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化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 观察气体颜色
B.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 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B
【解析】A、空气、人呼出气体两种气体都是没有颜色的气体,所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呼出的气体,正确;
C、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现象并不明显变化,错误;
D、空气、人呼出气体两种气体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所以用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错误。
故选B。
点睛:区别空气和人呼出气体两种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气体的目的。
2. 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
A. 用水浇灭
B. 用湿抹布扑灭
C. 用干抹布扑灭
D. 用嘴吹灭
【答案】B
【解析】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湿抹布盖灭,能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达到灭火的目的。
点睛:
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要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要用镊子,取下的瓶塞要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点睛: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2/3,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与桌面呈45°夹角,开始加热时要预热,再在不停移动试管
使液体中下部均匀受热。
4.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使用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在试验台上,防止腐蚀桌面、或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取完试剂后应及时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用完托盘天平后,应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并将游码归零。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5. 小马同学准备在实验室加热25mL水,以下是他实验操作的记录,其中没有错误的步骤是()
A. 先用50mL量筒量取25mL水
B. 接着将量好的25mL水倒入容积为50mL的试管中
C. 再用铁架台固定试管,将铁夹夹在试管的中部
D. 最后点燃装满酒精的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至其中的水沸腾
【答案】A
【解析】A、在实验室量取液体时,因为量程太大,会使区分度增大,而加大误差;量程太小,需量取多次,也会加大误差,采用就近原则,量取25mL水可用50mL量筒,正确;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能用容积为50mL的试管加热25mL水,错误;C、用铁架台固定试管时,将铁夹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酒精灯内的酒精体积应在酒精灯容积的1/4至2/3之间,错误。
故选A。
6. 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 食盐由什么成分组成 B. 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 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 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答案】B
【解析】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A答案食盐的组成,C答案是食盐的性质和用途,D答案是食盐的微观结构,都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B答案是食盐的产地,这不属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不是化学研究的领域,故选B。
点睛: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食盐有什么成分组成、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分别说的是食盐的组成、结构、性质,都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7.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拧干衣服
B. 写粉笔字
C. 食物腐败
D. 粉碎废纸
【答案】C
【解析】A、拧干衣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写粉笔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粉碎废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8. 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金属铜能导电
C. 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 细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能否挥发、是否具有导电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D.
考点:物质的性质
9. 1元硬币的外观:①有白色的金属光泽。
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铁制的。
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
③“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③为实验
B. ②为猜想假设
C. ①为发现问题
D. ③为设计实验
【答案】A
【解析】有的同学提出:③“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故选A。
点睛: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
10. 在进行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后,同学们有如下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同时放出较多热量
B. 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与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同种物质
C. 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
D. 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其过程中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答案】B
【解析】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正确;B、蜡烛燃烧时,产生一股黑烟,这股黑烟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错误;C、蜡烛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水,正确;
D、蜡烛燃烧过程中的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则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正确。
故选B。
11.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B. 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 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
D. 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答案】C
【解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12.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出现试管炸裂现象。
某同学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
是()
A. 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
B. 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 加热完,没有冷却即用冷水冲洗
D. 加热时试管夹夹得过紧
【答案】D
【解析】A、防止试管外壁有水滴而受热不均,导致试管炸裂;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应先均匀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C、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由于骤冷造成破裂;D、加热时,应当用试管夹夹持,不能夹得过紧。
故选D。
二、填空与简答题
13. 根据化学实验操作规则,请用适当的数据填空: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应使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大约_______处;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试管口斜向上,且与桌面成_______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3)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_______。
【答案】(1). 2/3(2). 1/3(3). 1/3(4). 45°(5). 1~2mL
【解析】(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否则加热时容易喷出伤人;(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大约1/3处,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3)取用药品要取少量时,液体只需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的底部。
14.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及主要用途。
写出①②③的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写出④⑤主要用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里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该用_______盖灭;
②在实验室有些玻璃仪器是不能被加热的,如_______(举一例);
③在实验室里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实验室里倾倒液体药品时,应使标签对着手心,否则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_。
【答案】(1). 烧杯(2). 锥形瓶(3). 酒精灯(4). 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5). 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6). 灯帽(7). 量筒(8). 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9). 瓶口残留的药
液流下来将标签腐蚀
【解析】(1)图中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烧杯、锥形瓶、酒精灯;④是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⑤是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2)①实验室里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该用灯冒盖灭;
②量筒不可用于加热,如果加热,就会因热胀冷缩使量取的液体的体积不准确,同时由于壁厚不同,会因为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③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则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仰视都会使读数不准确;
④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否则可能会使药品残液流到标签上腐蚀标签。
15. 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_____,瓶塞__________放在桌
面上。
(2)如图②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_____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答案】(1). 向着手心(2). 倒放(3). C(4). 洗涤
【解析】(1)如图①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2)如图②所示,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水分蒸发掉,不是为了节约酒精;(3)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內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16. 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做的化学讲座中用蜡烛和玻璃导管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
①他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
②他用湿冷的毛巾包住导管,发现子火焰熄灭。
③拿下导管去掉毛巾,发现导管内壁附有冷凝的固体。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导管内冷凝的固体的主要成分应该是_______。
(2)子火焰中的可燃物是______________,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性质决定的,其中,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做该实验时,导气管不宜过长,否则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二是导气管必须插入到母火焰的焰心处,若是插到外焰中也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层,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答案】(1). 石蜡(2). 石蜡蒸气(3). 石蜡具有可燃性(4). 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较低(5). 石蜡蒸气在较长的导管中冷凝为固态(6). 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导出(7). 三(8). 外焰
【解析】(1)导管内冷凝的固体的主要成分应该是固体石蜡;(2)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的沸点较低,由于烛芯的温度较高,石蜡会蒸发变成蜡烛蒸汽,就是我们看到的白烟,这些蜡烛蒸气就是子火焰的可燃物。
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性质决定的,其中,化学性质是石蜡具有可燃性,物理性质是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较低,受热易汽化为蒸气;(3)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因为石蜡蒸气在较长的导管中冷凝为固态;再就是导气管必须插入到母火焰的焰心处,若是插到外焰中也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导出;(4)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温度最高的是外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