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碳排放的协同配送路径优化秦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虑碳排放的协同配送路径优化秦伟
发布时间:2021-10-25T06:13:51.193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1年第12期作者:秦伟[导读] 在新零售和智能制造的经济环境下,消费和生产方式的个性化、定制化趋势愈加明显,配送方式更加要求“多批次、小批量”,使得物流成本增加。
零售企业流通环节通常采用自营、外包模式,存在仓库利用率不高,车辆实载率过低等问题。
秦伟
京能十堰热电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摘要:在新零售和智能制造的经济环境下,消费和生产方式的个性化、定制化趋势愈加明显,配送方式更加要求“多批次、小批量”,使得物流成本增加。
零售企业流通环节通常采用自营、外包模式,存在仓库利用率不高,车辆实载率过低等问题。
由于物流配送存在冗余
运输和过度包装现象,使得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物流企业节能减排是增加经济效益和维护企业形象,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协同配送是通过统筹规划网络与路径,实现对多客户、多需求主体、多品类货物配送的方式。
从经济层面来看,协同配送减少配送车辆的使用,通过协同提高车辆装载能力,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从环境层面来看,物流车辆的碳排放量有效减少,形成流通环节的闭环。
从社会层面来看,提升企业社会贡献度,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了品牌,赢得口碑。
关键词:协同配送;碳排放;遗传算法
引言
物流活动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传统高消耗的物流业只有不断向绿色物流的大方向转型,才能充分协调三者关系,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目前,现有文献关于绿色物流优化升级路径的探索,更多是从绿色物流的现存问题和政策建议的方向进行,较少基于新技术视域进行展开,文章将对此做进一步探索。
此外,物流水平发展程度也依赖于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而我国各城市的物流水平具有差异性,探讨海南省的绿色物流发展,可以为其提供更切实的建议,也对其他城市的绿色物流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协同配送理论
关于协同配送理论与实践,学术界已从流程、机制和优化模型等方面展开研究。
李珍萍等人考虑车辆载重、车辆运输里程等因素影响配送过程中能源消耗,建立以碳排放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车辆路径优化问题求解模型。
进行低碳路径优化的想法,在分析原有配送线路的基础上建立了VRP模型,利用节约里程法对配送路径进行优化。
为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协同配送小批量、多订单、重复路线等问题,用改进两阶段算法进行路径优化求解。
研究电子商务影响下的城市协同配送车辆路径问题,构建了多物流中心协同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的优化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加以求解。
以往模型对成本和收益研究较多,而本论文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并将碳排放指标加以量化,构建单物流中心的协同配送模型,结合新零售实例,通过与单独配送相比较,给出开展协同配送的建议。
2现代化物流体系构建的意义
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物流是促进农村农产品等商品和原料贸易的重要方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时效的提升,线上贸易已经占据了贸易方式的重要一角,构建农村现代化物流体系能提高农村经济市场的活跃性,刺激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和三农问题。
当前来看,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发展相对缓慢、滞后。
农村电子商务进行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以及当地特色美食,对物流的承载能力、物流速度以及物流价格的要求更高,但是目前农村物流水平达不到实际需求,不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损耗,因此构建农村现代化物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考虑碳排放的协同配送路径优化途径 3.1以5G技术引领海南省绿色物流发展
目前全岛已全面接通5G网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县通5G,且正在推进5G应用部署的建设。
5G应用可以推进绿色物流的升级和绿色供应链的可视化,在5G技术引领下,海南省绿色物流的优化升级路径如下:(1)利用“5G+车联网”,完善交通监测系统,更好地优化物流品的运输和配送路径,提高效率并减少物流运输损耗;推出无人驾驶配送方案,利用5G技术精确控制交付货物的路径,节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2)利用“5G+物流追踪”,推进使用电子面单,实现物流包装的标签电子化,更好地动态追踪在途物流品,减少对运输品的追踪成本,提高物流品的及时定位和追踪效率;利用5G技术完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尤其是物流包装物的废弃处理、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
(3)构建智能港口,利用5G技术推动港口操作的智能化,帮助港口设备和生产系统同步协调,实现货船的人工智能分析,提升港口运营效率。
3.2创建智能化、可视化的管理系统
物流经济管理工作中积极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可借助自动获取条码技术方式或者RFID技术方式等,将附带货物数据信息的电子标签设置在货物或是车辆中,借助GPS技术、GIS技术等全程化、自动化进行车辆的跟踪监控处理,不仅可以追踪货物运输状况,还能全面监控车辆状态,提升运输工作效率。
在此期间采用先进的GPS技术与RFID技术等,可以构建完善的可视化、智能化的经济管理系统,确保在物品流通过程中增强其透明度和安全性。
例如:物流经济管理的工作中会涉及冷链食品的运输,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食品温度实时化监控系统,可以在运输期间恒定相关的货物温度,确保冷藏食物的质量与安全性。
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积极采用智能化与可视化的管理系统,强化各方面的运输、仓储与客户服务的管理力度,提升运输的流畅性与各方面工作效率,协调和统一各个部门,完善整体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和体系,确保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3.3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目前在我国,政策依然是实现货运行业绿色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货运行业的绿色化之路尽管已经取得一定的喜人成效,但面临的问题依然突出,故而,国家不断出台各类扶持政策措施,推动绿色货运发展。
例如,交通部近些年不断加大推进甩挂运输的政策力度,而在车辆燃料油标准准入等方面,国家也颁布了政策措施,对减少高消耗车辆行驶与运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内燃机的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也大幅度地促进了内燃机的技术升级,降低了交通运输污染物排放。
政府对绿色货运的大力扶持与宣传,也带动了行业领军企业自发“试水”绿色技术研究与应用,两者相辅相成,推动了我国绿色货运业平稳提升。
3.4加大专业化人才培育
培育专业化高素质人才,践行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育物流专业化人才,吸引高校对口专业人才建设农村,政府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减弱就业误区。
电子商务的运营、互联网技术的建设和发展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因此要培育多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品质的当代人才致力于农村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
同时注重培养现代化农民,开展电子商务、物流和互联网等相关知识培训,提升农民整体水平,在此过程中支持农村个体经营户转型升级,作为物流市场的新生力量为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结束语
本文在对协同配送建模与求解时,只考虑了单一配送中心模式,多配送中心协同如何通过规模效益和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是模型需要完善的地方。
同时,对于添加时间窗以及需求动态变化的复杂协同配送也是值得深度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谢妍捷,刘存.农村物流配送电子化网络发展的影响因子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S1):29-32.
[2]朱晓川.C公司生产物流点对点配送模式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9.
[3]甘曦之,张鑫.低碳物流发展的文化思考[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33(06):72-75.
[4]许慧.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优化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2):260-261.
[5]席敏婕.O2O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