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南省三亚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三亚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或5B铅笔准确涂写在答题卡上,
同时将第II卷答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或5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选择题(33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寥.(liáo)廓峥.(zhēnɡ)嵘青荇.(xìn g)叱咤.风云(chà)
B.漫溯.(sù)遏.(è)止窈窕
..(tiǎo)长歌当.哭(dàng)C.百舸.(ɡě)尸骸.(hái)创.伤(chuàng)夜缒.(zuì)而出
D.河畔(pàn)召.唤zhào 解剖.(pō)共.(gōng)其乏困
2.下列各组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暄和霭攒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B.斑斓租赁笙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戮力瞋目揖拿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D.遐想脉膊婆娑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___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_____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______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辨认品尝B.终身辨别品评
C.终生辨别品尝D.终生辨认品评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由于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上频频获奖,一些家长便不顾孩子的条件,非要让孩子进“奥数班”,
数学家张教授不以为然
....。

B.如果我们能身临其境
....地为高中语文老师想一想,也许就会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和爱。

C.你一旦进入了生活知识的宝库,就会感到又喜又惊,乐不思蜀
....。

D.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
....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心不已。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了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分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
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

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

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

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的文学。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去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也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是多么简朴与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于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单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

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容易而实在不容易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

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5.下列对文章开头提到的“诗的特质”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B.小说和戏剧里面有趣的故事。

C.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和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D.是“花架”上的“花”,即指“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

6.下列对作者提倡青年读诗的目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消除对于小说戏曲的佳妙处的隔膜。

B.超越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从而达到“真能欣赏文学”的境界。

C.从读诗入手,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能欣赏诗,就能看到小说、戏剧中故事以外的诗。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的原因是他在欣赏时仅停留在满足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这一层面。

B.故事只是文学作品中最粗浅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搭成花架的枯树,不值得一读,喜欢读故事,就是没有趣味。

C.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崔颢的《长干行》两首诗所写的故事都很简单,但语言简朴而隽永,非常富有诗的情趣。

D.文末的“趣味”是指对于诗中的情趣以及表达这种情趣的艺术方法的了解和爱好。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

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而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8.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项王自度.不得脱:估计B.直夜
..溃围:整个晚上
C.乌江亭长舣.船待:使船靠岸D.未尝败北
..:失败,溃退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A.项伯杀人,臣活.之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C.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D.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亦去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范增数.目项王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项羽到阴陵后迷了路,便向一个老农夫问路。

老农骗了他,使他陷入一片沼泽地中(骑兵无法通过)
B.项羽至死仍未悟出他失败的原因,反复说是天意亡他,而不是人为因素。

C.项羽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自刎,拒绝渡江,羞见江东父老,都表现了他末路英雄的本色,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壮的色调。

D.项羽对他的部下说,他从八岁就开始有建功立业的愿望,以后历经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有失败过。

第Ⅱ卷(共117分)
四、(27分)
1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3分)
译文:
⑵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分)
译文:
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而见之?(3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3分)
(2)请结合全诗,谈谈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6分)
14.填空和名句默写。

(9分)
(1),不仁;,不知;,不武。

(2)横眉冷对千夫指,。

(3),大礼不辞小让。

(4)惨象,;流言,。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19分)
北京的小胡同(季羡林)
①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②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来考大学,就榻于西单大木仓里面一条小胡同的一个小公寓里。

白天忙于到沙滩北大三院去应试。

北大与清华各考三天,考得我焦头烂额,筋疲力尽;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还要忍受臭虫的围攻,特别可怕的是那些臭虫的空降部队,防不胜防。

③但是,我们这一帮山东来的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

在黄昏时候,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

街灯并不辉煌,“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也会令人不快。

我们却甘之若饴
....。

耳听镪铿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

此时鼻管里会蓦地涌人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

回到公寓,又能听到小胡同中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

这声音把我送人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战场上。

④将近五十年前,我在欧洲呆了十多年以后,又回到了故都。

这一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胡同里:翠花胡同,与南面的东厂胡同为邻。

我住的地方后门在翠花胡同,前门则在东厂胡同,据说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他们的鬼魂据说常出来显灵。

我是不相信什么鬼怪。

我感兴趣的不是什么鬼怪显灵,而是这一所大房子本身。

它地跨两个胡同,其大可知。

里面重楼复阁,四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陌生人走进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⑤然而,这样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

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

这是北京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⑥第二进院子里有很多树木,我最初没有注意是什么树。

