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守传统”还是“融合中西”?
——浅谈钱穆先生的中西文化观钱穆先生可谓中华传统文化忠诚的卫道者。

他认为,中国重人文,西方重物质;中国人注重思想上的完善和升华,西方人追求世俗的私欲和满足;中国文化信仰抽象,而西方文化信仰具体——即“中国人所重乃在己之道义,不计身外之功利”;而“其他民族之宗教,其所信,皆在外”。

这里的“内”指可把握的自身及内心,“外”指神秘不可证的客观超世俗世界。

不可否认的是,钱穆对于中华文化有着一个非常客观而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他认为,中华文化是大生命的文化。

子曰:“道不远人,人以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这句话表明要注重个人的修养,从而普度众生。

强调的是“道”之用,有很鲜明的东方思想的特色。

其次,钱穆的研究从历史与文化的同一性出发,考察各国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融合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从而更能够细致深入的阐明中国文化的发生、演变和种种特质,以及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差别。

显然,钱穆的观点有其片面性,这或多或少是源于他朴素的爱国情感。

中国人并非绝对的灵魂的高尚者,他们在乎的不仅仅是“己之道义”,也关注世俗功利。

中国文化中最大的弊病就是缺乏“个人”的概念,也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这种“天下一家”的文化观念使个人的思想被奴役和压迫,试问,倘若一个人的思想缺少自由和个性,又如何做到“独善其身”?更何谈“兼济天下”?从扭曲畸形的的人格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整个社会普遍的精神状态。


国人传统的“家天下”观,导致了阿Q式的人物的存在,使得中国成为一个讲求关系和依附权势的社会,这是一种更狭隘的状态。

西方人“信在外”,在宗教信仰中迷失进而反省自我,反而超然物外、超脱世俗,更加追捧灵魂之自由。

诚然,西方文化必然有其缺点,它那种重利轻情的文化,确实在人与人之间树立了一道“厚障壁”。

而不管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西方人明显更关注个人的尊严和现世的享受,因而我们不能在套用这种生活模式的同时加以全盘否定。

由此可见,中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补性。

相对于钱穆先生,“两脚踏中西文化”的林语堂就显得“圆滑”不少。

他以为,中西方的差异,从表面上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遵从线形思维模式,西方人则热衷于逻辑推理。

对于二者,他并不仅仅做简单的取舍,而是兼收并蓄——“和而不同,持两用中”。

林语堂着眼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蔡元培则有意识地让二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蔡主张中西文化的“融和”,“融合”应该“善于吸收和消化西方文明”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二人都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以包容友好的态度试图说服国人去接受“中西合璧”这一观点。

钱穆终其一生,都在用学术揭示和捍卫“国魂”。

我丝毫不怀疑他的赤子之心,尽管他的理论带有或多或少的局限性。

而近年来持历史和民族虚无主义的人的大量涌现却不得不引起国人的警醒,否则就难以抵御别国如猛兽洪水般的文化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