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论现代性的反思性及自我认同
407) 3 0 9
乔 纳 森 ・ 纳 曾绎 过 ,社 会 学 作 为 一 门 独 立 的 , 特 “ 自觉 的学 科 得 以创 立, 珥 以解 释 现 代 性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社 会 转 型 , 别 是 欧 是 j 特 洲 工 业 资本 主 义 的崛 起 和 封 建 土 地 制 的衰 退 以及 最 终 遍 及 世 界 各 地 的这 一 进 程 ” 此 现 代 性 成 了众 多社 会 学 大 师 思 想 理 论 的 逻 。 辑 起 点 和思 考 的核 心 问 题 , 是 两 方 社 会 理 论 界 争 论 的 焦 点 。 康 也 德、 马克思 、 韦伯 、 尔凯姆 、 贝马斯等学者都对现代性进行 了分 迪 哈 析 和研 究 。吉 登 斯 的独 到 之 处 , 于 他 把 现 代 性 当 做 一 个 问 题 来 在 一 处理 , 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巾 , 归纳 I他对现代性 的 自我理解 和批 叶 j 判 。刘’ 代 性 的反 思 性 进 行 理 解 和 分析 首 先 要 理 解 吉 蹬 斯 对 现 代 现 性 的 内 涵及 动 力机 制 的分 析 。 现 代 - 内涵 及 特 征 陛的 虽 说吉 登 斯 对 “ 现代 性 ” 分 析 相 当 透 彻 , 而并 没 有 给 “ 代 的 然 现 性” 一个 明确 的定 义 。 只是 在 比较 宽 泛 的 意 义上 使 用 “ 代 性 ” 一 现 这 概 念 的 。他 在 《 代性 的 后 果 》 一 现 书巾 认 为 “ 代 性 指 社 会 生 活 或 现 组 织 模 式 , 约 十 f世 纪 出现 在 欧 洲 , 且 在后 来 的 岁 月 里 , 度 大 : 并 程 不 同地 在 世 界 范 围 内产 生 着 影 响 。 在 《 代 性 与 自我 认 同 》 书 ” 现 一 中, 指出 , 代性“ 他 现 首先 意指 在 后 封 建 的 欧洲 所 建 立 而 在 2 0世 纪 日益 成 为 具 有 世 界 历 史性 影 响 的行 为制 度 与 模 式 。 ‘ 代 性 ’ 略 现 大 地 等 同 于 ‘ 、化 的 世 界 ”。另 外 , 与 克 里 斯 多 弗 ・ 尔 森 的谈 工I l , ’ 在 皮 话 中 , 登斯 又说 :在 其 最 简单 的形 式 中 , 代性 是 现 代 社 会 或 工 吉 “ 现 业 文 明 的缩 略语 。 比较 详 细 地 描 述 , 涉 及 : 1对 世 界 的 一 系 列 它 () 态 度 、 于 实 现 世 界 向 人 类 干 预 所 造 成 的 转 变 开 放 的想 法 ;2 复 关 () 杂 的经 济 制 度 , 别 是 工业 生产 和市 场 经 济 ;3 一 系 列 政 治 制 度 , 特 () 包括 民族 国家和 民主 。基本 L, 由于这些特性 , 现代性 同任何从前 的社会秩序类型相 比, 其活 力都大得 多 。这个 社会……详 细地讲 是 复 杂 的 一 系列 制 度 一 与 任 何 从 前 的 文 化 都 不 相 同 , 生 活 在 …一 它 未 来 而 不 是 过 去 的历 史之 中 。 ” 现 代 性 的动 力 机 制 ( 就是 特 征 ) 生 于 时 问 和 空 间 的 分 离 和 也 派 它 们 在 形 式 上 的重 新 组 合 , 这 种 形 势 下所 产 生 的社 会 生 活 有 着 在 精 确 的时 间 空 间 , 时 空 的分 离 导致 了社 会 体 系 的抽 离 , 过 旧 而 通 有知识 和新知识 的不断输人 , 产生持续影 响的个人 和群体行动对 社会关 系不断地进行反思性调整 。也就是说现代性的特征主要有 三 个 : 间 空 问 的分 离 , 域 , 代 性 的反 思 性 。 时 脱 现 () 1 时间一空 间的分离 。吉登斯指出 , 所有社会 的个体都有关 于未来 、 现在 和过去的时间感 , 每一个 社会 、 每种文化 都有 其特殊 的空 间 感 知 。总 体 说 来 , 前 现 代 社 会 , 间 和 空 间 总 是 联 系 在 一 在 时 起 的, 而且 通 常 是根 据 空 间来 推 演 时 间 的 , 个 时 间 总 是 与 某 个 空 某 间 中 的某 个 事 物 相 联 系 。 随 着 十 八 世 纪 后 半 期 机 械 钟 的 出 现 , 时 问 可 以与 空 间 分 离 开 来 从 而 造 成 “ 间 的虚 化 ” 而 导 致 “ 间 的 时 进 空 虚化”“ , 随着 时 问 的 ‘ 去 ’ 空 问 的 ‘ 逝 和 隐遁 ’在 场 和不 在 场 交 织 在 , 起” 吉登斯认 为 , 时空分 离是脱域过 程 的初 始条件 , 为现 代社会 生 活 的独 特 特 征 及 其 合 理 化 组 织 提 供 了 运 行 机 制 。 () 2 脱域 。吉登斯在《 现代性 的后果 》 一书中指出 , 域就是社 脱 会 关 系从 彼 此 互 动 的地 域 性 关 联 中 , 通 过 对 不 确 定 的 时 间 的 无 从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身体与自我认同
在高度现代性的时代,“外貌已成为自我反思规划 的核心因素……身体成为现代性的反思性的一部 分。” 《现代性的后果》
也就是说,身体在构建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穿着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身体的保 护手段,它明显地也是符号表演的手段,即赋予 自我认同叙事特定外在形式的手段。”
我们穿什么品牌的服装、喝什么品牌的酒与咖啡、 驾什么样的车,住什么规格的房子都对自我认同 产生深远的影响。
引论 第一章 高度现代性的轮廓 第二章 自我:本体的安全和存在性焦虑 第三章 自我的轨道 第四章 命运、风险与安全 第五章 经验的存封 第六章 自我的磨难 第七章 生活政治的兴起
第一章 高度现代性的轮廓
《第二次机会》引出高度现代性世界的拓展影响 到了人们生活的中的最为个人化的部分:自我认 同。 “由于现代性制度的导入所引起的日常生活的嬗变, 从而与个体生活进而也与自我以一种直接的方式 交织在一起。”
第四,被传递的经验无处不在。随着媒体 的日益全球化,五花八门的环境进入人们 的视野。电视和报纸对潜在的生活方式多 样性选择提供了可能。
“在生活风格多样化的世界中,策略性的生 活规划显得特别重要。生活规划是依据自 我的个人经历而动员起来的、准备未来行 动的手段。”生活规划预设了安排时间的特 定模式,同样也依从于对过去的解释。
吉登斯的思想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梳理对西方社会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 思想家的经典作品,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涂尔干、马克思和 韦伯 著作《资本主义和近代社会理论: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 著作分析》(博士论文)
第二阶段:集中全力研究社会理论的方法论问题(结构二 元性、双重解释学) 著作:《社会学方法的新原则》
自我的特征
三、自我的主体能动性 “自我实现蕴含着对时间的控制”,即建立
现代性影响下自我认同的构建——基于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1现代性的轮廓现代性的意义相当广泛。
