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合集下载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普通话为主导的语言文字法律,旨在规范和推广普通话的使用。

3.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立于国家语委,主要负责协调、推进、监督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工作。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规范了中文语言文字的基本用法、标点符号和字体,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基础。

5.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标准规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6.国家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该大纲规定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7.国家教育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该大纲规定了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8.国家语委《汉字基本规范》:规范了汉字的书写形式、结构、笔画等基本要素,是汉字规范化的基础。

9.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现代汉语辞书的代表作,规范了汉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总之,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旨在规范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使用,以及规范汉字的书写形式和使用。

同时,也鼓励和保护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使用。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 介绍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背景在社会交往中,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规范和保障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和实施,旨在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明确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国内主要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中文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

2.2. 《普通话推广法》:法律规定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文字,各民族地区的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使用普通话。

2.3. 《全民普通话水平测试通用词表》:词表规定了普通话的基本词汇,对于普通话培训和考试具有指导作用。

2.4.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法规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必须合法、健康,不能传播违法信息和有害信息。

3. 国际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3.1. 欧洲语言文字宪章:宪章规定了欧洲各国和地区的语言文字权利保障和多元文化发展的原则,旨在维护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政策推荐》:推荐各成员国制定和执行语言政策,保护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促进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4.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影响和意义4.1. 维护社会稳定: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存在和实施,有助于减少语言文字的混乱和错误使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4.2. 促进文化交流:通过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各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各种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4.3. 保护语言文字权益: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保障了全体公民的语言文字权益,让民众能够正常地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并保护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正性。

5.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可改进之处5.1. 加强宣传教育: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中加强宣传教育的内容,提高公民的语言文字意识和规范使用能力。

5.2. 加强跨领域合作:在制定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时,应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网络社交等新兴领域对语言文字规范的影响。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

语言文字基本常识一、普通话的定义和标准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宪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规范字的定义和分类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正体字选用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___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与此相对的异体字不再使用。

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与此对照的繁体字即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限制使用。

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经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以1988年3月___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四、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于2007年11月23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___办公厅出台了《保定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规定》,规定自2014年12月18日起施行。

五、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的范围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的范围包括语音、语调、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旨在评估语言文字的正确性、规范性和适用性。

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语言文字的教学、翻译、编辑等工作,提高语言文字的质量和水平。

The n of the nal Common Language and Writing Law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us field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为了规范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律,对于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字使用权,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以汉语普通话为基础,符合汉字表音法规定,成熟并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

第三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全国各个民族的共同财富,是各个民族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

第四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管理和推广工作,促进多语种文字的和谐发展。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定、推广和规范工作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管理机构负责,具体职责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规定。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普及第六条:全国公共场所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公示、标识、宣传和服务,不得擅自使用其他语言文字。

第七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广泛普及并得到正确使用,全国各级教育机构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必修科目进行教学。

第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要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普及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语言文字保护和推广。

第九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应当注重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各界积极参与语言文字的普及和应用。

第三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第十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语音、语调的纯正和规范,不夸张、不失真。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完善和更新。

这些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

下面就对这些法规进行详细的解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律,对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宪法规定中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场合应当使用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项法律,用于规定计量规程和计量机构的管理。

该法律规定,计量活动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国际公制计量单位。

同时,计量机构应当使用中文编制计量标准和规程。

总之,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于规范国家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促进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宗旨:⑴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⑵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

⑶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机关的使用:“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

4、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点在哪些领域?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

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5、推广普通话是否要人为地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而且也并不要求公民在所有场合都讲普通话。

从语言发展来讲,普通话和方言也处于不断丰富、融合的过程中,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逐渐向普通话靠拢,普通话也不断从方言中吸纳词汇,以丰富自己。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方言还将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存在。

6、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危害是什么?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如下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滥用繁体字。

这些现象的存在,给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荣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障碍。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后,计算机对汉字的识别,要求汉字必须规范。

