中国的清政府的贪污腐败、愚昧无知及落后挨打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的话,就可以更加深刻理解清中期以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之事实,今天,国家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开放之必要性。
从情感上讲学生是爱国的,他们都希望祖国永远强大,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却落后挨打的原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闭关锁国的原因、影响。
2、了解明清“海禁”的过程。
3、古代中国有过辉煌的外交历程,近代中国却将大门紧闭,明清政府的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4、闭关锁国是中学生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二)能力培养:正确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梳理出闭关锁国的大致过程,分析清王朝统治者的自大封闭心理对历史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大封闭下形成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落后的政策。
2、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开放才能不断繁荣昌盛。
也使学生明白今天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富强来之不易,是几代先人及共产党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的,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影响是本课重点。
因为古代的中国长期领先于世界,近代却落后于西方国家,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学生应该了解的。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高效记忆(2分钟)
北京城概况: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 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 展起来的。
组成: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 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最为宏伟壮丽
的是紫禁城。
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 家建筑群。
环清冲关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合上课本认真独立完成《名校课堂》 P38页基础过关的知识点二: 科举考试的变化(4—7题)
一、思考找出长城修筑 目的: 起止点: 明长城概况、特点、启示。 影响:
1.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 点。
(1)目的:为了防御 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 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影响:长城成为各民族交 往的纽带,对后世也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明长城
嘉峪关
临洮
辽东 秦 长 城
山海关
明
长
城
山海关 嘉峪关
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 动的语言,叙述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 造了一个个鲜明的典型人物。小说的内容, 多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 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知识梳理、快速记忆3分钟
书名
作者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主要内容 叙述东汉末年和 三国时期的政治 和军事斗争
高效记忆(3分钟)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明长城特点: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 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影响: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对后 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示: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值得我 们骄傲!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历史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与开展课题: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明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续开展稳固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开展,城繁荣,推动着明朝文化领域的新进步。
这些在科技、建筑、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开展成果与进步,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
三个方面内容并列呈现,对科技、建筑内容着笔有所侧重。
学习这三局部内容,应在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它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1〕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2〕了解明代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及作用,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了解明朝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认识到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以明朝科技、建筑、文学艺术为主体学习内容,知识间相互关联不大,相比照拟零散。
七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有限。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多出示表格,让学生归纳概括,易于他们记忆理解,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
同时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科技建筑文化成果既是明朝社会开展的产物,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风貌。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的归纳整理与了解学习,概括明朝科技成果的显著特征,认识这些科技成就的历史影响。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通过明代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开展以及结构示的解读,体会中国传统建筑的开展变化以及明朝建筑的风格与历史作用。
认识重大工程建设与政权统治的关联,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概括整理明朝小说与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展趋势,以及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与艺术成就。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明朝科技、建筑、文学成就及影响2. 难点:这些成就的共同特点与产生的原因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七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 建筑与文学

②特点:内容包括多种 药物 和 (yàowù) 药方 。进行实 地调查,掌握大量的一手(yīshǒu)资料,并改正了前人 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
第二页,共三十九页。
首页
末页
知识 要点 (zhī shi)
③意义: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
目标 导航 (mùbiāo)
课程标准
考纲要求
知 道 《 本 草 纲 目 》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农政 等名医名著; 全书》等名著,了解 《天工开物》等重要 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 著作。 响;通过明长城和北 京城的建筑,体会中 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 创造力。
第一页,共三十九页。
首页
末页
知识 要点 (zhī shi)
③《西游记》:成书时间:明代中期,
作者: 吴承恩。
2.艺术:书法(shūfǎ)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
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代表作有《 牡丹亭》。
汤,显祖
第八页,共三十九页。
难点 释疑 (nádiǎn)
1.晚明科技群英荟萃的原因有哪些? 前代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的积累为晚明科技发展(fāzhǎn) 提供了雄厚的基础和创新的前提。晚明已出现资 本主义萌芽,其过程必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外国对于明朝的手工业产品的极大需求,也刺 激作为供货商的明朝提高生产力、革新技术。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过关 训练 (guò〃guān)
9.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 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gǎijiàn),仍保持原有布局。
观察下图,紫禁城即图中的( ) D
A.外城 B.大城 C.皇城 D.宫城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1)的全部内容。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于行动。
③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明朝时期古典小说文学成就和思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明朝文化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教学准备】音像资料:故宫、长城;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科技名著学生看书时,老师_空白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

③内城 ④外城
皇城
宫城
内
城
外
城
探究四 北京城 3.紫禁城的总面积
①16万余平方米 ②近9000间殿宇
故宫平面图
探究四 北京城 4.紫禁城的地位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典礼地方
探究四 北京城
探究四 北京城
探究五 明朝的小说
书名
《三国志通 俗演义》
《农政全书》被誉为“农业百科全书”。
探究四 明长城
1.目的: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地点: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探究四 明长城 嘉峪关
辽东
探究四 明长城 嘉峪关
山海关
探究四 明长城
3. 明长城特点: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 更为完善,工程 质量更为优异。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XX电 视 台 社 会 实践 体会4篇 首 先 说 说 在 百姓连 线的工 作心得 。在编 辑部二 个月的 工作生 活,我感 触最深的就是, 这 里 是 我 的 第二个 家,新闻 工作可 以在快 乐中完 成。编 辑部的 老师对 我们这 些新人 亲 切 有 加 ,在 工作之 余,以朋 友的姿 态经常 和我们 一起唱 歌,坦 怀聊天 ,非但不 摆领导 的 架 子 ,而 且 还以关 爱之心 在引导 我们做 好新闻 工作,对 我们这 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 的 目 光 ,在 工 作中,只 要你需 要,他 们随时 给予热 情地指 导;工作 之余,大 家开怀谈笑,不
采 访 任 务 都 可以顺 利完成 。 刚 来 的 日 子 基本上 都在接 热线电 话,帮助 老师收 集新闻 线索。 开始觉 得有些枯燥,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作者
内容
描写魏、蜀、吴三国之
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好汉
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 争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 取
经的艰难历程 地位
我国
小说的开山 之作 优秀的长篇小说 色彩的神话
小说 合作探究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 著作。
明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光辉的成就。
(1)请写出图中两位人物的代表性作品。
2)比较上述两部著作有什么相似之处。
提示:①都成书于明朝;②都是总结性著作;③后来都被译成多国文字;④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 声誉。
【建筑精美绝伦,彰显民族精神】
材料一 它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 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
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 (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 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3) 材料一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建筑?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什么?
(4) 材料二中所说的明代修筑的“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东起 什么地方?根据材料概括它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小说彰显世俗影视引人关注】
A 处,西到
B 处,A 、B 分别是 【名人璀璨星际,科技照耀古今】
A.罗貫中B吴承恩G施耐庵D曹雪芹
5. 某部小说有如下描写: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抱怨;沙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