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流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总分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被后世推崇,是因为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老子、孔子、墨子、孟子……。

他们针对社会和学术上的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相互诘难、批驳。

历史上将这一局面称为( )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独尊儒术 D 、百花齐放 2.下列漫画绘述的思想主张类似于诸子百家中的(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 ) A .孟子的“仁政”学说 B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 .墨子的“兼爱”思想 D .庄子的“齐物”观点 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 .爱无差等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存天理,灭人欲 5.“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 A .儒家、道家 B .儒家、墨家 C .法家、墨家 D .墨家、道家 6.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哪些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一定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 ) 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墨子:“兼爱,非攻” ③韩非:严刑峻法,残酷镇压 ④孟子:“民为贵”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汉书·元帝纪》记载,西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反映出西汉自汉武帝以来的统治特点主要是 ( )
A .实行仁政
B .严刑苛法
C .清静无为
D .外儒内法
年级 班级 座号 姓名
………………………………………………………………………………………………………………………………………………………………………
8.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

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于是,对大夫减轻了处罚。

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德主刑辅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9.“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1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促进了儒家文化发展
C.推行了礼治德化教育 D.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11.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家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家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 )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D.②③④
1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
13.下图是宋理宗为朱熹宗族题词的圣旨及朱熹画像。

朱熹获此殊荣是因为( )
宋理宗赵昀书题朱氏祖卷朱熹
A.朱熹创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完善了儒学的教育观念
C.朱熹的理论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朱熹的理论富含科学哲理
14.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

史学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 )
A.法家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守仁心学 D.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15.“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16.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写道:“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
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钱乘旦教授评价的是( ) A.法家学说 B.董仲舒的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17.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18.孟子和黄宗羲两人虽然生活年代相差久远,但他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民生问题,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说法是( )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19.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20.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D.①②③④
21.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

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A.①黄宗羲②荀子③董仲舒④朱熹 B.①董仲舒②荀子③黄宗羲④朱熹
C.①朱熹②董仲舒③荀子④黄宗羲 D.①董仲舒②黄宗羲③荀子④朱熹
2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来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取代
23.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 )。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
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
24.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
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上述现象最早分别发生在()
A.秦朝宋朝 B.唐末明初 C.唐末北宋 D.秦朝明初
26.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观点是()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27.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但是,14—18世纪,三大发明在中国却未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原因是中国()
①封建专制制度强化②自然经济的延续③文化专制禁锢④推行闭关政策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8.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29.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④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0.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

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作坊各为一个,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当时“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
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

”这表明当时()
A.战时武器以火药武器为主B.火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
C.政治重视新式武器的研发D.火药武器生产组织严密
31、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
B.②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
C.③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
D.④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3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尝。

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33.“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

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经营乎其内。

”这段文字有可能出自()
A.《诗经》 B.离骚 C.宋词 D.汉赋
34.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文人画B.元杂剧C.京剧 D.小说
35.“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这也不是江水呀,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上述文字有历代咏叹三国史事第一的美誉。

从文学体裁上看,这段文字属于()
A.元曲 B.宋词 C.唐传奇 D.汉赋
36.“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后人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

这位词人是()
A.苏轼 B.柳永 C.辛弃疾 D.关汉卿
37.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困
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

这种现象表明()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3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现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39.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40.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1.某个时代中,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

这个时代最有可能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42.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

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43.梅兰芳是江苏近代文化名人,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所代表的剧种( )。

A.由元代散曲演变而来 B.由杂剧和汉剧融合而成
C.兴盛于康乾时期 D.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国粹
4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导致此说的主要原因是
A.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经验 B.汲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
C.接受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 D.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
4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46.《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7.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48.“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持上述观点的应是中国近代的
A.顽固派 B.维新派 C.洋务派 D.革命派
49.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

何以制夷,曰强。

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

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50.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改良维新 B.民主共和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请把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二、主观题、51题20分,52题 20分,53题 10分,总分50分。

5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
礼教纲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揭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新文化运动史料集》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8分)
(3)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印证了材料一的观点?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6分)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

——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1)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以“四大发明”著称,请问四大发明分别是?(4分) 材料一中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简单分析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的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6分)
(3)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欧洲,原因是什么?(6分)
53. (节选)材料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概括材料四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6分)
(2)、按照这一原则,任选上面的表格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

(4分)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阶段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 A B B B B 6-10 A D B D A 11-15 C C C B A 16-20 C A C C A 21-25 B D C C C
26-30 D D C C B 31-35 C D D B A 36-40 C D A B A 41-45 D B D B C 46-50 A C B D A
51、(1)儒学以维护礼教纲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接受、推崇和推广。

(6分)
(2)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

认识: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8分)
(3)材料二角度:从“维新”“开明”印证。

理由: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主张。

材料三角度:从“守旧”“复古”印证。

理由:传统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阻碍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6分)
52.(1)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造纸术。

(4分)
原因:(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

(2)经济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3)中国古代个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交往的频繁,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5)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屑探索谨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

(答对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4分)
(2)①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②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的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证,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③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6分)
(3)重农抑商,资本主义没能发展起来,科学发展缺乏经济基础;闭关锁国,隔绝了中外交流;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思想。

(答对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6分)
53、(1)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6分)
(2)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