7、哪些行业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且要接受测试并持证上岗;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

等级标准根据行业特点有不同要求。

您知道吗?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汉语是其中之一,并且采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简化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规定了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为了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用语言文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法律保障。

根据该法第一章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简化字。

普通话是各个民族的共同语言,它是基于北京音的标准官方语言,被广泛使用于政府、教育、媒体等领域。

而简化字则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国家现代化而进行的文字简化工作,使得汉字的学习和使用更加便利。

这一章还明确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普及工作。

国家将积极开展普通话推广宣传活动,为人民提供优质普通话教育资源。

同时,国家要加强对文字的规范和使用的指导,推广使用标准简化字。

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强国家的语言文字统一性,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交流和沟通。

第一章还规定,国家将保护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

中华民族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国家鼓励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并提供相应保障和支持。

这种多元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了解和共同发展。

此外,第一章还强调了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机构和管理办法。

国家将设立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各项语言文字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

同时,国家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语言文字管理制度,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和规范化工作。

这些工作的实施将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使用。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

同时,这一章的规定也体现了国家对语言文字多样性的保护和尊重。

只有通过全面贯彻这一章的内容,才能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交流和共同发展。

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范本一:一.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1.1 语言文字方针的重要性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语言文字方针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文化建设的关键性政策。

国家语言文字方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家语言文字方针的主要内容(1)普通话推广和规范使用(2)多语种平等合理使用(3)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传承(4)落实双语、多语教育(5)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优秀中文作品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的法律法规2.1 国家语言文字法国家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立法中的重要法律,主要规定了国家对语言文字的推广、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2.2 其他相关法规除了国家语言文字法外,还有一系列相关法规补充和细化了国家语言文字方针的具体要求。

这些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推广普通话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法》等。

附件:国家语言文字法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家语言文字方针:国家制定和执行的关于语言文字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2. 主要内容:指影响国家语言文字方针的核心政策措施和要求。

3. 国家语言文字法:国家对语言文字的推广、保护、管理等方面进行立法的法律文件。

4. 国家推广普通话条例:对于普通话推广和规范使用的法规性文件。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法: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推广工作进行立法的法规。

范本二:一.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1.1 语言文字方针的意义语言文字方针是国家对语言文字使用和管理的基本政策。

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语言文字方针,对于促进文化繁荣、加强国民教育、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家语言文字方针的主要目标(1)推广和规范普通话的使用(2)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和传承(3)加强多语种的研究和教育(4)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的法律法规2.1《国家语言文字法》国家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明确了国家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和推广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普通话(Mandar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

为了规范普通话的使用和保护语言文字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探讨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内容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普通话工作的通知》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不论属于何种民族、种族、血统,讲何种语言、信仰何种宗教,都一律平等。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歧视本宪法所承认的不同民族的公民、少数民族的地区……全国各族人民一律有权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从宪法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了公民的语言文字权益。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法律之一,于2001年通过。

该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并强调“普通话是全国共同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该法还规定了推广普通话的具体措施,包括教育、宣传、广播电视等方面。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普通话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于2000年发布,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联合文件。

通知要求全面推广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水平,特别是在教育、广播电视等方面。

该通知也提到了一些具体的配套政策和举措。

二、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维护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通过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制定,保障了每个公民的语言文字权益。

同时,普通话作为全国共同语言,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交流语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了民族团结。

