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 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就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与押韵得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得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得限制。
最本质得特点就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得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得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得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得一种注释。
笺得本义就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就是“离章辨句”得意思。
其特点就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与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得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得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得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得思想,就是儒家学派得经典著作之一、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就是北宋时代官修得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
《广韵》就是中国现存得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就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得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就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与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得标准语。
《尔雅》得意思就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10、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得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就是带有地方色彩得音乐,也称“国风”,就是诗经得精华。
“雅"就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得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就是宗庙祭祀得乐歌。
《诗经》得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得创作倾向。
2。
运用赋比兴得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与铺叙。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
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文选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蜗补天》《螟蜥》《巫山、巫峡》《岳阳楼记》其他的篇目略做了解重点: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文选重点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塞之战》《晏婴论季世》《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孙膑》《韩信破赵之战》《张骞传》《华佗传》古代汉语常识重点:词类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的词序: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副词;代词;介词;语气词和词头词尾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第二单元文选重点篇目:《谏逐客书》《论贵粟蔬》《报任安书》《出师表》《答李翊书》《封建论》《神灭论》《原臣》第三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代的历法,古汉语常用工具书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下册第四单元文选重点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逍遥游》《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书的注解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第五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二、模拟试题《古代汉语》(一)(50分)一、单项选择(10分,每小题1分)①下列各组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鱼、末B.牧、逐C.江、莫D.上、须②“汤”的本意是()A.专指温泉B.煮东西的汁液C.热水D.中药的剂型③“报”的本意是()A.告诉B.报恩C报仇 D.判决罪人④下列个组字,共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凭懑B.蚤早C.娶圣D.酷沽⑤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响:回声一声音B.色:脸色一颜色C.狱:案件一监狱D坟:土堆一坟墓⑥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A.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D.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⑦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为使动用法的是()A.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B.晋侯饮赵盾酒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D.范增数目项王⑧下列句中的“而”字表示顺接关系的意思的是(A.水浅而舟大也B.子产而死,谁其嗣之?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古代汉语第二册 复习资料讲解学习
一、指出古今异体通假(一)通假字1、已,通“矣”。
语气词。
斯不善已。
2、伯,通佰,百倍。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3、辯-辨:分別。
“此小大之辯也。
”4、有-又:又。
“旬有五日而后反。
”5、辯-變:變化。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
