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高分通过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高分
通过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称之为(),其确定应当参照课程标准要求。
A.教育目的
B.预期目的
C.传授目标
D.教学目标
2.某生观看电影《战狼》后,对军人产生了敬佩之情,立志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属于( )。
A.态度的学习
B.智力技能的学习
C.运动技能的学习
D.言语信息的学习
3.小吴自小比较顽皮,在课堂经常与同学吵闹,影响老师教学.且小吴经常迟到早退。
违反学校管理制度。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校应当对小吴予以批评教育 B.学校可以对小吴进行体罚 C.学校可以劝退小吴D.学校应该开除小吴
4.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说明德育工作要遵循()。
A.因材施教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5.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以“白板说”著称的
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马卡连柯
6.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从他律进入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A.3岁左右
B.5岁左右
C.7岁左右
D.10岁左右
7.生物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亲身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特征,并让他们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流程,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最好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此次教学。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启发法
8.“活到老,学到老”体现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B.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C.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
D.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
A.爱国守法
B.爱护学生
C.爱岗敬业
D.教书育人
10.吉尔福特提出的能力结构理论是( )。
A.二因素论
B.群因素论
C.三维智力理论
D.多元智力理论
11.大教室上课,教师借用扩音设备让全体学生清晰感知。
这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差异率
B.强度率
C.活动率
D.组合率
12.“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锻炼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13.有一位语文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下列关于该案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教师教学生进行了意义识记
B.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
所有文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C.该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记忆效果
D.对于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14.著有《普通教育学》被西方誉为“科学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A.亚里斯多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15.当老师告诉学生“涞”字读lai后.再提问“法”字的读音时,大部分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读qu。
这体现了()。
A.定势思维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前后对比
16.教师突然中断讲课,引起分心学生的注意。
这种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7.科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所采用的方法是( )。
A.文献法
B.对偶故事法
C.角色扮演法
D.两难故事法
18.充分利用了“让学校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的教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教育法
19.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0.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 )的教育。
A.均等而有幸福
B.一流而有尊严
C.普及而有效率
D.公平而有质量
21.校本研究的主体是()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2.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协管员志愿者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这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3.“率真、耿直”反映的个体心理现象是( )。
A.能力
B.兴趣
C.性格
D.动机
24.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直接条件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结构
C.课程评价
D.课程资源
25.在较长时间内,通过系统搜集特定个体的有关资料,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行动研究法
D.个案研究法
二、多选题(3题)
26.下列关于情绪与情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B.情绪依赖于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C.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D.情绪更多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则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7.教师的暴力言语.不仅造成了教学秩序失控,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
15,破坏了师生关系。
下列关于教师言语暴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教师言语暴力是师生权力不对称和角色规定差异的极端反映
B.教师言语暴力主要通过教师使用职业“忌语”体现
C.教师教学话语的不对称状态本身潜伏着师生冲突
D.教师言语暴力仅表现为威胁恐吓式
28.下列关于学生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学生具有独特性
B.学生具有可塑性
C.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D.学生对教育施加的影响是无条件接受的
三、判断题(3题)
29.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
A.正确
30.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 )
A.正确
B.错误
31.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是在课内进行的,而检查书面作业则是在课外进行的。
A.正确
B.错误
四、填空题(5题)
3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3.晚上睡觉前背诵材料的记忆效果最好,主要是因为没有受到______抑制的影响。
34.教师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这种德育方法是______。
35.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__________。
36.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__________个组块。
五、简答题(1题)
37.中学生李某学习成绩良好,在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前,他认为这类考试小菜一碟,未加以重视,结果考试成绩相当不理想。
后来,有机会参加学科竞赛,他认为能否获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升学,发誓一定要获奖,结果事与愿违。
(1)阐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4分) (2)运用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分析李某两次考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的建议。
(4分)
参考答案
1.D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题干中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学目标。
2.A态度的学习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的对人、对事的一种倾向性。
智力技
能的学习是指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运动技能的学习是指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言语信息的学习是指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题干中学生对军人产生敬佩之情并立志成为一名中国解放军是对人的一种倾向性,因此属于态度的学习。
3.A
4.C句意为:孔老夫子善于有步骤地、耐心地教导别人。
体现的是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5.C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6.D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
称为自律道德。
7.C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
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要让学生亲身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特征并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流程和方法.最好让学生自己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因此最好采用实验法进行此次教学。
8.B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活到老,学到老”符合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9.C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10.C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于1967年创立了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品三个维度去考虑。
11.B强度率是指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题干中的教师在大教室上课使用扩音设备,使得学生能够更清楚地听到其声音,体现了强度率。
12.A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本题中“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强调的是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品德的方法,属于锻炼法。
13.B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但并不是所有文字都可以通过题干中的方法识记。
14.C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之父,著有《普通教育学》。
15.A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题干中学生就是用“涞”字的认读方法去读“法”字,属于定势思维。
16.B无意注意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突然停顿,就是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17.D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
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
18.A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
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19.D道德行为是道德的最终表现,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20.D
21.C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22.D锻炼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锻炼的方式主要有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运用的方法是锻炼法。
23.C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率真、耿直都属于性格。
24.D
25.D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26.ABCD情绪与情感的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②对人类而言,情绪依赖于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人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
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人的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②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③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7.ABC
28.ABC学生具有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学生具有可塑性,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而非无条件接受教育施加的影响。
29.A
30.B1902年,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
31.B平时考查中的口头提问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检查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32.品德水平
33.倒摄
34.榜样示范法
35.预见性
36.7±2
37.(1)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水平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②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③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
(2)①原因分析:第一次单元
测试,属于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为取得较好的学习结果应激起较高强度的学习动机,但李某认为是小菜一碟,没有加以重视;第二次学科竞赛,属于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为取得较好的学习结果应激起较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但李某太过重视,发誓一定要获奖,结果因过度紧张而事与愿违。
②建议:建议学生在学习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自己学习的动机水平。
在面对较容易、较简单的任务时,应尽量集中注意力,使自己尽量紧张一点;在面对较复杂、较困难的任务时,要尽量心平气和,以免过度紧张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