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三年美术一张奇特的脸说课(5篇)

三年美术一张奇特的脸说课(5篇)第一篇:三年美术一张奇特的脸说课《一张奇特的脸》说课材料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张奇特的脸》,是小学美术第六册《一张奇特的脸》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的课程。
本课是一节陶艺制作课,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教材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幻想与表现。
所以,除材质运用各式各样、造型表现千变万化以外,更强调形象的夸张以及变形,借助变异、装饰、组合、象征等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需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接触陶泥、体味造型表现、亲近自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古今中外头像造型艺术的同时,初步感受不同人文环境、文化背景所孕育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陶艺,了解浮雕头像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给人带来的美感。
2、能力目标运用搓、揉、捏;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头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自己独具特色的浮雕头像。
教学难点运用变异、装饰、组合、象征等艺术语言,大胆的将面部五官进行夸张和变形。
二、说教法依据三年级学生特点,采用情景创设、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引伸对比等方法,“以学生自主、教师引导”进行教学。
期间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展示。
三、说学法充分借助游戏、课件等形式,通过观察、比对,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师作为辅助者,引领学生整理、归纳和总结问题。
让学生对人的面部特征、艺术形象有更深刻和直观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展示学生生活中的照片,借助夸张的变形,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上《第17课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3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上《第17课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一张奇特的脸》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上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具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面具的起源、分类、制作方法等多个方面,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观念,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面具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面具的起源、分类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艺术,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面具的起源、分类和制作方法,掌握面具的制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面具制作水平。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面具作品,让学生了解面具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面具制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面具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面具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面具制作材料。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工具,准备面具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面具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面具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面具的起源、分类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面具制作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面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面具,相互评价,教师总结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面具制作水平。
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人美版(2023)美术三年级上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首先,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奇特脸谱,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读艺术作品中的创意与美感;其次,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让学生在绘制脸谱的过程中,掌握绘画技巧,表达个人情感与想法;最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独立设计具有个性的奇特脸谱,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创造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美术学科领域的综合素质。
2.教学难点
(1)创意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创作脸谱时,往往容易受到固定思维的限制,难以发挥个性。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启发性的素材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举例:展示各种风格和主题的脸谱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将不同元素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2)绘画技巧的掌握:绘画技巧对于表现脸谱的丰富情感和立体感至关重要,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往往难以掌握。
(2)学会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具备图像识读能力,能够从艺术作品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创意和意图。
举例:对比分析不同奇特脸谱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解读。
(3)掌握绘画技巧,表现个人情感: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达个人情感与想法。
举例: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阴影、色彩等绘画手法,使脸谱更具表现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脸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影响了整个小组的讨论效果。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讨论。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张奇特的脸》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造型奇特的脸部形象,注重五官表情的变化,突出生动奇特的风格,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以写实手法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一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奇特的脸的特征(五官、脸型、表情)和艺术魅力。
2.学习揉、搓、切、盘等技法,制作一张夸张、变形的脸。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奇特的脸的特征(五官、脸型、表情)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揉、搓、切、盘等技法,制作一张夸张、变形的脸。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导入1.彩泥演示师:七彩画笔描绘美好童年,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美术课堂。
今天,程老师从彩泥王国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它就是小彩泥。
小彩泥的色彩鲜艳,充满了灵性,有着千变万化的本领。
我们把它揉一揉、搓一搓,再卷一卷,它就会变成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小礼物,我要把它送给认真听讲的小朋友。
