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城市群集聚力的比较研究_曾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不少专家学者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和集聚 力两方面都做出了大量研究[2 - 12],但将中国十大 城市群与集聚力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进行探究的 文献目前还 没 有。 本 文 以 集 聚 力 为 切 入 点, 对 中 国十大城市群这一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区域范围 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调节区 域经济结构、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 11XMZ073)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泛北部湾发展研究团队” 项目 ( ZX007) ,广西教育厅广西师范大学西南 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项目 ( XNZX010) 。 收稿日期: 2013 - 09 - 09 作者简介: 曾鹏 ( 1981 - ) ,男,广西桂林人,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副教授,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桂林理工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所 所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 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中 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州
第 5 期 ( 2014 年 5 月)
中国科技论坛
95
城市集聚力涉及到城市的政治、经济、科学、 教育、环境等 各 个 方 面, 因 而 城 市 集 聚 力 的 评 估 体系也应 该 是 一 个 多 因 素、多 层 次 的 科 学 体 系。 本文选取经 济 发 展、 社 会 进 步、 功 能 完 善 和 设 施 环境四个方面为本文的一级指标。而在选取二级 指标时,根据 城 市 集 聚 力 的 理 论 基 础, 认 为 城 市 集聚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应该以人为本,围绕与人 生存、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若干方面进行构建。 其中,与 人 的 生 存、 生 产、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的 首 当 其冲是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 的最直接、最综合性的指标;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 业占 GDP 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区域有别于农村区域 的有效经济指标; 消费、投资、储蓄是城市经济 主要的三大 流 向, 工 业 产 值、 企 业 利 润 和 财 政 收 入则是不同测量宽度下城市经济的主要来源,因 此,本文选取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 总额、固定资 产 投 资 总 额、 城 乡 居 民 储 蓄 年 末 余 额、地方财政 一 般 预 算 收 入、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总 产 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六项指标作为代 表。其次,社 会 归 属 性 是 人 类 生 存、 生 产、 生 活 的另一大要求,社会进步集聚力是衡量城市集聚 力的 第 二 大 层 面。在 社 会 层 面 内,人 口、就 业、
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包含城市城市群包含城市京津冀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辽中南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铁岭长三角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海峡西岸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山东半岛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日照中原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长江中游武汉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孝感咸宁天门随州荆门荆州信阳九江岳阳珠三角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重庆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雅安资阳关中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州中国科技论坛95城市集聚力涉及到城市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因而城市集聚力的评估体系也应该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科学体系
上海、南京、 无 锡、 常 州、 苏 州、 南 通、 扬 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 绍兴、舟山、台州
海峡西岸 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
山东半岛
济南、青岛、 烟 台、 潍 坊、 淄 博、 东 营、 威 海、日照
中原
郑州、洛阳、 开 封、 新 乡、 焦 作、 许 昌、 平 顶山、漯河、济源
第 5 期 ( 2014 年 5 月)
中国科技论坛
93
中国十大城市群集聚力的比较研究
曾 鹏1,2 ,蒋翠云3
( 1.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3.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摘 要: 通过构建城市群集聚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集聚力和中国十大城 市群内各城市集聚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的集聚力差异程度不大而中国十大城 市群内各城市集聚力分布不均。针对性地指出中国十大城市群以及中国十大城市群内各城市在劳动分工 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集聚力; 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在区域 经 济 学 理 论 基 础 方 面, 区 域 经 济 学 关 于城市集聚力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马歇尔的产 业集聚理论, 但 是, 使 区 域 经 济 学 在 解 释 城 市 集
