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模式探索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页/共19页
结语
以城市和农村原居环境为着眼点,老年人住区整体规划布局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持老年人和社会的联系, 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模式的构筑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 ①有效、合理调配社会已有各种养老服务资源,满足住区内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居住养护需求,实现城市和农 村住区范围内的医养结合 ; ②老年人一直生活在熟悉的居住环境中,归属感强烈,可同时接触到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交往对象多样化, 构建动态型交往系统; ③老年人的居养生活空间范围扩大,有效利用住区周边已有商业、娱乐、医疗等公共设施,保持老年人和社 会的联系性。
该模式增大了老年人见面的几率,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交流的可能,同时便于住户之间相互的照顾。走廊端部设有公共空间促使老人 交往行为、娱乐行为、以及休憩行为的产生,成为引发老人停留的缓冲空间。 公共通道的宽度大于 1800 m m ,方便轮椅和行人并行,通道两侧安装了扶手,利于老年人停留和休息,因此户门外也有一定的回 旋余地,利于停留、休息与交流等活动的开展。 如果此处空间适当放大且保持适宜尺度,会使走廊空间形态丰富,空间的收放而产生一定的韵律感,易于使老年人停留。
CONTENTS
1
2
3
研究背景
项目分析
总结
第1页/共19页
研究背景
第2页/共19页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 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 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5年, 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 国家。
适老
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老年人社区的建设在 我国刚刚起步,研究积累较少,让老年人社 区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对养老居住 研究有着现实而又紧迫的意义。
以大连阳光家园老年人住区为研究对象,针 对居家老人,从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行为 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老年人住区的宜居空 间环境特点。
第3页/共19页
第11页/共19页
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环境的营造
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构成模式是以原居环境依托嵌入式选址定位与场所发展为基础,其宜居空间构成要素包 括小规模复合功能型居养体系、动态型交往系统、步行路线、标识设计以及休憩空间设计 5 个部分。
第12页/共19页
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环境的营造
1) 小规模复合功能型居养体系 构筑与周边社会的互动环境,在基本居养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已有养老机构设施,合理调 配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满足住区内不同类型老年人居住养护需要。 住区向老年人提供增进健康、提高修养、具有娱乐性的各种服务,以及相应的提供短期、长期居住、生活照 料的复合功能 ;同时内嵌的老年人生活支援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相关的服务信息和健康 指导 。
第17页/共19页
THANKS
Make you different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2021/7/6
第19页/共19页
现有老年人住区的选址定位与场所发展模式
老年人住区
老年人住区是指以社区居住养老为载体,综合配置包括老人住宅、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住区医疗服 务站等相关养老管理服务配套设施。 居住对象包括独代老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和多代合居老人家庭。
第 3 种模式能 够从老年人居 住环境的周围 邻里关系和场 所条件出发, 满足老年人多 层次的群体交 往生活需求。
第7页/共19页
不同居住模式的空间构成特征
独居老人居住模式
该模式居住面积较小,因为接待的客人有限, 同时避免由于房间过大的家务负荷,另外空间 紧凑从而避免空旷产生的孤独感。因此此类住 宅以小型化为主,功能较多样化。
将卧室和起居空间分离开来,起居空间分担了 老年人日常行为的诸多功能,使老年人不同行 为的发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同时还能满足较 多朋友的聚会或子女探望的需求。
第10页/共19页
空间形态与老年人生活行为模式
