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设计——以“浮力”教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设计——以
“浮力”教学为例
摘要:“实验探究”作为物理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
内容,在提升核心素养,尤其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作用至关重要。
物
理课程要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涵
盖内容、活动、质量三个维度,将学业质量和核心素养正式提出,物理课程要培
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
“实验探究”作为物理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在提升核心素养,尤其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浮力”一章的第一节“浮力”为例,谈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1 研读课标,明确目标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课程内容“运动和相互作用”属一级主题,“机
械运动和力”属于它的二级主题。
关于浮力部分,其内容要求如下:通过实验,
认识浮力。
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
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1.通过观察与体验感受浮力,理解浮力的定义。
2.通过合作实验,明确浮力的方向。
3.通过合作探究验证下沉的物体也受浮
力作用,知道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原理。
4.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理解物体的
浮沉条件。
5.通过实验形象地感受并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逻辑分析能力,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2 实验教学的设计策略
初中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旨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
过程,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加强实验探究,加强物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2022年版课标"中,提升了实验教学在课堂中的地位,从倡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到实验探究成为重要的课程目标。
物理实验教学实际上是物理学科
课堂实践活动,更加关注的是物理学科基本概念的构建、基本规律的生产过程、
注重物理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领悟物理概念的构建,体会物
理学科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2.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小魔术教学:听话的瓶子,教师利用浮沉子进行小魔术教学,学生分组练习
小魔术,根据温馨提示,小组交流下面两个问题,并尝试对魔术进行解密,激发
学生兴趣,联系实际生活。
温馨提示:将玻璃瓶和玻璃瓶中的水看成一个整体作为
研究对象
问题:(1)当挤压瓶子时,玻璃瓶内水面如何变化?
(2)此现象中涉及哪些物理知识?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魔术,根据温馨提示进行思考并讨论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2.2 感受浮力,得出定义
一、通过观察与体验感受浮力,理解浮力的定义。
请同学举出生活中物体受浮力的例子,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活动一:
请同学利用1号箱的实验器材感受浮力(实验器材:木块、乒乓球、塑料泡沫、矿泉水瓶、水槽、水)
学生活动:交流举出生活中的浮力例子,通过课堂小活动感受浮力,并尝试
给浮力下定义。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进物理,调动学生的前概念,以及对浮力的一些模糊的
认知,为浮力概念的成功建构打下基础。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勤
于思考。
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建构起液体、气体完整的浮
力概念,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2.3 科学探究,浮力方向
提出问题:浮力的方向?
问题:如何显示浮力的方向?
类比重力,引导学生利用细线显示出浮力方向
活动:请利用器材设计实验,验证浮力方向
器材:重垂线、三角板、连接钩码的乒乓球、水槽
此实验打破了课本上细线方向看着跟重垂线平行,则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的不
严谨的说法。
验证浮力方向竖直向上两种方法:(1)利用三角板,发现细线始
终与水面垂直
(2)观察到细线与重垂线重合
学生活动:学生猜想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学生类比重力方向,建构浮力方向,利用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设计意图:(1)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学的严谨性
2.4 探究验证,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问题1:如何验证钩码在水中是否受浮力?你如何判断?
问题2:如果钩码受浮力,你能测出浮力的大小吗?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水槽
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强调测算性的实验,实验步骤表述的规范性。
学生活动:小组内分工合作,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展示验证方法,师生互动完成受力分析,从而完成了合作中的实验原理。
规范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物重为G
(2)将物体部分浸入(或浸没)在水中,测出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F
(3)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G-F拉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练习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复习了测算性实验的步骤设计。
学生表述实验步骤过程中,不规范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其他学生的发现和补充进行完善,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节奏,使问题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得到解决。
培养了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受力分析,谁主沉浮
(1)学生实验:小西红柿和大橘子的浮沉情况:学生猜想——教师演示——思维冲突,矛盾呈现: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物体的浮
沉?
(2)请画出橘子、小西红柿、鸡蛋的受力情况
你认为什么因素决定了物体的浮沉?
(3)任务: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对热身魔术进行揭秘
(温馨提示:将玻璃瓶和玻璃瓶中的水看成一个整体、请同学们挤压瓶子时,注意观察玻璃瓶内水面的变化)
学生活动:
(1)学生猜想重力大的橘子下沉,重力小的西红柿上浮。
学生观察实验,
结果与猜想相反。
(2)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三种物体的受力分析。
并通过受力分
析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3)学生交流合作对魔术进行揭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暴露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形成强烈的思维冲突,激
发了学生的研讨热情。
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地建构浮沉条件,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逻辑思维的
水平。
以图代文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呈现出浮沉条件和浮沉结果,引导学生采
用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梳理总结。
形成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2.6 实验探究,产生原因
(1)为什么下面的乒乓球浮不起来呢?请同学尝试使乒乓球上浮(下端开
口的矿泉水瓶,放上乒乓球倒上水)
(2)演示实验:浮力产生的原因
(3)观察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自主——讨论。
(自制浮力原因演示器)
观察上下左右两侧橡皮膜,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1)学生进行实验(2)学生观看演示实验(3)学生自主探究、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1)利用演示实验形成学生的思维冲击,乒乓球浮不起来的事实,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和专注,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在浮力产生原因的问题上,以实验进行授课,现象明显,改变了以往理论推导的枯燥和难度过大的状态,既使问题变得形象直观,又降低了理解掌握起来的难度。
3 小结
"2022年版课标"以提升物理核心素养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物理更加关注的时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注重探究过程,因此实验教学在新授课中,是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知识迁移构建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㺸.运用翻转课堂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J].中学物理,2023,41(02):2-7。