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感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八节感言(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腊八节感言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2016腊八节感言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腊八节感言
早上还在迷迷糊糊的时候,听见广播里说腊八腊八。
起来后也没翻翻黄历是不是真的,趁着洗脸刷牙的档儿,把八宝粥的米和雪蛤先泡上了。
今天刚巧又特别忙,晚上八点才从公司出来,米和雪蛤都泡得相当之充分。
呵呵,头一次买雪蛤,品质还不错,统共才两个大拇指甲盖大小的碎粒(因为是自己吃,买碎的会相对比较便宜),泡出来竟有一小碗;而且因为是碎粒,没有什么杂质。
淘过一遍就全部倒进电饭锅开煮。
上网看看股票、翻翻博客,搜一下终于回归的PB3 S9,粥也差不多熬好了。
加入椰汁来一碗甜的,再夹点梅菜笋丝来一碗咸的。
不知是不是自我感觉不错,竟然两种味道各有千秋,呵呵,美滋滋的。
附腊八的由来:
有关腊八节的起源,在我国各地有许多版本。
一说腊八节其实传自印度。
据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饥饿难忍,加上酷热难熬,便昏倒在地。
这时,一位牧女用自己的午饭救了他,这午饭是用黏米糯米混合在一起,里面还加上了一些野果。
后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
史传这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
为了纪念这件事情,每年的腊月初八,佛教徒都要以米加果物煮粥敬佛,这种粥就是腊八粥。
还有一说是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
据说当年朱元璋小的时候给地主放
牛,经常挨饿。
有一年腊月初八,又冷又饿的朱元璋捉老鼠充饥,却从老鼠洞里刨出了一些红豆、花生、大米和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于是朱元璋把这些东西一起熬成了粥,竟然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以后,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粥命名为腊八粥。
不过,有关腊八节最权威的说法还是“腊祭说”。
据记载,腊八节最早源于我国古代的腊祭。
每当大获丰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诸神保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大典,来祭祀掌管风、雨、田、农的天地诸神和自己的祖先,以示感谢,并乞求来年风调雨顺。
又因为在农民的生活中,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冬藏之季比较空闲,所以,祭奠常于年底举行。
这种祭奠被称为“腊祭”。
腊祭结束后,人们就把新产的谷物合在一起煮粥,举行宴乡活动,大家一起享用。
后来腊祭就发展成了祭祀祖先的节日。
【2】腊八节感言
腊八了,三九隆冬,天气真的好冷。
天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每天清晨,窗棂上都会结满洁白的冰凌花。
不知道什么原因眼睛突然充血,红得好像得了红眼病。
没办法,连续两天跑医院,真想在家休息,但是公司最近很忙,不能休假,好郁闷。
正是腊八的到来,心情有了一些舒畅。
腊八这天,天津有煮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
大米、秫米、黏米、红豆、黑米、大枣、桂圆、栗子、莲子等等,放在一起同煮,色泽浓厚,清香四溢,吃到嘴里香甜、软糯,抗寒健身。
天津大小庙宇在腊八这天都会舍粥,一大早各个庙宇就会聚集许多善男信女,在凛凛寒风中排队静静地等待。
人们不仅仅是为了免费得到那一小碗腊八粥,
人们期望籍此祈求神灵的佑护,向上苍祈求好运,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再说是泡腊八醋。
不知起源何时。
我从小就喜欢吃腊八醋。
一瓶米醋,放入剥去皮的大蒜,封好盖子,存放在阴凉处,经过二十余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辞岁饺子下锅,将泡好的醋倒到碗里作为沾料,甜、酸、辣,再取几瓣浸泡的腊八蒜,淡绿,清脆。
蒜与醋的结合,可谓完美。
夹起热腾腾的饺子,蘸一点腊八醋,倘再滴几滴香油,那叫一个美味。
儿时都是爷爷早早地买好紫皮蒜,买好天津静海独流的香醋,腊八这天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在桌前一瓣一瓣地剥去皮,洗好晾干,再一瓣一瓣放到玻璃瓶里。
我看着漂浮在醋瓶里的蒜瓣,摆着手指计算着时间,默默期盼春节的到来。
现在,泡腊八醋的任务落在我的身上,每次我都会留下是几瓣蒜,用竹篾穿到一起,放到水仙花盆里,每天换一次水,那蒜瓣很快会发芽,长出绿油油的蒜苗,小小厨房顿时春意盎然。
从这一天开始,春节拉开序幕,节日的气氛浓厚起来。
【3】腊八节感言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习俗
习俗一: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
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习俗二:吃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明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友好。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
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是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习俗三:腊八蒜
华北大部分地区的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称为“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
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包括外欠和外债收支算出来,计算盈亏,这就是“腊八算”。
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提醒备还钱。
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