2. 促进教育发展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解答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解答⒈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⒉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⒊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也就是说,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土词、土语和土音;这就表明普通话实际上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口语形式;也体现了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共同点与区别点;⒋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⒌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56个民族;从50年代开始,我国语言工作者陆续进行了多次语言调查,据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⒍“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什么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答:①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②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③招牌、广告用字;④企业事业组织名称;⑤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⒐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是怎样的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国家级和省级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甲等,其他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不低于一级乙等,一般教师不低于二级乙等,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国家公务员不低于三级甲等;面向公众服务的人员的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公共服务行业播音人员的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甲等;⒑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点在哪些领域答: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用字,公共场所的标牌、宣传标语、广告等用字;⒒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危害是什么答: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如下四种表现: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被淘汰的异体字、监用繁体字;这些现象的存在,给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荣造成很大的损失和障碍;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计算机对汉字识别,要求汉字必须规范;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公共服务行业”主要是指哪些行业答:主要是指:商业、邮电、文化、铁路、交通、民航、旅游、银行、保险、医院等行业;公共服务行业的职工在工作中应当以规范汉字为服务用字,提倡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⒔公共服务行业应在哪些范围内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答:公共服务行业的公文、公章、名称牌、票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电子屏幕、广告、宣传材料、公共场所设施的标志牌以及企事业组织名称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需要加注汉语拼音的,应书写在规范汉字的下方,汉语拼音的拼写要符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规定;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公共设施包括哪些答:公共设施包括:山、川、河流等地名标志,行政区划名称标志,居民地名称及路名、街名、站名、建筑物名称标志,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标志和企业事业单位名称;⒖我国现行法律有哪些对语言文字使用的内容有规定答:在商标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对商标广告,商品名称,店堂告示,广播电影电视,出版物,计算机网络的用语用词的内容问题都做了比较详尽具体的规定;⒗语言文字的管理工作如何开展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和监督作了如下规定:管理权限的划分原则是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筹管理,与行业管理、地区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语言文字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光靠国家语言文字主管部门来管理是不行的,有关部门必须各司其职,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国家语言文字主管部门和地方语言文字主管部门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其他有关部门都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执法部门,负责和监督法律的实施;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哪些方面进行管理答:主要是对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政府行为和大众传媒、公共场合的用语用字,即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公共设施、信息技术产品、招牌、广告、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和在境内销售的商品包装、说明等方面进行管理;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后,说话不标准、写字不规范是不是就犯法了答: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不干涉语言文字的个人使用,只对公务、教育教学、宣传、公共服务用语用字以及公共设施、信息技术产品、招牌、广告、企业事业组织名称和在境内销售的商品包装、说明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其中,对部分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有一定要求;。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中华大民共和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宙审华人民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闭的总原则,国家机关在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职责,及对社会几儿个主要行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规范等。

普通话、规范字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筒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经过整理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汉字规范。

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信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如人、川、日、水等字。

“生”和“身”的用法“生”和“身“在用法上右些纠结不清,很容弄错,石时其至会间出突话来生”“sheng”,“”念"shen"”,前者右后居的。

一船南方人不分该两个字的音,都念成“”的音,于是问出来了,“生”的宰义指“生自、生长、生存、,生计、生命、生平、产生、没没有成(素、加工)、生疏、生硬,学生”等等。

“身”的宰义指“身体、生命、自己、人品荐,物体的主体部分”等等,在“生命”成一义项上讲,两个字有诉义的美系,因址,易出现用法不当的现,"生后”与“后生”,“终生"”与“终身”,许多人分不清它们的区别,以至于用错说话,“生后”指“出生以后”,“身后”"指“死了以后”,两者相对,不能程用;“终生”指“一生”,但多献身之事而言,“终身”也指如“奋斗终生”,“一生”,如“终身”,就多指烟婚姻大事,二者的使用场合是有区别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4、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12字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1982年7、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

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2013年为第16届推普周。

8、2013年推普周的具体时间是哪几天?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具体时间是9月11日到9月17日。

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9、什么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普通话。

”10、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

11、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

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12、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2004年7月30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2017法宣考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解读一、立法背景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中华大民共和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宙审华人民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閉的总原则,国家机关在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职责,及对社会几儿个主要行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规范等。

普通话、规范字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筒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经过整理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汉字规范。

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信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如人、川、日、水等字。