”6、培-憑:憑藉。
“而後乃今培風。
”7、瓠-廓:很大的樣子。
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
8、呺-枵:大而中空。
非不呺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之。
9、龜-皸:手足凍裂。
宋人有善為不龜首之藥者。
10、嚮-響:響聲。
今簡化作“响”。
“砉然嚮然。
”11、蓋-盍,疑問代詞。
“技蓋至此乎?”12、郤-隙:空隙。
“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13、擿-擲:投擲。
“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14、辯-辨:分辨。
“不辨牛馬。
”15、邪,通“耶”,語氣詞。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16、阨通隘,狭窄。
夫處窮閭阨巷。
17、輮-煣:火熨木使曲。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18、有-又:副詞。
再。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19、槁-藃:收縮。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20、靖-靜:安心。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21、介-丐:給予。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22、生-性:先天條件。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3、象-像:按照。
“榮辱之來象其德。
”24、柱-祝:斷。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25、蟺-鱔:鱔魚。
“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
”26、疇-儔:同類。
“草木疇生,禽獸群居,物各從其類也。
”(二)古今字1、兹,今作滋。
更。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2、見,今作现,表現出。
其不欲見賢邪!3、冥,后作溟。
大海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4、志-誌:記載。
“《齊諧》者,志怪者也。
”5、反-返:返回。
“適莽蒼者,三飡而返。
”6、知-智:智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7、閒-間:間隙。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8、匱-櫃:柜子。
今簡化為“柜”。
“将為胠篋、探嚢、發匱之盜”9、知-智:智慧。
“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资料2021级秘书学期末复习材料古代汉语学习资料一、《墨子-非攻》1、文章重点今有一人,入人园圃,�`其桃李,�\���t非之,上�檎�者得�t�P之。
此何也?以��人自利也。
今,假�O�B�~“假如”。
非,非难、责备。
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此何也?判�嗑涑R�活用法:解��原因。
�@�e是它的�g文形式。
至攘人犬豕�a豚者,其不�x又甚入人�@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攘,�`取。
其不�x又甚(于)入人�@圃。
甚,超�^、�龠^v.。
愈,更加,程度加深。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诰牵�取人�R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sh?)�a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通?滋?,更。
益,?溢?古今字。
厚:这里当?重?讲。
�冢�牢亏:使动用法,使……亏。
苟:假如至杀不辜人也,�L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辜,罪。
�L,同��、拖。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资料第1��(共38��)2021级秘书学期末复习材料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亩��u之,�B�~?而?�B接�����釉~。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若以此�f往,若,假�O�B�~;往,此��是推��下去,��是��?去?引申的用法。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Υ恕�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後世。
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後世哉?情, �\、实在。
肯定�Z�飧痹~。
情、�\,音近通用。
情不知,确实不知道。
故,�B�~,因此。
其言,指攻��之言��。
以,�B�~。
夫奚�f,究竟怎麽解��。
奚,疑��代�~作�钫Z。
《古代汉语Ⅱ》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古代汉语Ⅱ》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一、是非判断1.“其”为第三人称代词,可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定语。
()2.“故中御而从齐侯”的“从”译作“跟随”。
()3.“鱼,我所欲也”中的“所”字结构是“所欲”。
()4.“从左右,皆肘之”的“肘”译作“用肘碰撞”。
()5.“而”可表顺接,也可表逆接。
“任重而.道远”的“而”是表示逆接。
()6.“蛇出於其下”的介词“於”译作“从”。
()7.“许子以釜甑爨”中,“以”的介词宾语是“釜甑”。
()8.“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的“以”用如“而”。
()9.“有智有愚”的“有”充当主语,译作“有人”。
()10.“奉觞加璧以进”中的“奉”意思是“献”。
()11. “粟者,民之所种”的谓语是“民之所种”。
()12.“民之所种”的“所”丧失了称代性。
()13.“台”、“卬”属对称代词。
()14. “其”无论做主语还是做定语,皆暗含一个结构助词“之”。
()15.“王不听,於是国莫敢出言”中的“莫”是否定副词。
()16.“杀之,置诸畚”的“诸”译作“之”。
()17.“夺其所憎”中“夺”的宾语是“其”。
()18.“邴夏御齐侯”的“御”是“为动词”,译作“替……驾车”。
()19.“郑周父御佐车”与“邴夏御齐侯”结构相同,皆属为动用法。
()20.“辞多类似而.非”的“而”表顺接关系。
()21.“左右以君贱之”中“以”的介词宾语是“君”。
()22.“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的“集”可译作“成功”。
()23.“押韵”的“韵”包含韵头、韵腹和韵尾。
()24. 近代黄侃将上古声纽的数量定为二十个。
()2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的“之”的功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6.“今或闻(扶苏)无罪,二世杀之”的“或”充任全句主语。
