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A卷)单元测试 岳麓版选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传统科技的晚霞和近代科学的曙光”,这里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B.官方编撰的大型图书成就
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出现 D.古代小说的蓬勃发展
答案:A 通过材料可知“晚霞”应是对科技的总结,如出现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图书的编纂、民主思想的出现、小说的发展都非科技领域的成就。
2.《本草纲目》之所以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是因为
①流传到海外成为世界医学宝典之一
②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成就突出
③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④内容丰富,纠正了很多前人的错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本草纲目》之所以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是因为其自身的价值和地位,与政府的重视程度无关,而且其编写与政府没有关系。
故排除有③的选项,答案为D 项。
3.观察下列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农政全书》书影利玛窦与徐光启画像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答案:A 徐光启通过与利玛窦的交往,把西方先进的水利方法和工具等翻译并收入到《农政全书》中,为中国的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成为“引进西学第一人”,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4.下列关于牛顿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被誉为“近代科学开创者”
B.牛顿的三大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学和对光的分析
C.牛顿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和技术的理论基础D.牛顿的热学和力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答案:D 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不可能引发在19世纪70年代才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5.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微积分的发明
C.伽利略开创了近代试验科学 D.开普勒发现了三大定律
答案:A
6.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的一块墓碑上写着:“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他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
”其中的“他”是指
A.巴罗 B.笛卡儿 C.牛顿 D.伽利略
答案:C 题干中的这段话充分体现了“他”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而选项中四个人物能够体现这种作用的只有牛顿。
7.小明在学习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课后,概括了詹天佑身上所折射的人文精
神,其中有一项不正确的是
A.爱国主义精神 B.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C.深明大义、嫉恶如仇的精神 D.深入实践、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答案:C 詹天佑为维护中国路权所作的努力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在修建京张铁路时,反复实地测绘,最终设计出“人”字形路线,体现了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深入实践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8.1905~1909年,詹天佑成功地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
这说明
A.中国铁路建筑技术领先于世界 B.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C.收回利权运动已经取得成功 D.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有所发展
答案:D 京张铁路的修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科技有了一定发展,其他说法表述错误。
9.“他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
”李四光所创立的这一新兴学科不仅是对科学的杰出贡献,而且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列各项相对无法恰当反映这一学科的应用价值的是
A.为成昆铁路选线 B.建设大庆油田
C.寻找铀矿资源 D.预测地质灾害
答案:A 根据题干内容可判断这一新兴学科为地质力学,而A项是冰川理论的应用,故不选。
10.下列不属于李四光为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寻找铀矿资源,为祖国核能事业作出了贡献
B.利用爱因斯坦的理论为中国研制成功原子弹
C.进行石油勘探,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D.研究预测地震,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防
答案:B
11.詹天佑和李四光的共同点不包括
A.海外求学 B.参加同盟会 C.增强民族自尊心 D.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
答案:B 两位科学家中只有李四光参加过同盟会。
12.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意义是
①提醒人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经验所蒙蔽
②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③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
④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相对论是针对宏观宇宙世界的研究而提出来的,针对微观粒子世界的是量子理论。
13.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此语意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
C.爱因斯坦的理论与人们日常生活无关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答案:B 相对论的理论很多人不理解,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一致,往往让人不能接受。
14.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
它
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答案:C 19世纪末,由于电磁学方面一系列的新发现、新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矛盾,物理学出现了危机。
26岁的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以解决这一危机,从而揭示了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之间的本质上的统一性,把牛顿力学体系作为一种特殊情况
概括在内。
学习时,要着重了解其基本要点。
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B.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C.相对论的提出证明经典物理学是完全错误的
D.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答案:C 相对论弥补了经典物理学在宏观的宇宙世界面前的空缺,是对经典物理学的重大发展,为人类在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打开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经典物理学在研究高速运动的物理现象时显示出巨大的危机,但在研究日常物理现象时其结论是正确的。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16题16分,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某沿海城市科技工业园区计划修建一条科技景观大道,大道两旁准备放置一些中外科技人物的雕像。
下面是可供选择的人物清单:牛顿、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
(1)请你就其中的两位人物说明其成就。
(4分)
材料二“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理论体系。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控制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16~18世纪的现实,简评李约瑟的观点。
(5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4分)
材料三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科技》
(4)请分析“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的标志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3分)
参考答案:(1)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对中外医药学产生巨大影响。
詹天佑:建造滦河大桥,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轨道等。
(任选两人即可)
(2)李约瑟的观点是正确的。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在明朝时期处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本草纲目》等一系列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没有突破传统科学技术的范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自然科学。
(3)阻碍因素: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4)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
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也对人类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第(1)问考查几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3)问考查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及向近代迈进的过程当中逐渐落伍的原因,重点要理解后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对外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4)问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17.历史人物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扼要概述图1人物所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2分)
(2)关于图2人物,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黑格尔则称他为“人类的导师”。
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用一句话概括。
(2分)
(3)指出图3人物领导人民展开反英斗争的运动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主要事迹。
(4分)
(4)图4人物被后人认为是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指出其主要科学成就。
(2分)
(5)作为青年学生,通过学习上述历史人物,应确立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案:(1)秦始皇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西方的先哲)。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坚持真理”);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文明不服从”(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
(4)创立狭义、广义相对论;提出光量子假设(光电效应理论)。
(5)求真务实、爱国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外还有一些人和报刊公开宣称:“中国能开凿关沟段(注:从南口到岔道城之间的路线)之工程师尚未诞生于世!”“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要过五十年才能实现!”国内也有一些丧失民族自尊感的崇洋媚外者嘲笑詹天佑“自不量力”“胆大妄为”……
(詹天佑)在致诺索布夫人的信中写道:“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在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了,那就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
因若如此,中国工程师将失掉大众的信任。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
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深邃,普通人难以理解。
可是,这样一位科学精英和思想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呢?……爱因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人们认为的那样。
——(英)彼得·科尔斯《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我的工作”指的是什么?当时詹天佑开展这一“工作”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一“工作”的完成有何意义?(6分)
(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的“深奥理论”指的是什么?这些理论的创立有何意义?(4分)
(3)上述材料表明詹天佑和爱因斯坦具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答案:(1)设计、建成京张铁路。
工程复杂艰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
自行设计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2)创立相对论、光电效应理论。
带来了物理学的革命。
(3)爱国;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
材料二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请完成: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4分)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4分)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3分)
(4)
参考答案:(1)背景:建国初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工业化建设,使国家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
(2)依据: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
史实: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地质部门、勘探部门经过共同努力,相继找到了大庆、胜利、华北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3)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4)①创立地质力学理论②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解析:第(1)问从1953年入手,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急需矿产资源,但当时中国的地质事业非常薄弱。
第(3)问主要是从材料中体现出来的精神,进行概括即可。
材料一美国专家断言“中国贫油”,但李四光不迷信当时的权威,经过自己的分析和勘探,为新中国找到了一系列大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