“生”和“身”的用法“生”和“身“在用法上右些纠结不清,很容弄错,石时其至会间出突话来生"“sheng”,“"念"shen"”,前者右后居的.一船南方人不分该两个字的音,都念成“"的音,于是问出来了,“生”的宰义指“生自、生长、生存、,生计、生命、生平、产生、没没有成(素、加工)、生疏、生硬,学生"等等。

“身”的宰义指“身体、生命、自己、人品荐,物体的主体部分"等等,在“生命”成一义项上讲,两个字有诉义的美系,因址,易出现用法不当的现,"生后”与“后生”,“终生"”与“终身”,许多人分不清它们的区别,以至于用错说话,“生后"指“出生以后”,“身后”"指“死了以后",两者相对,不能程用;“终生”指“一生”,但多献身之事而言,“终身”也指如“奋斗终生”,“一生”,如“终身”,就多指烟婚姻大事,二者的使用场合是有区别的的。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

为了规范和保护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本文将介绍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旨在加强对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的约束与保护,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地位。

一、宪法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定我国宪法第四章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这一条款明确了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发展的责任。

同时,宪法还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动全国一张蓝图,一张标准,一个语言,促进国家语言文字的发展。

”这一规定表明了国家对普通话的推广和国家语言文字的发展的决心。

二、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2月发布,是我国推进国家语言文字建设的基础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推广普通话的要求和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原则。

同时,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该法也规定了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保护措施。

2. 《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对出版物的语言文字进行了规范。

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出版物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使用违法违规的语言文字,同时也鼓励出版文化交流与合作。

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保证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和一致性。

该条例还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标准除了法律法规,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标准,以进一步规范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

1. 《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是国家对普通话水平进行评定和测试的标准。

根据该标准,人们可以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提高普通话的使用水平,并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级划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级划分》是对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进行评价的指导标准。

语言文字基本知识

语言文字基本知识

版面2内容:(版面规格:长2m,宽1.2m)语言文字基本知识1.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什么是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里的“普通”不是“普普通通”之意,而是“规范、标准”之意。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

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

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

3.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何在?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的凝聚力。

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2)有利于促进各地区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3)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发展各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4)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5)有利于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信息的建设,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汉语是哪年被正式作为联和国会议和安理会工作语言的?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将汉语列为联大会议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5.什么是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第一届开始于1998年,今年是第16个推普周(主题词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使用和规范的法律法规,旨在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发展。

该法于2001年10月3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并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现在我将对该法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

普通话作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使用的官方语言,其广泛推广和普及是国家统一的需要。

2.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公民的义务。

公民有使用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义务,不得歧视或排斥他人因使用其他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利,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教育和研究。

4.推广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国家鼓励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倡导文明用语,反对粗俗和低俗用语。

二、语言文字的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的措施:1.政府机关和公共场所应当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方言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2.学校、军队、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公民的语言文字水平。

3.媒体和出版物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提高公众的语言文字素养。

4.社会组织、社区和家庭等应当积极开展普通话学习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活动。

三、语言文字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作出了以下要求:1.使用普通话。

国家鼓励公民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规范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的使用。

2.文明用语。

公民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应该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使用正规、文雅和文明的用语。

3.俗话俗说。

在一些特定场合和特定群体中,可以使用俗话俗说进行交流,但不得侮辱、诋毁或歧视他人。

4.打击低俗用语。

国家通用于文字法

国家通用于文字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规范全国语言文字的使用,保护和发展优秀的语言文字传统,保障公民的语言文字权利而制定和实施的法律。

通俗点说,就是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官方场合使用的语言文字规范。

该法于国务院2001年发布,并于2002年实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法律。

该法规定了以下内容:
1.中文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但是也保护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2.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公文、法律文件和教育教材必须使用标准普通话。

3.规定了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语言文字传统和文化,鼓励使用和发展汉字文化。

4.保障公民平等使用语言、文字的权利,禁止歧视和侮辱别人的语言文字。

此外,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针对违反该法的行为,还制定了相关的行政处罚措施和罚则,以保障法律的实
行。