它首先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之后不断蔓延至全球,产生一种与以往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具有两个维度,即蕴含在生产过程中物质力和机械的广泛应用所体现出的社会关系的工业主义以及包含竞争性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商品化过程的商品生产体系的资本主义。
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这本书分析道,现代性有三大动力机制,分别表现为:时空分离、社会制度的脱域机制、制度化反身性,其中脱域机制又可分为象征标识和专家体系两种类型。
现代性的出现使整个社会处在一个转型期,也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不同于传统社会,形成一种礼崩乐坏的状态。
1.1时空分离时间和空间本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了组织社会活动和生产方式而形成的。
在传统社会,因为生产方式的落后,人们对于时空的理解还停留在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状态,这使得社会变迁缓慢,整个社会表现出有序,有层次的景象,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时空意识中,事件的发生时间一定要有一种空间的场域与之对应。
而现代社会中,机械钟表的发明与使用,标志着改变了传统社会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模式,打破了时间对于人们的限制,并且,钟表时钟的广泛应用是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当今生活的世界拥有全球通用的计时系统以及标准化的时区,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中,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发生深刻的变迁。
正如吉登斯所说,“现代社会组织意味着,在物理层面上彼此分开的许多人类行动可被精确地协调,这些行动何时发生与在何处发生直接相连,并非如前现代时期那样必须经过具体位置的中介方能产生联系。
”[1]1.2社会制度的脱域机制吉登斯在书中指出,脱域就是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通过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
其中表现为两种,象征标识和专家体系。
社会制度的脱域机制中“象征标识”指“交换媒介,具备标准价值,现代性影响下自我认同的构建———基于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The Construction of Self-Ident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ty———Taking the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of Giddens as the Basis 马媛媛(南京理工大学,南京210000)MA Yuan-yuan(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210000,China)【摘要】在全球现代性的背景下,传统社会中一整套自我认同的规则遭到了破坏,现代人在构造新的自我认同时面临着诸多风险。
现代性焦虑中自我认同危机[论文]
现代性焦虑中的自我认同危机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开始遭遇到更多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社会问题,当我们走向西方社会学、哲学的经典作品时开始更真切地看清我们现在的社会镜像。
现代社会在高度物质化的同时让我们倍感压抑与焦虑,欲望化的社会导向使我们感觉到精神上的自我迷失,如何完成自我认同,在物欲化的激流中保持自我的本真成为我们极大的困惑。
于是我尝试在对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找到答案,解读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的关系,理清现代社会焦虑感生成的缘由,自我认同实现的可能性。
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共包括七章:高度现代性的轮廓、自我:本体的安全和存在性焦虑、自我的轨道、命运、风险与安全、经验的存封、自我的磨难、生活政治的兴起。
作品对现代性社会的特征、工业主义兴盛、全球化的影响、市民社会的构建机制等问题进入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自我、自我认同的危机的全面讨论。
吉登斯鞭辟入理的思辩给我找开了广阔的视域,引发我对自己所处的生存与生活环境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现代性焦虑的生成吉登斯在著作的开篇首先探讨了现代性发展中社会个体焦虑的生成。
虽然在源发的西方社会现代性的发展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有其表象的不同,但在其内在的本质却有同质性。
在我们学习的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中八十年代以前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感觉到我们的现代性焦虑更多是社会性的焦虑,是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焦虑,即使作为个体式显现但其实质仍然是民族国家的。
如郁达夫的《沉沦》中“我”的精神压抑、茅盾的《子夜》中吴荪甫的焦虑、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中乔光朴的忧虑等,这些都是民族国家的现代化焦虑的个体显象形式。
当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我们才更多地感受到真正个体的焦虑,这在贾平凹的《废都》庄之蝶的身上有清晰的展现,庄之蝶是在物欲化社会里自我迷失的典型。
于是我们渐渐理解吉登斯所说的“高度现代性的拓展当然会超越个体活动和个人参加的场景。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第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命运、风险与安全
命运、宿命论、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
