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保温精练 考前第2天 选考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第2天选考部分
[保温精练]
选修3-3
1.(多选)下列有关各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热茶在打开杯盖后,茶会自动变得更热
B.蒸汽机不能把蒸汽的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电冰箱通电后把冰箱内部低温物体的热量传到冰箱外部的高温物体
D.在水平面滚动的足球克服摩擦力做功,其动能会全部转化为内能,最后会停下来E.空气会自发地分离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各种不同的气体
[解析] 热传递具有方向性,一杯热茶在打开杯盖后,茶会自动变凉,故A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故蒸汽机不能把蒸汽的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电冰箱通电后把冰箱内部低温物体的热量传到冰箱外部的高温物体,要耗电,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故C正确;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增量总是大于零,故空气不会自发地分离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各种不同的气体,故E错误.
[答案] BCD
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时,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
B.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破碎的玻璃不能重新拼接在一起是因为其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a从无穷远处由静止开始接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只受分子力作用,当a受到分子力为0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体积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变得剧烈时,压强一定变大
[解析] 温度降低,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平均撞击力减小,要保证压强不变,分子单位时间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必增加,所以A错误;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破碎的玻璃分子间距离较大,不存在作用力,所以C错误;分子a在分子力作用下从无穷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表现为引力,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大,当b对a的作用力为零时a的动能最大,故D正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体积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变得剧烈时,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压强一定变大,所以E正确.
[答案] BDE
3.(多选)关于饱和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达饱和汽时液面上的气体分子的密度不断减小
B.达饱和汽时液面上的气体分子的密度不断增大
C.达饱和汽时液面上的气体分子的密度不变
D.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可以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
E.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可以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
[解析] 饱和汽是指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分子数和返回液面的分子数相等的状态,分子密度不变,A、B错,C对;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减小体积增加分子数密度使未饱和汽转化为饱和汽,D对;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降低饱和汽压,使未饱和汽达到饱和状态,E对.
[答案] CDE
4.(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为零
B.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
C.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
D.水中气泡上浮过程中,气泡中的气体在单位时间内与气泡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减小
E.不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散失在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解析] 根据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并不为零,A错误;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B正确;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C错误;气泡在水中上浮过程中,体积增大,温度基本不变,压强减小,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可知,D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不可能将散失在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E正确.
[答案] BDE
选修3-4
5.(多选)(2017·株洲市模拟)如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2 s时的波形图,图乙为该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波速为2.5 m/s
B .这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C .质点A 在0.2 s 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20 cm
D .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被的频率为2.5 Hz
E .若该波遇到一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障碍物的尺寸一定比40 cm 小很多
[解析] 由图象知:T =0.4 s ,λ=0.4 m ,则波速为v =λT =0.40.4
m/s =1 m/s ,故A 错误;由图乙知:t =0.2 s 时刻质点A 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该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故B 正确;t =0.2 s =T 2
,运动的路程为2A ,则质点A 在0.2 s 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20 cm ,故C 正确;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需要频率相同,则所遇到的波
的频率f =1T
=2.5 Hz 时才能产生的稳定干涉,故D 正确;若该波遇到一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障碍物的尺寸一定与40 cm 差不多或比40 cm 小,故E 错误.
[答案] BCD
6.如下图所示,图甲为t =1 s 时某横波的波形图象,图乙为该波传播方向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距该质点Δx =0.5 m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可能是( )
[解析] 解法一:若波沿+x 方向传播,则t =0时的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则质点P 的振动图象为题中乙图所示.距P 点0.5 m 的质点的位移y >0,且向下运动,或y <0,且向上运动;若波沿-x 方向传播,则t =0时的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则质点Q 的振动图象为题中乙图所示.距Q 点0.5 m 的质点的位移y <0,且向上运动,或y >0,且向下运动.所以选项A 正确.
=2 m ,根据振动图象可得周期T =2 s .两质点之间根据振动和波动之间的关系,则另一质点相对该质点的振动延迟14
T ,如图丙所示,或者提前1
4
T ,如图丁所示.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A.
[答案] A
7.(多选)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按图中实线位置放置,直径与BD 重合.一束激光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从圆弧面垂直BD 射到圆心O 点上.使玻璃砖绕O 点逆时针缓慢地转过角度θ(0°<θ<90°),观察到折射光斑和反射光斑在弧形屏上移动.在玻璃砖转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折射光斑在弧形屏上沿C →F →
B 方向移动
B .折射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
C .折射角一定大于反射角
D .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θ
E .当玻璃砖转至θ=45°时,恰好看不到折射光线.则此玻璃砖的折射率n = 2
[解析] 画出光路图易知,折射光斑在弧形屏上沿C →D 方向移动,选项A 错误;随着入射角增大,反射光增强,而折射光减弱,故折射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选项B 正确;根据0°<θ<90°及折射定律可知,在玻璃砖转动过程中,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折射角一定大于反射角,选项C 正确;根据反射定律和几何知识知,玻璃砖转过θ角,则反射光线转过2θ角,选项D 错误;当玻璃砖转至θ=45°时,恰好看不到折
射光线,恰好发生了全反射,则临界角C =45°,由临界角公式sin C =1n
,解得折射率n =2,选项E 正确.
[答案] BCE
8.(多选)光纤是现代通讯普遍使用的信息传递媒介,现有一根圆柱形光纤,光信号从光纤一端的中心进入,并且沿任意方向进入的光信号都能传递到另一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B.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
C.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D.光纤材料的折射率可能为1.2
E.光纤材料的折射率可能为 2
[解析] 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A、B错误,C正确;设光的入射角为i,折
射角为r,根据折射定律得sin i
sin r
=n,当入射角i趋于90°时,折射角r最大,此时光在内
侧面的入射角最小,只要能保证此时光在侧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即能保证所有入射光都能发
n=2,只要折射率大于或等于2就能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