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
考试总分:96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1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3分)
1. 据《汉书•百官公卿志》记载,秦汉时地方沿袭乡里自治制度:百家为一里,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啬夫、游徼。
三老管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收赋税,其权尤重;游徼管治安,均由当地推举名望之士充任。
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郡县二级体制难以直接管理乡村
B.秦汉时中央集权制度与地方分权制度相结合
C.乡里自治制度是郡县制度在基层的补充
D.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
2. 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
这一做法()
A.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
B.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
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
D.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
3. 如图是某一朝代的疆域边界所至示意图,其中“?”处所隐去的当是( )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4. 1846年,上海港生丝出口数量占到全国的81%;1852年,上海港茶叶出口数量占全国的61.8%,上海取代广州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
B.上海优越的区位因素
C.开埠带动了外贸发展
D.洋务运动的大力刺激
5. 毛泽东在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中写道:“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6. 1944年,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在第三届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
由此可知( )
A.结束国民党专政成为当时革命的重心
B.蒋介石集团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
C.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宪政提供了契机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
7.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
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
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
这表明()
A.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B.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升始发生转变
C.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
8.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
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印度文化比阿拉伯文化更先进
B.阿拉伯文学更发达
C.阿拉伯文化的传承性
D.文学作品具有历史价值
9. 有学者说:“16世纪的欧洲沉溺于信仰的狂热之中,那是宗教改革和战争的时代。
到了17世纪,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变为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
”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10. 甘地在领导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时,对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极为认同,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
据此可推知,当时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
A.排除了采用暴力的可能
B.未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
C.深受传统佛教教义影响
D.具有明显的非暴力特色
11. 21世纪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系列《蜘蛛侠》系列《钢铁侠》系列、《生化危机》系列等风靡全球,电影中的主人公个个身怀绝技,承担着拯救世界、维护和平、捍卫自由的使命。
对此,有学者认为:在当代国际社会里,“美国文化是一种无须投人过多并且相当有价值的软力量资源……这种力量能让其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
由此可知
A.文化输出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工具
B.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文化霸权政策
C.美国排斥各民族文化对自身的认同
D.美国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卷II(非选择题)
二、论述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21分)
12. (21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1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变化(节选)
时期饮食文化特色
先秦时期
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
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
以鼎食”
秦汉时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茴香、芹菜、扁
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
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
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
唐诗中还大
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两宋时期
“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
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
旦沿街叫卖。
元明清时期
忽必烈力主的“涮羊内”火锅风行全国,“乳
扇”也由蒙古大军元明清|带到大理:朱棣迁都
后,实现了“南京板鸭”与“北京烤鸭”的混搭。
美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
顺治、康熙时代的“满汉全席”则将中华饮食文
化推向新高度。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21 分,共计42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
20世纪20、30年代时,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知识分子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在部分地区组织了有限的乡村卫生工作。
除此之外,红军也在部分条件具备的根据地对部分民众实行“医费免除,药费自理”的政策。
新中国初期,建立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化医疗成为农村医疗体制化的显著特点。
截止到1956年,全国农村的集体医疗保健站发展到1万个,开业医务人员约10万人。
经过努力,我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初步改观。
——摘编自曹普等《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材料二:“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曾设想提供政府医疗保险,但终因耗资巨大且牵涉太多资本势力而放弃。
二战后,杜鲁门提倡的国家强制性医疗保障因有“社会主义公费医疗”之嫌而作罢。
继任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则认为国家计划“根本行不通”。
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最终确立,但随着“滞胀”现象的到来,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
此后的里根、克林顿、奥巴马医改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摘编自高芳英《美国医疗体制改革历程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农村医疗体制的变化,并指出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公共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步履维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医改应注意的问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英两国政府一致深信——局势当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捷克斯洛伐克事实上已不能把主要是苏台德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继续保留在本国的疆域内,不然便会使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的利益以及欧洲和平的利益遭到威胁。
——《英法政府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声明》(1938年9月19日)
材料二 一、英法两国的建议是防止战争、防止强占捷克斯洛伐克的唯一办法。
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如果作否定的答复,就得负起挑起战争的责任。
三、这样就将消灭英法两国的一致同情,因为英国将置身事外。
四、法国将不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战争,即不履行条约。
——《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的电报》(1938年9月21日)
据材料推断英法向捷克斯洛伐克所提建议的内容。
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不接受英法的建议,将面临与哪国的战争?英法将采取何种立场?其借口是什么?
英法奉行的是什么政策?其危害是什么?(1)(2)(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1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3分)
1.