师:哇,大家都是聪明伶俐的孩子,老师把它送给你们。
师:大家喜欢小彩泥吗?小彩泥有一个愿望,它希望自己能有一张奇特的脸,去参加怪脸俱乐部的变脸展示。
发扬形象各异的脸的形象,创造独特的艺术魅力。
于是,作为朋友的我为她设计了一张脸,如果你是它,你会满意吗?师:大家都不喜欢这张脸。
觉得太平凡了,一点都不奇特。
哎,我是只有这个水平了。
聪明的你们能帮它这个忙吗?师:老师听到了你们自信的声音,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孩子。
今天就让我们帮小彩泥实现这个愿望,完成一张奇特的脸。
二、环节二:新授1.初级挑战师:该从哪些地方让小彩泥的脸变得奇特呢,请看第一项挑战,火眼金睛——找线索。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你觉得他们奇特在哪里?师:说的没错,他们的五官、脸型、花纹、色彩都很奇特。
你了解图坦卡蒙面具吗?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图坦卡蒙面具是公元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死后所戴面具,发现于他的陵墓中。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感受各国、各民族脸部造型艺术的魅力及特征。
2、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创作一张奇特的脸,提高非写实造型能力,培养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
教学难点:五官的造型与装饰。
教学准备:1、古埃狮身人面、京剧脸谱等图片资料;2、泥、羽毛、弹珠、瓶盖等小物品或各种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比眼力,出示图片,找出其中不一样的图片。
2、揭示课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做《一张奇特的脸》。
3、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探究新知1、观察猪八戒和马德华的这两张脸有什么不一样?(鼻子、耳朵)艺术家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五官:(夸张变形)2、欣赏各种图片或者面具,感受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夸张、变形、色彩鲜艳)。
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做的脸有多奇特!出示学生作品。
(1)、这些作品都使用了哪些泥塑技法?(揉、捏、粘、压、搓、卷、插、接、贴、刻)比较特殊的有哪些?(卷、插、刻)你还能创作哪些新的表现技法吗?(挖、剜)(2)、你都看到了哪些形状的脸,(圆形、椭圆、长方形思考还可以用哪些形状进行表现。
(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把你想到的记下来吧。
(3)观察眼睛和鼻子的形状,想一想还可以做成什么形状的,(圆形、三角形)后面尝试着做一做吧。
(4)使用了哪些特殊的材料?(羽毛、弹珠)装饰效果怎么样?(非常好)身边有其他可以利用的材料吗?(树叶、骨头、绳子、毛线、各种坚果、种子、植物枝条来进行装饰)(脸上还可以涂上鲜艳的颜色,这样的脸就变得更奇特了)。
4、欣赏小朋友做的这些奇特的脸,想想自己该怎么去做这一张脸。
5、总结制作过程。
三、学生创作看了这些小朋友做的脸,你们是不是也很想玩一玩啦?好!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张怎样奇特的脸。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培养学生对人物造型的基本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奇特脸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面部基本结构: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结构,如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
2. 面部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面部的特点,如脸型、眼睛大小、鼻子形状等。
3. 奇特脸谱创作: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奇特脸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面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培养学生的人物造型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奇特脸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同学,发现他们面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面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让学生了解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创作一张奇特的脸谱,引导学生观察并学习创作过程。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奇特脸谱。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部基本结构和特征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面部特征,用画笔画出一张奇特的脸谱。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具个性的奇特脸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面部基本结构和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创作奇特脸谱的创意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4. 学生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完整版)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

(完整版)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作品运用写实、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对脸部进行塑造表现的方法;运用多种泥塑技法制作奇特的脸。
在欣赏感受、观察分析中发现形象各异的脸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现。
感受艺术作品生动奇特的美感,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体验泥塑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艺术作品中五官、表情、脸型的独特造型,运用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制作奇特的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考眼力"快速搜图游戏屏幕快速闪现各种各样的脸,看一看谁能发现与众不同的脸,大声说出来2.出示这些脸的图片:这些脸给你什么感受?3.板书课题:《一张奇特的脸》二、深入探究1.奇特的脸出现在哪里?它有什么用途?奇特的脸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会带给人独特、新奇的感受。
2.欣赏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分析,说一说奇特在哪里?板书:脸型、色彩、五官、花纹、表情、头饰3.出示图片,小组同学讨论交流A对比普通的脸和奇特的脸,有哪些共通之处与不同之处?奇特的脸是在真实的脸部造型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作与加工。
B用什么方法把这些脸变成奇特的脸的?板书:夸张——五官、表情、色彩变形——脸型、五官、头发C、在奇特的脸上,什么部位还增加了一些什么图案?增加了这些装饰,作品更有神秘感和艺术美感。
4.出示泥塑"奇特的脸",仔细观察,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泥塑技法?还有哪些新方法?5、出示问题作品,请分析一下哪里处理得不好?怎么修改?6、出示调整后的作品,教师组合添加,注意形象突出、装饰有序、富有美感7、展示其他形式的作品欣赏三、课堂实践1、说一说你想选择什么方法创作怎样一张奇特的脸2、提出作业要求:选用喜欢的方法做一张奇特的脸,并加以装饰,使其与众不同。
四、评价拓展1.根据书中"评一评"内容交流感受,根据评价要点评价组内同学作品小组填写评价卡2.欣赏多种材料表现的艺术作品。
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称形的概念,学会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并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自己的创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的事物保持关注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本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
2. 介绍对称形的概念。
3. 讲解如何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
4. 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创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并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自己的创意。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称形设计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奇特脸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本、PPT、示范作品、彩色笔、水粉纸等。