有一个夏日的晚上,刚下过一阵雨,我走在树下,忽然闻到一股幽香。

原来这些是马缨花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⑦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气。

当时我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孩子,现在成了中年人。

相距将近二十年的两个我,忽然融合到一起来了。

⑧不管是六十多年,还是五十年,都成为过去了。

现在北京的面貌天天在改变,层楼摩天,国道宽敞。

然而那些可爱的小胡同.却日渐消逝,被摩天大楼吞噬掉了。

看来在现实中小胡同的命运和地位都要日趋消沉,这是不可抗御的.也不一定就算是坏事。

可是我仍然执著地关心我的小胡同。

就让它们在我的心中占一个地位吧,永远,永远。

⑨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

15.从语境看,成语“甘之若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6.结合语境,分别说说第③段中“悠扬”、“深邃”、“凄清”的含义。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7.第⑤段中“这样复杂的内容”指代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的“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句话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几次提到花的幽香,流露出对小胡同的爱和眷恋之情。

B.本文首尾两段“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意思是小胡同接纳了我,它的环境熏陶了我,它的文化哺育了我。

C.倒数第二段中的“吞噬”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可爱的小胡同,却日渐消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摩天大楼”
的怨恨之情。

D.全文通过对北京小胡同生活片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已经结下永恒缘分的北京小胡同及其所代表文化的眷恋。

E.文中多次写到“臭虫”,看出作者对这种“与臭虫搏斗”生活的无奈和对北京小胡同生活的淡淡的遗憾。

六、语言表达(11分)
20.把下面这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5字)(4分)
9月26日,凤凰古城旅游公司的一支船队行驶在沱江上。

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确立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山水风光三大特色为主题的“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并借此让全州8万多人吃上“旅游饭”。

预计2007年接待游客将达800万人次。

21.阅读下列对联,猜出所写人物(3分)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_________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_________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_________
22.补写诗歌,使语意完整。

(4分)
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
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__________;
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串影子在小河里;
你走了,__________,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水,哪里都有小河。

你走了,留下整个的你!
七、作文(60分)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病逝后的拥抱;绝处逢生后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请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

请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提示:①写作之前请精心构思,努力写出自己作文的亮点。

②请注意自己的书写,清爽整洁的卷面对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参考答案
1..
2.【文字辨析】B 和蔼缉拿前事不忘何患无辞脉搏
3.【词语运用】A(“终身”——切身的事情。

“终生”——多指事业。

“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进行区别的过程。

“辨认”——在辨别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品尝”——尝出滋味。

“品评”——做出评价。


4.【成语运用】A (A.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B.身临其境:亲自面临那种境地。

C.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

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D.豆蔻年华:指女子十
三四岁时。


5.【信息筛选】 C
6.【信息筛选】 C
7.【归纳推断】 B
8.【文言实词】 B (直夜:当夜)
9.【词类活用】 C (活:使动用法南:向南名词作状语邢:名词作动词)
10.【词义辨析】 B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他的数: shuò,副词,多次;
shù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军: 动词,驻军;/ 名词,军队)
11.【文意推断】 D (他从八岁就开始有当兵的愿望,不符合文意)
12.翻译
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3分)
译文: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⑵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3分)
译文:江东虽小,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民众,也足以称王的了。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而见之?(3分)
译文: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而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以上加点字各1分,句子大意各1分)
13.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

(1)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答对两个给一分)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2分)“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徘徊的情绪。

(2分)“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2分)
14.(1)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以乱易整。

(2)俯首甘为孺子牛(3)大行不顾细谨
(4)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
(5)风萧萧兮易水寒(6)发尽上指冠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19分)
15.感到象糖一样甜,比喻心情十分舒畅(2分)
16.“悠扬”:叫卖声时高时低,和谐婉转,悦耳动听;(2分)
“深邃”:叫卖声从胡同深处传来,又像是从遥远的过去传来,表现出一种深沉、幽远的意境;(2分)“凄清”:叫卖声中透露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2分)
17.重楼复阁,四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

18.外表看似简单而内部结构复杂的小胡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3分)
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胡同,住过许多不寻常的人,演出过不少人间的悲喜剧,显得神奇莫测。

(3
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C E (C“怨恨”不当,E“淡淡的遗憾”不当)(4分)五、
20.“神秘湘西”让8万多人吃上“旅游饭”(4分)
21.李白蒲松龄杜甫(3分)
22.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笑容融化在夕阳里,(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