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第6讲 电解质溶液课件 新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溶液的pH时应注意的三问题 (1)外界条件是否为室温。 (2)溶液中的(H+)和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不同。 (3)是否为强酸、强碱的溶液。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源自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cCHc3CCOHO3CHOO·c-O H-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精讲精析】 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后,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n(H+)、 n(CH3COO-)增大,A项错误;根据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 cCcHC3CHO3COO-O·cHH +=cCcHC3HC3OCOOHO-·c·KOWH-,则cCHc3CCOHO3CHOO·c-O H-=KKWa , 由于温度不变,Ka、KW均不变,因此cCHc3CCOHO3CHOO·c-O H-不变,B项正确; 醋酸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n(H+)增大,但c(H+)减小,C项错误;再加入 10 mL pH=11的NaOH溶液,反应后得到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 液,溶液显酸性,pH<7,D项错误。
【破题技巧】 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以下两点: (1)明确HCO3-的水解大于HCO3-的电离程度,CO23-的第一步水解远远大于
第二步水解。 (2)灵活应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精讲精析】 A项,HCO-3 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c(H2CO3)>c(CO23-),不 正确;B项,Na2CO3溶液中的自由H+、化合态H+和OH-都来自水的电离,根 据水的物料守恒可知,c(OH-)=c(H+)+c(HCO-3 )+2c(H2CO3),故B不正确;C 项,反应后生成浓度比为1∶1的Na2CO3和NaHCO3溶液,此溶液中CO23-水解程 度大于HCO-3 的电离程度,故应该是c(HCO-3 )>c(CO23-),故不正确。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Cr2O27-和CrO24-的浓度相同
b.2v(Cr2O27-)=v(CrO24-)
c.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中,还原1 mol Cr2O27-离子,需要______mol的FeSO4·7H2O。
(4)第③步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答案】 B
1.下列关于室温下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pH同体积的氨水和NaOH溶液,能分别与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恰
好完全中和 B.加水稀释0.10 mol·L-1的氨水,溶液中n(OH-)减小 C.若温度不变,在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氨水的电离度和电离平
衡常数均变小 D.氨水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满足:c(OH-)=c(H+)+c(NH4+)
【答案】 D
3.(2011·广东高考)对于0.1 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溶液pH降低
B.c(Na+)=2c(SO23-)+c(HSO- 3 )+c(H2SO3)
C.c(Na+)+c(H+)=2c(SO23-)+2c(HSO- 3 )+c(OH-)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23-)与c(Na+)均增大
1.理论依据
(1)电离理论
发生电离的微粒的浓度大于电离生成微粒的浓度,如H2CO3溶液中:
c(H2CO3)>c(HCO- 3
23-)(多元弱酸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电离)。
(2)水解理论
发生水解的微粒的浓度大于水解生成微粒的浓度,如Na2CO3溶液中:
c(CO23-)>c(HCO- 3
2CO3)(多元弱酸酸根离子的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2c(SO23-)+c(HSO3-)+c(OH-),C项错误;加入NaOH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c(SO23-)、c(Na+)均增大,D项正确。
【答案】 D
1.溶度积
溶解平衡:AmBn(s)
mAn+(aq)+nBm-(aq)
表达式:Ksp=[c(An+)]m·[c(Bm-)]n 2.应用
Qc>Ksp:溶液过饱和,生成沉淀 Qc=Ksp:溶液饱和,沉淀溶解平衡 Qc<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生成 ①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
Cr(OH)3(s)
Cr3+(aq)+3OH-(aq)
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c(Cr3+)·c3(OH-)=10-32,要使
c(Cr3+)降至10-5mol/L,溶液的pH应调至________。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72022/1/17
2.等浓度、等pH的强酸、弱酸的性质比较
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最典型的两种方法 (1)取其钠盐(NaA)溶于水,测其pH,若pH>7,则说明HA为弱 酸。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如:0.01 mol/L)测其pH。 若pH>2,则说明HA为弱酸。
(2011·山东高考)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 对于Na2SO3溶液,Na2SO3===2Na++SO23-、SO23-+H2
HSO- 3 +OH-、HSO3-+H2
H2SO3+OH-。升温能促进SO23-的水解,
c(OH-)增大,溶液pH增大,A项错误;溶液中物料守恒式为c(Na+)=2c(SO