生活在高度现代性的世界里,便是生活在一种机遇与风 险的世界中。这是为适应自然的支配和历史的反思性所 创造的那种体系的必然衍生物。P125 解释: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机遇相对前现代 社会比较多。同时,风险概念成了一种核心概念。其实, 前现代社会同样面临着风险,但这种风险主要是自然灾 害,现代社会中要面对的是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灾害, 如核威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温升高)、金 融危机。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风险造成的后果比自然 界造成的后果要严重的多。
面对现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特性,我们现在会倾向于 把命运和未来事件的开放性对立起来。命运的意义 被看成是预定决定论的一种形式,而现代观点对此 则持相反的立场。P126
解释:事件的开放性所要表达的是社会世界的可塑 性以及人类塑造我们生存的物质环境的能力。在古 希腊的思想中,命运是厄运与死亡的携带者,它被 看成是要比最古老的神还要远古的一种巨大的力量。 而现代社会则认为,命运不可以决定我们未来的生 活。
当与目前的实际相联系起来的时候,风险关涉的是 未来所发生的事情,而对未来的拓殖却又打开了新 的风险情境,其中有些又是制度化的组织起来的。 P135
解释:在现代社会制度化风险比在前现代社会更为 重要,它可能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例如:产品,劳 动力,投资或者金融市场的竞争。它们会用许多方 式把个体与集体的风险联结起来。比如,个体生活 的机遇现在就直接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经济联结在 一起。
让我们考虑一下“我们的死因”,这代表与死亡率 有关的主要风险。主要威胁生命的疾病的风险概观 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在一个世纪以前和今天的转变之 间的主要差异。P137 解释:在现代社会,许多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活的 风险。例如:40年代的结核病、肾炎、白喉等。40 年代后,心脏病和癌症成为导致死亡的疾病的前两 名。然而,伴随着医疗卫生设施的改善和营养水平 的提高,这种风险带来的后果也随之减轻。在这个 前提下,人口老龄化也算是风险社会的一种表现形 式。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本书都在围绕自我认同问题来做文章,它主要关注的是“自我认同的塑造过程中,外在的全球性社会制度对个体的冲击以及个体对这一冲击的吸纳和强化作用”。
那么首先先解释下吉登斯的现代性含义,它是指在欧洲封建社会以后建立起来的并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它的出现表现为以下三者:一、时空分离,其使“用历史去创造历史”的观念普遍化,并使现代生活逐步脱离开传统社会生活的束缚;其二为社会生活的疏离化,疏离化机制有两种类型,即“符号标志”与“专家系统”,也可统称为“抽象系统”;其三是彻底的反思性背景,这一反思性指的是依据新的知识信息而对旧的知识体系的修改或抛弃。
●这本书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分为引论和七章内容。
下面分别简述一下各个部分的内容。
●引论部分阐述了现代性的影响、写作目标、核心内容、写作重点和各章写作的内容。
●第一章高度现代性的轮廓分为六个部分,引言和五小节相关内容。
作者先从《第二次机会》谈起,谈到现代社会导致的离婚、再婚、继养家庭变化的本质。
在这部分内容中出现了一下关键词:危机、心理困扰、焦虑、愤怒、绝望、心理崩溃,进而引出“成功离异所面对的任务就是建立‘新的自我感’、‘新的认同感’。
在长时间的婚姻生活中,每个个体的自我认同感与对方密切相关,事实上也与本身相联”。
离婚的人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比如说:住在哪里;生活物品如何分割、存放;如何面对大众的舆论、追问;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独自面对生存压力等等。
这些问题就是自我认同的问题。
开展新的生活,就是形成新的认同感的过程。
不断的拓宽生活的空间,将不断的拓植新的认同领域,从而打破偏见的域限。
因此,自我认同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乃至一个人的发展。
“我将如何生活”的问题,必将在相关日常生活的琐事如吃穿行的决策中得到回答,并且必须在自我认同的暂时呈现中得到解释”。
自我认同就是对学习生活的方式、决策的认同。
自我认同和人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思维方式、内容、所处的环境、外表呈现、行动方式都是经过了自我认同的过程。
现代性的困境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人类自我认同
现代性的困境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人类自我认同现代性的困境——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人类自我认同一、引言现代性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涉及到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与挑战。
而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主人公格列格·萨姆萨因为突如其来的变异而面临着自我认同的困境。
本文将通过分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人类自我认同问题,探讨现代性的困境所带来的影响和反思。
二、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 现代性的特征和困境现代性作为一个时代的特征,包括了科技进步、社会变革、价值观碰撞等多个方面。
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常常面临诸多选择和自我认同的困境。
传统的价值观与新兴的思潮之间的冲突,常常导致个体在寻找自我认同时陷入迷茫。
2. 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其象征意义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了主人公格列格·萨姆萨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他由此面临了身份认同和社交关系的失序。
这种变异象征着个体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自我认同危机和困境。
卡夫卡通过描述格列格的遭遇,探讨了人类在现代性困境中的处境。
三、变异与个体的社会地位1. 社会地位的失落与困惑格列格的变异导致他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地位。
他无法继续从事工作,被家庭和社会所排斥。