2. 学具:彩色笔、水粉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对称形脸谱,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对称形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新课学习:讲解对称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称形的特点和优势。
然后,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张奇特的脸。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奖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板书设计1. 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2. 课题:对称形的应用3.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并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自己的创意。
4. 教学重点:对称形的设计与应用5. 教学难点:创意与美感的结合七、作业设计1. 课下作业: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要求创意独特,富有美感。
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完整版)《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六安市城北小学南校崔仲琼一、课题:《一张奇特的脸》二、教材分析:这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中的课程。
头像虽然是雕塑造型中比较难的题材,但是应该看到本课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幻想。
所以本课无论从题材的选取还是造型的难易程度,都是符合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点的。
在34页中,分别呈现来自古埃及的图坦卡蒙金面具,中国京剧脸谱,中国贵州傩戏面具中头像,这些面具各具地方特色,在第35页中,提供了优秀的学生作品,使学生了解了简单的制作技法。
学习泥塑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亲近大自然,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三、教学目标:a)通过本课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用橡皮泥塑造一张奇特的脸,感受不同造型带给人们的美感。
b)尝试学会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造型。
c)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五、教学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准备:课件、面具、橡皮泥、垫板、辅助材料等。
七、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很高兴今天来给你们上这节美术课,我是来自六安市城北小学南校的崔老师,初次见面,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奇特的面具和京剧脸谱)2,你们看这个面具,它和平常人的脸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3,同学们说的真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
(出示课题:一张奇特的脸)(设计意图:利用面具等艺术品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创作性思维)(二)探究学习1,看一看:同学们想一想书中为什么把这些造型叫做奇特的脸?奇特在哪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欣赏各种各样奇特的脸。
(出示课件)2,说一说:看了这么多奇特的脸你能说说奇特在哪么?(学生回答,师出示板书:脸型五官色彩)3,玩一玩:怎么让五官奇特起来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做这个游戏?(比比谁的眼睛大)通过游戏,眼睛放大了,脸就很奇特了,这是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3.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脸部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脸部特征的观察方法,能准确描述不同人物的脸部特点;
(2)学会运用形的变化方法,如放大、缩小、组合等,创作出具有奇特脸部特征的作品;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举例解释:
-在观察脸部特征方面,重点引导学生从五官、脸型、表情等方面进行观察,以便于在创作中表现出个性化特点;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一张奇特的脸》这节课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பைடு நூலகம்思考和创新。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1.学生对脸部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比我预想的要强。在导入新课环节,他们能迅速回答出我所提的问题,并给出了丰富多样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这对后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脸部特征的基本概念、观察方法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形的变化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10-人美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10-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一张奇特的脸》是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6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掌握面部特征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幅不同风格的奇特脸谱图片,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创作奇特脸谱感到困惑,不知从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面部特征的表现方法,创作出奇特且富有创意的脸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示范教学:教师现场演示创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作品。
4.评价激励:鼓励学生自主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水彩、剪刀等绘画工具。
3.面部特征图片素材。
4.学生作品展示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奇特脸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面部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脸谱算奇特?奇特脸谱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面部特征图片素材,分析面部结构,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面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创作一张奇特脸谱。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帮助。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主评价。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上《第17课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5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上《第17课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一张奇特的脸》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上的课程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奇特脸庞,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心中的奇特脸庞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人脸绘画的基础知识,对绘画工具和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但面对奇特脸庞的创作,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不敢发挥想象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奇特脸庞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奇特脸庞的概念,学会欣赏和分析奇特脸庞作品,掌握创作奇特脸庞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奇特脸庞的概念,学会欣赏和分析奇特脸庞作品,掌握创作奇特脸庞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奇特脸庞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奇特脸庞的概念、创作技巧等相关知识。