聚力时拥有系统而强劲的模型支撑的,是克鲁格 曼在 1991 年 提 出 的 CP ( core-periphery,中 心-外 围) 模型。克鲁格曼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下,运用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阐述了区域集聚力 的绝对性优势。在中心 - 外围模型中,克鲁格曼 强调基 于 相 关 联 系 和 不 断 自 我 强 化 的 集 聚 力 量, 这种集聚的力量推动同质的地理空间出现一个区 域中心城市。 在 这 个 区 域 中 心 城 市 里, 企 业 会 生 产更多品种和更多数量的消费品,更多的消费品 的生产使得工人获得更好的工资收入,工人更高 的收入水平进而影响着更多的消费,而更多的消 费带动的需求效应又进一步促使城市形成更多的 企业。从 企 业 到 产 品、 到 收 入、 到 需 求 再 到 企 业 的循环链,是一个既前向联系 ( 更多的产品给工 人带来更多的收入) ,又后向联系 ( 更多的消费需 求吸引更多的企业形成) 的不断自我强化的集聚 过程,这个集聚的过程影响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 方面,进而形 成 具 有 稳 固 性、 综 合 性 和 代 表 性 的 大型城市甚至是城市群。
2 集聚力的理论内涵和评估指标体系
城市集 聚 力 是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能 力、 社 会 进 步 能力、功能竞争能力等各种能力凝聚交错形成的 一种推动城市发展的力量。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 济学两大方面的相关理论可以为城市集聚力提供 理论基础。
在城市 经 济 学 理 论 基 础 方 面, 杜 能 的 级 差 地 租理论是城市经济学理论中关于城市集聚力研究 的代表。杜能假设世界上存在一个孤立的大城市, 城市的供应品由周边地区的土地供应,同时还对 孤立国内农 业 条 件 同 质 性、 交 通 运 输 同 质 性、 同 类农产品价格不变性等条件做出了假设。在这一 系列的假设下,杜能运用农业生产成本 ( C) 、农 产品市场价格 ( P) 以及运输费用 ( T) 这三个决 定性因素计算得出了在孤立国周围哪个区位种植 哪种农作物最为有利,并得出了相应的六层农业 圈的级差地租理论。孤立国假设的城市六层农业 圈是城市农业空间分布的一种表现,而拥有六层 农业圈的孤立国,是拥有农业集聚力的城市的一 个雏形。
Abstract: Urban agglomeration is the carrier of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a key power to drive China's economy with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By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 agglomeration force,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entripetal forces of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the centripetal forces within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degree of centripetal forces of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small,while the centripetal forces within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unbalanced distributed. Specifically the study points out the different function in the division of labor of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the each city in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Centripetal forc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94
中国科技论坛
( 2014 年 5 月) 第 5 期
1 引言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由于地理环境、 文化氛围、交 通 网 络 或 其 他 特 定 因 素, 若 干 个 不 同规模、不同性质和不同功能的城市可能汇集在 一起,其中会 有 一 个 到 两 个 区 位 较 有 优 势、 规 模 较为大型、功 能 较 为 齐 全 的 中 心 城 市。 这 些 汇 聚 在一起的若干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共同形成城市 群。目前, 中 国 正 在 形 成 京 津 冀 城 市 群、 辽 中 南 城市群、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山 东 半 岛 城 市 群、 中 原 城市群、 长 江 中 游 城 市 群、 珠 三 角 城 市 群、 川 渝 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十大城市群[1]。
DOI:10.13580/ki.fstc.2014.05.017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Centripetal Forces of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Zeng Peng1,2 ,Jiang Cuiyun3
( 1.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2.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 3.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China)
本文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所包含的城市的 界定主要依据肖金成和袁朱[13]的研究 ( 见表 1) 。
表 1 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包含城市
城市群 京津冀 辽中南
长三角
包含城市
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 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
沈阳、大连、 鞍 山、 抚 顺、 本 溪、 丹 东、 辽 阳、营口、盘锦、铁岭
武汉、黄石、 鄂 州、 黄 冈、 仙 桃、 潜 江、 孝 长江中游 感、咸宁、天门、随州、荆门、荆州、信阳、
九江、岳阳
珠三角
广州、深圳、 珠 海、 佛 山、 江 门、 肇 庆、 惠 州、东莞、中山
川渝
重庆、成都、 自 贡、 泸 州、 德 阳、 绵 阳、 遂 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 雅安、资阳