这种失去原有社会地位的经历使他陷入了无尽的困境和无助感。
2. 群体意识与个体存在尽管格列格陷入社会的边缘位置,但他仍保留着人类的意识和情感。
与此同时,他渴望重新得到社会接纳,并努力维持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系。
然而,卡夫卡通过描绘格列格在交往中的困顿和被误解的遭遇,表达了现代性社会对个体的排斥和异化。
四、自我认同与他者的冲突1. 个体的自我认同格列格努力维持自我认同,并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义。
他通过反思过去和追寻内心的真实,试图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然而,现代性的社会环境对他的自我认同构成了种种挑战和阻碍。
2. 社会他者的冲突和异化格列格的变异引起了家庭和社会成员的不安和恐惧,他们对他产生了排斥和冷漠的态度。
他不再被视为人类社稷的成员,而是成为周围人的惊慌对象。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读后感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读后感看完《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我认为现代性的出现是以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为标志,监控制度是体现之一。
现代组织最重要的特点是制度反身性,这是由时空分离,社会制度的脱域(象征标识如货币以及专家体系)构成的抽象体系。
与传统社会稳定自我相比较,现代社会对自然、未来的殖民,时空全球一体化,使得自我认同凸显,更多的选择性中做出决定日益与自我身份认同挂钩,日常生活领域的安全感换取的代价是做出重要性代价时不得不面临存在性和道德性问题。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发展为一种纯粹关系,因为缺乏外部指涉机制,这一关系纯粹而不稳定。
日常生活规划、身体的反映、心理治疗、风险投资等均是现代社会反身性的证明。
相比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在生存上更安全便利,原先诉诸宗教、巫师的事情现在交由专家作为权威,但事实上,越是在具体细微的专业领域,各专业内部大多莫衷一是,因此现代人可能保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对权威的完全信赖,另一种是固执坚守个人生活方式。
而即时每个人都会参考专家意见,在最终做出决定时,往往与自己之前的特定生活方式保持一致。
福柯对疯人院的研究主要从理性监禁视角,吉登斯认为精神病院、医院、性、纯粹自然界在现代社会都被人类进行封锁和管理,自然的社会化、性脱离生殖目的作为单纯享乐体验、医院将人类的生、死、病与正常人区隔,精神病院将疯癫移除人类视野。
我觉得吉登斯对此的论述与福柯并无本质的不一致。
生死爱欲被封存在人类生存的死角,而正是在这些地方体现人类的存在性和道德性问题,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在面临重大人生变故时同样的不堪一击。
我认为,吉登斯所说的现代制度的反身性,简单来说即是控制和管理,将一切都纳入管理的领域,在这里风险投资的例子可以确证之。
人们将信任交付专业领域,专业人士与决定者共同承担风险,控制体现在全球性与对未来的监管预测上,风险被纳入监管,而无论怎么监管,任何细微的疏漏所造成的危险都是全球性的。
现代人是内在矛盾重重的,消费文化的绚烂刺激起巨大的消费欲望,衣服的选择透露出个人的基本品味和生活方式,标志着一个人的自我认同,与此同时,过剩的刺激又使人忘乎所以沉浸于靠外在的修饰标识自身身份,自恋主义文化猖獗,个体内在越发空虚。
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品格思想研究
第12卷第1期2021年2月哲学分析Philosophical AnalysisVol.12,No.1Feb.,2021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品格思想研究邢媛摘 要:自我认同品格是吉登斯用来指称现代性社会主体应该具有的保障人的本体性安全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应对并化解断裂、风险等晚期现代性社会造成的对人的安全威胁。
由于人的本体安全所植根的自我认同机制,正在由过去更多地指向外部的传统转向了指向自我内部,因此,认识自我认同品格的一般性生成结构、这种结构与自我互构的社会情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主体社会充分性的身份媒介,共同构成了自我认同品格塑造的主要内容,而自我认同的能力或要素更是建构自我认同品格独特性的关键。
自我认同品格蕴含了自我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社会实践或实践能力,架起了本体安全与自我实现的桥梁,是自我认同实现机制的能力要素和特殊性的缘由。
关键词:现代性社会;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品格;社会情境;身份认同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47(2021)01-0138-152吉登斯是现代性社会批判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从现代性的矛盾、风险等入手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批判。
他的关于现代性的批判性辩护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的可行性。
他相信人类理智和实践的能力,人类有共同的认同基础,能够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结构化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反思的现代性社会发展进程中找到共同认同的制度形式;可以在以团结为首要价值理念的激进政治的践行中,找到共同认同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吉登斯认为现代性制度与人类认同是内在统一的,而建立二者关联的一般机制的首要问题在于解决现代性制度的哲学基础。
为此,吉登斯凭借整体主义的方法论,认为手段和结果赋予表现人作者简介:邢媛,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
·138·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品格思想研究·139·类认同的“可信性”,以超凡的价值和人自我实现的框架,体现了以自我认同品格为标志的现代性社会特征;说明了现代性制度下的自我认同品格对于人类生活的组织与秩序化安排的重要性。
现代性社会大学生自我认同困境及重塑
