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观东方主战场第八集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X观东方主战场第八集心得体会
201X观东方主战场第八集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201X观东方主战场第八集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第八战场东方主
【篇一】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首部全景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历史地位及其贡献的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今起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等陆续播出。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将聚焦作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的高邮战役。

由中央电视台、军事科学院政治部等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是一部首次将中国抗日战争定位在世界格局中回顾那段历史的纪录片。

全片共8 集,分别是《东方危急》《共赴国难》《浴血坚持》《艰苦卓绝》《同盟抗敌》《民族血脉》《大地坚韧》《正义必胜》,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战各阶段与东方主战场主题有关的重大史实为依据,真实再现历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底,在苏皖边区政府南面还有一座县城没有解放,仍然被日伪军占据着,这就是高邮城。

当年12月底,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指挥,发动了一次重大战役高邮战役,用了一周时间成功收复高邮城。

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高邮也是我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县城。

今年5月,《东方主战场》摄制组特地来到高邮,专题拍摄了抗战最后一役相关内容,镜头聚焦了在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建成的,以照片、实物、油画、场景、微电影等形式展示高邮战役全过程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并现场采访了当年参加受降仪式的亲历者今年87岁的陈秀岚女士,她向我国和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的历程。

【篇二】
回望《东方主战场》最后一集,尽管其影像系统之形略显得有些散,其神却相当的聚焦,整个影像文本明确地指向一个意涵,那就是正义的力量,必将战胜邪恶;文明的力量,终将战胜野蛮。

纵观整个系列片,与这集美正义的力量主题相关,还能解读到更深层次的一些内涵,那就是一种对于历史的态度的变化:
表现为由原本过多沉浸于屈辱苦难的哀怨倾诉,转向于对英雄正义的叹歌颂。

这种变化的出现,与现实的语境有关,与一个国家民族的自信心有关。

解读历史,有多种方法,也会得到多重的结果。

与影视界长期以来常见的消费主义姿态不同,系列片《东方主战场》的价值取向明晰理性得多。

面对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这场战争,这部系列片在追溯、还原、梳理的同时,也着眼于沉淀、反思、超越。

而对于这场纷繁复杂的战争的描述,采用的格局理念,以及具体的方法技巧,都成为这部系列片的明显特征。

比如把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抗日战争,与整个亚洲的抗战,以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放置于同一个战争的大格局上来观照。

同时,采用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还原构建真实的历史图
景,印证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整个战线中不可替代作用,如发生在
中国土地抗日战争长达14年,重要战役20余次,大小战斗20多万次;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歼灭日军150余万,占日军整体伤亡总人数的70%,直接经济损失1000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等等。

同时,直面在中国的这场战争中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
的敌后战场,并对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分别进行了描述。

以史为鉴,是对于历史最好的一种纪念和尊重。

面对如此灾难深
重这场民族浩劫,我们理应把它衍化为一笔财富和一股精神力量。


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
念抗战精神的提取和内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积极必要的一项工程,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缺少认真严肃的对待。

甚至在影视作品中,对待这
段历史的姿态和心态时有偏差,出现类似抗战神剧、消解厚重历史的
现象,偏离了历史认知方向,同时也稀释了历史价值。

抗战,应该对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塑造,发挥正面意义。

这应该
是对于那场灾难性战争最具价值的记忆,也是对于在那场战争中牺牲
的人的最好缅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东方主战场》提供给人们思
考的一种新纬度。

附送:
201X观东方主战场第六集民族血脉心得体会
201X观东方主战场第六集民族血脉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201X观东方主战场第六集民族血脉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血脉民族战场东方主
作为全面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程的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第六集民族血脉一集的篇幅,对民族危难时刻中华文化艰难传承、抗战文化如火如荼作了生动描述。

这在战争片里还是一种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创作。

抗战首先是一场残酷的战争,但战争所要争夺的根本和支撑作战者的力量,是文化。

本集对此作了令人深省的叙述。

日本侵略者绝不满足于物质财富的掠夺,他们同时也企图在文化上消灭中国,在伪洲国实施赤裸裸的奴化教育,希望通过强化日语教育、灌输日本文化、归顺日本天皇而达到使中国人皇民化的目的。

抗战于是不仅只是战场上的比拼,更是文化上的抵抗。

本集中对于西南联大、西北联大在艰难条件下的努力迁徙、中国知识分子坚守中华文化的根脉,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自觉,都做了具体可感的表现。

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将这次中国现代教育转移视作名人轶事频出的传奇,但它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民族文化的艰苦保存和正义坚持,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用飞机大炮毁我中华文明的顽强抵抗,是一次文化长征,也是一种文明传播的过程。

这样的叙述,深化了战争较量的根本要求,丰富了民族独立的文化内涵,对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来说,抵制和反抗文化上的奴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血脉,是每一个有识之士自觉担当起的战时责任。

抗战自身也培育和发展出战争时期的革命和进步文化。

这种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现代性传承,更为其注入了现代战争状态下的新内涵,既是战时文化宣传和鼓励的手段,又对战后文化建设与发展发挥
着启迪性作用。

战争时期的革命进步文化,既有革命家们的政治主张和时代要求,也有文艺家们创作的具有精神鼓舞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文艺作品。

本集当中,以充分的论述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圣地延安创造的抗战文化,呈现了延安文艺生动、丰富的场景和内容。

本集选用了十一首抗战歌曲。

《黄河大合唱》震人心魄的穿透力,《义勇军进行曲》令人奋起的主旋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对《义勇军进行曲》的使用更是别具匠心。

在有限的篇幅里,竟然呈现了三个不同版本。

从《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到美国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的演唱,再到现代合唱版本,历史的流程清晰可见,更凸现了抗战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自觉走向大众的作家艺术家,深受人民喜爱的大众文艺作品,抗战文化对民族觉醒发挥的重要作用,抗战文艺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独特力量,都是本集中具有启示价值的内容。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血脉的民族,中国的抗战一定同时也是一场文化的较量,一次文化的自觉,一种民族精神的彰显,一种抗战文艺的弘扬。

主动地、充分地将文化、教育、文艺的内容契合到战争叙事当中,对战争历史和战争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与辩证,在战争题材的纪录片创作中,《东方主战场》体现出成熟的创作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