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浅论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良好的管理,集体就会像一家机器健康有序的运转。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大家的认可,渴望自己取得成就,品尝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
一、制定班规人人参与,激发自主意识
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前者是工作能力,后者是自我约束能力。
因此在制定班规时,必须注意调动班级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班规。
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
班规与《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同,它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第二步,全体学生参与,针对班级的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综合学生意见,制定班规,使学生感觉不是老师在管理自己,而是自我约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三步,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
此外,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新问题,可由班长召开班会,大家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实到新的班规中。
这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施起来也会取的良好的效果。
二、健全班级组织管理机制,坚持自我管理
许多人都说班级不好管理,究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缺乏主人翁意识。
若能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责任感,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精神深入人心,大家都意识到我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有改观了。
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管理,构建全方位的集体自我管理机制,体现学生管理的主体性。
1、建立班干部竞岗考核制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老师不必事必躬亲,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班干部队伍必不可少。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
有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班干部竞岗考核制的基本框架是:全体学生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班干部竞岗,提前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并在班会上发表,由全体学生根据竞岗人能力和计划民主选举班干部。
然后,班长组织班委会,总结制定班干部的工作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体同学讨论通过。
今后的工作中,由全班同学监督和评价班干部的工作,对于民主评议不合格的班干部,可召开班会罢免和选拔新的班干部。
在这些
操作中,班主任不插手,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
2、班级任务认领和监督完成机制
班级中各项任务可谓千头万绪,如果强行分配,势必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完成效果,因此将任务进行有序划分,学生自愿认领并进行有效监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具体操作:班长组织班委会,将班级的各项任务进行细分,划成若干个分任务,学生自愿结成相应的小组,认领适合的任务,自觉按标准完成。
班委会进行全程监督,各小组亦相互监督。
这样每一名学生都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担子。
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
真正做
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有事时时干,时时有事干”。
管理与被管理的结合,提高了学生参与度。
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自己的利益和责任,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运行效率。
三、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实现自我发展
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渴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成功与认可,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
可利用上级组织的活动、重大节日和国内外大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
例如2009年国庆节举行“辉煌60年”读书作文竞赛,“五一”节举行“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清明节举行“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扫墓活动,植树节举行“我为祖国添绿色”植树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只扮演导演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四、发挥示范作用,探索自我评价
民选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和骨干,他们是在服务的基础上管理的。
他们的示范服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在这种示范带动下,积极、健康、向上的班风日渐形成。
在这种风气中,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最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长期以来,班主任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是起早贪黑、事必躬亲、终日琐事缠身的辛苦角色。
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
班主任应转变观念,淡化“管理者”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让更多的学生经历工作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在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中学会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