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方面相关期刊投稿要求整理
地理方面相关期刊投稿要求整理
一、地理学报
本刊严格遵守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准则,公正处理稿件。
采用双盲制和三审制审稿原则。
即,审稿人与作者不在一个单位、不在同一课题、没有师生关系;编辑不向作者和审稿人透露对方的姓名和单位;交叉学科稿件分送不同学科的专家审稿;二审后由相关专业责任主编审定后发表。
审稿周期一般在3个月以内,从投稿到发稿周期一般6个月左右。
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1)总体要求:撰稿人应在写稿前广泛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引用的文献,以保证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文章要主题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语言精练。
观测、实验、统计数据应包括新近的。
(2)稿件要求:全文篇幅(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及中英文摘要等)一般不超过15000字,对于优秀的稿件篇幅可适当放宽。
电子文稿用Word文件,稿件格式请参照本刊最新的刊文格式。
为保证审稿的公正性,本刊采取国际惯用的盲审制,为使审稿过程客观公正,在线投稿过程中文稿请勿包含姓名、单位、地址、邮编及作者简介、资助项目等个人信息,如果含有个人信息,会导致初审直接退稿的可能。
(3)中英摘要:论文摘要300-500字为宜,包括采集使用的数据、分析研究的方法、所得主要的结论等。
关键词3~7个,包括研究区域、研究时段、研究方法、研究学科等。
英文摘要篇幅1页(1000字)为宜,其中应有简要的研究方法,关键的观测、实验、统计数据和基本观点,使英文摘要具有可引用性。
(4)文章正文:应以描述文章重要性的简短引言开始。
专业术语应有定义,符号、简略语或首字母缩略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使用非标准缩写词应定义说明。
论文的1、2、3、4 级标题分别按1,1.1,1.1.1,(1)编号,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书写。
同一段文字中的标题用数字加圆圈编号(①...)。
(5)基金项目:凡属国家、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项目的研究论文请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的中英文名称和编号。
格式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6)计量单位: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
如“m”、“m2”、“t”等。
各种专业术语按国家标准使用。
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
(7)数理公式:公式单独起行居中并用双括号顺序编号(居右),长的公式注意转行规定,所用符号清楚,切勿混淆。
公式中的变量均为斜体,但不变的常数如e、π等为正体。
(8)表格要求:一般用三线表格(必要时可加辅线)。
在Word 文档中选择“表格”—“插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简明1”(在其“要应用的格式”中只选“边框、颜色、自动调整”三项)。
表格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内容应包含时间和空间概念,在表格上方居中,表头上方单位用小5号宋体,表内文字和表注用6号宋体。
表中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符号之间以“( )”分隔。
(9)插图要求:要求清晰美观,大小适宜,全文一般不超过8幅。
凡涉及国界线的地图,请按地图出版社等最新出版的标准底图绘制,有权威部门审图证明的也可,涉及中国全境地图一定要包括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
插图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内容应包含时间和空间概念,位图下方居中。
论文附图的柱状图、曲线图应提供Excel图文件,地图要提供BMP、TIF、JPG等格式文件。
要求图中文字、线条清晰,图件转换时精度设置为600-1200dpi。
图中文字的字号一般为5号、小5号或6号。
修改稿插图文件最好另外用附件上传,文件名用第一作者名加图的序号,如***图1。
图和表应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置于文中相应位置处。
图组中的分图用小写a、b依次标记。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引用之处在右上角标注编号)。
引用他人的资料和数据要认真核对,注明出处。
文献作者一般只列前三名,中用“,”隔开;三人以上后加“,
等”或“,et al.”。
英文文献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如J.C.Smith文献著录为Smith,J.C.为便于国际检索机构和读者查阅,中文和非英文参考文献应译成英文(先英文,后其他语种文)。
每条文献中各项必须齐全,并要特别注意以下容易忽略的项目:论文的卷与期的信息、论文集编者姓名、论文集书名、专著和论文集的出版城市及出版社以及起止页码等。
排列顺序为:
专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连接符用“-”).
文集:作者.文题.见(In):编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连接符用“-”).. 期刊:作者.论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连接符用“-”).
报纸:作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学位论文:作者.文献题名.保存地点:授予单位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年份.