现代性社会大学生自我认同困境及重塑--基于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自我认同理论摘要: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现代信息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给大学生自我认同带来了新挑战。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自我认同感缺失,影响了高校教育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内在机制的积极作用,是摆在高校教育面前的时代课题。
本研究从安东尼·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出发,对新时代大学生自我认同困境与重塑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了大学生自我认同困境的现状、大学生自我认同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自我认同的路径。
关键词:现代性;大学生自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理论引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迅速发展。
现代化发展调整了社会时间与空间的交融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使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产生了一定的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而与一般的青年相比,大学生由于原本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其自我认同的发展有特殊性。
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大学生对自我的同一性不明确,加上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选择的重要时期,对于自身的学习和工作进行选择,在不断适应和选择过程中自我认同不断被重构。
而现代化时代的碎片化和无力感也迫使大学生思考在多元化社会中应如何保持独立意识和自主意志,如何保持虚拟与现实中的自我同一性和完整性。
本人通过对文献史的梳理发现,早在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就提出了“认同”这一概念,并提出了身份认同是一个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通过模仿另一个人或者另一个群体的价值、规范和行为表现,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模式。
埃里克森在认同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认为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终生过程,青春期的关键任务是形成自我认同。
并指出自我认同是个体人格发展的主体,它是指个体内在的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环境之间存在的一种平衡和整合。
被动城市化群体城市适应性与现代性获得中的自我认同 基于南京市561位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
步性,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被动城市化群体的城市适应性 和现代性获得中的自我认同,政府和社会各界需采取积极措施,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素质提升,以提高他们的城市适应能力和现代 性认知水平。
此外,失地农民自身也需努力调整心态,积极融入城市生活,提高自信心和主 人翁意识。
3、自我认同
在自我认同方面,失地农民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在城市生活中,他们 逐渐形成了新的身份认同,并开始认可自己的城市居民身份。这种身份认同的 转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然而,也有部分失地农民在自我认 同方面存在困扰,主要表现为身份认同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南京市561位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探讨了被动城市化群体城 市适应性与现代性获得中的自我认同问题。结果表明,虽然失地农民在城市适 应性、现代性获得和自我认同方面存在一定的进
相关政策法规
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包括土 地征收、补偿标准、安置方式等各个方面。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在很大程度 上保障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地方的补偿标 准偏低,
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一些安置方式不够完善,导致农民的生活质量不高。
1、国家政策调整可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利 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社会企业支持可以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 顺利融入城市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个人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和开发。在 这个过程中,许多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 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和福祉,还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本次 演示将对失地农民
现代性影响下自我认同的构建
1现代性的轮廓现代性的意义相当广泛。
它首先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之后不断蔓延至全球,产生一种与以往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具有两个维度,即蕴含在生产过程中物质力和机械的广泛应用所体现出的社会关系的工业主义以及包含竞争性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商品化过程的商品生产体系的资本主义。
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这本书分析道,现代性有三大动力机制,分别表现为:时空分离、社会制度的脱域机制、制度化反身性,其中脱域机制又可分为象征标识和专家体系两种类型。