工资、医 疗、 通 讯、 用 水 用 电 六 个 方 面 是 必 不 可 少的,因而选 取 了 市 辖 区 总 人 口、 年 末 单 位 从 业 人员、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额、居民生活用电量、 居民生活用 水 量、 本 地 电 话 年 末 用 户 数、 万 人 拥 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万人拥有医生数六项指标 作为衡量。功能层面主要是从人均的角度对城市 集聚力进行测量,而高等教育是功能竞争的一个 重要推动力,因而选取普通高校在校人数作为功 能完善层面的一个指标。设施和环境层面是人们 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交通出行在最初的成本 理论中已经具有重大作用,生态环境则是城市集 聚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而本文主要从这 两个方面,选 取 人 均 城 市 道 路 面 积、 全 年 客 运 总 量、人均 客 运 量、 建 成 区 面 积、 人 均 公 园 绿 地 面 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六个既有总量化又有人均 化的指标进行测量。
关中 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州
第 5 期 ( 2014 年 5 月)
中国科技论坛
95
城市集聚力涉及到城市的政治、经济、科学、 教育、环境等 各 个 方 面, 因 而 城 市 集 聚 力 的 评 估 体系也应 该 是 一 个 多 因 素、多 层 次 的 科 学 体 系。 本文选取经 济 发 展、 社 会 进 步、 功 能 完 善 和 设 施 环境四个方面为本文的一级指标。而在选取二级 指标时,根据 城 市 集 聚 力 的 理 论 基 础, 认 为 城 市 集聚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应该以人为本,围绕与人 生存、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若干方面进行构建。 其中,与 人 的 生 存、 生 产、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的 首 当 其冲是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 的最直接、最综合性的指标;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 业占 GDP 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区域有别于农村区域 的有效经济指标; 消费、投资、储蓄是城市经济 主要的三大 流 向, 工 业 产 值、 企 业 利 润 和 财 政 收 入则是不同测量宽度下城市经济的主要来源,因 此,本文选取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 总额、固定资 产 投 资 总 额、 城 乡 居 民 储 蓄 年 末 余 额、地方财政 一 般 预 算 收 入、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总 产 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六项指标作为代 表。其次,社 会 归 属 性 是 人 类 生 存、 生 产、 生 活 的另一大要求,社会进步集聚力是衡量城市集聚 力的 第 二 大 层 面。在 社 会 层 面 内,人 口、就 业、
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包含城市城市群包含城市京津冀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辽中南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铁岭长三角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海峡西岸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山东半岛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日照中原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长江中游武汉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孝感咸宁天门随州荆门荆州信阳九江岳阳珠三角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重庆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雅安资阳关中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州中国科技论坛95城市集聚力涉及到城市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因而城市集聚力的评估体系也应该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科学体系
上海、南京、 无 锡、 常 州、 苏 州、 南 通、 扬 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 绍兴、舟山、台州
海峡西岸 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
山东半岛
济南、青岛、 烟 台、 潍 坊、 淄 博、 东 营、 威 海、日照
中原
郑州、洛阳、 开 封、 新 乡、 焦 作、 许 昌、 平 顶山、漯河、济源
第 5 期 ( 2014 年 5 月)
中国科技论坛
93
中国十大城市群集聚力的比较研究
曾 鹏1,2 ,蒋翠云3
( 1.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3.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摘 要: 通过构建城市群集聚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集聚力和中国十大城 市群内各城市集聚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之间的集聚力差异程度不大而中国十大城 市群内各城市集聚力分布不均。针对性地指出中国十大城市群以及中国十大城市群内各城市在劳动分工 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集聚力; 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在区域 经 济 学 理 论 基 础 方 面, 区 域 经 济 学 关 于城市集聚力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马歇尔的产 业集聚理论, 但 是, 使 区 域 经 济 学 在 解 释 城 市 集
聚力时拥有系统而强劲的模型支撑的,是克鲁格 曼在 1991 年 提 出 的 CP ( core-periphery,中 心-外 围) 模型。克鲁格曼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下,运用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阐述了区域集聚力 的绝对性优势。在中心 - 外围模型中,克鲁格曼 强调基 于 相 关 联 系 和 不 断 自 我 强 化 的 集 聚 力 量, 这种集聚的力量推动同质的地理空间出现一个区 域中心城市。 在 这 个 区 域 中 心 城 市 里, 企 业 会 生 产更多品种和更多数量的消费品,更多的消费品 的生产使得工人获得更好的工资收入,工人更高 的收入水平进而影响着更多的消费,而更多的消 费带动的需求效应又进一步促使城市形成更多的 企业。从 企 业 到 产 品、 到 收 入、 到 需 求 再 到 企 业 的循环链,是一个既前向联系 ( 更多的产品给工 人带来更多的收入) ,又后向联系 ( 更多的消费需 求吸引更多的企业形成) 的不断自我强化的集聚 过程,这个集聚的过程影响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 方面,进而形 成 具 有 稳 固 性、 综 合 性 和 代 表 性 的 大型城市甚至是城市群。
