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刘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史|刘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

《元史|刘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

因生之夕,其父梦神
人马载一儿至其家,曰:“善养之。

”既觉而生,乃名
曰骃,字梦骥,后改今名及字。

因天资绝人。

甫弱冠,才器超迈,日阅方册,思得
如古人者友之,作《希圣解》。

国子司业砚弥坚教授真定,因从之游,同舍生皆莫能及。

初为经学,究训诂疏释之说,辄叹曰:“圣人精义,殆不止此。


因蚤丧父,事继母孝,有父、祖丧未葬,投书先友
翰林待制杨恕,怜而助之,始克襄事。

因性不苟合,不
妄交接,家虽甚贫,非其义,一介不取。

家居教授,师
道尊严。

弟子造其门者,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公卿
过保定者众,闻因名,往往来谒,因多逊避,不与相见,不知者或以为傲,弗恤也。

尝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

不忽木以因学行荐于朝,至元十九年,有诏征因,
擢承德郎、右赞善大夫。

初,裕皇建学宫中,命赞善王
恂教近侍子弟,恂卒,乃命因继之。

未几,以母疾辞归。

明年,丁内艰。

二十八年,诏复遣使者,以集贤学士、
嘉议大夫征因,以疾固辞,且上书宰相曰:
向者先储皇以赞善之命来召,即与使者俱行,再奉
旨令教学,亦即时应命。

后以老母中风,请还家省视,
不幸弥留,竟遭忧制,遂不复出,初岂有意于不仕邪?
今圣天子选用贤良,一新时政,虽前日隐晦之人,亦将
出而仕矣,况因平昔非隐晦者邪!况加以不次之宠,处
之以优崇之地邪!是以形留意往,命与心违,病卧空斋,惶恐待罪。

因又虑,若稍涉迟疑,则不惟臣子之心有所
不安,而踪迹高峻,已不近于人情矣。

是以即日拜受,
留使者,候病势稍退,与之俱行。

迁延至今,服疗百至,略无一效,乃请使者先行,仍令学生李道恒,纳上铺马
圣旨,待病退,自备气力以行。

望阁下俯加矜悯,曲为
保全。

书上,朝廷不强致,帝闻之,亦曰:“古有所谓不
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三十年夏四月十有六日卒,
年四十五。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表所居曰静修表:表明
B:以疾固辞固:坚决
C:不幸弥留弥留:久病不起
D:命与心违违:违背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以即日拜受,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B:亦将出而仕矣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不知者或以为傲,不恤也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D:寻卒,乃命因继之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因德行美好的一
组()
①甫弱冠,才器超迈
②因蚤丧父,事继母孝
③怜而助之,始克襄事
④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⑤因多逊避,不与相见
⑥不忽木以因学行荐于朝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国子司业砚弥坚教授真定,因从之游,同舍生皆莫能及
(2):因性不苟合,不妄交接,家虽甚贫,非其义,一介不取
(3):况加以不次之宠,处之以优崇之地邪!是以形留意往,命与心违
10:A(命名)
11:D(于是,就A:因为/用来B:顺承/假设C:表肯定/停顿
12:C(②直接表现刘因的效⑤表现出刘因淡薄名利,为人谦逊⑥从侧面表现刘因德行美好。

①写刘因才学过
人③写杨恕帮助刘因④写刘因教授学生的情况)
13:(1):国子司业砚弥坚担任真定教授,刘因向他求学,同学中没有能赶上他的。

(教授、游、及各一分,句意一分)
(2):刘因性格不随便附和,不随意交朋友,家里虽然很贫穷,不合道义的,一点也不索取。

(苟合、妄、交接一介各一分)
(3):何况给予我不寻常的宠遇,让我处于尊贵的地位上呀!因此我人留在这里心却去了,命运和心愿相
违背。

(不次、形、往各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刘因,字梦吉。

保定容城人。

世代信奉儒家。

刘因
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父亲梦见一神人驾着马载着一个
儿子来到他的家中,说:‘好好养他。

“醒来以后刘因
就出生了,就取名为骃,字梦骥,之后改成了现在的名
和字。

刘因天资过人,刚刚弱冠之年,才能器量极其豪迈。

每天读书,想着能得到像古人那样的人来做朋友,写下
了《希圣解》。

国子司业砚弥坚担任真定教授,刘因向他求学,同学中没有能赶上他的。

开始研究经学,研究训
诂注释的学问,据叹息说:“圣人的精义大概不止这些。


刘因早年丧父,侍奉继母很孝顺,父亲、祖父去世
后没有安葬,他写信给父亲的朋友翰林待制杨恕,杨恕
因可怜他而帮助他,才完成葬礼。

刘因性格不随便附和,不随便交朋友,家里虽然很贫穷,不合道义的,一点也
不索取。

住在家里教授学生,很重师道尊严。

进他门的
弟子,因材施教,都有成就。

经过保定的公卿很多,听
说刘因的名声,往往来拜见,刘因大多回避,不和他门
相见,不了解的人有的认为他傲慢,他也不以为意。


喜欢诸葛孔明静以修身的话,把住所命名为“静修”。

不忽木把刘因的学问品行向朝廷推荐,至元十九年,有诏书征刘因,提拔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

当初,裕
皇在宫中建造学校之时,命令赞善官王恂教育贴身侍卫
的子弟,王恂死后,就让刘因接替他。

不久,因为母亲
生病而辞职回家。

第二年,为母亲服丧。

二十八年,朝
廷下诏并派使者,用集贤学士、嘉议大夫的职位征召刘因,他因为疾病坚决拒绝,并且给宰相上书说:“从前
过世的皇太子用赞赏的职位征召我,就和使者一块去了,
又奉旨令教授学生,也是立即服从命令。

后来因为老母
中风,请求回家探望,不幸母亲久病不起,最后赶上为
母亲服丧,就不再出来做官了,当初怎么会有意不做官呢?现在圣明的天子选用贤才,政治面貌焕然一新,即
使以前隐居的人,也将出来做官了,何况刘因以前就不
是隐逸之人!。

何况给予我不寻常的宠遇,让我处于尊
贵的地位上呀!因此我人留在这里心却去了,命运和心
愿相违背。

病倒了躺在空房中,惊慌地等待降罪。

刘因
又想,如果稍有迟疑,就不仅是臣子的心中有所不安,
而且形迹高傲,就不近人情了。

因此当日拜受任命,留
下使者,等到病情稍有好转,就和他同去。

耽搁到现在,百般医治,没有一点效果,才请使者先走,仍让学生李
道恒,交上驿马和圣旨,等病稍好了,自己准备气力上路。

希望阁下加以怜悯,曲意保全我。


书信送上去,朝廷没有勉强召他来,皇帝听说了,
也说:“古代有所谓不听从征召的臣子,他就是那些人
的同类吧!”三十年夏四月十六日逝去,终年四十五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