现代性的出现使整个社会处在一个转型期,也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不同于传统社会,形成一种礼崩乐坏的状态。
1.1时空分离时间和空间本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了组织社会活动和生产方式而形成的。
在传统社会,因为生产方式的落后,人们对于时空的理解还停留在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状态,这使得社会变迁缓慢,整个社会表现出有序,有层次的景象,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时空意识中,事件的发生时间一定要有一种空间的场域与之对应。
而现代社会中,机械钟表的发明与使用,标志着改变了传统社会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模式,打破了时间对于人们的限制,并且,钟表时钟的广泛应用是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当今生活的世界拥有全球通用的计时系统以及标准化的时区,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中,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发生深刻的变迁。
正如吉登斯所说,“现代社会组织意味着,在物理层面上彼此分开的许多人类行动可被精确地协调,这些行动何时发生与在何处发生直接相连,并非如前现代时期那样必须经过具体位置的中介方能产生联系。
”[1]1.2社会制度的脱域机制吉登斯在书中指出,脱域就是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通过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
其中表现为两种,象征标识和专家体系。
社会制度的脱域机制中“象征标识”指“交换媒介,具备标准价值,现代性影响下自我认同的构建———基于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The Construction of Self-Ident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ty———Taking the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of Giddens as the Basis 马媛媛(南京理工大学,南京210000)MA Yuan-yuan(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210000,China)【摘要】在全球现代性的背景下,传统社会中一整套自我认同的规则遭到了破坏,现代人在构造新的自我认同时面临着诸多风险。
解读《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精华版
解读《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脱水精华版所以还是不要那么辛苦比较好焦虑不安,选择困难就是晚期现代人的苦恼,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吉登斯说,因为晚期现代社会中充满了不确定,或者说充满了风险,从宏观上来说,大气与海洋的污染问题,全球变暖像悬在我们头顶上的剑,始终不能确定何时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灾害,从日常生活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也很难建立,因为不确定这一秒是朋友,下一秒会不会是敌人,毕竟现代生活中的利益纠纷和角色扮演极其复杂。
这么看来,不确定似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但实际上,人类社会的进步曾经就得益于不确定性。
吉登斯指出,人类社会从传统过渡到现代,就是把自身从确定中解放出来才实现的,现代社会的许多因素都跟这个有关系。
首先,科学来源于怀疑,而怀疑就是消除确定,如果没有哥口尼怀疑地心说就没有日心说,而后来的科学家也没有盲U地认为所有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而是不断的怀疑, 不断观察,不断修正,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才越来越丰富。
因此,可以亳不夸张的说, 怀疑是现代知识积累的起源,其次,人的解放,也就是从确定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 所谓确定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基于血缘的联系,在传统社会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的一生,基本被束缚在血缘关系里,例如,我们经常说子承父业还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社会规则也是倾向于将人们束缚在某个位置上,例如不允许农民随意迁徙、买卖土地,将人划分成了士农工商等等,虽然血缘在今天仍然很重要,但是人们不再盲口地觉得长辈就一定是对的,再也不会想要回到子承父业包办婚姻的时代,除了血缘,种族也是一个确定的社会关系,因为出身的种族就跟你出身的家庭一样,无法改变,传统社会就是以这种种族去划分。
评价人的最典型的就是反犹主义一个人,仅仅因为他是犹太人,就可能被歧视,棋至被肉体消灭,虽然现在还是会有种族歧视的现象,但是这不是社会的主流,总之,人的解放追求的是平等,就是不再用一个人无法改变的属性,例如性别、家庭、种族去评判一个人,而是用这个人的品行优劣和成就大小来评价。
具有理想色彩的自我认同理论——评介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Utopian Theory of Self- Identity——Evaluating Giddensian Modernity and Self- Identity 作者: 李慧敏
作者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
出版物刊名: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3-4页
主题词: 现代性 自我认同 理想色彩 吉登斯 书评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认识论 社会学理论 英国
摘要: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大师之一,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他的结构化理论,而对他的自我认同理论关注较少。
文章分析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这本书所要表达的现代性条件下的自我认同是在反思性选择和反思性自恋机制作用下的一种建构过程,并总结出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具有的最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就是,现代性条件下自我认同的方向首先是向内,然后才向外的,而传统社会里自我认同的方向则首先是向外,然后才向内的。
