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言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言篇
作者:董国财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9年第33期
阅读训练一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②,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⑥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⑦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⑧,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⑨,官益大而心益小⑩,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西汉】刘向《说苑·敬慎》
注释
①孙叔敖为楚令尹: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曾三度为楚相,为政重法任贤,颇有政绩。

②衣粗衣:穿着麻制的丧衣。

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

下句的“冠白冠”,同上,戴白色的帽子。

③吊:对遇有丧事或灾祸的人表示慰问,吊唁,吊丧,引申为拜访。

④不肖:自谦之词,没有才能,不能干,没有贤德。

⑤受吏民之垢(gòu):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一事。

⑥去:使……离开。

⑦足:满足。

⑧命:指教。

⑨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得低。

⑩心益小:意思是处事越要小心谨慎。

益,更。

译文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拜访。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见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

对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对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会厌恶他,对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愿听您的意见。

”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千万不要索取别人的财物。

您严格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模拟演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一国吏民皆来贺(; ; ; ;)
后来吊(; ; ; ;)
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 ; )
位已高而意益下(; ; ; ;)
(2)老者向孙叔敖提了哪三条谏言?(用原文或概括回答)
通过短文能看出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
【参考答案】
(1)全;吊唁;使……端正;越,更加。

(2)原文回答: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概括回答:位高意下,官大心小,祿厚不取。

孙叔敖是一个能虚心求教的人,身居高位而能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

阅读训练二
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①。

一日,水暴②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③。

中济④,船破,皆游(一作“皆浮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

其侣⑥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⑦,益怠⑧。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⑨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⑩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卷十八》
注释
①永之氓咸善游: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永,即永州,一作“零陵”。

氓(méng),古代指百姓。

咸,都。

善,同擅,擅长。

②暴:涨。

③绝湘水:渡湘江。

绝,渡过。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④中济:渡到河中央。

济,渡河。

⑤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的水平。

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再加倍为常,意为几尺远。

⑥侣:同伴。

⑦有顷:一会。

⑧益怠:一会儿就疲乏了。

益,更。

怠,疲乏。

⑨蔽:昏聩,蒙昧,不明是非。

⑩货:这里指钱。

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大家都游起泳来。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后来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模拟演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水暴甚(; ; )
乘小船绝湘水(; ; )
今何后为(; ; )
益怠(; ; )
(2)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涨;横渡;落后;疲惫(2)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

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至死听不进同伴的良言相劝。

【妙笔点评】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原意是指能听人的良言相劝,就可以吃饱饭不饿肚子,后来延伸指人能虚心接受意见,就能给自己带来切实的好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善于采纳别人善意的劝告,如果别人说得对,那么就要欣然接受,要学会纳言。

这一点我们可以学学孙叔敖。

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大煞风景。

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

一个是对新任令尹胆敢冲撞冒颜且“出言不逊”的草民,一个是面对“无礼”却以礼相待、虚心请教的朝廷高官,两个令古人今人都称奇的人物成就了一段佳话。

正因为善于纳言,孙叔敖才能更好地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重视农业,增强国力,政绩赫然。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
人。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为旁观者清,柳宗元在《哀溺》中树立了一个反面的镜子,提醒我们切不可效尤那个善于游却溺毙的永之氓,要钱不要命,至死也没有听进去一句良言相劝,最后人财两亡。

乐于纳言者在历史上留下了光彩一笔,拒绝纳言者留下的则是一曲悲歌。

如汉高祖刘邦,率领大军冲进关中时,虽然对皇宫的美女和财宝也垂涎,但还是听从谋臣萧何的劝告,全部封存等待项羽,赢得民心最终赢得天下。

而西楚霸王项羽刚愎自用,听不进半句进言,还顺着性子把破坏自己心情的进言者处死,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一败涂地。

人非圣贤,都有看不清看不透的事,因此不能闭目塞听,不懂装懂,徒留笑柄。

翻开语文课本,我们能看到“邹忌讽齐王纳谏”,鲁庄公倾听“曹刿论战”,诸葛亮面对“出师表”泪流满面,只恐后主不能广纳雅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某一天你身边的人也在委婉地出言劝勉,请你一定侧耳倾听,从谏如流,及时正言正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