【答案】
B
【考点】
秦汉时期的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解析】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解答】
依据题干“秦汉时地方沿袭乡里自治制度”说明郡县二级体制难以直接管理乡村,同时也说明乡里自治制度是郡县制度在基层的补充,故A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地方没有分权,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土地制度。
【解答】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政策,才会出现题干中“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样就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选C项;
题干反映的是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而不是保护了自耕农经济,排除A项;
题干反映的是关于农业的问题,不是商业问题,排除B项;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的土地政策促进了农村中的土地兼并,排除D项。
故选C。
3.
D
【考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考生可结合清朝前期的疆域图进行分析。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疆域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及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极盛时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因此材料中为清朝前期的疆域,故D正确,排除ABC。
4.
【答案】
B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结合近代上海的区域地理位置分析。
【解答】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开辟上海为通商口岸,是中国海岸线的中心,更富有潜力,故B项正确;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开埠会使得上海和广州都得到发展,不是主要原因;
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故D项错误。
5.
【答案】
B
【考点】
国民大革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C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战时期中共的政策来分析。
【解答】
A.1944年主要是要进行抗战,而不是结束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B.1944年是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并没有坚持内战;
C.从材料可以看出反应的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可以看出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宪政提供了契机;
D.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7.
【答案】
A
【考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
从材料可以看出,出现了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措施不满的现象,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非常顺利,故A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措施的变化,而是反映出当时改革遇到的阻力,故B排除;
包产到户解放了农业生产力,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C项是错误的表述,故排除;
材料不是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果,而是说他遇到的阻力比较大,故D排除。
故选A。
8.
【答案】
C
【考点】
【解析】
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
【解答】
《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可见阿拉伯文化具有传承性,故C正确。
AB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材料未体现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排除D。
故选C。
9.
【答案】
C
【考点】
启蒙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解答】
根据题干“17世纪”“哲学的思考和科学的理性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把人文主义的人性论提高到理性这一高度,主张人应该依据理性受到法治、公众意志、社会契约等约束,使“信仰的热情逐渐冷却下来”。
故选C。
10.
【答案】
D
【考点】
印度的民族解放
【解析】
本题考查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解答】
依据材料“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具有明显的非暴力特色,故D正确;
“排除了采用暴力的可能”题干不能体现,而且不合史实,故排除A;
当时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故排除B;
“深受传统佛教教义影响”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C。
故选D。
11.
【答案】
A
【考点】
美国霸权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当代美国的文化输出与霸权战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答】
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媒介,以此向世界植入美国的价值观念,故选A项;虽然材料讲述的是美国文化输出,但并不表明美国拒绝文化输入,“单边主义”“排斥各民族文化”表述错误,故排除B.C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倡行者,故排除D项。
二、论述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21分)
12.
【答案】
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阐述: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社会等级观念。
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
秦汉时期,伴随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外来食物和京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文化,隋唐实行科举制,饮食文化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并体现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
推动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
元明清时期,中华饮食文化吸收了蒙满民族气息并打上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烙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凝聚了时代气息,体现了开放性和包容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考点】
中国古代史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解答】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该知道饮食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他应该是受到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影响的结果,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特征,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可以结合不同时期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状态特征来进行说明和论证。
三、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21 分 ,共计42分 )
13.
【答案】
(1)变化: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体制覆盖区域更广;以集体经济为基础。
影响: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医疗状况;赢得了民众对新政权的支持。
(2)特点:耗资巨大;覆盖面小。
原因:给政府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私人资本的阻挠;意识形态的影响;政治体制带来了政策的不稳定性;新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的影响。
(3)应注意的问题:坚持市场化与政府医疗保障制度并行的道路;医疗保障力度应适应社会发展水平;加大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提高其有效性。
【考点】
现代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西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解析】
(1)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农村医疗体制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响。
(2)本题考查美国公共医疗保障制度。
(3)本题考查当代中国医改应注意的问题。
【解答】
(1)第一问,根据材料“建立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化医疗成为农村医疗体制化的显著特点”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体制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全国农村的集体医疗保健站发展到1万个,开业医务人员约10万人”说明体制覆盖区域更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农村医疗体制的变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政府的主导作用。
第二问根据材料“经过努力,我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初步改观”说明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医疗状况;建国初期的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医疗体制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等方面分析回答。
(2)第一问,根据材料“终因耗资巨大且牵涉太多资本势力而放弃”“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等信息可得出美国公共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有耗资巨大且覆盖面小;第二问根据材料“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可知美国公共医疗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是给政府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财政负担、私人资本阻挠、意识形态影响、国家政策的不稳定性及新的经济观念的影响方面分析回答。
(3)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医疗保障体制要适合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要注意医疗保障体制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及坚持市场化与政府医疗保障体制并行等方面结合当今热点分析回答。
14.
【答案】
要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德国。
如果发生战争,英法将不支持捷克斯洛伐克。
借口是引起战争的责任在捷克斯洛伐克。
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损害小国的利益,使德国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扩张。
【考点】
(2)(2)(3)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