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五_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五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经典国学再现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我是小助手
益:好。

武进:持勇冒进。

并:合并。

易:轻易。

我是小翻译
兵力不是越多越好,只要不持勇冒进,能够同心协力,准确预料敌军情况,就能够取得胜利了。

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行动,并且轻敌的人,一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的。

考考你的智慧
1.词语解释。

益:武进:易:
2.翻译句子“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3.文章中提到的取胜的重要前提是( )
A.兵多
B.不冒进
C.并力料敌
弘扬传统文化
长勺之战
战争中,虽然同等条件下,人数较多的部队取胜的可能会更高一点,但是,人数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只有当一个部队目标一致,加上正确的指挥,才是这只部队的真正战斗力。

春秋初期,齐桓公即位不久,就不听主政大夫管仲的意见,执意发兵,企图一举征服鲁国。

鲁庄公一直注重整修内政,鲁国人们非常信服与他,得知齐国想要攻打鲁国,全国上下都起来支持鲁庄公,万众一心,坚决抵抗齐国的进攻。

谋士曹刿自告奋勇,跟随庄公出战迎敌。

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局势,选择了在长勺迎击齐军。

两军对垒,鲁庄公想要先发制人,被曹刿劝住了。

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攻击,但由于鲁军防御非常坚固,齐军久攻不下,齐军士兵倍感疲惫,士气非常低落。

这时的鲁军却防守稳固,斗志高昂。

曹刿见战场事态已有“彼竭我盈”的趋势,就建议庄公实施反击。

庄公接受了曹刿的建议,带领鲁军将士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终将齐军逐出鲁境。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我是小助手
助:帮助,辅助。

险厄:险要。

上将:主将。

我是小翻译
有利的地形,是用兵时的辅助条件。

预料敌军情况,研究地形的的险要程度,计算道路的远近,这是主将作战的原则。

懂得这些原则去指挥作战,就必然能够取得胜利,不懂得这些原则去指挥作战,必然会失败。

考考你的智慧
1.形近字组词。

险()料()助()
检()科()肋()
2.解释句子“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3.有利的地形,在作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作为一个主将,应该懂得哪些作战原则?
弘扬传统文化
高邑之战
战争中,利用有利的地势,往往能够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梁太祖命大将王景仁率领四万军队讨伐赵王熔,赵王熔向晋王求救,于是晋王亲自前去救援,和梁军在野河对峙,晋王在北岸安营扎
寨。

当时晋军人数少,梁军人数多,晋军将领周德威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提出晋军擅长骑兵,合适在平原开阔的地方打仗,因此下令退兵鄗邑,部署了作战的准备。

然后,周德威派出三百骑兵到梁营挑战,王景仁被激怒了,率领全部梁军追击而出,周德威假装不敌,边战边退,成功地将梁军引至鄗邑的南面。

梁军远道而来,没有准备足够的粮草,正是人饥马疲,再加上他们并不擅长骑马打仗,在平原地区发挥不出军队的威力,因此,被晋军一举打败。

参考答案
(一)
1.好持勇冒进轻易
2.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行动,并且轻敌的人,一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的。

3.C.
(二)
1.危险检查料想科学帮助肋骨
2.有利的地形,是用兵时的辅助条件。

3.辅助作用。

4.预料敌情,研究地势险恶,计算道路远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