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治疗仪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米波治疗仪简介
治疗原理:
毫米波是指频率在30~300Gz (1GHz=109Hz),波长10~1毫米的极高频电磁波。

英国物理学家H·Frohich(弗洛里赫)提出的“电磁相干振荡”的谐振理论。

科学验证,生物组织中的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和生物膜均有各自固定的振荡频率,这些频率正处于毫米波的振荡频率范围之内,因此毫米波作用于这些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时发生谐振。

当机体受到致病因素侵犯时首先是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使人体出现各种病理反应。

毫米波与细胞的谐振在人体内传送时要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
如:可以使膜电位发生变化,可撞击或消除膜上的病损,可促使体内离子移动,甚至出现超导现象。

谐振能量还可以使组织的微观结构重新排列,蛋白质、氨基酸、酶的活性改变,因而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三大特点:
1:非热效应人体在低功率密度(<10m W/cm2)辐射时,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但受照射部位的温升不会超过0.10C,这是因为毫米波的量子比弱氢键能量小两个数量级,因此低功率毫米波辐射不会有显著的能量作用,且不会在组织中引起任何破坏。

同时,外部来的辐射功率完全是以形成控制信号来影响生物体的信息传递,从而产生免疫学效
应。

毫米波的非热效应应对某些疾病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特别实在24小时内严禁热疗的疾病,如急性炎症,尤其是药物难以到达的小部位炎症等,毫米波不需要时间限制,随时可以治疗。

2:远位效应
人体对毫米波的吸收率极高,在皮肤表层1mm处就被完全吸收。

但由于毫米波辐射场内存在着感受细胞、免疫细胞。

神经末梢和血管等,而在人体内部具有复杂的自我调节系统,通过内部的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转换、加工等,毫米波辐射作用可影响到远离辐射区的组织或器官,即远位效应。

3:时间积累效应
毫米波的生物学效应只有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才可以显示出明显的疗效,换句话说,需经过多次照射,能量不断积累,才能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毫米波治疗机理
毫米波的非热效应对炎症、水肿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加速消炎、消肿、增加免疫之功效。

谐振能加强细胞浆与细胞间液循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改善局部微循环及局部组织灌注,加强组织细胞的营养代谢,提高组织细胞的功能和再生能力,从而促进局部炎症物质的吸收,使水肿消失,疾病治愈。

毫米波的医学应用
各国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体的大分子组织(细胞膜、
蛋白质、DNA、RNA)都存在固有振荡频率,当组织本身的固有振荡频率发生紊乱时,人体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疾病。

毫米波发出的电磁波振荡频率与人体组织固有振荡频率是相一致的,所以毫米波可以引起人体大分子组织的谐振。

毫米波的能量被人体组织吸收后,通过“电磁相干振荡’’使人体紊乱的细胞振荡频率恢复正常,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米波能改善人体的耐毒状态,提高血液质量,有明显增加白细胞的作用,提高其吞噬能力及杀菌能力,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毫米波通过谐振促进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细胞组织的营养和代谢得到改善,并提高人体组织的功能和细胞再生能力,加快了病理产物和代谢产物的排泄,也就产生了消炎杀菌,消肿止痛的作用。

毫米波通过谐振还可以降低神经兴奋性,加快组织生长修复,促进骨髓粒系造血细胞的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及分裂,治疗肿瘤以及减轻癌症疼痛及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

毫米波疗法安全性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无损伤、无变态反应、无远期后遗症,具有“非侵入性”。

“安全性”始终贯穿在我们的研发和生产的每一个细节,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象使用药物通过肝、肾排泄从而增加肝、肾功能的损害,使“绿色医疗”的理念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