而且,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也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案例素材5——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现代化的磨难——从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看《Interstellar》阴霾重重的天幕下,沙尘暴肆虐横行、各种基础农作物相继因枯萎病灭绝,看不到未来的人类在亡在旦夕的焦虑中苟延残喘,倒数着所剩无几的光景。
电影呈现的日暮途穷的末日景象,影片饱含着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怀与追问,它在深层次上所映射的,正是风险重重的现代性社会中弥漫的身份焦虑与认同危机情绪。
吉登斯所建立的著名的结构化理论,是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而作为主体的表征,“自我”成为这一理论的核心范畴。
在吉登斯看来,如果从自我的角度衡量,现代性给人类生存所带来的最严重后果莫过于使本体安全的基础发生根本性转型,使本来稳定的本体安全基础迅速被侵蚀和瓦解,从而把自我置于焦虑的磨难之中。
高后果风险给自我所带来的“无力感”和“剥夺感”。
在反思现代性社会,不仅传统的“外在风险”没有消除,而且还产生了后果更严重的“人为风险”,如核威胁、全球生态灾难、全球金融的风险等。
这些风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波及整个人类。
从自我的角度衡量,其生存的环境已经弥漫着各种显而易见的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又是如此之巨大,以至于完全超出了凭一己之力进行抗拒和排解的范围。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自我形成一种“无力感”和“剥夺感”,使自我被吞噬在各种后果严重的风险之中。
更有甚者,现代性发展得越是完善和成熟,自我所形成的无力感和剥夺感也就越严重,他也就越遭受无力感的重压。
“全球化关联的出现以及高后果的风险所代表的社会生活参量的出现,对于身处情境中的个体而言,是无法控制的。
同样,剥夺的过程是现代制度成熟的一部分和一阶段,它不仅进入到日常生活的领域中去,而且还进入到自我的核心中去。
”在吉登斯看来,自我心理系统由本体性安全、实践意识和话语意识所组成。
本体性安全是个体日常生活的基础,它以个体的生存环境具有确定性为条件。
但是,20世纪晚期反思现代性社会现实表明,这种确定性追求反而导致了其背谬性后果,人类的解放追求不仅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社会,反而导致高风险社会的出现。
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安东尼。
吉登斯(八nhnyCUiddens)1938年出生在英国,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
他以社会学家特有的视角关注西方社会生活,而且对现实社会积极提供解决路径,从而赋予他的理论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人们大多关注他的结构化理论,而对他的自我认同理论却鲜为关注。
吉登斯在他1991年出版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对自我认同的塑造过程中外在的全球现代性制度对个体的冲击、以及个体对这一冲击的吸纳和强化作用进行关注。
相比以前的自我认同理论,吉登斯更加关注的是个体在现代性的冲击下能动性的自我成长的过程。
他将对自我认同的阐释置于现代性的大背景下,认为,围绕自我本体的“一切困扰”实际上是现代性以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侵入”。
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对我们认识今日之成人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现代性的轮廓特征?现代性始于封建社会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成熟和完善于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成为具有世界历史影响的行为制度和模式。
而对于我国来说,真正的现代性是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具体实践,因为这种实践的本质就是现代性。
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在如下三个机制的推动下形成的:?一是时空分离机制。
跨越广阔的时间与空间领域的社会关系的联合,并一直到包括全球体系的状况。
在前现代社会,时间与特定的社会行动的地点相联,只有当全世界都有了标准化的时间,时间摆脱特定空间的制约,才使得跨越无限时空距离、对社会关系进行规则化控制的现代组织成为可能。
于是,现代性导致了全球化,没有人能够逃避得了:定期地把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情境上,并把这作为由制度组织和转型中的一种建构要素性所导致的转型。
而全球化、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涌现等,就是时空分离机制的表征。
?二是社会结构的“抽离化”机制。
由抽象标志和专家系统(他们合起来等于抽象系统)所组成。
抽离化机制使互动脱离了场所的特殊性。
作为现代性内在要素的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意识,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事件的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现代性在外延上拓展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在意向性上伸向个体心理的最核心部分:自我认 同。
现代性的一般考察
“就本书而言,我是在很宽泛的意义上使用现代性这个术 语的,它首先是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 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和模式。”(p16) (与其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的定义有所变化) “现代性产生明显不同的社会形式,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 民族—国家。”、“就此而言,它们是现代性的更为普遍 的特征,即组织兴起的主要例证。”(p17)
弗洛伊德