老年人住宅的不同功能单元中,老年人会有不同的生活行为。 通过问卷以及访谈,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主要活动有以下 6 类 :娱乐、接待、睡眠、用餐、劳动和卫浴,除娱乐 (简 称 E)外,其它行为发生的空间属性较明确 ,这里主要讨论 E 行为发生的空间选择性。
娱乐涵盖的范围为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观看家人活动或自我思索等,在卧室、客厅、阳台都有发生。 C1 案例中居住的老人选择客厅的数量和相对时间较长,由于不存在私密性问题,老年人更愿意在卧室之外的空间活动。 C2 案例中居住的老年人选择客厅与卧室的数量和相对时间相差不大,但由于夫妻二人的交流活动多在客厅发生,因而在客厅发生的 频率稍高一些。 C3 案例中居住的老人选择卧室的数量和相对时间较长,娱乐趋向于私密感强的卧室,主要原因是客厅的公共性使得老人对于卧室的 领域感较强,因而卧室需要更多的扩展功能。
5) 老年人休憩空间设计 老年人住区内的步行系统每隔 50 m 应该设置休憩 空间,在设计时从休憩空间内座椅的摆放形式来 促进老人之间的交往 (表 2)。
第14页/共19页
总结
第15页/共19页
①在设计多代合居的住宅时,老人卧室和客厅之间最好采用过渡式布局,在两者之间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 保证老人卧室的领域感和私密性 ; ②卧室承担了睡眠以外的诸多功能,这点在空巢老人家庭、多代合居家庭的老人卧室表现较突出。因而卧室 的附加空间要充裕,娱乐社交区和读写区必不可少,尤其是多代合居家庭的老人卧室 ; ③门户临界空间通过植物、简单桌椅的摆放来营造场所感,促使老年人交往行为的产生。
第9页/共19页
不同居住模式的空间构成特征
多代合居老人家庭居住模式
该案例只有卧室分离出来,为合居居住模式中 分离程度最低的一种。空间布局模式为直接型 ,老人的卧室直接面对公共空间,而客厅因为 人流较为密集、使用频繁且容易产生声音、气 味,易对老人产生过多的干扰。 通过图 可以看到在老年人个人活动区域与公共 活动区域之间存在空白区作为过渡,过渡空间 被延伸至卧室,使得卧室的个人领域的界定空 间范围缩小。如在老年人卧室和客厅之间设置 一定的缓冲空间,可以保证老年人卧室的领域 感。
实际调研情况,该住区由于选址距离问题且交通不便,城市配套资 源的获取相对困难,老年人就医和外出社交都受到影响。
第5页/共19页
项目分析
老年人住区的居住空间形态与老年人生活行为模式分析
第6页/共19页
居住模式与空间构成
单元组合
根据调研了解目前主要以独代老人家庭为主。该住区主要住宅类型为外廊式,单元组合模式为“一”字型。
第4页/共19页
原居环境依托嵌入式
位置:在已有住区内嵌入老年人住区 配套:使用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点:使不同年龄结构的居民共享同一 生活圈,在交往层面可以保证老年人和 亲友的联系交流,保证老年人生活在熟 悉的既往居住环境中
调研案例概述
调研案例大连阳光家园老年人住区位于大连旅顺口开发区,周围濒 临世界和平公园、大连交通大学以及一些尚未投入使用的商业设施, 住区选址属于城市新区综合开发模式。 通过调查掌握已有住区入住率、入居者年龄构成、家庭成员构成、 老年人生活实态、建筑室内外空间利用情况和住区内已有养老配套 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
2) 动态型交往系统 主要包括地域内的交流、不同社交集团的交流、多年龄段人群的交流等。扩大老年人交流范围,进行定期和 定向的交流,积极组建和参与所在地区的各项活动,让老年人与所在区域的社会相融合,把握社会的变化 ; 同时,根据老年人自身的不同兴趣和身体健康程度进行分类,形成各种各样的小型社交集团,与社会上相应 的社团形成网络,定期参加各种活动。 强化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交流,感受到来自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使得老年人成为可发挥和贡献的社会 资源。
城郊分离式
位置:农村或者风景区 配套:独立的养老服务医疗设施体系 居住对象:单一老年群体 特点:远离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圈.使得 老年人脱离既往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 人原有交际生活影响较大。
城市新区综合开发式
位置:城市开发区 配套:老年人活动中心、日间照料等养 老服务设施,城市新区的医疗服务机构 居住对象:独代或多代合居老人家庭 特点:同样是远离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圈, 老年人的交往范围较单一(城市新区综 合开发式在我国的实践较少)。
由于客厅空间较长,卧室门处于客厅端部,端 部自然成为老年人活动区域的过渡空间,延展 了客厅与卧室的接触面,当朋友聚会或子女探 望时,老人随时都能在卧室得到休息,避免干 扰。
第8页/共19页
不同居住模式的空间构成特征
空巢老人家庭居住模式
面积为 76 m2 ,同时有一个备用居室,可供亲 属短暂居住,同时有照护需要时可作为保姆间 ,另外有的夫妻老人因为作息或生活习惯的原 因,两人分室而居,备用居室也能充分利用。 因此,案例C2 老人在居住空间的使用上回旋 的余地较大。 老人卧室正对客厅过渡空间不明显,当朋友聚 会或子女探望时,公共空间易对个人空间产生 干扰。
第13页/共19页
老年人住区宜居空间环境的营造
3) 住区内的步行路线 健康老人的疲劳极限距离以 10 m in、450 m 为控 制范围,同时避免长而笔直的行走路径,老年人 住区内的道路设计要点见表 1。
4) 住区内的标识设计 标识的颜色要选利于老年人辨别的色彩如黄色、 红色,有利于住区内入居老人的定位、定向及交 往; 标识高度建议控制在700 ~ 1600 m m 范围内,考虑 使用轮椅的老人的视点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