电子文献:作者.文献题名.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1)投稿方式:本刊一律在线方式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或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在线投稿,并请注意在线投稿系统所列相关事项。
(12)版权要求:本刊印刷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网络版由中国知网(CNKI)发布。
论文一经录用,论文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将转让予《地理学报》编辑部。
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图、表、照片、公式、数据)等时,务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其出处。
论文发表稿酬中含网络版稿酬,刊登后一个月内寄出。
请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一旦发现编辑部将直接退稿。
二、经济地理
1. 来稿应是未公开正式发表过的作品。
所录用文章一律文责自负。
文章总体格式要求请参照2015年的《经济地理》杂志(不必排两栏),来稿时需附作者的E-mail地址和电话号码。
2. 来稿(包括图、表及中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0000字。
内容顺序为:标题、300字左右的摘要、3-7个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英文标题及摘要、关键词等附于中文关键词后。
文件可采用Word格式或PDF格式。
3. 请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课题)的名称和编号。
4. 论文的分级标题分别按1,1.1,1.1.1,2,2.1…编号,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书写。
5. 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
如“t”、“㎡”等。
各种专业术语一律按已颁布的标准使用。
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
6. 表格格式为三线格。
表格标题为中英文对照,在表格上居中。
7. 插图一般不超过5幅,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请按地图出版社最新标准底图绘制,全国地图要有南海诸岛、钓鱼岛。
插图标题为中英对照,在插图下居中。
论文若被录用,附图的柱状图、曲线图应提供Excel文件,地图要提供BMP、TIF PIC、CRD等电脑绘图文件。
8. 英文摘要中,题名实词首字母大写;作者姓名用拼音(姓在前,全部大写;双名中间用连字符连接);单位名称用全称。
9. 文中的数学公式需注意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注等。
10. 参考文献。
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引用之处在右上角标注编号)。
引用他人的资料和数据要认真核对,注明出处。
英文文献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后。
如J. C. Smith 文献著录为Smith,J.C.。
同一文献在不同位置引用,使用一个编号。
中文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为: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版次)[文献标志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b.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作者.析出文献名[文献标志码].原文献编著者.原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c.期刊文章:[序号]作者.论文名[文献标志码].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d.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标志码].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e.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所引文献只需列出前三名作者姓名,如有三个以上的作者,在第三作者姓名后以“,等”标识。
11. 作者简介在论文首页以脚注形式列出,应标识以下内容: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l地址。
如有通讯作者,需按以上要求提供通讯作者简介。
12. 来稿发表与否,由本刊编委会最后审定。
每一轮审稿不通过的稿件均以Email通知作者。
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光盘版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制作;网络版由中国知网()发布。
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收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来稿时说明,我刊将作适当处理。
来稿一经采用,将以上三种形式刊载,恕不另行通知。
本刊地址:长沙市青园路506号邮编:410004 电话:85584716 E-mail:***************************@
《经济地理》杂志社
三、地理科学
主要刊登中国地理学及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学科间交叉的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持反映环境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注重区域性和综合性以及人地关系研究;关注资源、人口、环境、能源以及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重大课题的
学术论文、研究报道、综述、问题讨论、技术方法、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和学术活动等。
2.请登录本刊编辑系统投稿,网址:。
投稿务请附文章word文挡,并附您的详细通讯地址、E-mail及联系电话、手机号。
作者联系地址变动请随时通知本部。
3.本刊对拟刊稿件有修改、删节权。
4.向本刊投稿的同时,即表示作者同意将论文的版权自动转让给编辑部,包括优先出版,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及其它形式出版的权利,请勿一稿多投。
5.投稿要求
5.1 文章要求论点明确,主题突出,数据可靠,语言精练。
论文(包括正文、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以每页 42字乘 43行计,篇幅 6~7页。
5.2 来稿需附中英文对照摘要(包括题目、作者、单位、邮编、关键词、基金项目、参考文献)及图表题。
5.3 文内各级标题及题号一律顶格写,题号分级采用1,1.1,1.1.1标准形式。
