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权利
张抗抗
一、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
66年初中毕业。
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在黑龙江省鹤立河农场劳动、工作8年。
72年开始发表作品。
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学习编剧专业。
79年毕业后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一级作家。
从事写作以来,已发表短、中、长篇小说、散文共计400余万字。
出版各类专集30余种。
曾多次获全国优秀小说奖、及各省市刊物奖。
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日、法、德、俄文并在海外发表出版。
88年被收入英国剑桥大学名人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
二、小说中心思想
整篇小说以文化大革命结束两年后,改革开放初期为时代背景,生动地刻画了舒贝,舒莫,李欣等青年人的形象。
小说通过前后舒贝的情感变化深刻地揭露了文化大革命对人性的压迫,对人格及精神品质的摧残;以舒莫对自己音乐梦想的追逐,李欣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热情地歌颂了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同时,文章中青年人对事物认知态度的改变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
小说传达了作者对怀着迷茫情思青年人的感慨,对追寻梦想的赞美,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三、内容简介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的第二个夏天,舒贝从乡村偏远的卫生社来到这座城市里看病,她头痛的毛病已有好长时间了。
看着城市的风景与川流不息,愉悦欢欣的人们,舒贝饱受时代压迫的心有几分欢快,又有几分拘谨与沉重,因为她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的阴影是否已远离他们而去,受临终父亲嘱咐的她依然十分迷茫。
无意之间,她听到了小提琴声,熟悉的乐曲使她忍不住走上前去,惊讶地发现提琴手居然是弟弟舒莫,舒贝在惊讶之余头痛复发,栽倒在地上……
姐弟俩的命运十分悲惨,母亲在十二年前被错划右派,不堪折磨而自杀,父亲也在两年前过世。
舒贝醒来后见弟弟坐在床边,拿出包中的信封,也就是父亲的遗书,递给了舒莫。
旨在提醒舒莫不忘往事,不忘爸爸经历的苦难,不忘爸爸临终遗言:做一个普通人,远离政治,不要学琴,不能有“爱”。
舒莫当时尚幼,不能理解父亲话语的真正意义,也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压抑,摒弃心中的“爱”。
后来,他解开了这个谜团,“四人帮”横行的岁月里,父亲留下了这样心痛欲绝的遗言。
如今时代变迁,处在新时期的舒莫对人生有着自己的理解。
面对病床上姐姐的质问,舒莫坦诚自己对小提琴有着深深的爱,舒莫正想回避姐姐的问题时,意外地发现李欣站在窗外,调皮地问道舒贝不爱李欣吗?舒贝看到李欣后沉默了……
舒贝与李欣初识是在父亲去世后不久,那时李欣因工伤住院,舒贝是医院的护士,负责看护李欣的任务,在李欣住院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尔后李欣常到舒贝家做客,经常地交往使三人的友谊日渐深厚,尤其是李欣与舒贝,更是产生了朦胧的情感。
但李欣所看的书籍与所写的文章,使舒贝始终持有一种敬畏感,《哲学通信》,《文学的幻想》,《打倒新贵》,《民主不许玷污》……一篇篇激烈言辞把李欣推上了风口浪尖,同时也拉大了俩人精神信仰与情感距离。
舒贝不禁回忆起往事,想到自己因家庭出身,政治面貌所经历的苦难。
这些往事牢固地束缚着她的思想,使她丧失了对爱的念想,对爱情的追求。
舒贝在得知李欣被松江大学录取后,断绝了心底对李欣的爱意。
舒莫见舒贝情绪低落,变着法子让她接受新鲜事物。
由于思想被禁锢得太深,加上舒贝又回忆起母亲,舒莫的言行并没有使姐姐开朗起来,姐弟俩对“爱”的问题争论。
就在这时,敲门声响起,舒莫借口有事离开一会儿。
敲门声再次响起,进来的是李欣。
这对相互倾慕的恋人历经生活的洗礼,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分歧。
舒贝心底里喜欢李欣,但因时代固有的观念而内心矛盾,李欣一直劝说着希望能够打开她的心结。
最终谈话以失败告终,舒贝的思想没能转变。
看着李欣的离去,舒贝失望地扑倒在床上。
舒莫回来劝姐姐勇敢追求爱,而舒贝骗舒莫说自己在公社有了朋友,而在弟弟的严厉询问下,舒贝承认自己说了谎,并坦言了心扉,自己是爱李欣的,但因李欣所学的哲学而让她敬而远之。
弟弟在这时也拿出自己的被音乐学院录取的通知书,用自己青春的热情与对理想追求的信念感化了舒贝,最终烧掉了父亲的遗书,帮助舒贝走出心灵的困境。
小说最终以喜剧告终,女主人公舒贝获得了李欣的爱情,更重要的是,她获得了爱千千万万事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