()27.“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的前置宾语为“寡人”。
()28.“昭王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的“其”为语气副词,译作“还是”。
()29.“岂不榖是为”的介词宾语是“不榖”。
古 代 汉 语 复 习 提 纲二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二第二单元文选知识要点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使人属孟尝君。
2、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
3、以何市而反?4、券徧合,起。
5、孟尝君不说。
6、无纤介之祸。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
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1、贫乏不能自存。
2、食以草具。
3、比门下之客。
4、揭其剑,过其友。
5、冯公有亲乎?6、给其事用。
7、约车治装。
8、以何市而反?9、趋而之薛。
10、悉来合券。
11、矫命以责赐诸民。
12、孟尝君就国于薛。
13、孟尝君顾谓冯谖14、千金,重币也。
15、被于宗庙之祟。
16、三窟已就。
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此谁也?②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③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④千金,重币也。
⑤百乘,显使也。
⑥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2、双宾语句①为之驾。
②给其食用。
3、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①客何好?②客何能?③以何市而反?4、被动句文倦于事,愦于忧。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①冯谖客孟尝君。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③食之,比门下之客。
④孟尝君客我。
⑤孟尝君怪之。
⑥先生不羞。
⑦孟尝君怪其疾也。
⑧衣冠而见之。
⑨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鲁仲连义不帝秦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争之急,辨之疾。
2、诸侯辟舍。
3、纳筦键。
4、假涂于邹。
5、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6、主人必将倍殡柩。
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
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1、间入邯郸。
2、因平原君谓赵王曰3、鲁仲连适游赵。
4、会秦围赵。
5、诸侯莫朝。
6、卒为天下笑。
7、鬼侯有子而好。
8、纣以为恶。
9、齐闵王将之鲁。
10、执策而从。
11、摄衽抱几。
12、引而去。
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
古代汉语第二册 复习资料
一、指出古今异体通假(一)通假字1、已,通“矣”。
语气词。
斯不善已。
2、伯,通佰,百倍。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3、辯-辨:分別。
“此小大之辯也。
”4、有-又:又。
“旬有五日而后反。
”5、辯-變:變化。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
”6、培-憑:憑藉。
“而後乃今培風。
”7、瓠-廓:很大的樣子。
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
8、呺-枵:大而中空。
非不呺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之。
9、龜-皸:手足凍裂。
宋人有善為不龜首之藥者。
10、嚮-響:響聲。
今簡化作“响”。
“砉然嚮然。
”11、蓋-盍,疑問代詞。
“技蓋至此乎?”12、郤-隙:空隙。
“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13、擿-擲:投擲。
“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14、辯-辨:分辨。
“不辨牛馬。
”15、邪,通“耶”,語氣詞。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16、阨通隘,狭窄。
夫處窮閭阨巷。
17、輮-煣:火熨木使曲。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18、有-又:副詞。
再。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19、槁-藃:收縮。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20、靖-靜:安心。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21、介-丐:給予。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22、生-性:先天條件。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3、象-像:按照。
“榮辱之來象其德。
”24、柱-祝:斷。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25、蟺-鱔:鱔魚。
“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
”26、疇-儔:同類。
“草木疇生,禽獸群居,物各從其類也。
”(二)古今字1、兹,今作滋。
更。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2、見,今作现,表現出。
其不欲見賢邪!3、冥,后作溟。
大海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4、志-誌:記載。
“《齊諧》者,志怪者也。
”5、反-返:返回。
“適莽蒼者,三飡而返。
”6、知-智:智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7、閒-間:間隙。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8、匱-櫃:柜子。
今簡化為“柜”。
“将為胠篋、探嚢、發匱之盜”9、知-智:智慧。
“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二.doc
2、食以草具。
3、比门下之客。
4、揭其剑,过其友。
5、冯公有亲乎?
6、给其事用。
7、约车治装。
8、以何市而反?
9、趋而之薛。
10、悉来合券。
11、矫命以责赐诸民。
12、孟尝君就国于薛。
13、孟尝君顾谓朽谖
14、千金,重币也。
15、被于宗油之祟。
16、三窟己就。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8是商贾之人也。
2、被动句
1卒为天下笑。
2将为戮乎?
3、双宾语句 为之民。
4、主谓倒置句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5、特殊句
鲁仲连辞让者三。
6、宾语前置句
1梁客辛垣衍安在?
2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3易为与人俱称帝王
4子将何以待吾君?