5.4 来稿中的动植物名、数学公式及参考文献中的外文字母注意文种、正斜体、大小写、上下角等写法。
5.5 外国人名按人名手册译成汉文名,文中初次出现时须在汉文名后括附原文,外文部分的中国地名及人名均按汉语拼音或少数民族语言习惯书写。
5.6 文中插图、表格务求精炼必要。
(1) 插图。
可用文本、 Corel DRAW.CDR(矢量图)、Excel、Photoshop(分辨率大于300)软件制图; (2) 制图要求:图内文字 6号 Times new Roman;江河湖海左斜,山脉右斜;变量符号斜体;常量符号、化学符号、单位用正体,加括号;(3) 图件尺寸:半栏图横向尺寸小于7.8cm;通栏图横向尺寸小于 1
6.8 cm;
(4) 图例一律放在图内,图例和彩图色彩反差要大; (5) 图(表)放在正文中图(表)序号出现后的自然段结束处,图下、表上写明图(表)序号、中文图(表)题及英文图(表)题(先中文,后英文)。
5.7 ①数学公式另起行居中写,长的公式注意转行规定,所用符号清晰。
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用单位符号表示。
凡确切单位的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②公式请使用公式编辑器。
5.8 参考文献只列正式出版物的文献,以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
论文中注意引用近2~3年的国内外主要相关文献,全文参考文献一般20~30篇为宜,中文文献后需要有相应的英文对照。
非正式出版物文献在当页以脚注标注。
参考文献和脚注文献在正文相应位置分别以[1]和①标出。
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a.期刊格式[注意标全所引期刊的卷、期号(加括号)]。
[序号]著者(最多3人等).题名[J] .期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对应英文]
b.书著录格式
专著[序号]编著者.书名(版次)[M] .出版社地址:出版社名称,出版年:页码.[对应英文]
文集[序号]著者.文题[C] //主编(主编单位) .文集名.出版社地址:出版社名称,出版年:页.[对应英文]著者,一律姓先名后;外文著者,姓的首字母大写,姓与名间空
一字距,名的缩写大写字母间不加缩略点;著者间用“,”号隔开, 3人以内全写, 4人以上写“3个作者,等” (或“3个作者, et al. ” )。
5.9 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来稿切勿涉及机密,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地图绘制的规定。
5.10 来稿首页附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某省某市县人),职务与职称,主要研究方向。
E-mail注明来稿所属的基金项目、编号及其英文对照。
5.11 不录用稿件有审稿意见后立即发退稿通知,不陈述退稿理由。
《地理科学》网址:
联系地址: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 4888号《地理科学》编辑部邮编 130102
电话:0431-********E-mail:******************.cn
四、地理研究
1、稿件要求
投给《地理研究》的文章必须未在其他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表过。
作者在写稿前应广泛查阅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引用的文献,
以保证研究成果有较高的研究起点。
文章选题富有意义,立论鲜明;方法手段新颖,运用得当;文献掌握丰富,内容充实;观测、实验、统计数据等资料真实准确且有时效性;论述合理协调,逻辑性强;文字简明流畅,写作规范。
2、写作要求
文章: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结构简明;文字、图表要简练规范;论述应深入浅出、表达清楚流畅;专业术语运用准确,前后保持一致。
文章题名:要紧扣主题,有足够的信息,避免大而空的题名,最好不用“…的研究”、“…的意义”等词,一般不超过20个字,有副题名时加破折号排在文题下。
要有相应英文题名。
作者和作者单位:在论文中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应该是对论文工作有实质贡献的人员,
应对文中的论点和数据负责。
署名单位必须是该项研究的实际完成单位。
单位名要写全称,同时提供单位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
如果作者分属不同单位,使用上角数字标示作者所属单位序号,并请提供联系人的E-mail。
通讯作者:应确保所有作者同意署名、同意作者排序。
保证文章的科学性,未一稿多投。
中英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能够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理解。
摘
要中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
中文摘要以250-300字左右为宜,包括采集使用的数据、分析研究的方法、所得主要的结论等;英文摘要相当于一页(正16开)篇幅。
关键词:用于对研究内容的检索,应紧扣文章主题,使用规范的主题词(中英对照),一般为3-7个,包括研究区域、研究时段、研究方法、研究学科等。
基金资助项目:凡属国家、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项目的研究论文,请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的名称和编号。
格式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正文:应以描述文章重要性的简短引言开始。
专业术语应有定义,符号、简略语或首字母缩略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出全称,使用非标准缩写词应定义说明。
论文的 1、 2、 3级标题分别按1, 1.1, 1.1.1编号,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书写。
同一段文字中的标题用数字加圆圈编号(①...)。
引言: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简要介绍相关研究背景。
明确地给出本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扼要交代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此部分为标题一。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描述应简单清楚,引用相关文献。
此部分为标题二。
结论与讨论:应简明扼要地展示研究结果或实验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进行文内标注和文后著录,即按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序号用方括号括起,置于文中提及的文献著者、引文或叙述文字末尾的右上角。
3、投稿方式
投稿前请先阅读《投稿须知》(常刊登于期刊中,同时在本刊网页上公布)。
为了缩短您稿件的发表时间,请仔细按照要求修改您的稿件。
本刊只接收在线方式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或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在线投稿,并请注意在线