2.示范法:教师展示创作奇特脸庞的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4.激励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3.教学环境:布置一个宽敞、明亮、舒适的绘画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奇特脸庞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奇特脸庞?奇特脸庞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奇特脸庞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了解奇特脸庞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奇特脸部形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激发创意思维。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奇特脸部的创作灵感。
- 电影和动画:《怪物电力公司》、《阿凡达》等电影和动画中的奇特脸部形象,可以作为学生创作的灵感来源。
-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奇特脸部的象征意义和艺术表现,如中国的面具戏、西方的狂欢节等。
2. 拓展建议:
-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奇特脸部形象,如广告、漫画、插画等,分析其创作手法和艺术特点。
3. 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学习。
3. 引导学生运用剪贴、拼接等手法,将所画的奇特脸部制作成面具或头饰。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5. 通过对奇特脸部的创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中,相互学习和提高。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奇特脸部创作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人物脸部的奇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包括面部轮廓、五官、表情等。
2. 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脸部特征,发现其中的奇特之处。
3. 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一张具有奇特特点的人物脸部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人物脸部的奇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PPT、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奇特的人物脸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知识学习:讲解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包括面部轮廓、五官、表情等。
3.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脸部特征,发现其中的奇特之处,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4. 创作实践: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一张具有奇特特点的人物脸部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面部轮廓、五官、表情等。
2. 奇特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人物脸部的奇特之处。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奇特特点的人物脸部作品。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脸部特征,发现更多的奇特之处。
2. 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一张具有奇特特点的人物脸部作品,下周上课时进行展示和交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发现了人物脸部的奇特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年级上册美术-16《一张奇特的脸》【教案】

16《一张奇特的脸》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了解艺术作品运用写实、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对脸部进行塑造、表现的方法。
技能:运用多种泥塑技法制作奇特的脸。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感受、观察分析中发现形象各异的脸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艺术作品生动奇特的美感,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体验泥塑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艺术作品中五官、表情、脸型的独特造型,运用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制作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
教学难点:脸部形象变化丰富,特点突出。
教学准备:课件、彩泥、羽毛、弹珠、瓶盖等小物品或各种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考眼力”森林王国的怪脸俱乐部开业了,你们想去参加吗?可是奇奇国王说了只有善于观察的孩子才可以参加,你们觉得自己善于观察吗?那我可要考考你们的眼力,老师收集了一些照片(可换成班级学生的照片),在这些照片里还掺杂着一些神秘的面孔,看一看谁的小眼睛最闪亮,能发现他们。
准备好,开始。
师:你发现了几个?生:三个。
师:还能记得哪三个?生回忆尝试描述。
2.出示全部的图片:你真了不起,看了一眼就记住了它,为什么一下锁定了这三个目标。
生:与众不同,奇特。
3.咱们班的孩子都是火眼金睛,顺利地通过了奇奇国王的考验,可是奇奇国王还要求每个人都得有一张奇特的脸。
这可把大家给难倒了,到底该怎么做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一张张奇特的脸。
板书课题:《一张奇特的脸》。
二、欣赏1.怎样的脸才是“奇特的脸”?生:和正常的脸不一样,有的扭曲,有的丑陋、恐惧,新奇、搞笑。
2.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些脸很奇特?和现实中的脸有什么不同呢?出示PPT三张图片。
(1)公元前1340年古埃及图坦卡蒙金面具生:它是金子做的。
师:你关注到了它的色彩和材质。
生:它的眼睛上有黑线。
师:你关注到了它的五官。
生:它额头上有老鹰和眼镜蛇。
师:你发现了它的装饰。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上《第17课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4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上《第17课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一张奇特的脸》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掌握绘制奇特脸部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感兴趣,但奇特脸部的绘制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挑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对本节课的内容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脸部结构的把握、表情的表现等方面存在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绘制奇特脸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奇特脸部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我情感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绘制奇特脸部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表现脸部的表情和神态,以及如何运用创新元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教材、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美术本、参考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脸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脸部的特点和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奇特脸部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如脸部的基本结构、表情的表现等。