5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
1冯谖客孟尝君。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3食之,比门下之客。
4孟尝君客我。
5孟尝君怪之。
6先生不羞。
7孟尝君怪其疾也。
8衣冠而见之。
9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鲁仲连义不帝秦
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 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
1、争之急,辨之疾。
2、诸侯辟舍。
12、引而去。
三、语法
(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
2(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 非有求于平原君者。
3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古代汉语第二册要点整理
古代汉语第二册要点整理
第一章词语
一、菜米
1、菜:指种植的农作物,指作为蔬菜的植物:牛肉大葱,西红柿罗卜,包菜。
2、米:指稻米,是一种粮食作物,以稻谷为食用。
二、羊马牛犊
1、羊:指山羊,是一种哺乳动物,具有良好的毛质,常用于制作服饰和毛皮等。
2、马:指马类,是一种哺乳动物,常用于骑乘和运输。
3、牛:指家畜牛,是一种哺乳动物,常用于肉类和牛奶等。
4、犊:指幼畜,是犊牛的幼体,以吃草、奶等为特征。
第二章字
一、尖韵
1、尖韵:是指声调高抑低的一种韵母,有四种尖韵,分别为:上声(ēi)、去声(ǖ)、入声(ou)和入声(i)。
二、类音
1、类音:指由单韵尾组成,共有13个字,即
b,p,m,f,d,t,n,l,g,k,h,zh,ch 和 sh。
二、双韵
1、双韵:是指由两个音节组成,共有十五个字,分别为:
ang,eng,ing,ong,uang,ueng,ong,ua,uo,ie,ve,er,an,en,in。
第三章句子
一、从句
1、从句:指句子中起修饰语的从属语句,有主句和从句之分,主句由主语、宾语、谓语、补语等组成,从句可以充当它们的取代物。
二、并列句
1、并列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句子,有逗号、分号、连词等做连接符。
古代汉语第二册考纲重点
古代汉语第二册第六章墨子导读墨子门徒多来自社会下层。
严密的政治团体,纪律严明。
吃苦耐劳,勤于实验,作战勇敢,平时生产。
墨家代表小私有者利益。
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反对亲疏贵贱之别。
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献身精神。
非攻、非乐、节用、节葬,反对享乐。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政治上“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尚贤、尚同;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均不合时宜。
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
《墨子》原本71篇,传至今的53篇。
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
不仅涉及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内容,还包含有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老子导读《道德经》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无神论。
核心是“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构成万物的基础,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并非人的意志的反映。
反映道家思想的最著名对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导读《庄子》共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文章想象力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李白诗涉及《庄子》的有24篇。
《庄子》第一篇。
逍遥游,即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
庄子不满于现实羁绊而提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
《不龟手之药》解题:智慧境界的差异。
同《齐物论》观点,万物无大小好坏之别,人的智慧大,见地高,小事物也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反之,再高明东西也发挥不了作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逍遥游,庄子主旨;秋水,庄子文才;胠箧,愤青意识韩非子导读与李斯同师荀子。
口吃,不善言谈。
韩国日衰,多次进谏,不受重用,遂发愤著述以求闻达,《韩非子》10多万字,战国法家思想“刑名之学”集大成者。
西汉刘向校书时增《初见秦》《有度》等篇目,定为55篇。
思想成就超过所有法家人物,总结商鞅、申不害等人思想,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古代汉语(二)复习纲要
古代汉语(二)学习纲要
一、词义部分
(1)熟悉教材所选的先秦诸子散文如《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中篇章。
(2)熟悉《诗经》中的《关雎》、《卷耳》、《桃夭》、《静女》、《相鼠》、《氓》、《黍离》、《伐檀》《蒹葭》、《七月》等篇章的词义
二、语法
掌握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表示法、判断句、介词、连词、语气词的用法,能分清实词和虚词,能正确地指出虚词的具体词类。
三、通论部分
(1)掌握基本的名词概念:
双声、叠韵、连绵词、韵母、韵、传统音韵学的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七音(五音+半舌音和半齿音)及其具体所指的字母;了解古音通假、
(2)了解古书注解的体例,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毛传、郑笺、疏(正义)直音、反切、如字、衍文、脱文、
(3)了解近体诗的格律,掌握基本概念:
近体诗、平仄、犯孤平、三平调、出句、对句、黏、拗、合掌、流水对、借队(4)熟悉平仄的划分
四、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标点古文或翻译文言句段
五、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考辩词义(有提示,但需要整体考虑,细细推理)。
古代汉语第二册复习资料
第十节古代汉语词类活用1 、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
如“从左右,皆肘之” 。
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
2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3 、动词的活用: ( 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
如:“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意为“使•…」惊” 。
(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就可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中的“从”只能是“使……跟从” 。
4 、形容词的活用:( 1 )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
如:“益烈山泽而焚之。
”“烈”形容大火,这里是“放大火烧” 。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 “使……饱” 。
(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 或“把宾语看作什么” 的意思。