投稿系统所列相关事项。
文件要求:全文篇幅(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及中英文摘要等)一般不超过15000字,对于优秀的稿件篇幅可适当放宽。
文稿用Word文件,稿件格式请参照本刊最新的刊文格式。
为使审稿过程客观公正,在线投稿过程中文稿请勿包含姓名、单位、地址、邮编及作者简介、资助项目等个人信息,如果含有个人信息,会导致初审直接退稿的可能。
请勿一稿多投和严禁抄袭,一旦发现编辑部将直接退稿,情节严重者列入黑名单,并通报本学科其他期刊。
当系统收到您的稿件后, 会为您发出一份回执。
4、有关说明
稿件的评审:《地理研究》采用双盲制和三审制审稿原则。
审稿人与作者不在一个单位、不在同一课题;编辑部不向作者和审稿人透露双方的信息;交叉学科稿件分送不同学科的专家审稿。
编辑部处理稿件严格遵守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准则。
来稿发表与否由主编最后审定。
编辑部一般在3个月内回复稿件处理结果,若未收到本刊用稿修改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稿件的可读性:文章经过评审后,编辑会对文章进行推敲、润色,以使文字和图表更具有可读性,对于同行专家和非同行专家来说,都易于理解。
同时让文章符合本刊的要求。
稿件录用之后:稿件排版后,本刊会以Email方式给作者发出校样及后续收取版面费等的通知,并要求在收到后 48小时内将校样返回。
如果作者通讯地址有变化,务请及时通知编辑部,或直接在稿件系统中修改个人地址与邮件等相关信息。
文章的署名: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通讯作者应保证每一位作者在投稿前都读过这篇文章,并同意署名。
署名及其排序在投稿后不可随意更改,任何署名的改变要有全部原作者签名同意的书面材料。
著作权:论文一经录用,论文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将转让予《地理研究》编辑部。
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图、表、照片、公式、数据等)时,务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其出处。
费用说明:投稿时不需要交纳审稿费。
除部分约稿外,文章录用后需交纳版面费。
凡有彩图的页面需收取彩版印刷费。
本刊论文全文的网络版由中国知网发布。
稿费中含网络版稿酬,在论文刊登后一个月内寄出。
5、体例规范
计量单位和符号: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
如“m” ,“km2”、“hm2(公顷)”、“t”等。
各种专业术语皆按已颁布的国家标准使用。
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
数理公式:公式单独起行居中并用双括号顺序编号(居右),长的公式注意转行规定,所用符号清楚,切勿混淆。
公式中的变量均为斜体, 但不变的常数如 e、π等为正体。
文章插图:要求清晰美观,大小适宜,一般不超过8幅。
凡涉及国界线的地图,请按地图出版社等最新出版的标准底图绘制,有权威部门审图证明的也可,涉及中国全境地图一定要包括南海诸岛、钓鱼岛等。
插图标题为中英文对照,位图下方居中。
论文附图的柱状图、曲线图应提供 Excel图文件,地图要提供 BMP、 TIF、 JPG等格式文件。
要求图中文字、线条清晰,图件转换时精度设置为 600 dpi。
图中文字的字号一般为5号、小5号或6号。
修稿插图文件最好另外附件上传,文件名用第一作者名加图的序号,如***图1。
图和表应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置于文中相应位置处。
分成几部分的图形用小写(a)、 (b)依次标记。
表格格式:一般用三线表格(必要时可加辅线)。
在Word文档中选择“表格”—“插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古典2” (在其“要应用的格式”中只选“边框、颜色、自动调整”三项)。
表格标题为中英文对照,位表格上方居中,表头上方单位用小5号宋体,表内文字和表注用6号宋体。
表中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符号之间以“( )”分隔。
6、参考文献
在论文中注意引用近2-3年的国内外主要相关文献,全文参考文
献一般不得15-20篇为宜,中文文献后需要有相应的英文对照。
正文中引用公开出版的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
顺序编码(在引用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列于全文末。
对文中注释或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可作为脚注处理,用数字加圆圈标注。
引用文献资料和数据要认真核实,注明出处。
文献作者一般只列前三名,中用“,”隔开;三人以上后加“,等”“,et al.”。
英文文献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后。
如P. E. James,文献著录为 James P E。
参考文献排列格式为:
(1) 期刊:作者. 文献题名.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码(连接符用“-” ). [对应英文( ] 下同)
(2) 专著:作者. 文献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连接符用“-” ).
(3) 文集:作者. 文献题名. 见(In):编著者. 书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连接符用“-” ).
(4) 报纸:作者. 文献题名.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5) 学位论文:作者. 文献题名. 保存地点: 授予单位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 写作年份.
(6) 电子文献:作者. 文献题名. 出处或网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每条文献中各项必须齐全,并要特别注意以下容易忽略的项目:论文的卷与期的信息、论文集编者姓名、论文集书名、专著和论文集的出版城市及出版社以及起止页码等。
五、旅游学刊
主要刊登能反映旅游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旅游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与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及有研究和实践价值的调查报告。
尤其欢迎国内外旅游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将理论水平高、研究方法新的稿件投寄本刊。
撰稿人应广泛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引用的文献,以保证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文章应做到主题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语言精练。
观测、实验、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