2 集聚力的理论内涵和评估指标体系
城市集 聚 力 是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能 力、 社 会 进 步 能力、功能竞争能力等各种能力凝聚交错形成的 一种推动城市发展的力量。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 济学两大方面的相关理论可以为城市集聚力提供 理论基础。
在城市 经 济 学 理 论 基 础 方 面, 杜 能 的 级 差 地 租理论是城市经济学理论中关于城市集聚力研究 的代表。杜能假设世界上存在一个孤立的大城市, 城市的供应品由周边地区的土地供应,同时还对 孤立国内农 业 条 件 同 质 性、 交 通 运 输 同 质 性、 同 类农产品价格不变性等条件做出了假设。在这一 系列的假设下,杜能运用农业生产成本 ( C) 、农 产品市场价格 ( P) 以及运输费用 ( T) 这三个决 定性因素计算得出了在孤立国周围哪个区位种植 哪种农作物最为有利,并得出了相应的六层农业 圈的级差地租理论。孤立国假设的城市六层农业 圈是城市农业空间分布的一种表现,而拥有六层 农业圈的孤立国,是拥有农业集聚力的城市的一 个雏形。
Abstract: Urban agglomeration is the carrier of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a key power to drive China's economy with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By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 agglomeration force,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entripetal forces of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the centripetal forces within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degree of centripetal forces of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small,while the centripetal forces within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unbalanced distributed. Specifically the study points out the different function in the division of labor of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the each city in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Centripetal forc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94
中国科技论坛
( 2014 年 5 月) 第 5 期
1 引言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由于地理环境、 文化氛围、交 通 网 络 或 其 他 特 定 因 素, 若 干 个 不 同规模、不同性质和不同功能的城市可能汇集在 一起,其中会 有 一 个 到 两 个 区 位 较 有 优 势、 规 模 较为大型、功 能 较 为 齐 全 的 中 心 城 市。 这 些 汇 聚 在一起的若干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共同形成城市 群。目前, 中 国 正 在 形 成 京 津 冀 城 市 群、 辽 中 南 城市群、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山 东 半 岛 城 市 群、 中 原 城市群、 长 江 中 游 城 市 群、 珠 三 角 城 市 群、 川 渝 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十大城市群[1]。
DOI:10.13580/ki.fstc.2014.05.017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Centripetal Forces of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Zeng Peng1,2 ,Jiang Cuiyun3
( 1.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2.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 3.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China)
本文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所包含的城市的 界定主要依据肖金成和袁朱[13]的研究 ( 见表 1) 。
表 1 中国十大城市群及其包含城市
城市群 京津冀 辽中南
长三角
包含城市
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 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
沈阳、大连、 鞍 山、 抚 顺、 本 溪、 丹 东、 辽 阳、营口、盘锦、铁岭
武汉、黄石、 鄂 州、 黄 冈、 仙 桃、 潜 江、 孝 长江中游 感、咸宁、天门、随州、荆门、荆州、信阳、
九江、岳阳
珠三角
广州、深圳、 珠 海、 佛 山、 江 门、 肇 庆、 惠 州、东莞、中山
川渝
重庆、成都、 自 贡、 泸 州、 德 阳、 绵 阳、 遂 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 雅安、资阳
工资、医 疗、 通 讯、 用 水 用 电 六 个 方 面 是 必 不 可 少的,因而选 取 了 市 辖 区 总 人 口、 年 末 单 位 从 业 人员、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额、居民生活用电量、 居民生活用 水 量、 本 地 电 话 年 末 用 户 数、 万 人 拥 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万人拥有医生数六项指标 作为衡量。功能层面主要是从人均的角度对城市 集聚力进行测量,而高等教育是功能竞争的一个 重要推动力,因而选取普通高校在校人数作为功 能完善层面的一个指标。设施和环境层面是人们 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交通出行在最初的成本 理论中已经具有重大作用,生态环境则是城市集 聚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而本文主要从这 两个方面,选 取 人 均 城 市 道 路 面 积、 全 年 客 运 总 量、人均 客 运 量、 建 成 区 面 积、 人 均 公 园 绿 地 面 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六个既有总量化又有人均 化的指标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