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新闻传播活动的最重要道德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问题1:富豪个人是否救助没有权利义务关系的 穷人,是否属于公正范畴?社会整体是否救助穷 人,是属于公正四大类型中的哪一种?
▪ 问题2:这位父亲在向富豪求钱的同时又请求传 媒把求助行为公开,说明这位父亲很清楚传媒的 公开报道很有可能对求助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你认为这个事件是否有报道价值?你如何评价传 媒报道中的“点名”和“持续追踪”行为?
第二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
一、公正:新闻传播活动的最重要道德原则 二、采访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 三、传播信息的道德规则:诚实 四、传播信息的道德规则:中庸 五、其他道德规则
第二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
▪ 考核重点: 1、公正的含义及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社会公正问题。 2、人道主义的含义及新闻报道中的同情心 3、诚实的概念及其应用 4、中庸的含义、方法 5、“中庸”之道在隐性采访中的运用 6、 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有关现象。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6、陈绚:《新闻道德与法规:对媒介行为规范的思考》,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
如果把“根本公正与非根本公正”两种类型和“个人公正与 社会公正”两种类型结合起来,公正便可以分为个人根本 公正与社会根本公正及个人非根本公正与社会非根本公正 四大综合类型。
解决非根本公正、公正的非根本问题,不论 是个人非根本公正还是社会非根本公正, 只需要公正总原则——“等利(害)交换” 。
解决根本公正、公正的根本问题(特别是社 会根本公正),还需要新的原则:公正的 根本原则。
▪ 分析:
▪ 并非凡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都可以公开 报道,新闻行业还有自己的道德准则。
▪ 这件事情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报道价 值”,受到质疑的是“点名”和“持续追 踪”这样的报道方式,这样的方式使得 “富豪是否捐赠”的行为处于公共监督之 下,变成对私人领域的带有胁迫和干涉意 味的“逼视”了 。
▪ 从新闻道德角度看,这种逼视富人的报道 视角无疑是把“富豪个人是否救助没有权 利义务关系的穷人”看成是个人根本公正 问题,以致报道出现了不当的、过分的关 注。
与道德论据》〈第五版〉, 华夏出版社,2000. 2、 [美]非利普·帕特森等:《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
〈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美]利昂·纳尔逊·弗林特:《报纸的良知》,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5. 4、陈汝东:《传播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邓名瑛:《传播与伦理: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 一是“追星”; 二是“追政”;三是“追 黑。
第二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
(四)案例分析:
1、某电视台跟踪高考作弊公司的报道(见教 材23页-24页)
问题:在此案例中,对作弊者的仁慈、宽恕 与维护社会高考的公正这两种行为的道德 价值发生了冲突,你倾向于哪一种选择? 为什么?
分析:某电视台记者的做法是在维护社会高 考的公正原则,是在维护更多考生的正当 利益,是有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 则
▪ 思考练习题: ▪ 1、如何理解追求公正是传媒的道德指向? ▪ 2、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不公正
现象。
▪ 主要参阅网站: 1、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2、中华传媒网 3、中国记协网
第二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
▪ 主要阅读书目 1、[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媒体伦理学——案例
该系列报道的新闻生产过程大体如下:首先,报纸 把患儿家长刘福成求助的6位富豪的名字公布出 来,配以图片,并称刘福成在计算着求助信到达 的时间;然后,根据刘福成提到的求助对象,记 者不断打电话询问对方有什么反应和打算;第三, 记者先于当事人刘福成得知有富豪要捐款(原文 是这样的——“今天记者告诉我富豪捐款了,我乐 坏了,我真的没啥办法,我只是想救我的女 儿”);最后,对没有捐款的富豪,在追踪报道 中进行点名。
依据贡献对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与非基本权利进行分 配时,便发现社会公正的根本原则乃是“平等原 则”:一方面,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 等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完全平等地 享有人权,这是完全平等原则,即人权原则;另 一方面,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非人权权利 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不平等,其 比例应该完全平等,这是比例平等原则。
2、暗访报道《海口色情交易大曝光》(见教 材26页-27页)
分析:广东《新闻周刊》的记者在关键时刻 “无力解救女孩,只好愤然离去”的做法 是缺乏社会正义感的表现,是对违法行为 的漠视,是不利于社会公正实现的。
3、传媒该如何对待穷人向富豪求助事件 (时间:2006-3-11, 来源:《新闻记者》, 作者:
补偿原则:在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分配中,获利较 多者还必须给获利较少者以相应的补偿权利。
2、公正的道德境界
就道德境界来说,公正远远低于仁爱和宽恕。 就保障社会合作的效用来说,等利交换和 等害交换(公正)远远重要于无偿给予 (仁爱和宽恕),远远重要于其他一切道 德。
第二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 则
▪ 有评论认为,媒体在报道中的行为,是公 共媒体借贫民之手实施的对于富豪集团的 一次“点杀”,一场对富人的道德绑架”。
▪ 问题3:从社会公正视角来看,传媒对于穷 人向富豪的求助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报道视 角?为什么?
▪ 分析:反思社会救助体系的视角,即从社 会救助体系缺失或不健全的角度来报道, 引导舆论关注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健全 问题。
陈力丹 杨 击 王辰)
2006年1月23日,沈阳《华商晨报》发表报道《贫 困父亲为给女儿看病向国内六大富豪写信求助》, 报道了吉林省贫困农民刘福成11个月大的女儿患 先天性心脏病,无钱医治,给刘永行、黄光裕等 6位“中国富豪”写信求助的事情。该报同时对 此事进行了追踪,详细报道了每位“富豪”收到 求助信后的反应等等,至2月7日,该报已发表8 组追踪报道。
▪ 第二,要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
▪ 第三,要刻苦钻研新闻业务,培养自己冷静地观 察问题和敏锐地发现问题的专业素质。
▪ 2、(尤其是批评性报道)应让当事各方都 有同等地表达意见的机会。
▪ 3、在报道对象的范围上,给社会各阶层的 公众以平等地关注,尤其是要给予社会弱 势群体以更多地关注。
▪ 这方面的不公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 则
一、公正:新闻传播活动的最重要道德原则 (一)公正的概念及其道德境界 1、公正的含义、类型、原则 从伦理学角度讲,公正是等利(害)交换的善的行为,是等
利交换和等害交换的善行。 权利与义务交换是公正的根本问题,非权利与义务交换是公
正的非根本问题。于是,以公正行为本身的性质为依据, 公正可以分为根本公正与非根本公正两大类型。 以公正行为者的性质为依据,公正可以分为个人公正与社会 公正两类
(二)追求公正——传媒的道德指向 一方面,维护社会公正是传媒及其从业者的
主要职责和义务;另一方面,追求社会公 正和正义感也是新闻从业者的道德指向。
▪ (三)新闻传播活动所涉及的公正问题 ▪ 1、新闻传播活动应有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 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时应坚持做到:
▪ 第一,坚持新闻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实事求是地 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