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句中的“甘” “美”“安”“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华美” “认为……安逸” “认为……快乐” 。
5 、名词的活用:( 1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 2 )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腊”原义为“干肉” ,动词。
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
古代汉语2复习资料
一、名解诗律:是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格律的简称。
格律仄、对仗。
《诗韵》:它是唐宋以来形成的专门为科举考试时写格律诗而编写的一本宫修韵书。
是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一共106韵。
每首格律诗都必须在同一平声韵中选韵脚字。
邻韵:按照诗韵的排列次序,读音相近、序号相邻的韵。
借韵(衬韵、孤雁入群):五言诗首句,也有偶尔用邻韵的,但首句用邻韵,叫做借韵。
出韵(转韵、错韵、失韵、犯韵):一首诗中的韵脚不是同一韵中的字叫出韵。
重韵:词体术语。
即韵脚用同一字相协,或重复用同一字协韵,是词体中一种特殊而少见的体式。
重韵,重做重复意,是指一首诗中,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
是近体诗中的忌讳。
三平调:诗句中如果最后三个字全都是平声字,就叫做三平调。
粘对:对,是同一联中,对句和出句的平仄来说的,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要跟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对。
即平对仄,仄对平。
黏,是就相邻两联中,下联出句和上联对句的平仄来说的,下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要跟上联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一致。
即平黏平,仄黏平。
失粘:不合乎“黏”的规则。
失对:不合乎“对”的规则。
拗救:格律诗中,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律叫做拗。
一个句子拗了,诗人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的位置上加以补救叫做救。
合称为拗救。
犯孤平:格律诗的一个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做犯孤平。
有些情况(如处于一句之中的四、五、六字的位置上)是两个仄声字之间夹一平声字,前人也称为犯孤平对仗:由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相关联的句子构成的句式。
工对:出句和对句相同位置上的字,其词性、结果相同。
如果是名词,其意类相同,叫做工对。
宽对:一联中,词性、结构对仗不工整,叫做宽对。
正对:上下两句意义相近的对仗叫做正对。
反对:上下两句意义相反或提问题的角度相反的对仗叫做反对。
借对(假对):利用某个词的同音关系或一词多义关系构成的对仗。
分为借音和借义。
流水对:出句和对句字面上的对仗,意思前后相承,不能颠倒,势如流水,叫做流水对。
古代汉语2复习纲要.doc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
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
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
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3。
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 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古代汉语2复习指导
古代汉语2复习指导《古代汉语2》复习指导考试说明:1、本次考试内容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下)为主,以与之配套的《古代汉语学习辅导》为复习纲要。
考试题型有:填空题、翻译句子、选择题、分析近体诗的平仄,说明有无拗救与违反格律的地方、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2、复习重点如下:1)、选文重点篇目:毛遂自荐、韩信拜将、谏逐客书、论积贮疏、出师表、答李翊书、段太尉逸事状、贾谊论、黄冈竹楼记、赤壁赋等2)诗词重点篇目:渭川田家、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友人、春望、晚晴、黄鹤楼、无题、鹿柴3)通论重点:成分省略、副词、连词、语气词、古书的注解、古文的标点、诗律复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语气助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
2、我国古书注解体例总括起来主要有()、()和()。
3、“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的,但有时也用来注明()字。
4、按照姚鼐文体的分类,《答司马谏议书》属于()类。
5、被动句是指()和()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式。
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固”在句中的意义是(),现代意义是()。
7、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
他把文体分为四类,即()、()、()、()。
8、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和()。
9、平仄律的基本要求是:一句之中平仄();同一联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称为();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平仄相同,称为()。
1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的下两句是(),()。
作者是(),诗句出自《》。
11、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2、律诗不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是(),由()组成。
每联两句,上一句叫做(),下一句叫做()。
1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它的作者是()。
14、古代汉语副词大致可以分为:()、()、()、()、()、()。
六类。
15、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主要作者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3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無輕唇音(錢大昕)古無舌上音(錢大昕)喻三歸匣、喻四歸定(曾運乾)宋人十六字母表上古声母表课文背诵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答李翊书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
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
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
君子则不然。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吾诚乐而悲之。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
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
愈白。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斜阳一作:光)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馀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