同时,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中的优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一张奇特脸部的绘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把握脸部的结构和表情。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张奇特脸部的绘制。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了解对称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2. 对称形的特点和美感3. 设计一张奇特的脸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对称形的特点,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对称形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对称形的特点和美感,让学生了解对称形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2. 课题要求:了解对称形的特点,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
3.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称形的特点、运用对称形进行创作。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
2. 家庭作业:收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与家人分享对称形的美感。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对称形的特点有了深入了解,能运用对称形进行创作,作业完成情况良好。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
3. 改进措施:在示范讲解环节,可以增加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创作过程。
在学生练习环节,可以提供更多创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奇特的脸教案

奇特的脸教案【篇一:《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加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二、教学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三、教学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泥、垫板、辅助材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老师要给大家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短片。
想不想看?那么在看短片时,大家要注意观察你见到的人物的表情,看看他们的表情有什么特点。
2、点击课件,看录象。
3、好,短片结束了。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人物的表情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学一学吗?”学生回答:……小结:总的来说,都是一张张很奇特的脸。
(板书课题))欣赏1、“小品王”赵本山照片和他的肖像漫画(1)、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赵本山的脸型就很有特点,他自称自己是什么脸啊!另一张画家给他画的肖像漫画,(2)漫画中的脸型和现实中的脸型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奇特?(板书:脸型、变形)你们还知道哪些奇特的脸型?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3)、学生反馈讨论结果,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奇特脸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3)人们常说脸上的五官是哪五官?2、毕加索的作品《少女的脸》(1)这幅画是毕加索的作品《少女的脸》,大家看了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2)少女脸的那些部位发生了变化?(板书:五官、夸张)(3)游戏请学生上台做鬼脸,看谁的五官变形最奇特?3、奇特的面具师:这些艺术品的共同特征是五官的形状、位置奇特、色彩鲜艳。
(板书:色彩鲜艳)4、图坦卡蒙金面具师:大家看看,这张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的一位大法老,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的脸上罩了这个金面具。
师:这是我国的戏剧脸谱,因为是演戏用的,所以这些面具色彩艳丽,造型独特。
第16课 一张奇特的脸 (教案) 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出版情况本教案所涉及教材为《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2 教材编写背景《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规定编写的教材,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该教材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知识来感知和表达世界。
1.3 本课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夫·皮克曼的画作《一张奇特的脸》来认识和理解面部表情对人们交流的重要性,了解画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掌握基本的素描技法,并通过创作让学生运用已学技法表现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了解达夫·皮克曼的画作《一张奇特的脸》;2.掌握基本的素描技法;3.运用已学技法表现自己的想法。
2.2 教学难点1.理解面部表情对人们交流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的素描技法。
2.3 教学方法1.归纳法;2.演示法;3.实践法。
三、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专业的画笔和画布、辅助画具、素描本等。
3.2 课堂活动设计3.2.1 活动一:引入教师通过播放达夫·皮克曼的画作《一张奇特的脸》,并让学生描述画作中的人物表情和情绪。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面部表情来理解画家对于情感表现的重视。
3.2.2 活动二:教学1.教师讲解基本的素描技法,并进行演示;2.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实践并纠正错误;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运用已学技法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3.2.3 活动三: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者老师的指导创作一幅画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3.3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夫·皮克曼的画作《一张奇特的脸》来认识和理解面部表情对人们交流的重要性,了解画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掌握基本的素描技法,并通过创作让学生运用已学技法表现自己的想法。
3.4 课后作业1.回家后画一幅自己喜爱的人物画,并用自己的想法来表现画中人物的情感;2.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做好课堂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作品运用写实、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对脸部进行塑造表现的方法;运用多种泥塑技法制作奇特的脸。
在欣赏感受、观察分析中发现形象各异的脸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现。
感受艺术作品生动奇特的美感,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体验泥塑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艺术作品中五官、表情、脸型的独特造型,运用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制作奇特的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考眼力"快速搜图游戏
屏幕快速闪现各种各样的脸,看一看谁能发现与众不同的脸,大声说出来
2.出示这些脸的图片:这些脸给你什么感受?
3.板书课题:《一张奇特的脸》
二、深入探究
1.奇特的脸出现在哪里?它有什么用途?
奇特的脸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会带给人独特、新奇的感受。
2.欣赏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分析,说一说奇特在哪里?
板书:脸型、色彩、五官、花纹、表情、头饰
3.出示图片,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A对比普通的脸和奇特的脸,有哪些共通之处与不同之处?
奇特的脸是在真实的脸部造型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作与加工。
B用什么方法把这些脸变成奇特的脸的?
板书:
夸张——五官、表情、色彩
变形——脸型、五官、头发
C、在奇特的脸上,什么部位还增加了一些什么图案?
增加了这些装饰,作品更有神秘感和艺术美感。
4.出示泥塑"奇特的脸",仔细观察,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泥塑技法?还有哪些新方法?
5、出示问题作品,请分析一下哪里处理得不好?怎么修改?
6、出示调整后的作品,教师组合添加,注意形象突出、装饰有序、富有美感
7、展示其他形式的作品欣赏
三、课堂实践
1、说一说你想选择什么方法创作怎样一张奇特的脸
2、提出作业要求:选用喜欢的方法做一张奇特的脸,并加以装饰,使其与众不同。
四、评价拓展
1.根据书中"评一评"内容交流感受,根据评价要点评价组内同学作品
小组填写评价卡
2.欣赏多种材料表现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