2- 3
)
+2c(HSO- 3 )+2c(H2SO3),B项错误;溶液中电荷守恒式为c(Na+)+c(H+)=
(3)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是指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电荷总浓度等
于所有阴离子的电荷总浓度。
如NaHCO3溶液中: c(Na+)+c(H+)=c(HCO- 3 )+2c(CO23-)+c(OH-)。
(4)物料守恒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变化前后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如0.1 mol·L-1 NaHCO3溶液中: c(Na+)=c(HCO- 3 )+c(CO23-)+c(H2CO3)=0.1 mol·L-1。 (5)质子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水解等过程的发生,往往存在质子(H+)的转 移,但转移过程中质子数量保持不变,称为质子守恒。如在NaHS溶液中,存在 NaHS的电离和水解,H2O的电离,其质子转移情况可作如下分析:
【解析】 pH相同且体积相同的强碱与弱碱,弱碱的总物质的量远大于 强碱,故弱碱消耗的酸也比强碱多,A项错;稀释促进氨水电离,故n(OH-) 增大,B项错;因温度不变,故电离平衡常数不变,C项错;由电荷守恒原理 知D项对。
【答案】 D
1.同性溶液的混合(累积法) (1)实质:同种离子存在量的积累。 (2)一般算式 ①若为酸的溶液混合,则c(H+)混=cH+1VV11+ +cV2H+2V2 ②若为碱的溶液混合,则 c(OH-)混=cOH-1VV11++cV2OH-2V2,再根据KW计算c(H+),最后计算出pH。
【精讲精析】 100 ℃时,KW=1×10-12,此时pH=2的盐酸其浓度为 1×10-2 mol/L;但pH=12的NaOH溶液其浓度为1 mol/L,所以当二者等体 积混合时NaOH过量,溶液显碱性,故A项错误;在滴有酞酚溶液的氨水中, 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显弱碱性,B项错误;pH=8.0的 溶液为碱性溶液;1.0×10-8mol/L的盐酸其pH不可能等于8,只能接近7, C项错误;设NaOH溶液的pH=b,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1×10- 3L×10-1mol/L=100×10-3L×10b-14mol/L,解得b=11,D项正确; NaHCO3水解程度小于Na2CO3,水电离程度前者小,电离出的H+数少,E 正确;pH=4.5中c1(H+)=10-4.5mol/L,pH=6.5中c2(H+)=10-6.5 mol/L, 故c1(H+)∶c2(H+)=102=100,F正确。
第6讲 电解质溶液
1.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升高温度,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 程)。 (2)浓度:减小溶液的浓度,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减小溶液的浓度,使离 子结合成分子的机会减少,电离程度加大)。 (3)外加试剂: ①弱酸溶液中加强酸或弱碱溶液中加强碱,均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弱 酸溶液中加强碱或弱碱溶液中加强酸,均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 ②向弱酸或弱碱溶液中加入能够与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的 物质时,可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根据质子守恒有c(H2S)+c(H3O+)=c(S2-)+c(OH-),即c(H2S)+c(H+)=c(S2-)+ c(OH-)。
(2011·江苏高考改编)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 系正确的是( )
A.在0.1 mol·L-1 NaHCO3溶液中:c(Na+)>c(HCO- 3 )>c(CO23-)>c(H2CO3) B.在0.1 mol·L-1 Na2CO3溶液中:c(OH-)+c(H+)=c(HCO- 3 )+2c(H2CO3) C.向0.2 mol·L-1 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 NaOH溶液: c(CO23-)>c(HCO- 3 )>c(OH-)>c(H+) 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c(Na+)=0.1 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
【答案】 DEF
2.(2011·福建高考)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 pH=(a+1)的措施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解析】 pH由a变成a+1,表明溶液酸性减弱;将溶液稀释10倍,若电 离平衡不移动,则溶液pH由a变成a+1,但由于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故A 项错误;向弱酸溶液中加入浓度较大的强酸,溶液酸性增强,C项错误;提 高溶液的温度会促进醋酸电离,酸性增强,D项错误;加入醋酸钠固体,可 抑制醋酸的电离,使溶液pH增大,B项正确。 【答案】 B
②由溶液中离子浓度判断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方向
③沉淀转化的原因及实验现象
3.沉淀的形成、溶解与转化 (1)欲沉淀某种离子时,应尽量选择让该离子形成的沉淀溶解度足 够小的试剂,同时尽量增大与该离子形成沉淀的离子浓度,以使该 离子沉淀更完全。 (2)沉淀可由一些合适的试剂,如酸、盐等溶解。 (3)沉淀的转化规律从溶解度小的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

苦战一百天 决胜在高考
(组合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100 ℃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 性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 的pH<7 C.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的pH=8.0 D.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 NaOH溶液的pH=11 E.均为100 mL 0.1 mol/L的NaHCO3溶液和0.1 mol/L 的Na2CO3溶液中水 电离出的H+个数前者小 F.25 ℃时,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