总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维护了全国的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增加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传承和发展的多样性和广度,也保障了公民的语言文字权利。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

语言文字普法宣传一)大标题: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规范语言文字中做表率1.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

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

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来对普通话加以规范。

2、为什么推广普通话答: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公民具有国家意识、主权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现代意识的具体体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

3、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答:现在,天下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通过国际交往、国际合作来发展自己。

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也需要放眼天下,汲取天下先辈手艺、办理经验以及统统有利于我国现代化扶植的东西。

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构成部分和生动象征。

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还融合了语言文字标准化方面的国际经验。

因此,当前奉行国家通用规范语言文字不仅有利于人们把握好社会交际工具为社会发展服务,还对当今时代的国家改革开放和信息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同时,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不是合乎规范标准,每每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水平。

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增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诲水平的提高,都有紧张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中华大民共和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宙审华人民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閉的总原则,国家机关在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职责,及对社会几儿个主要行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规范等。

普通话、规范字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什么是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筒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经过整理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汉字规范。

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信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如人、川、日、水等字。

“生”和“身”的用法
“生”和“身“在用法上右些纠结不清,很容弄错,石时其至会
间出突话来生”“sheng”,“”念"shen"”,前者右后居的。

一船南方人不分该两个字的音,都念成“”的音,于是问出来了,“生”的宰义指“生自、生长、生存、,生计、生命、生平、产生、没没有成(素、加工)、生疏、生硬,学生”等等。

“身”的宰义指“身体、生命、自己、人品荐,物体的主体部分”等等,在“生命”成一义项上讲,两个字有诉义的美系,因址,易出现用法不当的现,"生后”与“后生”,“终生"”与“终身”,许多人分不清它们的区别,以至于用错说话,“生后”指“出生以后”,“身后”"指“死了以后”,两者相对,不能程用;“终生”指“一生”,但多献身之事而言,“终身”也指如“奋斗终生”,“一生”,如“终身”,就多指烟婚姻大事,二者的使用场合是有区别的的。

我们学习语文,既要注重读音,又王明辨词义,才会正确的表达思想,明白地交流信息。

你知道有多少个使用汉字的国家吗?
除中国使用汉字外,过去使用过和现在仍在使用汉字的国家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

越南在公元第一世纪传入汉字。

13世纪创造了越南形声字,叫做“字喃”。

“字喃”一直与汉字平行使用。

19世纪起采用拉丁化新文字。

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用新文字扫除文盲,着扫盲工作的开展,新文字在越南普及了。

日本在公元第三世纪传入汉字,不久,日本把汉字当成记音的字母来记录日本语言。

后来又把记音字母的汉字察画简化,创适出“假
名”。

到了第七世纪,就出现了汉字夹用“名”的日文,只是当作“定型字”来用,如果有写不出的汉字,也可以直接写假名。

一日本人使用的日文,是以名为主,夹用一部分汉字,1汉字曾被限制在1850个,叫做“当用汉字”,另有92个汉字,作为“人名特用字”。

1981年3月,日本国语审议设会向文部省申报了所拟定的《常用汉字表》,共有1945字,代替了《当用汉字表》,并于1981年10月公布施行。

韩国在公元第二世纪传入汉字,使用汉字约有一千七八百年。

1444年,朝鲜布推行《训民正音3(李朝世察皇帝布朝鲜拼音文字时使用的民称),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正音字”(即谚文),夹在汉字中使用。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废腺汉字,采用纯文的拼音文字。

它的书写单位为字母拼成的块形式音节。

韩国现在还在使用汉字和韩字(即文》的混合体文字,文教部曾经颁布过供大中学校使用的1800个“新通用汉字”和供一文字生活使用的1300个“常用汉字”。

民间柱来的书面语,则则因人而异,或用混合体文字,或用纯拼音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