个体的心里组织系统有本我、自我、 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代表人格中的 本能部分;自我则是本我联通现实世 界的部分;超我代表了良心或道德 婴儿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三对张力系统: 基本信任与基本怀疑;自主与羞耻;进 取心与负罪感
埃里克松
戈夫曼
自我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反思性监 控”和“例行化”特征。自我的日 常生活被划分为“前台”和“后台” 两大区域
第二个:抽离化机制(也称脱域机制) 包括符号标志和专家系统两种类型 符号标志是交换媒介,它有标准价值,因此在多元 场景中可以相互交换。 例如,货币,货币的价值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 它使得在时间和空间分隔的商人之间的交易成为现 实
专家系统,指的是由技术成就和专业队伍所组成的 体系。
抽离化机制的作用:使互动脱离了场所的特殊性
第二章 自我:本体的安全和存在性焦虑
这一章主要是讲述自我的心理结构和身体 与自我的关系。 自我的心理结构有本体安全系统、实践意 识和话语意识三部分组成。
本体的安全是个体行动的基础
本体的安全与信任
什么是本体性安全? 吉登斯认为,“实践意识是本体安全感的认知与情 感的依托,本体安全是大多数人对自我认同的连续 性及对他们的行动的社会与物质环境的恒常性的信 心,是一种在时间上连续的和有序的感受。”本体 安全作为一种感受,存在于大部分人的活动中,尽 管各人的感受可能相异,但对个体的生存,以至人 类整体的延续都有重要的意义。
吉登斯的思想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梳理对西方社会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 思想家的经典作品,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涂尔干、马克思和 韦伯 著作《资本主义和近代社会理论: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 著作分析》(博士论文) 第二阶段:集中全力研究社会理论的方法论问题(结构二 元性、双重解释学) 著作:《社会学方法的新原则》 第三阶段:集中研究人类行动的结构化理论和现代性问题
吉登斯关于自我的心理结构分析
吉登斯以埃里克松和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基础,提 出自我的心理结构有本体安全系统、实践意识和 话语意识三部分组成。(郭忠华)
本体安全是自我心理组织系统的基础,本体安全 的功能是在于控制和排解焦虑,是个体获得安全 和可靠的感觉。
实践意识和话语意识是维护本体安全的两种途径。
目录
对现实存在中的信任是在婴儿的早期经验中获得的 通过婴儿早期的看护者的爱怜的注意而发展,看护 者对婴儿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信任,使婴儿很快熟 悉适应并习惯了这一切。即使看护者偶尔的缺场, 也不会给婴儿造成太大的恐慌,因为经验告诉他 (她):看护者会很快回来,自己不会被抛弃。所以, 从早期生活开始,在婴儿和看护者之间关系的形成 过程中,习惯和惯例扮演着基本角色。在个体的后 期活动中,习俗、惯例与本体安全感之间的核心联 结就建立了 对看护者的信任就成为一种抵御存在焦虑的情感疫 苗,借以抵抗外在的种种危险,并确保在以后的困 境、绝境中还能保有希望和勇气
现代性的动力
“把现代时代与先前的其他任何时代区别开来的最 明显的特质,恰恰是在于现代性的极度推动力。”
第一个:时空分离(separation of time and space) 在前现代社会,时间、空间与社会活动结合在一 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机械钟的发明和推广 推动了时空的分离。时空的分离使现代社会的 “缺场”成为可能。社会生活不再受“在场”的 支配。
现代性的三部曲
《现代性的后果》1990年,提纲挈领地介绍现代性的概 念、特征和维度,对信任、自我认同和本体安全进行 基本分析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1年 《亲密关系的变革》1992年 现代性的微观分析: 信任关系的转变和 自我认同的再造
简单现代性:现代性发展的早期阶段 反思性现代性:现代性的高潮 反思性现代性也称高度现代性或后传统社会 特征:全球化 本书正是要探讨在高度现代性的背景之下个体 的自我再造(也即如何认识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现代性和个人认同之间相关联
“高度现代性所导入的时空分延的层次如此广阔,以致 “自我”和“社会”在人类历史中首次在全球性的背景下 交互联结了。” 在高度性代性的境况下,众多因素直接影响到自我认同和 现代制度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缺失使人们对生活的信任依赖于专家系统 例如,儿童的社会化日益依从于专家的忠告和指导,而不 是依从于一代又一代的直接传授。 远在地球另一个角落的人的生活境况可以毫不费力地呈现 在人们的眼前,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对自己的认识 产生影响。
引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高度现代性的轮廓 自我:本体的安全和存在性焦虑 自我的轨道 命运、风险与安全 经验的存封 自我的磨难 生活政治的兴起
第一章 高度现代性的轮廓
《第二次机会》引出高度现代性世界的拓展影响 到了人们生活的中的最为个人化的部分:自我认 同。 “由于现代性制度的导入所引起的日常生活的嬗 变,从而与个体生活进而也与自我以一种直接的 方式交织在一起。”
Hale Waihona Puke 在现代生活中,专家系统以连续不断的方式影响 着我们行动的方方面面。我们之所以安居家中而 不担心房屋倒塌,并非是每人都精通房屋的构造 原理,而是对建筑师和建筑工人的专业知识的信 赖;出门旅行,乘车、乘飞机、坐轮船等,虽然都 有潜在的危险,但出于对相应的专家系统的信任, 我们更多时候感受到的是它们给生活提供的便利, 相信这些专家系统会将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
第三个动力机制:现代性的反思性
反思性,是人类活动的特征之一,前现代社会就存在, 但彼时的反思在很大程度上仍被限制为重新解释和阐 明传统,可以说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反思,在传统文化 中,过去受到特别尊重,因为它们包含着世世代代的 经验并使之永生不朽。
“随着现代性的出现,反思具有了不同的特征。 它被引入系统的再生产的每一基础之内,致 使思想和行动总是处在连续不断地彼此相互 反映的过程之中。” 通过反思性机制,认识不断地被新的知识刷 新,传统和自然、宗教等的束缚被降至最小, 再也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不可侵犯的知识。 在现代性的三大动力机制的推动下,现代社 会与前现代相比,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这 变化,还将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